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动式散热方式
一般采用巨大的散热附件,例如散热器,将发热体所散发的热量通过辐射、对流的形式发散出去;
其优点是不需要外部动力即可满足散热的需求;
缺点是体积巨大(每W/60立方厘米),而且与发热体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的导热系数,以及散热器的材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
这种散热方式的特点是发热体的最低(可降低)温度不会低于当时的气温,并且一般会高于10摄氏度左右;
2、主动式散热方式
即利用流体(例如气流、水流等)将发热体的热量散发出去;
其优点是,可充分、及时地通过流体将热量散发出去;
缺点是,由于一般需要外部能量(例如散热风扇、循环水泵等),因此一旦外部能量缺失,或提供流体流动的器件(风扇、水泵等)工作不正常,将会直接伤害到发热体而致其烧毁或损坏;
该散热方式的特点是可以接近于气温,甚至低于气温(当流体的温度低于气温时);
二、散热器的材质
其导热特性与导电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银质最佳,铜质次之,铝质较差,铁质不好;
三、国外典型的散热方式
1、原苏联半导体制冷的(热端)散热方式是一次性水冷;
他们采用一次性水冷,可以制造12KW的制冷量(空调),水的耗费量是0.7顿/24小时;
2、法国采用风冷的方式;
在列车上使用(空调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散热的需求;
3、美国费城使用风冷、(循环)水冷(空调设备),也能够满足散热需求;
四、楼主的要求
楼主要求不使用风扇,但应该会考虑到散热器的体积问题;
即体积尽量小(受机箱限制),但能够充分将热量散发出去;
这种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其关键点是选择合适的散热方式;
笔者认为,楼主可以借鉴原苏联和美国的方式,即基于水冷的方式;
这种方法最直接、成本最低,也最容易维护和保养,并且制冷和散热效果良好;
笔者的半导体空调是这样处理散热问题的:
1、将空心铜管紧密地缠绕在散热器上,其(两个)开口向下,置于机箱外,主要目的是防止液体流入机箱内,浸湿主机内部件;
2、用橡胶软管连接铜管两端,一端连接“贮水器”(低端),另一端连接“注水器”(高端);
当“注水器”中有水时,就会向“贮水器”流动,并带走散热器中的热量;
3、在“注水器”(高端)与“贮水器”(低端)中有另一个“扬程”水泵,将低端的水源源不断地提升到高端,这样即可保证水源不断从高端流向低端;
4、“贮水器”的水被提升上来之后,首先流向一个面积稍大的平台(即预散热板),使用一个小型风扇逆向对着该平台吹风(起散热作用),;
5、在“贮水器”顶部安装有水深传感器,避免溢出;
当“贮水器”的液面深度小于传感器位置时,提升水泵不工作,而一旦达到预定的水深,水泵即开始将“贮水器”中的水提升到“注水器”中;
本人通过实验,如果“注水器”的容积是10升,“注水器”的容积是5升,那么水泵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0分钟;
另外,本人自制了“间歇器”,一旦触发,可工作10分钟;
水泵(扬程一般应大于2米)使用养金鱼的那种小型水泵;
水泵和间歇器可在养金鱼的市场上买到;
6、为了降低噪音,本人将“注水器”和水泵置于室外,其噪音比空调室外机的小很多,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7、为了提高散热效率,本人在水中加了一点盐(1%左右),并且在添加水的同时按比例添加盐;
经过近5年的使用,笔者的空调效果很好,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其实之前的回答都不太对。像饮水机这么便宜的小家电,不可能安装压缩机。这个饮水机上的压缩机价格要跑几千块,根本没必要。其实大部分饮水机都是用半导体制冷设备制冷的。半导体制冷片是利用帕尔贴效应制成的热泵。顾名思义,半导体制冷片是厚度小于五毫米的片状器件,分为冷面和热面。通过半导体的一些特性,通电时冷表面的热量可以被热表面吸收。热量随后通过散热器散发到外部环境中。达到制冷效果。市面上的饮水机大多采用大功率半导体制冷片对饮用水进行制冷。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相比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压缩机,更适用于饮水机等家电产品。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