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硅有哪些化学性质?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硅有哪些化学性质?,第1张

第一节 碳族元素

20世纪6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电子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相继出现,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在电子工业的发展中,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除了电子产品的材料中含有硅外,建造房屋的水泥,窗户上的玻璃,日常使用的碗碟等,也都是由含硅物质制造出来的。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与硅有关的知识。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碳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以后,我们又知道,每种元素在周期表中都有它相应的位置。那么,碳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什么位置呢?与它同族的还有哪些元素呢?

一.碳族元素

碳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与碳相同,硅(Si)、锗(Ge)、锡(Sn)、铅(Pb)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也都有4个电子。这五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ⅣA族,我们称它们为碳族元素。

讨论1 根据所学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试推断出碳族元素性质变化的一些规律性。

碳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一些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例如,在周期表中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向金属性递变的趋势很明显。在碳族元素的单质中,碳是非金属;硅虽外貌像金属,但在化学反应中多显示非金属性,通常被认为是非金属;锗的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锡和铅都是金属。

碳族元素的化合价主要有+4和+2,碳、硅、锗、锡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铅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

表1列出了碳族元素及其单质的一些性质。

从表1中可以看出,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在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造成的。近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些以新的单质形态存在的碳,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985年发现的C60。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图7-2),因此也常被称为足球烯。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些结构与C60类似的碳分子,如C70等。

目前,人们对C60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将C60应用于超导体、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探索正在不断地深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如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合作,已成功地研制出了金属掺杂C60的超导体。可以说,C60的发现,对于碳化学甚至整个化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已经学习过一些,下面着重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识。

我们已经知道,硅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一种元素,在地壳中,它的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态存在的硅,如二氧化硅、硅酸盐等。这些化合态的硅广泛存在于地壳的各种矿物和岩石里,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同素异形体。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见元素硅大晶体图),它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也很大。晶体硅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我们知道,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高温时能跟氧气等物质反应。硅作为碳的同族元素,它的化学性质又怎样呢?

讨论2 根据所学的碳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归纳出一些硅的化学性质。

硅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目与碳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的电子数目相同,都有4个电子,所以,硅的许多化学性质跟碳相似。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外,硅不跟其他物质,如氧气、氯气、硫酸、硝酸等起反应。在加热条件下,硅能跟一些非金属反应。例如,加热时,研细的硅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

Si+O2 SiO2

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作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此外,硅的合金用途也很广,如含硅4%(质量分数)的钢具有良好的导磁性,可用来制造变压器铁芯;含硅15%(质量分数)左右的钢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可用来制造耐酸设备等。

由于自然界没有单质硅存在,因此,我们使用的硅,都是从它的化合物中提取的。在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SiO2+2C Si+2CO↑

将粗硅提纯后,可以得到用作半导体材料的高纯硅。

二.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是硅的氧化物,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与其他矿物共同构成了岩石。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是一种坚硬难熔的固体。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水反应,也不与酸(氢氟酸除外)反应,但能与碱性氧化物或强碱反应生成盐。例如,

SiO2+CaO 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讨论3 为什么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玻璃中含有SiO2)?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对应的水化物是硅酸(H2SiO3)。硅酸不能由二氧化硅直接制得,只能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硅酸不溶于水,是一种弱酸,它的酸性比碳酸还要弱。

二氧化硅的用途很广,目前已被使用的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就是二氧化硅。

石英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较纯净的石英可用来制造石英玻璃,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的一些耐高温的化学仪器,就是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利用石英制造的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也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透明的石英晶体,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晶(如下图)。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也用来制成高级工艺品和眼镜片等。

三.硅酸盐

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天然硅酸盐矿物,约占地壳质量的5%。硅酸盐的种类很多,结构也很复杂,通常可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其组成。例如,

硅酸钠 Na2SiO3(Na2O·SiO2)

高岭石 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硅酸钠是一种最常见的硅酸盐,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是一种矿物胶,可用作建筑上的粘合剂。硅酸钠不能燃烧且不易受腐蚀,可用作防腐剂,木材、纺织品等浸过水玻璃后,不但能防腐而且不易着火。

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粘土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高岭土和一般粘土。粘土是制造陶瓷器的主要原料。

阅读 二氧化硅粉尘的危害

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但有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人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就会患硅肺病(因硅旧称为矽,因此硅肺旧称为矽肺)。硅肺是一种职业病,它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取决于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和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以及与人的接触时间长短等。长期在二氧化硅粉尘含量较高的地方,如采矿、翻砂、喷砂、制陶瓷、制耐火材料等场所工作的人易患此病。因此,在这些粉尘较多的工作场所,应采取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采用多种技术和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的粉尘含量,以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家庭小实验

