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4个“万亿城市”相继亮相,广东GDP超万亿元城市在全国独占鳌头,闪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舞台。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12021年广东省GDP总量达到124369.67万亿元,实际增速8%,名义增速12.29%。各地市GDP总量及增速也随之完整公布,整理数据分析,可分为四大梯队:
第一梯队:广深,仍是广东省无可争议的龙头,国内超一线城市,引领广东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二梯队:佛莞,发展潜力巨大,区位优势明显,制造业基础雄厚,尤其是东莞,2021年GDP突破万亿,成为全国第24个,广东第四个万亿城市,广东也成为全国唯二存在四个万亿城市的经济强省。
第三梯队:惠州独树一帜,距离五千亿仅一步之遥,增速达到17.9%,全省第一。
第四梯队:珠海、茂名、江门、中山、湛江属于3000亿元层次;汕头、肇庆、揭阳、清远属于2000亿元层次;阳江、韶关、梅州、汕尾、河源、潮州、云浮属于1000亿元层次。
广东各地市GDP所占比重
广州,东莞,惠州占全省GDP比例有所提升,广州与深圳GDP差距逐渐缩小,未来几年有望将其超越。佛山占比较为稳定,增速平稳,其他地市变动并不明显。
有些可惜的是,除了广深佛莞,广东其他地市经济总量并不突出,5000-9000亿元层次出现断层,仅有的惠州,也是在4000亿层次徘徊。这可以说是广东经济的一个缩影,珠三角核心区域发展水平较高,进出口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多方面远远高于非珠地区。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21月24日,东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855.35亿元,正式跻身万亿元GDP俱乐部。东莞是广东省内继广州、深圳、佛山之后,第四个GDP超万亿元的城市。
4个“万亿城市”相继亮相,广东GDP超万亿元城市在全国独占鳌头,闪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舞台。2021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达到124369.67亿元。
广东为什么能涌现多个“万亿城市”?
以制造业立省
走进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广佛江高速旁,是华南最大机器人本体生产基地——库卡顺德园区。2021年,库卡顺德园区机器人产量近1.8万台,为华南地区第一。以2021年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6.6万台为基数,全国每20台工业机器人即有一台来自顺德。以库卡为龙头,一批机器人本体、减速器、铸件和系统集成等产业链企业向佛山市顺德区集聚,一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广东新力量正在加速崛起。
这是广东制造业大省的一个缩影,广东制造始终站在产业制高点上。四大万亿元级城市之一佛山,是全国制造业大市,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佛山市顺德区更是素以“工业立区”闻名,一个县级区域2021年工业总产值已突破万亿元大关。
梳理广东这四大城市的产业结构会发现,不仅是佛山,东莞制造业也毫不逊色,东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2968.16亿元快速增加到2021年的5008.81亿元,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等九大产业为主导的“五支柱、四特色”工业发展格局。
即便是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的广州,高端制造业依然增长强劲。有研究者探寻2021年广州经济高增长的秘诀时称,“从数据来看,离不开第二产业的强势增长”。2021年,广州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22.6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7.2%,且第二产业增速快,主要受益于高技术制造业,去年广州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5.7%,两年平均增长15.6%。
广州高技术制造业中新能源造车、集成电路等成为亮点。2021年,广州集成电路、显示器、光电子器件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6%、45.5%、40.2%和24.4%。集成电路,俗称半导体或者芯片,过去这个产业的制造环节在珠三角几乎是个空白。最近几年,广州粤芯半导体公司迅速成长,深耕模拟芯片赛道,发展势头良好。
广州发展制造业还在不断加力。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未来5年和2022年发展目标,强调“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广东以制造业立省,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对中高端产业和中高端环节的集中突破。
产业配套齐全
一台高端咖啡机,全身260个零部件,50%不出佛山市,80%不出广东省,采购半径小,成本低,带来了竞争优势。生产咖啡机的龙头企业为链主串起了1400多家供应商,产业链协同高效。1.4万家家电企业结成了一张强大的供应链网络,3.6万家企业提供生产设备、生产原料等产品或服务……这些都让有“家电之都”之称的广东顺德底气越来越足。
产业链建设是近年来珠三角城市招商引资营造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东在全省部署产业链链长制,下大功夫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
