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传感器品牌

世界十大传感器品牌,第1张

世界十大传感器品牌主要为以下十个品牌:

1.博世2.霍尼韦尔3.德州仪器4.索尼半导体5.欧姆龙6.西克7.意法半导体8.西门子9.英飞凌10.恩智浦

其中,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它是一家专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物联网产品开发并提供定制MEMS传感器与解决方案的专业性公司。

霍尼韦尔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也是世界十大电子公司之一,该公司专注于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深度融合,提供航空、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特性材料、物联网等解决方案。

德州仪器公司是美国的一家较大的模拟电路技术部件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跨国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制造、销售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从事创新型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电路方面的研究、制造和销售。

传感器排名:

1、博世(BOSCH)

博世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感器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MEMS传感器厂商。博世是一家典型的IDM厂商,博世所有MEMS传感器均在德国罗伊特林根(Reutlingen)制造。

博世是全球多个细分传感器领域TOP1,包括汽车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MEMS气体传感器等领域。

博世的MEMS传感器涵盖惯性、环境、智能、光学、声学传感器5大类,是汽车制造、消费类电子、家用电器等MEMS制造商的领头羊,牢牢占据着汽车与消费电子两大市场。

博世集团于1909年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贸易办事处,1926年在上海创建首家汽车售后服务车间。时至今日,集团的四大业务部门均已落户中国:汽车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能源与建筑技术。

2、索尼(SONY)

索尼是全球CMOS图像传感器第一企业,其全球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占比近40%,位于其后的是韩国三星和中国韦尔股份。

索尼拥有世界第三大MEMS代工产线,其产能需求主要来自集团内部对MEMS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的需求。

索尼在制造MEMS和半导体技术加工方面的丰富经验,提供广泛的MEMS代工服务,包括晶圆工艺开发(开发、工程样品、小批量至大批量生产)、可用流程有批量工艺(包括SOI)、表面工艺、半导体工艺,MEMS产线位于日本鹿儿岛。

3、通用电气(GE)

通用电气(GE)是全球知名传感器厂商,是先进测量和基于传感器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

GE设计和生产用于测量温度、压力、液位、湿度、气体浓度和流量的精密仪器和系统,适用于最苛刻的客户应用。GE为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医疗保健、运输、加工和工业企业的客户提供服务。

GE旗下汇聚多个豪华传感器品牌阵营,部分已经被出售给安费诺,曾包括:德鲁克(Druck,世界最大压力传感器厂商之一)、General Eastern(露点湿度传感器领导者之一)、Kaye、NovaSensor、Panametrics、Telaire、Thermometrics和Ruska等。

通用电气(GE)是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体和金融服务公司,由四大业务集团构成,每个集团都包括多个共同增长的部门。

GE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广阔,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水处理和安全技术,到医疗成像、商务和消费者金融、媒体和工业产品。

4、西门子(Siemens)

西门子成立于1847年,是全球享誉世界的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也是全球知名传感器制造厂商,拥有超过60年的传感器研发实力。

德国西门子传感器的特点同样包括“六化”:比如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西门子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HVAC设备等许多领域。

2014年9月,西门子股份公司和博世集团达成协议:西门子彻底退出家电领域。出售家电业务正是西门子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战略的体现。

5、霍尼韦尔(Honeywell)

霍尼韦尔是全球传感器行业巨头,霍尼韦尔传感物联事业部提供超过三万种的产品,包括快动、限位、轻触和压力开关,以及位置、速度、压力、温湿度、电流和气流、气体,扫描引擎传感器,是传感与开关产品涵盖范围最广的厂商之一。

霍尼韦尔也是全球MEMS传感器主要厂商之一,在全球MEMS厂商中排名12。(具体情况可参看《最新全球MEMS企业排名TOP 30,3家中国企业入榜!》内容。)

霍尼韦尔始创于1885年,目前,霍尼韦尔四大业务集团均已落户中国,高科技解决方案涵盖航空、楼宇和工业控制技术,特性材料,以及物联网。

“造型真精致!说真的,我一直非常喜欢这个品牌,真不希望它成为我们的对手!”在2020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0)上,德国奥迪汽车公司自动驾驶技术开发主管托马斯·穆勒(Thomas Mueller)等高层围着索尼刚刚发布的纯电动自动驾驶汽车——VISION-S久久不肯离去。这款被美国媒体评价为“像宝马一样酷”的试制车,不仅成功盖住了奔驰、奥迪等传统汽车厂商的风头,也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询问上市时间和预售价格。