在水槽或大玻璃容器的底部铺一层洗净的细沙(约1 cm厚),再放置一块形状像假山的石头或炉渣。向容器中注入过滤后的质量分数为 20%的

Na2SiO3溶液(约占容器体积的3/4),用玻璃棒将底部的沙子摊平。静置,待液面停止晃动后,用镊子分别将各种盐的固体(红豆粒大小),如CuSO4、

MnCl2、CaCl2、CoCl2(氯化钴)等,投入槽底细沙的不同位置。不久,可以看到,在投入了盐的地方,有晶体慢慢从水底的细沙中向上“生长”。几小时后,就能长成各种颜色的“水草”,形成美丽的“水中花园”。

(见上图)

第二节 硅酸盐工业简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一些硅酸盐材料,如使用的碗碟、居住的房屋等。硅酸盐材料是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热制成的。这一制造工业叫做硅酸盐工业,如制造水泥、玻璃、陶瓷等产品的工业。硅酸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水泥

水泥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高楼大厦和各种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它。水泥具有水硬性,跟水掺和搅拌后很容易凝固变硬,由于水泥具有这一优良特性,因此被用作建筑材料。又由于它在水中也能硬化,因此也是水下工程必不可少的材料。

以粘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研磨、混合后在水泥回转窑中煅烧,再加入适量石膏,并研成细粉就得到普通水泥。

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和铝酸三钙(3CaO·Al2O3)等。

水泥、沙子和水的混合物叫水泥砂浆,是建筑用粘合剂,可把砖、石等粘结起来。

水泥、沙子和碎石的混合物叫混凝土。混凝土常用钢筋做结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大,常用来建造高楼大厦、桥梁等高大的建筑。

解放前,我国使用的水泥主要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以后,水泥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水泥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

资料 水泥的标号

水泥在空气中硬固后,具有抗压强度,以kg/cm2来计算。把水泥与沙子以1∶2.5的比率混合制成砂浆试样,此试样在水中养护28天时所具有的抗压强度数值,被称为水泥的标号。例如,1份水泥与2.5份沙子混合制成的砂浆试样,在水中硬固28天后,测得其抗压强度为425 kg/cm2,此水泥的标号就为425。水泥的标号越大,其性能越好。常用的硅酸盐水泥有325号、425号、525号和625号,一些高强度水泥,其标号可达1000以上。

2.玻璃

玻璃是我们每天都可以见到的一种硅酸盐制品。

窗玻璃就是最常见的玻璃,这种玻璃被称为普通玻璃。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生产时,把原料粉碎,按适当的比率混合后,放入玻璃窑中加强热。原料熔融后发生了较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其中的主要反应是:

Na2CO3+SiO2 Na2SiO3+CO2↑

CaCO3+SiO2 CaSiO3+CO2↑

在制造玻璃的过程中,如果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可以制成有色玻璃。例如,加入Co2O3(氧化钴)后的玻璃呈蓝色,加入Cu2O后的玻璃呈红色。我们看到的普通玻璃,一般都呈淡绿色,这是因为原料中混有二价铁的缘故。

玻璃的种类很多,除上面所介绍的普通玻璃外,还有其他一些玻璃,如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等等。表2列出了几种玻璃的特性和用途。

表2 几种玻璃的特性和用途

3.陶瓷

陶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陶器,到唐宋时期,制造水平已经很高。唐朝的“三彩”、宋朝的“钧瓷”闻名于世,流传至今。作为陶瓷的故乡,我国陶都宜兴的陶器和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制造陶瓷器的主要原料是粘土,制造陶瓷器的一般过程如下图所示。

陶瓷的种类很多,根据原料、烧制温度等的不同,主要分为土器、陶器、瓷器、炻器等。例如,常见的砖、瓦属于土器,它是用含杂质的粘土在适当温度下烧制而成的;制瓷器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纯净的粘土作原料,烧制温度也相对高些,所以瓷器比陶器瓷体白净、质地致密。

一般烧制的陶瓷制品,表面比较粗糙,而且有不同程度的渗透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常在烧制前在坯体表面涂一层釉,使成品光滑、不渗水。

陶瓷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许多优点,因此,陶瓷制品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从地下挖掘出的古代陶瓷器,历经数年仍保持其本色,不但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珍品,对后人研究历史也有很大帮助。如今,陶瓷仍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如日常生活中的部分餐具,建筑中的砖、瓦,电器中的绝缘瓷,化学实验室中的坩埚、蒸发皿等,都是陶瓷制品。

资料 彩 釉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陶瓷制品,表面光滑、不渗水,而且色彩丰富,非常漂亮。这是由于烧制前在坯体上涂了彩釉的缘故。在普通釉料中加入一些重金属离子,可制成彩釉(颜色可参考下表)。涂有彩釉的陶瓷制品绚丽多彩备受人们的喜爱。