广州南沙为推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夯实南沙制造业发展基石,大力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实施重点产业链“1+X”“链长制”。
深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17条重点产业链,发挥链主企业龙头作用,强化补链延链强链,实现汽车制造业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产业配套良好,产业链完善,正是在这两年的疫情下,广东企业抢到国际市场机遇,实现外贸强劲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外贸快速增长又带来工业热、物流旺。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8.27万亿元,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外贸同比增长16.7%,疫情下广东制造在全球供需网络中的重要性凸显。
营商环境一流
观察广东四大万亿元城市发现,四大城市都是千万级人口大市。多年来,人口持续净流入。人口流入,说明产业兴旺,就业机会好,创业机会多。
2020年,顺德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一照通”改革,发出首张“一照通”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等与营业执照合并办理,经营许可信息通过二维码加载在营业执照上。申请人只跑一次、只交一套材料、只填一张表格,率先实现了常态化企业开办“一件事”2小时办结。
近年来,广东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十四五”开局之年,佛山市委吹响了引领佛山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0年,东莞的“一号文”就是营商环境建设,提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今天的广东,市场主体超1500万户,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在东莞,市场主体超过146万户,在顺德市场主体数量超过32万。
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分析,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东充分发挥产业体系较为齐全的优势,产业链彰显韧性,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有广东经济市场化程度高、改革开放创新成分高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优势。
广东21市2021年GDP出炉,4个“万亿城市”亮相3广东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2万亿元的省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韩国。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预测,2021年韩国GDP将达到1.8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经济体总量排名第10位。
以去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6.4515)计算,韩国GDP约合11.74万亿元人民币,不及广东。
韩国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韩国GDP增长4%,低于IMF此前的预测(4.3%)。这意味着,广东GDP超越韩国已是板上钉钉。
至此,从全球来看,广东实现了对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追赶。
从全国看,广东以全国1.9%的土地,集聚了8.9%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9%的GDP,经济总量自19 89年以来,连续33年位于全国第一。
深圳超三万亿,广州也发起冲刺
广东的底气来自四个万亿城市——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这四个城市在广东GDP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二。
1月25日,深圳市委书记、市长发布的《致广大网民朋友的拜年信》透露,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
尽管深圳市统计局尚未公布具体数据,但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GDP达到21791.18亿元,站上3万亿台阶就意味着,四季度深圳新增的GDP至少有8208.82亿元。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去年深圳在新经济领域的表现不错,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增速非常快,微观的企业主体数量也大幅增加。
按照深圳的规划,到2025年深圳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元。
“只要把系统性的环境营造好,GDP增长是自然的事。”刘国宏认为,政府要做谋长远的事情,更多将眼光放在战略性重大改革上。
近日,深圳再度迎来制度上的突破。
