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230亿半导体收购被叫停,中国为何不"批准"?

美企230亿半导体收购被叫停,中国为何不"批准"?,第1张

美企230亿半导体收购被叫停,中国不"批准"主要原因:

1.中国半导体相对落后,如果被收购就完全没有主动权;

2.半导体行业是我国接下来重点发展的行业;

3.被美国企业收购说明有核心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网络普及越来越快,半导体成为了互联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半导体中的芯片行业是互联网的大脑,相对来说中国半导体也比较落后,我们正在加速发展。美企230亿半导体收购被叫停,中国不"批准"主要原因还是整个半导体行业技术相对落后,如果被美国企业收购我们就更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同时芯片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项目,芯片作为半导体的一部分这是我们要攻克的难关;美国收购我们的企业说明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我们不能够把核心竞争力让别人控制。

一、我国半导体相对技术比较落后如果被收割就完全没有主动权

拥有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旦企业被收割,那么基本上就被别的公司控制,企业就没有了发言权。中国半导体相对比较落后,企业都处于高速发展中,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了主动权,那么我们接下来可能在半导体行业更难发展。

二、半导体行业是我国接下来发展的重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落后的半导体行业也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这个时候如果半导体行业被美企收购,那么他们就享受了我们的高成长期,这对大家来说我非常不好的事情。

三、被美国企业收购说明拥有核心竞争力

230亿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么大的资金进行收购说明这个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半导体行业需要这样的企业,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够让我们在半导体行业突围。

长期以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直被西方所主导,5G时代的来临,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则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担心我国在5G领域的超越性发展会让美国相关技术落后,为此,美开始利用一系列的非正义化、非市场化的手段禁止华为与含美国技术的企业进行业务来往,同时利用自身半导体的优势在芯片行业卡我们的脖子。

除了限制光刻机、光刻材料的出口外,在芯片上游产业链中,美国释放出来的信号,也对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此前,美国芯片企业英伟达宣布,以400亿美元对软银的ARM进行收购,英伟达和软银表示,这笔交易将重塑全球半导体格局。但是对其他芯片企业来说,却被评为“芯片行业的一场灾难”!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在芯片行业,全球90%的智能手机处理器和其他移动终端所用到的芯片都是采用了ARM公司提供的芯片设计方案,而ARM只负责提供版权和收取版权税,外加上ARM归属于日本的软银,这也让ARM在激烈的 科技 竞争中保持了一定的中立性。

前段时间欧盟28国紧急宣布,针对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展开了调查,希望能阻止英伟达对ARM的收购,从而为欧盟的芯片产业提供安全保障。

近日,美国高通、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这三大巨头也正式发声,表示反对这场收购案,同时这三大巨头已经向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欧盟委员会和英国市场管理局表达了对这场收购案的担忧, 试图阻止英伟达对ARM的这场收购案。

要知道,多年来ARM与全球500多家被许可人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易,如果ARM被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收购,那么ARM将接受美国法规的约束,很可能将会失去原有的“中立性”,华为的亲身经历已近告诉了我们答案;另一方面,英伟达也是芯片设计企业,并不是没有可能通过“非正义化”的手段形成“不公平竞争行为”,高通、微软、alphabet此举,对于全球芯片行业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我国又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此外对这种情况,我国计算机专家倪光南早已发出了警告:应该使用我们的否决权,阻止ARM与美国芯片企业英伟达的这场交易。

ARM被成功收购,将会是最坏的结果,难道我们只是在“佛系”地等着这场交易被终止吗?当然不是,不管是ARM还是英伟达,都是西方 科技 企业,想要解决芯片上游产业链被垄断的问题,唯有提升自己的实力。

而在芯片架构方面,除了ARM还有开源架构RISC-V,与ARM不同,RISC-V存在着许多优势,比如不需要进行授权,拿过来就能直接修改使用;开发成本低;支持模块链化,扩展性强。也是因为RISC-V架构的这些特点,基于该架构的芯片将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新宠”。

而在RISC-V领域,阿里巴巴旗下的平头特已经研发出了玄铁910,并且已经能成功并流畅地运行安卓10系统,这也是业内最先进的RISC-V芯片,与目前ARM最新的A78架构虽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相信在国人的辛勤努力下,实现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确实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关于此事,大家怎么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6617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