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沙漠的方法有哪些?

防止沙漠的方法有哪些?,第1张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

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

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

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文明都是

在这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侵占,

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还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区,没

有多少风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山西北部许多人移居到榆林以北关外

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生产技术又不高,垦荒伐木,

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

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到解放以前,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

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

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

次才能有点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陈国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

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

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5米以上的时候,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

动,从沙丘的底部移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

下。所以部分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可是

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

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

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

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

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

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

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我国沙荒地区,有一部分沙丘已经长了

草皮和灌木,不再转移阵地了。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

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

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

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

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

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

定下来了。

仅仅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还只是采取守势,自然是不够的。征

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

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

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这样看

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

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普通河流愈到下游,水量愈多,河流愈大。

但在沙漠中,因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干涸不

见,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如地质构

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据中国科学院综

合考察委员会的调查,只要有水源,单新疆尚有1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沙漠是可以征服的。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

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

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内蒙

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获得不少成绩。

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

防护作用。包兰铁路从银川到兰州的一段,要经过腾格里沙漠,其间中卫县沙

坡头一带,风沙特别厉害。那里沙多风大,一次大风沙就可以把铁路淹没。有

关部门在1956年成立了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这一工作已经提前完

成。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

事故。

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是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沙漠地区地势平

坦,风力很强。如新疆的星星峡、托克逊、达坂城都是著名的风口。中国科学

院力学研究所在托克逊地方试制了半径2米的风力车,可以供发电、汲水、磨面

之用。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

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日光可

以用来发电,取暖,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

馏水和盐。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

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的成为现实。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沙漠变成耕

地和牧场,为人民服务。

〔向沙漠进军〕选自1961年2月9日《人民日报》。选入课本时作者作了修改。

〔文明〕指文化。

〔埃及〕现在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巴比伦〕这里指公元前2000多年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建立的古代

巴比伦王国。它的首都叫巴比伦,在现在伊拉克巴格达之南,公元前2000年到

1000年间是亚洲著名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肆虐〕任意干残暴的事情。肆,任意的干。虐,残暴。

〔丘墟〕废墟。

〔磴〕念dèng。

〔地面径流〕雨、雪等降到地面以后,除了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

填充洼地外,在坡面上及在河槽中流动的水流,称为地面径流。

〔河西走廊〕指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

一带。自古为通往新疆的要道。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葱茏(lóng)〕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竺可桢 向沙漠进军

如果你问砂子的用途,那就是二氧化硅的用途。如果你想利用沙滩的沙子,那你就要非常大量地把它拉到水源丰富而且宽阔的地方。很多人都说沙漠的沙细,没用,但那只是表层的沙,挖下几十米或几百米后的是大颗粒沙或者是石头就有利用价值了,大颗粒沙石是能做建筑用沙的。如果能挖到淡水源,或矿沙,那恭喜你成本降低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6625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