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印发了《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放宽先进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投资等六大方面的市场准入。
刘国宏认为,市场准入的放宽预示着更多市场主体能够便捷地进入深圳,将倒逼政府改变监管和治理模式,形成更加市场友好型的体制机制。
“未来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和深圳科技创新的优势相互嫁接,在集聚国际人才、国际资金资本、重大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将蕴含巨大的空间。”刘国宏表示。
除了深圳首次突破三万亿,广州明年也将冲刺三万亿。
数据显示,广州2021年GDP达到2.82万亿,同比增长8.1%,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6%以上的增长目标。
在全国城市GDP十强榜单中,位于第四名的广州与第五名的重庆差距从2020年的16.3亿元拉开至2021年的337.95亿元。广州继续坐稳GDP“第四城”的宝座。
过去五年,广州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
2022年,广州预期GDP增长在5.5%左右。按照这个目标,2022年广州GDP将冲刺3万亿。
在今年广州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占据了妥妥的C位,首次出现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表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立市”成为今后五年广州的目标任务以及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第四个万亿城市,东莞晋级
除了深圳和广州,佛山和东莞也是广东省传统的制造业大市。
2022年初发布的“2021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来自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的500强制造业企业数量高达329家,占比接近7成。
佛山在2019年晋级万亿之后,2021年继续稳守,全年GDP达到12156.54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30%。
2022年,佛山的目标是GDP增长6%左右,计划到“十四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
今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30次提及“制造”一词。根据佛山的规划,未来五年,将坚持始终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推动佛山向制造强市跨越。
另一边的东莞,成为继广州、深圳、佛山之后,广东第四个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1年,东莞GDP为10855.35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4.6%。
更为亮眼的数据是,继2020年负增长之后,2021年东莞进出口强势反d。
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东莞在2020年的进出口同比下跌3.8%。2021年,由于国外产能无法释放,东莞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大大发挥,全年进出口总额15247亿元,同比增长14.6%。
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后将把发展焦点放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上,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吸引更多外企落户。
未来5年,东莞将推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7%,集聚人才383万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
汕尾稳居全省增速第一
四个万亿城市之后,排在第五位的惠州,2021年GDP规模尚未突破5000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惠州GDP达到4977.36亿元,同比增长1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惠州GDP跨过2019年增长4.2%的谷底后,在2021年增长10.1%实现“V”字形反转,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根据惠州设定的目标,2026年力争GDP实现8000亿元,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群竞争力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前列。
省内增速最快的城市,当属汕尾。2021年汕尾GDP为1288.04亿元,同比增长12.7%。
工业对汕尾经济增长功不可没。2021年,汕尾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41.45亿元,同比增长21.5%。
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标在8.5%左右,并强调“未来五年将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战略机遇期和现代化建设黄金期”。
去年,粤东五市(汕头、汕尾、揭阳、梅州、潮州)的GDP总共达到8988.9亿元,比去年提高了727.4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7.2%。
