求救!!!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求救!!!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第1张

新生代流行用单片机,依靠进口的线性温度测量变送集成电路,数字电压表数码显示,现代人的思维都在这个套路里面蹦跶,都是进口集成电路、进口嵌入式系统的下游使用人员,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冠以科技开发排头兵、科技标杆领军先锋人物的标签,使人炫目刺眼,全部都是替洋人打工、当今科技ZMD文化范畴。军队仓库管理系统也是这样的设计。

而传统的仪表控制测量系统已经尘封已久,被人遗忘。

来上一堂简短的基础课程吧;

对于大多数学生,就对热电偶避而远之啦,国内大陆在改革开放前就制造各种工业铠装温度测量装置,而微型铠装热电偶的大规模生产,完全是依赖引进工艺装备与工艺技术,首先是材质要上台阶,缺陷少;将陶瓷管套在两根细细的热电偶线上,放入不锈钢管内,反复拉拔缩小直径,进过拉丝模具后,就要退火,消除应力,改善材质,再去拉拔,如此反复;最后清理端头,在气体保护下,精确焊接两根热电偶,最后将焊点与外壳补充绝缘后,焊封端头,实现热电偶焊接点与外壳绝缘。

在遥远的文革期间,国内完全依靠国产的半导体器件,用分立元器件搭建出微伏放大器,当时由于半导体器件性能所限,采用全直流耦合多级放大器可以满足实际要求,也有采用交流放大器和相敏检波降低直流耦合的飘移,这些装置用于国产扩散炉,用于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和生产,也用于电生理信号的放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生产出FC-72低漂移集成电路,可以用于以上场合,一个这种集成电路当时售价百元人民币上下。

然后就是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线性化的标定工作。

也可以用动圈仪表测量热电偶的微弱输出电势,指针上加一块指甲大小的铝箔,用高频线圈对铝箔的位置进行测定,就能构成位式开关控温,功夫到家的,可以发展为局部线性位移检测,实现一定条件下的比例控制,当时没有大功率高反压场效应管和PWM调制,完全是继电器控制加热丝和可控硅移相交流功率调压,其单结晶体管廉价触发电路现在的人都未听闻过。用普通三极管也一样能搭建出等效的负阻效果。

对家用电热板内的水进行加热和恒温实验是学校做滥的题材。

用国产热敏电阻测温,讲究地,要串联电阻、并联电阻进行线性化标定,基础是电路原理的网络电阻计算,现在没有人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工作,要年轻人用单片机对热敏电阻进行线性化标定,怕是后继无人啊,都一股脑去用进口线性温度测量变送集成电路啦。

对于学生而言,自己动手制作和标定热电阻,是勤俭办学,培养学生掌握真本事的最佳途径,因为博士后都没有接受过这些基础教育,就彻底绝迹消失,俺愿意在网上免费教授,没有任何人提供网络,所以就抱歉啦。

对于本题目的正确做法,是用指针电表在一定范围内线性指示温度,用线性放大器和移相电路或者脉冲调制线路实现比例调节,这电路设计的每一步,都是模拟电路的基本功,都与传感器标定有关。

本人领取社会救济度日,过去中学一毕业就设计了如上的比例测量、比例调节电路,进入大学教材,现在中年就下岗失业,无意详述。

热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能小到几个微伏,大到几伏,具体要看你所选择的热流传感器和应用情况而定。详述如下供参考:

视具体传感器——主要是灵敏度(分辨率)和量程:(灵敏度和分辨率两者互为倒数关系)

1、线绕式热流传感器(采用热偶丝在基板上饶制并外包硅橡胶)肯定是毫伏级。

此类传感器的制造商有日本KYOTO(京都)公司和国产,如常用TR2型传感器给出的标称分辨率为80 kcal/m2•h•mV(约92.6 W/m2•mV)、量程为10~3000 kcal/m2•h(11.6~3.5 kW/m2),计算后其输出信号约为0.125~37.5毫伏。(注意:在给出的量程外制造商将不保证传感器的线性输出)

由于此类传感器的线性量程较小,且灵敏度不高,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淘汰。

2、热电堆式(采用半导体或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造,一个热流传感器有几十到上千个微小的热偶节——热电堆构成)。

由于此类传感器的线性量程大,且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其信号输出可以在几个微伏到几伏甚至十几伏。

如法国Captec公司的超薄热流传感器。例如常用的HS-30型传感器,标称灵敏度为2.5 μV/(W/m2),量程为±200kW/m2,计算后其信号输出可在1微伏~500毫伏。而HS-200P型的输出信号约为1微伏~22伏(标称灵敏度为110 μV/(W/m2),量程为±200kW/m2)。

视应用情况——被测对流的热流大小:

依旧以HS-200P举例。一般使用HS-200P是用于测量微小的热流密度变化,如地热或土壤热流。由于地热或土壤热流都非常的小,所以HS-200P的输出信号也不会在1000毫伏以上。即便在温泉附近测量地热热流,可以选择HS-30型传感器,或依旧使用HS-200P仅是其输出信号可能会高达几伏。

总之,热流传感器的信号输出是与你所选用的传感器型号和具体测试对象有很大的关系。或直接向热流传感器制造商咨询,但必须告诉你的热流测量范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627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