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铠甲多种多用主要因为是大名自己的设计,不像其他国家的统一配发,但主要由竹片制造,用于防御武士刀,相对而言实用性不强,但艺术价值很高
大铠起源于两档式挂甲,在平安时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与一般人的认识不同,大铠并不是完全由竹木制成的,出于提高防护能力的目的,其中在重点部位也运用了铁制材料。一套完整大铠的重量超过30公斤的重量。
室町时代 的「腹巻」
腹当和腹卷都是最早出现在镰仓时代后期的步兵用轻型铠甲。因为是提供给缺少资金的低级士兵所使用的,所以腹当和腹卷的结构都要简单很多,也没有那么多的装饰性结构。
胴丸
胴丸在平安中期出现,和大铠一样都起源于日本原始的挂甲。但是胴丸的定位在一开始就和大铠不同,主要作为下级武士所着用的铠甲,因而其结构和装饰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当世具足
当世具足出现于室町中期,其语意即为“现代盔甲”。不过事实上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江户时代,当时的人将江户时代前的甲胄称为“昔具足”,而把当时的甲胄称为“当世具足”。
就以我一个古代军迷来讲日本由于缺铁造好的铠甲成本太高,而且日本战国前的战争由于他们的武士精神导致战斗的方式是怪异的,讲究一对一作战,在战国后才有所改变,日本铠甲的华丽多过实用(其他国家将军用这么张扬的铠甲绝对死得最快),日本动漫对他们的铠甲大多是过分夸张的,对武士刀也是,他们动漫的武士刀大多永不卷刃,这是不可能的,建议别太较真那是假的,想那些看一百人都不卷刃的名刀都是假的,名刀是有,但卷刃也是肯定的
日本战国时期的铠甲两极分化武将们的铠甲做工精良,比同时期部分明朝军官的铠甲要好。
--------明军的铠甲是制式的,防御效果优秀。但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铠甲质量普遍下降。萨尔浒战役中,杜松就是头盔被流箭击穿而死。
而同期日本的铠甲制造工艺水平不如明朝,但是由于日本是封建制,所有上阵武将的铠甲都是自备,所以做工精良,样子货很少。
.
士兵,即足轻和下层武士的铠甲大多用竹子制成,防御效果极差。事实上,除了能够给士兵们提供一些心理安慰以外,没屁用。
同期的明军阶级分明,分为辅兵、战兵、家丁三种,其实辅兵和战兵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都是一群衣不遮体、吃不饱饭的叫花子,他们根本就没有铠甲。
而家丁都是武将的本钱,他们的铠甲水平相对较好,很多富裕的武将甚至贿赂工部的文官,只为了能够给家丁配上合格的铠甲。
(明军将领的铠甲其实也能不错,只是看你愿不愿意贿赂文官了。杜松是个蠢货,自以为自己深受皇帝和几位大臣看重,所以不愿意贿赂文官,自然只能穿劣质铠甲。贪污是行政官员的天赋权力,任何人试图损害这个规则都是找死)
.
这里需要说明几点
很多崇拜日本战国文化的网友,用日本武将铠甲的精工细作来抨击 日本铠甲质量低劣的说法。如果日本军队的铠甲真的超过明军,为什么在朝鲜被明军打的满地找牙?
日军武将的铠甲确实精工细作,但是战争不是一两个武将打的。在朝鲜,明军将领带着一群家丁一拥而上,依仗装备优势将日军武将身边的士兵砍趴下,然后围攻武艺高强、铠甲精良的日军武将。
结果嘛,万历援朝之战中,几乎所有野战中日军都是惨败,被已经腐化堕落了的明军打的惨败,只有靠守城才能挽回一点点颜面。
在讨论一个装甲的防护性能的时候是要看她所在的作战环境的。而且有一个误区,只有那些武将或者特殊部队(比如真田那帮牛叉骑兵队)是用这些铠甲的,普通的足轻之类只是用简单的丸、当之类。日本冷兵器时代更加注重的是杀伤和突进能力,因此甲胄在设计的时候通常都是注重这身行头能给对手造成多大的威慑,防护能力相对来说是次要的。直到战国时期铠甲设计开始运用复层和错压技术,防护能力才有了改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