阅读 搪 瓷

我们常用一些搪瓷制品,如搪瓷盆、杯、锅、碗等,有些电器的外壳也是搪瓷的。搪瓷是在金属表面涂上类似玻璃的瓷釉,然后在高温下烧结,就可得到一种金属与无机材料结合的复合材料。搪瓷一般常用钢板、铁、铝、铜、银等作胚体,外层的瓷釉对金属起到了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烧制搪瓷的工艺,明朝宣德至景泰年间生产出的精细铜胎搪瓷工艺品景泰蓝,至今仍是人们喜爱和珍藏的艺术品。多少年来,搪瓷工艺不断进步、发展,已能应用于现代化学工业、现代科技等许多领域。例如,化学工业中的反应塔;汽车、火车排气管;飞机、火箭的耐高温部件等都用到了搪瓷。搪瓷还应用于电子、红外、激光、同位素等高技术领域。

小结

碳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ⅣA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它们的性质呈规律性变化。

硅和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这是经某几种指定的矿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采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并冷凝其白烟等。

目录

简介“丹顶”无毒

真正的“鹤顶红”

毒药概述

砒霜的光荣历史

砒霜显奇效

生活中砒霜的形成

急救措施

砒霜性状

金鱼外形特征

生长繁殖

花卉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古玩花卉简介

工艺特色

相关资料

简介 “丹顶”无毒

真正的“鹤顶红”

毒药 概述

砒霜的光荣历史

砒霜显奇效

生活中砒霜的形成

急救措施

砒霜性状

金鱼 外形特征

生长繁殖

花卉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古玩花卉 简介

工艺特色

相关资料

展开 简介

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丹毒”。大臣们也都置“鹤顶红”于朝珠中,以便急难时服以自尽。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中人常用这种剧毒之物来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领。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 鹤顶红

丹顶鹤体态高雅,舞姿优美,鸣声如笛,富有音韵,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对它的矫美形态,无不交口称赞。因此而得名。

“丹顶”无毒

丹顶鹤的幼鸟是没有“丹顶”的,只有达到性成熟后,“丹顶”才会出现,因此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素作用于生殖腺,促其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对于季节来说,春季时发情时红色区域较大,而且色彩鲜艳;冬季则较小。对于情绪来说,轻松时红色区域较大,色泽鲜艳;恐惧时则较小。对于身体状况来说,健康时红色区域较大;生病时则缩小,而且色彩明显暗淡,其表面还略显白色。当丹顶鹤死亡后,其“丹顶”就会渐渐褪去红色。

真正的“鹤顶红”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在小动物的食物中加入了丹顶鹤的“丹顶”的细屑。小动物们吃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这至少说明了“丹顶”并没有剧毒。那么,古人所说的“丹毒”或“鹤顶红”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呈红色,又叫红矾,有剧毒,“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

毒药

概述

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鹤顶红也常在小说中出现,但查阅所有书籍,都没有这个条目,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比方鹤脑,可增强目力,使人夜能见物。鹤顶红究竟是什么,查了一些不太正式的文章,说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三氧化二砷的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升华。微溶于水,能溶于酸,易溶于碱。不纯的砒霜往往带有红色或红黄色的块状结晶或颗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称红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参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它是白色粉末,没有特殊气味,与面粉、淀粉、小苏打很相似,所以容易误食中毒。 鹤顶红

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急性砷中毒症状表现为两种:胃肠型,最为常见。发作时间随量的大小及胃内充盈程度而不同,快的15-30分钟,慢的可4-5小时,一般为1小时左右。开始咽头有灼热感、口渴、恶心,接着出现剧烈腹疼与呕吐,最初吐食物,继之吐黄水,同时剧烈腹泻,初为普通粪便,随后呈米汤样。尿量减少,体温、血压下降,虚脱、昏迷,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神经型,较为少见。如一次服用大量砷,可引起重度循环衰竭、血压下降、脉搏快弱、呼吸浅表、中枢神经麻痹。其症状为头晕、头疼,肌肉疼痛性痉挛,迅速不省人事,继而呼吸麻痹,1小时内可死亡。三氧化二砷中毒量为0.005-0.05g,致死量为0.1-0.2g。也有人服入大量砒霜(3g)而不死这是由于砒霜对胃的强烈刺激,引起强烈呕吐,将吞服的砒霜未经机体吸收便吐了出来,因此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砷,砷在天然状态下毒性并不强,但是它的化合物往往具有很强的毒性。我们通常所见的白色粉末,即砒霜,就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几个世纪以前,杀手们选择砒霜作为杀人的工具,除了它的毒性之外,还因为砒霜无臭无味,难以在尸体上被检验出来。早期,砒霜中毒的症状往往被人们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直到19世纪20年代,法国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死后,科学家们才从他的身上检验出砒霜,并意识到这种有毒物质的致死作用。拿破仑刚死的时候,官方的定论是他患胃癌而死。但一些科学家却认为,拿破仑卧室的壁纸中含有一种绿色的涂剂,随着壁纸逐渐受潮腐烂,这种涂剂中掺杂的砷成分就会逐渐氧化并以蒸汽的形式挥发出来。这才是导致拿破仑死亡的根本原因。无论拿破仑之死的秘密能不能归咎于砒霜,但在法国,人们把砒霜称为“继承粉末”,就是因为,相传很多人用砒霜毒死有钱的亲人,以获得继承遗产的权利。从这些传说中,砒霜的毒效可窥见一斑。