在粤东五市中,汕头在2021年产业转型中,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方面的表现尤其亮眼。
南方都市报发布《2021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指数》显示,汕头拥有209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蝉联产业转型升级指数榜首。
广东省内区域的协调发展仍然是长时间内政府工作的重点。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及,将深化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梯度转移,推动各功能区深化产业统筹、项目对接。
我感觉广东省政府其实早就想和珠海和中山合并了,不过担心的是因为珠海市是特区,如果合并后的大城市发展好,会不会和深圳一样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财税失去控制,这是最大的制度壁垒,不过我觉得应该合并,不合并珠海和中山都是小城市,比起佛山,东莞,广州,深圳,香港实力差距太大 ,对人口吸引力有限,如果珠海和中山有大规模的发展,就希望珠海人,中山人不要抱有个人情绪,互相看不起,一个城市没有发展起来,你有的尊严又有什么意思?合并可能又有一些人在纠结城市名字,说孙中山的名字不要丢,我觉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发展起来。
建议中央先取消珠海市的特区城市资格或者和广东省政府签约协议,永不托管新的城市,新城市受广东省政府管理,领导。
建议合并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合并后的城市取名:珠江市(或者珠海市),最好是珠海市。介意中山名字的可以建议新政府在中山修建一座孙中山纪念堂,把孙中山的出生地改为中山县,不要为了一个人影响现代人发展。
合并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之后的新城市珠海市,我们看看规模:
面积:12944平方千米(接近13000)
人口:885万,争取大量引进人口,突破1000万。
经济实力:9000亿,突破,10000亿。
这样毅然成为一个珠江三角洲的大城市,而且可以发展规划如下:
新珠海五大定位:
1全球石油化工集散中心,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集散中心。(是石油化工集散,储备,贸易,没有污染性。)
2亚太港口航运城市(有珠海港,高栏港,江门港,中山港)
3亚太高新产业引擎(有格力电器,木林森照明,等上市公司)。
4亚太 旅游 城市
5全球宜居城市,国际化的新珠海,国际大都市。
产业分工如下:
江门发展
1制造业,继续发展五金,玩具等制造业。
2 汽车 大产业,摩托车,玻璃, 汽车 配件等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产业。
3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太阳能,光伏等。
4节能环保产业
5石油化工炼油产业。
6农业,食品,医药,日用品制造业。
7 旅游 业
8核电站,核电,能源电力
9港口航运
10钢铁,钢材,水泥,玻璃等重工业。
珠海发展产业如下:
1制造业,轻工制造业。
2石油集散中心,石油储备,石油贸易产业,建立世界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
3新兴战略性产业,高 科技 产业。
4港口航运,物流运输,对外贸易
5高端装备制造
6家电芯片,半导体产业
7航空产业,通用航空产业,造艇业
8金融,律师,会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9 旅游 业,现代 旅游 业
10休闲 娱乐 业,比如赛马,博彩。
11文化产业,互联网产业
中山发展规划:
1制造业
2世界照明之都,全面布局和发展照明产业,LED照明产业链,封装产业,芯片。
3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
4家电芯片制造业。
5新兴产业
6贸易,国际贸易
7现代农业。
这样新的珠海是一个有重工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超级大城市。初步规划十年人口2000万,经济2万亿,成为大城市。
另外新珠海要完善几大短板:
1建设珠海市的CBD市区在珠海市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横琴区,其中斗门区建设成为最大的CBD,而横琴新区建设为高端商务,高 科技 产业区。
2加大珠海的住宅供给,为引进人口打基础,降低入户门槛,高中毕业即可。
3航空短板:在中山建设亚洲大型的航空机场,在金湾建立大型机场,扩建机场。
4地铁,建设珠海,中山,江门地铁,对接佛山,广州。
5高铁,完善和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珠三角的高铁。
6高速公路,完善
7加大基础设施,公共资源供给,在教育,医疗,文化, 旅游 进行规划。
这样一个美丽,发达,便捷的大珠海就出现了,并且可以带动粤西,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势不可挡。
中山并入珠海,数据立竿见影,GDP大约6000万马上超越惠州成为广东第五。可以把中山南北拆分,南部较小部分区域并入香洲区,北部较大部分区域成立中山区。合并也带来一个好处,集中财力开发高栏港区,同时可以使到高栏港有了中山这个腹地,中山也立马有了深水海港,同时集中力量发展高栏港区的临港工业。还有中山人以后可以在家门口坐飞机,不用四处跑了,总之合并对两个城市好处多多。带给珠海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立马达到修建地铁的条件。带给中山就更多了,马上就有了自己的海港和飞机场,比东莞牛逼,搞得好,新珠海超越东莞成为广东第四也不是不可能。或许再穿越佛山成为广东的三哥呢?存在感在中国大增啊!
