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芯擎CEO汪凯:抓住后发优势,坚持走自己的路 | 芯路

对话芯擎CEO汪凯:抓住后发优势,坚持走自己的路 | 芯路,第1张

策划 | Synopsys新思科技

视频合作 | eefocus与非网

本期《芯路》人物:汪凯?芯擎科技 CEO

“我觉得做芯片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唯有坚持,才能把芯片做下去。”作为一名半导体行业的老兵,芯擎科技CEO汪凯博士在总结其过去二十多年的“芯路”历程时说道。

自大学时期一脚踏进电子工程领域,汪凯就与芯片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持初心,在半导体领域默默耕耘,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从业经验,并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变革的亲历者。汪凯指出,全球半导体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变迁已然进入了寡头垄断的时代,但本土半导体产业却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若想真正实现全面自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中汽车电子、5G、AI、物联网等新兴应用市场未来发展将十分可观。

比如汽车电子,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发展,对半导体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尤其是自动驾驶的快速普及,推动汽车半导体正逐渐成为半导体领域增长最迅猛的细分市场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汪凯在半导体领域耕耘了近二十载,最后选择一头扎进汽车芯片这个细分领域的主要原因。据汪凯透露:未来,通过专注于设计和开发先进的汽车电子芯片,芯擎科技希望基于生态链的协同优势,帮助整车厂更好地迎接电气化和智能化变革,同时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半导体产业还在发展初期,关键领域仍待突破

据汪凯介绍,其在半导体领域的从业经历大概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求学、研发、产品管理、市场销售和自主创业,其中求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半导体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在职场中行至中途还可以轻松换道,在半导体领域打拼具备一定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且基础打得好的话,后面的路走起来会相对容易很多。”汪凯表示。

“研发阶段更多的是将过去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产品研发过程当中,通过具体实践思考怎么把产品做出来,并且打磨到极致。”

图片来源:新思科技

产品管理阶段则让汪凯进一步了解到了产品和市场的重要性,以及怎么去定义一个产品系列,把握客户需求,成本控制和技术领先性这三个关键要素。

销售阶段更主要的是给予汪凯接触各种各样客户的机会。“在做销售的过程中,我有两大感受:一是产品永远是为市场服务的;第二,必须设立目标,并且对自己的目标一定要坚持。”汪凯指出。正是这样丰富的从业经历,为他最终选择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汪凯看来,作为一名企业家,很重要的能力是能够找准市场上真正有需求的产品,并且将其做到最好,提供给用户。

在半导体领域多年的坚持也让汪凯有幸成为半导体产业从新玩家密集入局向寡头垄断格局演变的见证者。据汪凯分析,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半导体行业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调整。首先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美国半导体市场刚刚开始蓬勃发展,大批半导体厂家扎堆涌现市场,比如博通、高通、英伟达等差不多都是那个时候成立的。此后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全球半导体市场开始从新企业遍地开花向少数玩家掌控市场主导权演变,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2010年以后,大型半导体公司先后走上兼并收购之路,比如NXP对飞思卡尔的收购,驱动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从多头格局向寡头垄断演变,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其中中国半导体市场,据汪凯分析目前所处的阶段大约相当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新玩家密集入局,行业真正开始发展。因此不同于全球化企业已经具备十分完善的架构、产品研发和生态服务体系,本土半导体企业目前整体规模还相对较小,且主要是以低端替代的方式切入市场,并且技术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比如在制造工艺方面,目前在晶圆制造方面工艺走在行业前列的是台积电,按照之前的规划台积电将在今年量产5nm,其下一代的3nm工艺研发目前符合预期,甚至在更为先进的2nm工艺研发方面,台积电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紧随其后的三星,目前的工艺水平也已经提升到了5nm,并在进一步向3nm突破。这意味着与头部玩家相比,本土供应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工控芯片这两个领域,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构建本土产业链。

起步虽晚但市场机会大,本土厂商后发优势很明显

在半导体领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说法——第一名可以吃肉,第二名就只能喝汤,第三名可能连汤都没得喝,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面汪凯认为要做就做最好的,只有做到最好的时候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但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产业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相较于国外成熟市场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这就导致本土厂商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和国际企业抗衡,更不用说抢占市场红利。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面对竞争,本土半导体厂商就完全束手无策。汪凯指出,虽然起步晚但本土企业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在汽车电子这样的新兴市场里,考虑到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所处的地位,以及目前的发展形势,如果本土企业能够抓准市场需求,密切配合客户需要,再加上本土企业有更靠近本地市场的优势,将有很大的机会脱颖而出。

图片来源:与非网

据测算,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能只有6%,甚至不足6%,但汽车半导体的年复合增长率却达到了8%,增长十分迅猛。按此趋势,到2025年汽车半导体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0亿美元,可谓半导体领域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