砒霜的光荣历史

砒霜最早是被用来治疗梅毒或肺结核病的一种辅助药物,后被开发用来制杀虫剂或灭鼠药。但由于毒性强烈,砒霜早已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杀人的武器。两千多年来,砒霜就一直与“中毒”、“暴死”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因而“声名狼藉”。 然而医疗研究显示,少量摄入砒霜可能对人类的健康有益,而且这种剧毒物质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血液疾病。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医生开始致力于开发砒霜的良性作用。给砒霜正名的时候到了。 尽管砒霜无疑是一种“一级”毒药,但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砒霜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能够起到很多作用。历史上,早有将砷化合物用以治疗昏睡病、肺结核、皮肤病等顽疾的记载。美国纽约赛奈山医药学校的临床医学教授、肿瘤专家塞缪尔·韦克斯曼介绍说:“人们总是害怕砒霜中毒而死,并认为它是产生肿瘤的原因。但追溯到希波克拉底时代(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名医,生活年代约为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70年,被称为医药之父),它就以这种或那种形式用来治病。砒霜的药用达到顶峰时期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几乎所有的药师都会使用这种药品。”在19世纪的施蒂里亚,就是现在的澳大利亚南部和斯洛文尼亚北部,那里的农夫们经常摄取一定剂量的砒霜,用以增强他们的体魄;17世纪的英国,砷的多种化合物被用来制取防腐剂;1909年发现的一种砷化合物——砷凡纳明长期被用以治梅毒、雅司病及其他螺旋菌感染,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青霉素所代替。

砒霜显奇效

今天,砒霜的使用已经得到了严格的控制,但是在治疗一些寄生性的疾病时,仍然少不了砒霜的帮助。除了医学领域,砒霜还是半导体装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这时砒霜多存在于镓砷化合物中。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随着中医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中医药中使用砒霜治疗一些肿瘤疾病,特别是急性脊髓白血病的实践也得到了证实。这种血液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遗传因子突变而产生畸形蛋白质,白血球的正常产生与死亡就会受到干扰。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证实,砷的三氧化合物能够使得畸形蛋白质产生自我消灭的能力,从而使白血球的生长恢复正常。韦克斯曼说:“可以说,这种药物可能是可预见的治疗此类白血病的最佳药物形式。”一些医生还认为,砷的三氧化合物对病人的副作用小于常规的化学疗法。砷的三氧化合物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诸如淋巴癌、前列腺癌或子宫癌的临床实践。  最近的研究还显示,少量的砷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它能促进蛋氨酸的新陈代谢,从而防止头发、皮肤和指甲的生长紊乱。美国官方开办的大福克斯人体营养学研究中心药剂研究师埃里克·乌图斯认为,少量的砷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但他补充说,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要盲目地“采取有潜在危险的方式”补充砷元素,“改善基本饮食习惯要好得多”。

生活中砒霜的形成

多种海产品,如虾、蟹、蛤、牡蛎等,体内均含有化学元素砷。一般情况下含量很小,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使这些动物体内砷的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虾体内所含砷的化学价是五价,一般情况下,五价砷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理论上讲,高剂量的维生素C(一次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毫克)和五价砷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当三价砷达到一定剂量时可导致人体中毒。 虾体内的砷由无害向有害“转化”的过程需要大剂量维生素C的参与。只有在大量吃虾的同时,一次性服用500毫克维生素C片,才可能导致“砒霜”中毒。

急救措施

1.发现有人误食砒霜中毒,要尽快催吐,以排出毒物。催吐方法是让病人大量喝温开水或稀盐水(一杯水中加一匙食盐)。然后把食指和中指伸到嘴中和舌根,刺激咽部,即可呕吐。最好让患者反复喝水和呕吐,直到吐出的液体颜色如水样为止。 2.可把烧焦的馒头研末,让病人吃下,以吸附毒物。也可大量饮用牛奶(3-5瓶)、蛋清(4-5个)以保护胃粘膜。 3.砒霜中毒后,能否作适当的急救处理,这是决定病人生与死的关键。而后应快速送往医院,因为现代医学对砒霜中毒已有了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醇,它进入人体后能与毒物结合形成无毒物质。