中山和珠海合并是个有意思、也有意义的话题。现在再就这个话题应从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来看,才能有比较精准的答案。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大湾区四个中心城市分别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唯一入选的是面积不足33平方公里、人口仅有65万的澳门,可见珠西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对边的东岸。
2018年大湾区珠西地区五市的GDP总量澳门3600亿、珠海2915亿、中山3633亿、江门2900亿、肇庆2202亿, 中山排第一、澳门排第二、珠海第三、江门第四、肇庆第五 。在此大家可能已明白了中央为何确定澳门是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当然还是有“一国两制”因素存的,但澳门的地域实在太小了,还不如内地一个乡镇,已制约了澳门手脚大展。
现在我们继续中山和珠海合并的话题,虎哥明确的回答是两地若能合并肯定是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但是还要考虑澳门的长远发展。澳门发展的更好,珠西地区的城市才能沾上更多的光。
讲实话,在大湾区里最值得大家心疼的是中山,中山的自然禀赋实在太一般了,一是没有机场、铁路;二是没有深水海港;三是既不与香港又不与澳门相邻,靠着自身的努力跻身珠西城市里的GDP总量NO1,实在难能可贵。反观珠海,有那么多光环:经济特区,又紧靠着澳门,又有大批如机场码头优质基础设施,要不是近几年港珠澳大桥等基建投入(这几年基建投入占GDP总量60%以上)的拉动,经济指标实在不好看。
珠海的大型基础设施基本处于吃不饱状态,而中山因没有这些设施而拖了发展后腿,因此合则两利,肯定会加快两地的经济发展,发挥1+1>2的效应。 并且,随着合并后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的膨胀,必能外溢拉动周边江门、阳江等市的共同发展。 两地的网友,没有必要拘泥于谁合并谁?或合并后叫什么名?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合并后能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
当然彻底改变中山“命运”的时刻快要到来,深中通道(大桥)2024年的开通,中山的手与深圳紧紧地握在一起,香港通过西部跨海大桥、深中通道往返珠江西岸更快捷便利,中山过去地理上的劣势马上转化为优势,不幸的是到时珠海可能要被边缘化,那时再合并的话对中山意义不是太大了。 珠海也因此提出深珠通道的设想,但我认为2035年之前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是要考港珠澳大桥的利益;二是香港的感受;三是资金和效益问题。
有人提出将江门与中山珠海合并起来,我认为没有必要,一是江门 历史 上与中山珠海一直不曾属一地,而中山珠海本是一家人(香山县);二是地域过大也不利经济发展;三是江门对标的应是惠州。
综合以上所述,不但要考虑中山珠海的未来,而且还要考虑澳门的长远发展和珠西地区的前途,虎哥有建议:
一、将珠海的的湾仔、横琴等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划归澳门,余下的与中山合并。 这样澳门的地域约300平方公里,澳门地方大了,发展空间打开了,对国际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大增,让澳门更多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其外溢效应必能带动珠西地区的发展。至于澳门如何补偿,那时中央和省里的事,补偿款能直接给合并后新市肯定是最好的。 现在的珠海、中山互有短板,合并后则能补齐短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有效,特别有利城市整体的提质。
二、两地合并的新市叫中山市 ,毕竟台湾尚未统一,“中山”替代香山原名为1925年民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定的,对天下华人有特殊意义的。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里中央明确“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可见孙中山精神的重要性。孙中山先生是香山人的骄傲! 至于珠海经济特区能移植更好,不能的话也没关系,其实现在的经济特区也没多少政策上的优惠。当然若新中山市能够有其他政策上的待遇肯定更好,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横琴自贸区要设法保留,当然横琴已划给了澳门,自贸区要另选地方,名称肯定要变。
三、新中山市地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左右,以2018年计,GDP总量超过6500亿,人口约500万人,妥妥的广东第五城和当之无愧全国二线城市,并且在5-6年GDP肯定超越10000亿元大关,在10-15内会有一个“新深圳”屹立在珠江口西岸。
新中山市划分六个区:
1.珠海区 ,即原香州区,加上原中山市的三乡、坦州、神湾三个镇。 市政府驻珠海区 。
2.金湾区, 即原金湾区。
3.斗门区 ,原斗门区。
4.石岐区 ,中山中心城区,加港口、沙溪、大涌、板芙四个镇。
5.翠亨区 ,翠享新区加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民众、三角镇。
6.小榄区, 小榄镇加上古镇、横栏、阜沙、南头、黄圃、东凤、东升镇。
未来新中山市各区之间用轨道交通连接起来,并且是与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深圳、广州、澳门有陆(桥)路相连的唯一城市,本身也具备优秀的基础设施,在各种资源的拥抱下,想不发展都难,必将成为在国内乃至世界有相当影响力的优秀城市。今后,在古香山的土地上,定能绘出最美丽的图画来!