“不,我们不卖这台车。”在拉斯维加斯,索尼集团总裁兼CEO吉田宪一郎披露了索尼的愿景:“毫不夸张地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过去十年的大趋势,我相信下一个大趋势将是移动出行。如果汽车变得更安全,那么汽车也有希望变成一个娱乐空间,所以我们将(借助VISION-S项目)验证娱乐空间在技术和业务上的可能性。”

吉田宪一郎还提出了“安全茧”(Safety Cocoon)概念,即通过主动监测车辆周围的情况,以规避风险。VISION-S在车内外安装了33个传感器(包括12个摄像头、17个超声波和雷达传感器、3个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包括可以辨识车内乘客身份及其行为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与ToF飞时测距(Time-of-Flight)3D镜头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与AI、5G技术以及云平台相融合,使得VISION-S可以实现相当于Level 2自动驾驶的功能,且在JNCAP(日本汽车安全评估机构)夜间行人自动紧急制动测试中获得了最高评分。

当然,作为娱乐界的领军企业,索尼为VISION-S打造的“智能座舱”没有令人失望——由三块大屏组成的全景式中控屏可以提供丰富的驾驶和娱乐信息、座椅后部的娱乐屏展现了索尼的成像实力,最外侧还有两块小屏可以显示电子后视镜中的画面;而360 Reality Audio(360临场音效)通过内置在每个座位上的扬声器让乘客被声音360度环绕其中,提供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音频体验。

吉田宪一郎表示,这台试制车的平台是索尼与全球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共同开发的,除了轿车,未来还可以拓展到SUV等车型上。博世、大陆集团、英伟达等一批顶级零部件配套商也参与了这个项目。尽管还没有上市销售的计划,但索尼准备在今年4月开始该车自动驾驶功能的道路测试。索尼人工智能机械资深主管小枝竜也透露,“在接下来的开发阶段中,索尼将继续结合其先进的技术,实现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驾驶,同时以革新的车内娱乐体验,为乘客带去新的感动。”

从内外饰科技感来说,VISION-S并不比保时捷或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逊色;图像和传感器软硬件技术、车载娱乐系统更是索尼的强项。索尼集团执行董事、VISION-S项目负责人川西泉指出,索尼也许并不会制造并销售汽车,但还是希望通过CES这个舞台,向整个汽车行业传递一个信号:“我们也能做出很酷炫的产品,这些技术完全可以授权、销售给感兴趣的厂商,快来跟我合作吧!”

有业内人士分析,索尼之所以试图涉足汽车领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想要通过企业结构改革继续提升盈利能力。2月4日,索尼刚刚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其中图像传感器业务增长强劲(利润率达到21%,合并利润率达到10%),且占据了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而吉田宪一郎也提出了在即将到来的“CASE时代”(即互联、自动驾驶、共享、电动汽车的首字母缩写),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竞争力,达到首席财务官(CFO)十时裕树所说的“全球市占率第一”的地位——2019年索尼车载传感器业务占比极小,仅有雷克萨斯等的少数品牌的车型采用,远不及掌握全球六成市占率的美国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

除了索尼以外,跨界“造车”的还有华为。资料显示,2013年12月,华为正式推出车载模块ME909T,隶属于华为消费者BG业务板块中的一部分;2018年,华为发布了MDC 600物联网平台,将满足L4级别自动驾驶的需求;2019年,华为和长安汽车共同打造的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2019年5月27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并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

在“跨界造车”的潮流过去后,为何汽车圈为何又兴起“跨界成为汽车供应商”的风潮?有业内人士认为,各种技术发展、产品思维演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接入,让许多企业看到了新的机会点。

以汽车智能生态为例,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智能网联总工贺思聪指认为目前汽车智能网联基本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从传统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架构,到最终的超级电脑上云,如何实现车与云的连接……产业链都还没有串起来,都需要主机厂自己‘搞定’,这是整个行业下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工程师认为华为无疑是最有能力打通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运营商之一,今年1月初,华为自动驾驶云服务通过湖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实现了全球首次落地,这有望降低传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对一般企业的巨大成本压力和技术门槛。

如果说华为与高通展开的是对“大脑”主导权的争夺战,那么索尼则看上了“眼睛”的控制权,这两个业界强者都瞄准了日益高端化和普及化的自动驾驶领域,并试图挖掘新的商机和利润增长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642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