砒霜性状

本品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拼音: Pi Shuang 【中文名称】三氧化二砷;亚砷酐;砒霜;白砒;亚砷酸酐 【英文名称】arsenic trioxidearsenous oxidearsenous acid anhydrid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97.83 【密度】单斜4.15;立方3.865(25/4℃);无定形3.738 【熔点(℃)】立方278;单斜312.3;无定型315。 【沸点(℃)】457.2 【毒性LD50(mg/kg)】人经口致死量70~180毫克/公斤。 【性状】有三中变体:无色单斜晶体,无色立方晶体,无定形体 【溶解情况】微溶于水而生成亚砷酸。单斜和立方晶体溶于乙醇、酸类和碱类。无定形体溶于碱类,不溶于乙醇。 【用途】用于玻璃工业和制备药物、杀虫剂、除草剂等。 【制备或来源】可由含砷矿石煅烧升华而得。 【其他】有剧毒。沉淀出的氢氧化铁与微经灼烧的氧化镁混合物可作解毒剂。 分类: 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 加工:《本草衍义》:“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纍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大块者已是下等,片如细屑者极下也,入药当用如乳尖长者。” 化学成份: 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或名亚砷酐(Arse-nous oxide, Arsenous acid anhydride, As2 O3),白色,八面体状结晶,三氧化二砷加高热可以升华,故精制比较容易;升华物普通名砒霜,成分仍为As2 O3。红砒是除含AS2 O3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 主含六氧化四砷,As4O6,如含三价铁及硫化物则显红色;天然品经分析尚含少量锡、铁、锑、钙、镁、钛、铝、硅等元素;加工品的杂质成分取决于原料和加工过程。 性味归经: 辛酸,热,有毒。 功能:祛痰止哮,截疟,蚀腐,杀虫。 主治: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单晶晶形为八面体,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鹤顶红,见血封喉。

金鱼

外形特征

鹤顶红属于金鱼中的文种,体型似鲫鱼,比龙睛稍短而宽,各鳍均发达。它体态秀丽洁净,动作敏捷,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全身银白色的鳞片闪闪发光,全身银白,头顶着生红色肉瘤,尾鳍长大,游动时似白鹤一样翩翩起舞,非常雅致。以肉瘤方正厚实,色泽鲜红者为贵,其它如黄、白色的不规则为次。全身洁白如玉,头稍尖圆,唯头顶生成一块微微凸 起的红色肉斑,似白鹤头顶上的红冠,格外耀目。鱼龄越老,其红色 肉斑隆起越丰满。

生长繁殖

鹤顶红是日本由中国鲫鱼改良繁殖。在古代就曾当作赠品到中国,很受宫廷的喜爱!在屠隆的《考檗余事》中也曾提及。全身洁白有光,体形宽短,头部着生的红色肉瘤高高耸起,或方、或圆,似仙鹤红冠,而且仅限于顶部,故名鹤顶红。尾鳍长大,超过身长,游动时,飘逸洒脱,似仙鹤翩翩起舞,潇洒出群,其中以肉瘤方正厚实,色泽鲜红者为佳。此鱼入选不易,繁殖后代中上品者极少,真是千里挑十,百里选一,非常珍贵,为高级金鱼中之佼佼者。 河北五家庄地区的鹤顶红,当年鱼头顶部红色肉斑病高隆起,呈方印形,厚实丰满,覆盖头顶,北方称其 “红头帽子”,是鹤须红中的优种;其幼鱼头顶红斑明显隆起而饱满,有别于一般鹤顶红。日本称丹顶金鱼。

花卉

形态特征

鹤顶红,一种花卉名称,叶宽卵圆形至宽椭圆形,长5—7厘米,宽3.5—5.5厘米, 鹤顶红

先端短尖至急尖,基部圆形,叶片平伸,肥厚。 花紫红色,直径12—15厘米,鹤顶红花瓣30—35片,6—7轮着生,为整齐的覆瓦状排列,花瓣初开时微内曲,从外向内逐渐变小,内轮花瓣具粉白色带状条纹,其余花瓣上具银白色短毛。雄蕊多数变为花瓣状,仅残存少数退化雄蕊。雌蕊退化。花期2—3月。

地理分布

本品种原产大理,因花瓣紫红并具有白色短毛,故有“雪撒桃花”之称,因栽培数量有限,市场少有销售。

古玩花卉

简介

原产东亚热带雨林的盔犀鸟,因头胄质地坚实美观,而为人猎捕制成工艺品,并曾以进贡及贸易等方式传入中国,名之为鹤顶。鹤顶在元代已入中国,但广为国人所知则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因出产国多以为贡物,故典制不仅在贡国下列出,且还规定了正式的回赐价格。朝贵多用于制杯、腰带等以资赏玩。明中叶后国势日衰,远贡不至,其物逐渐稀有,因而腾贵;至清初实施海禁政策,与产地贸易断绝,在中国遂至绝响。惟因只见制成品而未睹活物,故明人记述中多有臆断讹误者。端此论证。

工艺特色

古董中有鹤顶红一款,其物宽仅寸余,外红内黄,质地似象牙而更细致,多作为各种小雕饰,允为古玩中的奇珍。这当然不是传说中牵机断肠的毒药,也不可能是丹顶鹤(japanese crane,grus japanensis)的头顶部分,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此物今日不经见,但数百年前的中国人并不陌生,史料中恒称为“鹤顶”,实为一种目前已濒临绝种鸟类[1]的头胄部分。这种鸟今多称为盔犀鸟(helmeted hornbill),属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犀鸟科(becerotidae)。原分类为盔犀鸟属(rhinoplax),近期学者多主张并归角犀鸟属(buceros),故学名有rhinoplax vigil与buceros vigil二说。 鹤顶红