广东省下辖市的数量确实有点多,就导致很多事的面积非常有限。全省17.97万平方公里,21个市,平均每个市的面积仅有8500多平方公里。而同样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福建市均面积13700平方公里,浙江市均面积是9600平方公里。
在广东21个市中面积最小的两个就是中山和珠海,都只有1700多平方公里。就是把这两个地市合起来总面积也只有3500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510万。这样的面积和人口规模广州市比起来小了太多。
对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来说,未来的发展中,土地面积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土地面积过小,对于一个城市的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造成严重的限制。如果把两个城市或者三个城市土地合并在一起,那么就可以对相同的产业进行归并整合,可以重新布局。
2018年,山东省济南吞并莱芜,是基于这个考虑而进行的。莱芜并入济南之后,咱就有了更多的土地可以利用,可以对现有的产业进行重新组合。
就是广东省内,一些发达城市由于土地面积的限制,经济 社会 的发展不利。对这个问题,也在做一些尝试。比如只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的深圳市,由于可利用土地的不足,对产业发展有限制,便和汕尾市合作,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面积145平方公里,相当于深圳市土地面积的7%。对于寸土寸金的深圳市来说,14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已经很大了。现在深圳市辖区内土地产出效率非常高,超过了10亿元/平方公里。如果身上特别合作区能达到这个土地利用效率,也将贡献出一个2000亿元的经济规模。
但中山和珠海,不可能存在这种合作模式。两者的土地面积均有限,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不存在一方出资本、技术,一方出土地,这种合作模式的可能性。这两个市的经济规模并不是非常大,还存在不少土地可供开发利用。
如果是两市合并,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 社会 发展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考虑到珠海是一个经济特区,合并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未来两市土地开发面积不足,也可以参照深汕特别合作区某事,向江门“借地”。
建议中山三乡、坦洲两个乡镇并入珠海,或者两个城市合并。理由有以下几点:
1、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大发展,珠江以东的深圳、广州、东莞发展已经饱和,而珠江西岸的中山、顺德、江门、阳江等地发展较为滞后。主要原因是太零碎,缺乏龙头。港珠澳大桥通车了,拉通了珠江西岸,如果大家各自零碎发展估计还是难以有大的突破,这是珠江西岸城市发展的需要。
2、珠海成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需要,但是如何发展?难点就在珠海地域太零碎,经济总量不够,缺乏大的实业。主城区香洲,面积太小;西区面积大一点,距离有点远,主要还有水的隔断,交通十分不方便。前几年天天吹新城市中心在斗门,那是胡扯忽悠人的,如果没有轨道交通,西区成为新的中心完全纸上谈兵,房价也难有突破,土地价值难以体现!
3、中山坦洲、三乡这两个地方完全是嵌在珠海市中心的,从拱北口岸到坦洲只需要20分钟,但拱北口岸到唐家却要一个小时。这两个区域并入珠海,对于珠海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产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珠海新的城市中心在横琴、保税区、湾仔,等金琴快线通车后,这个地方距离坦洲只有15分钟,也为珠海新发现留下很多储备空间。
4、中山看起来经济总量可以,但是中山发展很为杂乱,主城区没有特色,各个乡镇但是蓬勃发展。但是土地管理很为乱,各个乡镇到处批地建民房、小厂房,片地开花,混乱发展中给自己留下低层次的发展。看看坦洲民房到处都是,仿佛进入了乡镇感觉。大湾区需要高端城市群,而不是乡镇群!
