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厂接连停产,半导体“最后一里路”面临“瘫痪”?

多家大厂接连停产,半导体“最后一里路”面临“瘫痪”?,第1张

“6月4日,中国台湾半导体封测龙头企业京元电子发布公告称,因为疫情影响,公司开始全面停产48小时。”

而事实上台湾疫情急剧恶化,停产48小时的确是“天真”了!

01

半导体“最后一里路”

台媒称,京元电子从事的业务是半导体行业的 “最后一里路” ,其客户几乎都是全球重量级的芯片大厂。

半导体制程就是由 设计、制造及测试、封装 等几个步骤组成。

芯片封测 位于产业链下游,顾名思义, 半导体封测主要包括封装和测试 ,其中封装是指将通过测试的晶圆加工得到独立芯片的过程,测试是检测不良芯片,包括封装前的晶圆测试和成品测试。

所以半导体行业的“最后一里路”也就是指芯片的封装测试环节。

02

据调查,京元电子目前身为全球市占率3.7%的第8大封测厂,主要客户是联发科、英特尔。发生疫情后,该公司预估影响其6月营收及产能达30-35%。

联发科表示,京元电在疫情爆发后的停工计划对6月营收将会有部分影响。

但大型芯片设计公司通常有较多的测试合作厂商,完全可以将同产品改到其他合作厂测试。

所以台媒称 京元电子染疫对现阶段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轻微, 对于京元电子相关供应链,包含大客户联发科、英特尔的影响不大。因为后者会寻找其他封测供货商以分散风险。

那么疫情引发的再一次“芯片荒”,当真没有对半导体供应链产生任何影响吗?显然不是。

多家大厂停产,全球缺芯愈演愈烈

显然受疫情影响的并不仅仅是京元电子,在京元电子之后,又爆出 超丰电子 也有外劳染疫。

台湾半导体产业陷入僵局,而另一边作为 “半导体封测重镇” 的马来西亚,其半导体企业进入停工、停产状态。

然而马来西亚由于疫情加重,只能实施全国范围的“封锁”,其半导体工厂也被要求保留在生产线的员工不能超过20%,以保证最基本产能。

但有市场人士表示,现在马来西亚目前的封测产能几乎为0。

目前半导体行业已经极为脆弱,行业新一轮涨价、“缺芯”潮的情绪也日渐浓重。

04

“中国芯”崛起

在世界饱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唯有中国凭借强悍的治理能力和应对能力,保证了国内生产制造的稳定,让其供应链不会因为疫情遭受太多影响。

今年以来,国产芯片厂商的订单都非常充裕,许多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订单也爆满,产品交货期普遍延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称,部分海外半导体制造及设备厂商无法正常生产, 促使晶圆厂、封装厂加大在国内的采购。

虽说全球芯片产业链转移的难度极大,但目前已经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

近日,中国 科技 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也传来好消息: 中国光量子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随着国内半导体制造的规模与建厂加速,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浪潮!

原文转自BusinessKorea.com

三星电子在其 DX 业务部门的全球制造和基础设施部门内建立了 测试 封装 (TP) 中心

全球制造和基础设施部门是一个负责与半导体生产和工厂运营相关的所有基础设施的组织,包括气体、化学、电气和环境安全。

TP 中心有望引领公司,在半导体测试和封装行业赢得日益激烈的竞争。

近来,封测已成为决定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台积电和英特尔也在大力投资新的半导体封装技术,例如异构组合。台积电计划在台湾建立新的半导体封装厂,并在日本建立研发中心。英特尔还将分别在马来西亚和意大利投资 70 亿美元(约合 8.63 万亿韩元)和 80 亿欧元(约合 10.85 万亿韩元)建设封装工厂。

三星也在寻求提升其包装能力。2015 年,该公司将苹果为 iPhone 生产应用处理器 (AP) 的订单输给了开发晶圆级封装 (FO-WLP) 技术的台积电。三星从那次经历中吸取了重要的教训,此后一直在寻求加强其包装能力。

Gartner 预测,半导体封装市场将从 2020 年的 488 亿美元(60.18 万亿韩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649 亿美元(8 万亿韩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00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