主要体毛呈深棕色,翅尖及尾羽为白色,并有黑色宽条纹。公鸟头颈肌肤裸露,呈红色。头胄中后部外表鲜红,前部与喙为黄色。母鸟颈为淡蓝色,头胄小,颜色亦较淡。体型是所有犀鸟科鸟类中最大的,公鸟自喙尖至尾端约125公分,并有长达五十公分的两根中央细长尾羽;母鸟体型略小而无长尾羽。产于马来半岛、婆罗州和苏门答腊等地一千五百公尺以下低海拔森林中,其头胄有犀鸟象牙之称。犀鸟科鸟类部分有头胄者,其中多为空心,独此为实心,故能用于雕刻。所谓鹤顶,就是其公鸟的头胄。 通常成对或小群生活,繁殖特性如同多数犀鸟科鸟类一样,筑巢于树洞,雌鸟产卵其中,雄鸟以泥封洞口,仅留一小孔自外喂食,雏鸟孵化至羽毛接近长全时,母鸟才破洞飞出。食性为杂食,食谱包括果实、昆虫、蜥蜴,以及小蛇等。

相关资料

国人之知有此鸟似不早于元代。所见史料中,最早出现“鹤顶”一词,是元末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所记出产国有丹马令、吉兰丹、苏洛鬲、龙牙犀角、须文答剌等。但不言其以此为贡物。 而最早以为贡物入中国者,可能在至元间。据《元史》世祖本纪:“(二十八年冬十月)癸未,罗斛国王遣使上表,以金书字,仍贡黄金、象齿、丹顶鹤、五色鹦鹉、翠毛、犀角、笃缛、龙脑等物。”《岛夷志略》有罗斛国,不言其地望,但谓:“其田平衍而多稼,暹人仰之。气候常暖如春。”且其所贡多为东南亚土产,故应位于南洋,多数学者认为在今泰国湄南河下游。罗斛所贡之“丹顶鹤”疑即鹤顶,因为丹顶鹤产于亚洲东北,足迹罕至南亚,即使偶有迷鸟也非常有,不可能作为贡品。细玩文意,以“丹顶”冠于“鹤”前者,或是以活物进贡,可能此物前所未见,尚无专名,故漫称为“丹顶鹤”。及至《岛夷志略》撰述之顺帝至正九年以前,“鹤顶”一词则已为其定名无疑。 鹤顶红