还有就是中山看起来经济总量不错,但是缺乏知名的高 科技 含量的大型企业。前几年了解,中山纳税大户居然是搞传销的完美,有点悲哀,这还符合大湾区高 科技 发展增长?如果中山珠海合并,两个城市取长补短,会有更大的发展。
总之,中山、珠海两个城市合并,最少坦洲、三乡并入珠海,1+1肯定大于2。否则未来珠海由于地域空间小,限制珠江西岸龙头发展。
据我了解, 历史 上中山,珠海合并并没有人提出过,但把坦州及三乡南半部划入珠海却多次提出来,1989年2月,当时中央大人物来珠海过春节时,梁市长曾提出此事,获口头答应,后来因某些原因末能实现。此方案以后许多年在珠海人大,政协会议上也多次有代表提出,但报上去始终旡下文。从经济发展角度,上述方案确实有理由,坦州和三乡南半部正好一嵌入珠海市中间地带,把东,西区分开,在交通规划上很不便,加上这2处地方实际上已经有十万多珠海,澳门人居住,加上远离中山市区(几十公里),如划入珠海确实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随着大湾区战略的推进,以上方案可能会实施,但中珠合并难度大,有旡必要性?还是组合珠,中,江三市成为协作区?总之,此事还是要中央全盘规划。
中山和珠海合并,表面上看上去很好,两个城市取长补短,从人口基数,到工业产业 科技 文化, 旅游 ,机场,港口,道路交通,城市轨道建设,基础设施,没有一条是负面的,都是正面的。但是现在也有一个认识的和现实的问题,就是珠海,这个城市城市并没有积极主动的表现出要和中山合并的意思。反之,在这个方面,深圳做的要比珠海好多了,十年前,深圳就提出要建深圳和中山的跨海大桥通道。试想一下,如果几年之后深中跨海大桥建成,中山和深圳只不过就是一桥之隔,与其说,中山和珠海合并,还不如说中山和深圳合并更好。深圳的领头人眼界宽,心胸大,敢创新,敢开拓,中山是不是就需要这样的人来带领,中山在这样的人的带领下,是不是会让中山现在以古镇小榄大涌为中心的产业,规模化,智能化,全球化,是不是会帮助中山这个城市在数年之内完成华丽转身,在产业专业化规模化的同时,配合深中跨桥大桥通道的建成,完成城市道路建设轨道建设基础设施智能城市的建设,自我完善,有利于中山成为一个自己自立自强,敢创新敢开拓,未来有希望的城市。要是这样的话中山和深圳的合并就是可期待的。
以深圳面积之小,扩容是必然的,这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将会发生什么。 当下的既成事实是,港珠澳大桥建成,香港,澳门,珠海的横琴,成为珠江口的第一极城市群。那么几年之后, 深中通道建成,深圳,中山,珠海就会成为珠江口的第二极城市群。
佛山,南沙,东莞是珠江口的第三极城市群。
广州作为省会城市有着最佳的可选择的资源配置,位置配置和雄厚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人文资源,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顶极城市。
中山进入珠海。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啊。这两个城市的地盘都不大。并入加起来有超过4000平方公里。这就叫强强联合吧。更何况珠海是国家布局地方中心城市。现在的中山已经衰落了。已经不是八九十年代的中山呢。跟着珠海肯定有肉吃。甚至会超越东莞和佛山。成为广东第三。这样才符合两个城市合并的结果。
合并也只不过是数据的堆砌,珠海没有迫切的发展空间需求,因为广阔的西区斗门和金湾还是荒芜一片!任何的合并都是顺其自然才可以,目前,无论是珠海还是中山都没有自身的溢出效益!合并毫无意义!
随着港珠澳大桥贯通使用,深中通道飞架珠江两岸。在各种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互通互融更加便捷频繁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圈正在逐渐成型。交通连接的优化,令处于大湾区中的中山与珠海越来越“近”。
在广东21个市中面积最小的两个就是中山和珠海,都只有1700多平方公里。就是把这两个地市合起来总面积也只有3500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510万。这样的面积和人口规模广州市比起来小了太多。
对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来说,未来的发展中,土地面积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土地面积过小,对于一个城市的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造成严重的限制。如果把两个城市或者三个城市土地合并在一起,那么就可以对相同的产业进行归并整合,可以重新布局。中山和珠海两者的土地面积均有限,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这两个市的经济规模并不是非常大,还存在不少土地可供开发利用。
如果是两市合并,对于促进当地的经济 社会 发展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考虑到珠海是一个经济特区,合并的可能性很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