不仅如此,汪凯指出除了汽车电子,未来半导体在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以及存储芯片等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也将十分广阔,而汽车作为一个大型的移动终端,对于这些新兴技术也有巨大的需求。以汽车存储芯片为例,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估计,未来十年单车存储容量将达到2TB-11TB,才能满足不同自动驾驶等级的车载存储需求,这无疑会进一步扩大汽车芯片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近几年大批本土半导体厂商纷纷涌进汽车芯片领域。

相较于其他半导体初创公司,芯擎科技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即借势吉利,更容易打开市场的大门。在汽车领域,一款新的产品要想“上车”,往往要经历灵魂三问:谁用过,跑了多少公里,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对于初创公司尤为如此,但由于成立时间往往并不长,初创公司在市场化之初想要获取一个好的客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芯擎科技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未来芯擎科技的产品量产后,吉利会作为首家车企进行搭载,这将大大有助于其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供更多的车企搭载。

图片来源:新思科技

芯擎科技的首款产品将面向智能座舱,并且能够支撑L2级自动驾驶应用,产品将于今年年底流片,随后进行样片制作,并与整车进行适配,大约2022年正式量产。“未来,我们还会开发与智能座舱配套的MCU,以及自动驾驶芯片,以逐步建立完善的产品体系。”谈及芯擎科技未来的产品规划汪凯表示。

本土玩家密集入局,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尚需时日

毋庸置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半导体市场一直由外资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本土厂商的密集布局下,汪凯指出这种情况正逐渐改善。

以生产制造为例,虽然因为一些限制,本土厂商在工艺方面与全球领先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涌现一批成熟的企业。如中芯国际,作为是中国大陆一家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目前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日前该公司已经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另外半导体设计方面,国内也在逐渐补齐短板。

未来随着本土厂商持续发力,汪凯认为本土芯片企业中很有可能出现挑战国际巨头,甚至比肩他们的企业,这在目前有很好的机遇。中国科技应用的大爆发为本土芯片厂商突围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公司在获取本地支持、构建成本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均为本土企业实现国产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与非网

但汪凯也强调由于芯片行业壁垒比较高,初创公司入局可以从门槛相对较高的领域做起,这样可能开局难度较大,但一旦成功对应的壁垒也会更高一些。而除了选准目标市场,他指出具备专业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十分关键。特别是人才,比如芯擎科技因70%以上的员工都是硕士或者博士学历,且绝大部分都具备十年以上行业经验,在开展研发时可以省掉很多磨合的过程,有助于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因为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抓紧时间上市很重要,正所谓‘唯快不破’嘛。”

即便上述条件都具备,汪凯认为本土芯片厂商要想实现全面的国产化仍需较长时间,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会随着本土企业的产品谱系逐渐完善、市场接受程度不断提升慢慢形成。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本土企业应该先充分立足于国内市场,以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才能更好地角逐国际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龙鹰”系列芯片将提供高端汽车电子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引领汽车“智能化”市场需求

2021年12月10日,芯擎科技于在武汉正式发布车用芯片品牌“龙鹰”及“龙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正式面向汽车智能化市场大步迈进。继“龙鹰一号”于今年十月实现成功流片,本次“智慧旅程?擎随芯动”品牌暨产品发布会进一步彰显了芯擎科技的技术创新实力以及积极部署汽车智能化市场的宏图。

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长江产业基金副总经理王振坤,武汉市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唐超,武汉市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刘誓保,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等人出席并发表祝贺致辞。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博士一同回顾了芯擎科技的发展历程,展望了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态势。

本次发布会标志着“龙鹰一号”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正式启航,芯擎科技以高规格、高质量、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中国汽车产业乃至国际市场注入高新尖的技术活力,突破了车规高端芯片领域国际大公司的垄断。芯擎科技在创立初期依托武汉市人民政府和吉利控股集团的鼎立支持,现在全面布局智能汽车蓝图,谱写智能驾驶的崭新篇章。

(01_长江产业基金副总经理王振坤、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博士、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武汉市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唐超同台发布“龙鹰一号”和“龙鹰”品牌)

(02_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做视频致辞)

芯擎科技三年磨一剑,首款国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正式面市

芯擎科技于2018年在亿咖通科技的主导下,由亿咖通科技、安谋中国等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成立以来,芯擎科技步伐稳健,迅速成长壮大,一直专注实现高性能车规级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提供,目前已掌握智能座舱核心自研技术并正在逐步完成各项验证,并于2021年12月首度公开发布新一代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多媒体芯片“龙鹰一号”。在竞争激烈的智能座舱领域,既有传统汽车芯片大厂环伺,也不乏从手机芯片市场转入战局的国际大厂,加上国内市场此前还未出现真正上车的国产高性能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以全新突破的性能高调亮相,为国产芯片注入了活力和信心,开启了国产高端车规级处理器的新篇章。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芯擎科技品牌“龙鹰”及“龙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的成功发布表示祝贺,“芯片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是打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确保“双循环”发展的关键所在。吉利控股集团依托全球化体系和资源协同的优势,积极构建智慧立体出行科技生态。布局车载芯片是我们夯实核心技术能力、打造产业链新优势的重要一环。相信芯擎科技一定会不断‘振芯铸魂’,为国产芯片带来更多的惊喜。”