而大量接触则在郑和下西洋之后,郑和随员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马欢的《瀛涯胜览》,以及费信的《星槎胜览》等书,都或繁或简的提到这种奇特的鸟类。正因其头胄的特殊,故出产国常作为贡品以入中国。据《明史》,曾贡鹤顶的诸国,仅浡泥、满剌加、榜葛剌三国而已。又言文郎马神产鹤顶,但不言其曾贡。《明史》择要而记,不可能巨细无遗。征之《明会典》,则曾以此为盔犀鸟的型态。 最早具体描述这种鸟的,可能是郑和的随员马欢。据《瀛涯胜览》:“鹤顶鸟大于鸭,毛黑胫长,脑骨厚寸余,内黄外红,俱鲜丽可爱。”相较于对其他珍禽异兽的描述,作者着墨不算特多。而《星槎胜览》及《西洋番国志》则都仅在旧港国的出产下,列有鹤顶一项,提都没提究竟是何物。可能三宝太监的随员们初至异邦大开眼界,各种珍异目不暇给,故不特别留意于此。盔犀鸟体毛以深棕色为主,马欢所说的“毛黑”不算太离谱,但就其身体比例而言,“胫长”之说不确。或许马欢未见活物,仅凭土人叙述;也可能虽见活物却未仔细观察,又受了“鹤”字的影响,直截认为脚应该很长才对。 《西洋朝贡典录》则说:“有鸟焉,其状如凫,黑翼,鹤颈鹭喙,脑骨厚寸余,外红内黄,其名曰鹤顶。可以为靶挤机。”所谓“其状如凫”和马欢形容的“大于鸭”,皆以鸭为辟,盔犀鸟与雁鸭科鸟类形状差异甚大,大概作者也是没见过活物,辗转抄袭所致。“靶挤机”到底是什么东西,不敢妄臆,在此就教于高明。《四夷广记》说:“鹤顶鸟大如鸭,黑毛、长头、尖嘴,顶有歃红冠。脑骨厚寸余。外红色,内黄如蜡,堪作腰带。”除了“大如鸭”之外,这可能是错误最少的记述。而《殊域周咨录》则说:“鹤顶大于鸭,脑骨厚寸余,外黄内赤,鲜丽可爱。”把红黄颠倒了,作者可能连其头胄制品也没见过,抄书又不仔细,故有此误。 《海语》:“海鹤大者修项五尺许,翅足称是,吞常鸟如啖鱼鳝。成化间有至漳州者,漳人射杀之,复有以顶货者。类淘河而锐哹,雄大雌乃略小。”盔犀鸟生活于亚洲热带雨林中,不应称“海鹤”,可能知其产于南洋,故臆断其为海鸟。明尺一尺相当于营造尺一尺一寸一分,“五尺许”约为170公分左右,若连公鸟的中央长尾羽并计,尺寸还算满准确的。但这并非候鸟,即使迷途也不至于远从婆罗州等地飞至福建,所谓“有至漳州者”应该是误传。“淘河”又名塘鹅,也就是鹈鹕,其种类不少,都是体型相当大的水禽,与盔犀鸟几无类似之处。可能主观上认定其为大水鸟,故联想到鹈鹕,进而以为辟。 《东西洋考》说:“杨用修载刘安期曰:“鹲 水鸟,黄喙,长尺余。南人以为酒器,”即今之鹤顶也。“盔犀鸟头胄实心且仅寸余,不可能用为酒器。这可能是与马来犀鸟(rhinoceros hornbill,buceros rhinoceros)误混为一。鹲 这种鸟,据《本草纲目》引《交州志》:“鹲即越王鸟,水鸟也。出九真、交趾,大如孔雀,喙长尺余,黄白黑色,光莹如漆。南人以为饮器。” 鹤顶作为贡物以入中国,明载《会典》自无可疑,但各出产国自宣德以后贡者日稀。其最后入贡时,据《明史》爪哇、浡泥在嘉靖九年、满剌加在正德三年、苏门答剌在成化二十二年。且其进贡都不是经常性的。明廷对四方贡物例有回赐,其实是变相的交易。鹤顶虽然不是经常有的贡品,但制度上亦须订定价格以为依凭,弘治间以钞价计,定其值是“一个一贯”。按大明宝钞是明代法定货币,惟因发行浮滥导致钞价贬值,实际上早已失商贸功能,一般交易多用银、钱,此非关本题不具论。因其为法币,载之皇皇典制者必以此为基准,从这一规定可略推鹤顶的价格。就同一资料看,金每两值钞五十贯、银每两十五贯、象牙每斤五百文,那么,就“公告价”而言,每两金与五十个鹤顶等值、每两银值十五个鹤顶、一个鹤顶可换两斤象牙。鹤顶最普遍之用是制带。前引《四夷广记》称“堪作腰带”、《咸宾录》称“为带最佳”皆显示品官以鹤顶制带的普遍。依明制,品官服制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四种,用带不同。朝服、祭服用革带,定制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金。公服用腰带,一品用玉或花或素、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金荔枝,常服用束带,一品玉带、二品花犀带、三品金钑花带、四品素金带。 这些正式的规定不能打折扣,特别是朝会时若不依制服用,难保不遭纠仪御史d劾。但由于嘉靖帝多年不上朝,实际上既无朝会,廷臣随意穿戴遂无纠之者。服用朝、祭服的场合并非经常,且仪典庄重,不可能随意为之,能乱出花样的,应该是公服的腰带及常服的束带。王士贞说:“世庙晚年不视朝,以故群臣服饰不甚依分。若三品所系,则多金镶雕花银母、象牙、明角、沉檀带;四品则皆用金镶玳瑁、鹤顶、银母、明角、伽楠、沉速带。”就此三、四品官所用带的质料比较看,似乎当时鹤顶的价值尚在象牙、沉檀之下,而与玳瑁、伽楠、沉速等相牟。 近人周镇说:“鹤顶头胄部之雕刻品,虽亦曾见当地土人之作,但被引进至中国大陆,大量制成鼻烟壶等艺术品后,却使此鸟走上濒临灭种命运。”似乎认为鹤顶罕见的主因是过度猎捕而致稀有,以致绝迹于中土。此说虽言之成理,但尚需斟酌。最起码在明末以前,猎捕过度说是值得讨论的。众所周知,人类近数十年对雨林的开发,是导致当地许多物种减少、消失的主因。假如盔犀鸟在四、五百年前就已濒临灭绝,再经近世的栖地破坏,恐怕今日早无遗种了。 如前所述,至万历间远贡不至,鹤顶之入中国多赖闽广商舶,而实际上已极罕有。就政治情势发展而言,到顺治、康熙间,清廷为防范郑成功的海上势力而实施多年海禁,沿海对外贸易几近停顿,因而此物不再入中土是可以想见的。久而久之,国人多不知有此一珍玩,不再求索于域外。若然,则工艺品中虽少一珍奇,但此一珍稀物种却因而能苟延残喘至今,这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5张)

开放分类:

药物,古玩,金鱼,毒药,鹤顶

“鹤顶红”相关词条:

三氧化二砷龙睛黑龙睛

三氧化二砷 龙睛 黑龙睛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314本词条对我有帮助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更多

合作编辑者

hellwill ,百科ROBOT ,疲惫的男生 ,ny8788 ,天荒地老≌ ,snow85_2005 ,tald ,池泽 更多

如想投诉,请到百度百科投诉中心;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百科吧。

凯歌8585

00

去兑换>>您尚无道具可使用

成长任务加速升级,快速成长。我要去参加>>日常

1. 瓷器鉴别

瓷器鉴别 瓷器鉴定

首先瓷器鉴定方法: 明清瓷器的鉴定 远古瓷器,因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基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