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博士介绍道,“本次发布的‘龙鹰一号’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是国内首款7纳米工艺制程高端智能座舱芯片,内置8个CPU核心,14核GPU,8 TOPS int8 可编程卷积神经网络引擎,这几个硬指标意味着这颗芯片能全时全速提供澎湃算力,该芯片达到AEC-Q100 Grade 3级别,采用符合ASIL-D标准的安全岛设计,内置独立的 Security Island 信息安全岛,提供高性能加解密引擎,支持SM2、SM3、SM4等国密算法,支持安全启动,安全调试和安全OTA更新等。强大的CPU、GPU、VPU、ISP、DPU、NPU、DSP异构计算引擎以及与之匹配的高带宽低延迟LPDDR5内存通道和高速大容量外部存储,为芯片应用提供全方位的算力支持,经过验证实测性能赶超国际同类产品。”

(03_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介绍“龙鹰一号”、产品线和公司未来)

目前,已经有多款车型在对“龙鹰一号”做定点,在充分、全面和大批量应用测试中验证芯片的性能,从车企用户的角度快速完善整体应用以及导入。2022年三季度,“龙鹰一号”将实现量产,并于年底按计划前装量产上车,量产上车的首款车型是吉利旗下的车型,而接下来吉利旗下的热门车型,包括领克在内的子品牌都会搭载芯擎科技的芯片。

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在发布会上表示:“高端车载芯片是汽车智能进化的核心驱动力。‘龙鹰一号’将驱动中国汽车智能化产业到达一个全新的篇章。围绕‘龙鹰一号’,芯擎科技将联手亿咖通科技,快速推进车企及生态伙伴的已定点车型项目,预计最快2022年完成上车集成和测试。放眼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拓展与海内外更多汽车品牌及生态伙伴合作的可能性,助力每一家使用芯擎科技芯片的企业推出更有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的智能汽车产品。”

(04_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讲述中国汽车智能化产业)

真正符合国产市场需求,“龙鹰”背后的团队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浪潮中,自研芯片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而自研创新的能力源于实力超群的团队。芯擎科技拥有同时具备高端服务器芯片和传统汽车芯片开发经验和量产案例的团队,CTO在汽车芯片行业有20多年研发经验,CEO 曾带领团队达到30亿美金以上年销售额,公司大部分研发人员拥有超过15年的头部企业工作经验公司能完整提供从传统汽车电子架构到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架构中的全部核心处理器芯片,包括“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三条产品线,覆盖了完整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掌握7纳米车规制程工艺,同OEM厂家和一级供应商深度匹配,联合定义高性能汽车电子芯片功能规格,提供生态完整的解决方案,快速实现产品的市场化应用。

芯擎科技的战略布局

一、综合评估客户需求,助力国内车厂座舱智能化发展

早在芯片设计之初,芯擎科技就邀请了包括吉利在内的多家中外汽车厂商积极参与,以解决通用产品的不足,提升产品竞争力,确保其规格能够满足车厂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提供更贴合车企需求的服务,从产品、应用各个角度提升企业以及客户的竞争力。在与上下游企业紧密的讨论合作后,芯擎规划了符合市场需求、全面完整的“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三条产品线,覆盖了完整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

二、携手全产业链伙伴,资方市场炙手可热

“龙鹰一号”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特别是来自产业链资金的青睐,包括车厂、主机厂商、半导体集成电路基金和国家级创新基金,与产业链资本的深度合作可以使得芯擎的发展实现资本先行,业务深化,业绩回报的闭环全方位发展同时也使得芯擎能够更加深入准确的了解市场动态、客户需求以及发展规划,从产品、生态角度更全面的用“芯”助力合作伙伴的发展,实现双赢。基于这一战略,亿咖通科技与芯擎科技已于12月6日在上海通过联合发布的形式,共同宣布了与德赛西威、东软集团、北斗智联等国内头部Tier One企业分别达成战略合作。围绕“龙鹰一号”和ECARX Automotive Service Core通用 *** 作系统级软件框架共创领先的高端数字座舱平台,共建先进的智能行业新生态体系。亿咖通科技与芯擎科技后续将会携手全产业链合作伙伴,在资本、产品、应用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深入合作。核心合作伙伴包括上游的晶圆厂、封测厂,以及下游的Tier One和主机厂等。