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自已脑子里形成了 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因明、清两代瓷器还可以见到,因此,现将明、清两代瓷器概述如下: 明代瓷器的特征 成化时期瓷器的鉴定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

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弘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胎质与成化时相同,修胎规整纤巧。 2、釉面肥腴滋润,洁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闪灰色)。

3、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更为柔和透逸。 4、盘有塌底现象。

由于器底整个收缩下凹,使器里圈足承托处微显凸露。 5、圈足处理光滑圆润,足墙比成化时略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

官窑盘碗之类和成化时基本一样,亦有“器足双边线”的特征。 6、器足底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转变为灰色,后期则为“亮青釉”。

7、款识虽沿用旧制,但字体趋于清秀,笔划纤细柔和。以楷书为主,字体小而规整。

有四字或六字两行竖写款。 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正德时期,大器日益增多,修胎欠佳,接痕明显。

2、此时正处于大明瓷由细致、薄胎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因而粗细兼有。 3、釉面有白中闪青的特点。

4、图案纹饰中,多有表现 *** 、道教色彩的装饰。青花器的绘画,除沿用一笔勾勒点划外,兼用双线勾勒、填色平涂法。

民窑器物,大多粗率豪放。 5、器足露胎处一般修切平齐,也有滚圆状出现。

较浅的器足多向里收敛,有跳刀旋痕和塌底现象。有的足心似乳状突起,与明初的肚脐状底足相似,民窑也是如此。

6、器底釉面,有典型的青白色和亮青色特征。 7、正德以四字或六字楷书为主,其中以四字居多。

亦有用回文、巴思八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其特征 是:“大”字横短头非高,“明”字日月平微腰,“正”字笔锋 三横平,“德”字,心宽十字小,“年”字横划上最短,“制”字衣横少越刀。

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

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

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 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

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

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

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

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万历时期资器的鉴定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

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通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包括的范围较广,有些能耐水,有些并能耐酸.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依陶瓷制造的工艺方法制成的制品,也叫做陶瓷,如块滑石瓷,金属陶瓷,电容器陶瓷,磁性瓷等.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原子能,火箭,半导体等工业.目前,将所有陶瓷制品通称为"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陶器和瓷器是人们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有时从表面看来很相似,但是,它们毕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烧制陶器的温度大体在900-1050℃之间.若温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烧坏变形.陶器的胎体质地比较疏松,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较强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无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温釉.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进入封建社会后,又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烧.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了. 灰陶即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这是在烧窑后期,控制火候,形成还原气氛,由于窑中缺少氧气,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灰陶最常见,一般都比较粗糙. 彩陶是陶器入窑前,在陶坯上进行彩绘,烧后有赭、黑、白等色.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 白陶,即白色的陶器,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主要是因为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 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体粘结不牢,很容易脱落.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 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现黑色.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被称为“蛋壳陶”,十分珍贵. 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等,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在釉中若再加进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钴等,焙烧后就会出现绿、蓝等色泽,常见的唐三彩就是釉陶. 陶器不是中国独特的发明,考古发现证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发明了制陶术,但是,中国在制陶术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最早发明了瓷器,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如何鉴别瓷器的真假

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制作上比较追求工艺和程序,像胎土的处理上,一般会经过人工淘洗,烧制出来的胎质也会显得尤为干净。

由于时间的沉淀,这些个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古瓷器在制作时都会经过人工调泥,经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

反观现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烧制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当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 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扩展资料: 瓷器的保养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

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2、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

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真伪家里祖传了一件瓷器,不知道怎么鉴定年代 爱问

区分真伪古瓷的方法 A。

假古瓷器胎体与真品不同,过重或过轻,质地常做得过细。仿古瓷的制作上常常有当时的风格,而与所仿瓷风格不同。

仿古瓷的线条一般太生硬,不流畅,没有真品的自然神采。仿古瓷的釉面光泽一般都太强、“ 火气”大,不细腻。

另外,仿制品上的绘画不自然,笔迹拘谨,运笔不流畅,笔画粗细不匀。 B。

仿制品作旧:青花瓷去光,用氢氟酸擦,再用烟灰擦就有旧痕。但此旧痕用肥皂水即可洗掉。

作“土锈”:用耕土掺蛋清拍于瓷器上或用古墓土加铅粉在高温下烘烤均可得黄色土锈。这种土锈虽不易洗掉、刮掉,但锈色不自然,且锈痕太多、太过、太新。

作“开片”:在刚出炉的仿制品上洒上食盐水使其开裂,再用墨涂形成铁线,用茶水涂则为金线,但这种线用火可烧掉。 C。

款识:即各窑出产品都留有产出年份、地点等。不同朝代款识各异,如明代“ 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款识书写各代有专人负责,风格大体相同,而仿制品的款识常有破绽。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18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