三、助力汽车强国战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驾驶的乐趣

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汽车将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成为新兴业态的重要载体。《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实现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的强国愿景,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秉承“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电子芯片整体方案提供商”的愿景,芯擎科技既具备国内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优势和落地伙伴优势,又拥有匹敌国际尖端汽车电子的研发创新实力,随着公司体系和产品体系的逐步完善、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品牌质感不断提升,将引领中国高端汽车电子行业,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外汽车市场,让“中国智造”的芯擎产品实现”让每个人都能享受驾驶的乐趣”的美好未来。

(05_龙鹰一号晶圆)

“龙鹰一号”亮点一览:

? CPU:8个CPU核心,Cortex-A76 2.4GHZ主频搭配Cortex-A55主频1.8GHZ 组成兼顾高性能和高能效的双处理器集群,提供面向功能安全应用的物理隔离,满足车载多域融合实时应用要求

? GPU:接近900GFLOPS的算力提供业界领先的3D图像渲染能力,提供2D和2.5D等图形加速单元,高效绘制能力让界面响应实时敏捷高精度浮点计算能力辅助AI、通用计算等需求

? NPU:算力高达8TOPS、灵活的神经网络处理器(AI)支持高性能智能语音和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应用,支持L1-L2 ADAS功能。

? DDR:LPDDR5 内存在座舱SOC首款商用,最高性能可达6400MT/s,提供51.2GB/s的内存带宽,有效支撑各类娱乐、图像和AI处理的需求

? VPU:支持4K120视频解码和4K60的视频编码。

? DSP:内置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单元及丰富的音频接口,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音频娱乐体验。

? DPU:同时支持7屏4K/2K 60HZ高清高帧率不同源独立显示,提供功能安全显示通道

? Camera &ISP:同时支持12路2MP 60 FPS原始数据输入及低延迟传输通道,ISP处理能力高达1.6Gpixel/s。

? Safety Island:集成ASIL-D的ARM Realtime R-Core,采用双冗余互锁架构集成ASIL-B的安全显示,安全通讯功能。

? Security Island:内置独立的专用硬件安全模块 (HSM),高性能加解密引擎,支持SM2、SM3、SM4等国密算法,支持芯片安全启动,安全调试和安全OTA更新。

1G Ethernet TSN 支持低延时且具有实时QoS 服务保障的专业音视频传输,汽车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等物联网工业领域应用。

PCIE Gen3 总带宽高达32GT/s,支持连接WIFI 6、NVMe SSD等多种设备,提供片间高速互联能力扩展算力。

? USB3.2 Gen2带宽高达10Gbps,为车载流媒体传输、即时存储、通讯延长及安防监控提供大数据量的高速传输。

? UFS 3.0 带宽高达2.9GB/s,提供极高读写数据,大容量外部存储能力。

 我们先来看一段新闻。

2020年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正式开幕。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全国两会各民主党派提案选登”中,民革中央今年拟提交《关于加快车规级芯片研发,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发展的提案》,支持和促进工业半导体芯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自主发展。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汽车芯片的发展,不仅仅是关于智能汽车的发展,其实汽车芯片也和国家的科技实力有一定的关系,那么为什么汽车芯片对于智能汽车有那么重要呢?

第一、汽车芯片是汽车的刚性需求

其实现在的汽车跟以前的汽车已经不再一样了,现在的汽车已经不是单纯的四个轮子驱动的样子,一台汽车需要一百多个汽车芯片的支持,才能够很好的使得汽车能够适应现在人对于道路行驶的要求。比如现在的汽车控制,其实以前的机械控制往往都会有不精准的情况出现,而汽车芯片提供的精准控制,可以更好的使得汽车的 *** 作变得安全,提高汽车 *** 作的准确性。而汽车芯片还能设计道路控制等等的情况,所以说汽车芯片其实对于汽车非常重要。

而智能汽车,则是更加需要汽车芯片来提供帮助,智能也就意味着,智能汽车的汽车芯片需求量是一般汽车的汽车芯片的几倍,可以说智能汽车没有汽车芯片的帮助,也就没有了智能。

第二、汽车芯片可以给智能汽车提供的信息,存在了大量的安全隐患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会比较注重这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来说我国的汽车芯片发展的确不是很好,另一方面来说汽车芯片是智能汽车的眼睛,如果说我国用的是其他国家的汽车芯片,那么有可能就可以根据这些汽车芯片来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乃至街道路况等等的信息,还有一些国家的机密可能会被发现,所以说我们需要在汽车芯片上面多下功夫,汽车芯片做得好,智能汽车才可以开的更加的安全舒心。

第三、汽车芯片的技术好坏和智能汽车好坏息息相关

智能汽车的好坏往往在于是否智能,而能否达成智能很大程度上要看汽车芯片是否能够达成系统的智能需求,只有好的汽车芯片才能支撑用户更好的智能体验,所以说汽车芯片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6286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