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σ是电导(单位西门子),I是电流(单位安培),E是电压(单位伏特),则:σ = I/E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即 G=L/R 式中R—电阻,单位欧姆(Ω) G—电导,单位西门子(S) 1S=103mS=106µS 因R=ρL/F,代入上式,则得到: G=IF/(ρL)对于一对固定电极来讲,二极间的距离不变,电极面积也不变,因此L与F为一个常数。
令:J=L/F,J就称为电极常数,可得到 G=I2/(ρJ)式中:K=1/ρ就称为电导率,单位为S/cm。1S/cm=103mS/cm=106µS/cm。
电导率K的意义就是截面积为lcm2,长度为lcm的 导体的电导。当电导常数J=1时,电导率就等于电导,电导率是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表现。
电导率K,电导G,电阻率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K=JG=I/ρ 式中J为电极常数,例如:电导率为O.1µS/cm的高纯水,其电阻率应为: ρ=I/K=1/0.1×106=10MΩcm。
半导体IGINV公式:I = I_s * e^(V_d/V_t) - I_s * e^(-V_d/V_t)
其中,I_s为半导体的漏电流,V_d为半导体的偏压,V_t为半导体的阈值电压。
姓名:李沈轩 学号:20181214373 学院:广研院
【原文链接】 7nm 制程工艺到底指什么? - 知乎 (zhihu.com)
【嵌牛导读】本文介绍了什么是7nm制程工艺
【嵌牛鼻子】7nm制程工艺
【嵌牛提问】7nm 制程工艺到底指什么?
【嵌牛正文】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火热,就算是科技小白,对于7nm 制程工艺这个词也是有所耳闻的,那么7nm 制程工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
学过半导体器件物理或者微电子相关专业的同学,应该知道,几nm 工艺制程指的是MOS 晶体管的源和漏的距离,也就是Gate Length
Gate Length 确实是决定MOSFET 的关键尺寸,制程节点以0.7倍的速度减小,单位面积芯片上晶体管数量以2倍的速度增加。下图中可以看到Gate length的缩小进程,1990年以前Gate length 的减小几乎完全线性,1990年以后减小速度更快,0.72x/gen, 并且不再完全线性。
所以,用Gate length 来定义制程工艺节点是合理的也是有意义的,那么制程节点命名和实际Gate length 真的是一致的吗?
答案并不是,从0.35um 制程工艺以后,制程工艺节点和Gate length 以及half pitch 就已经不再完全相符,只是工艺节点和Gate length 都是同步的减小,晶体管的密度同步的增加,而且Gate length 一直都比工艺节点小,所以认为工艺节点的减小就是Gate length 的减小也是可以的,工艺节点可以很好地用来衡量工艺的先进程度。
但是,这种状况在22nm 以下制程时开始变得眼花缭乱,由于3D立体结构FINFET的出现以及各厂商的营销宣传,英特尔以外的厂商在工艺制程的命名上用尽心机,三星和台积电也就是在此时完成了名义上对英特尔的超越。
例如在14nm 工艺节点上,英特尔的14nm比其他厂商的14nm/16nm 在任何维度上都要优越不少,但是并不妨碍其他厂商在商业上取得巨大回报,尝到甜头后的其他厂商在后续工艺节点命名宣传上愈发不可收拾,工艺制程节点开始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面对这种混乱状况,时任英特尔工艺架构和集成总监的Mark Bohr 还一度公开为自家产品打抱不平,声称英特尔10nm工艺的栅极间距是54nm,是同时代10nm最强。
此外,他还发表了一篇名为“让我们清理半导体工艺命名的混乱”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Bohr直指业界在半导体工艺命名上的混乱状态,并给出了一个衡量半导体工艺水平的公式。显然,这里针对的就是三星和台积电。
由于制程工艺衡量的混乱,各厂商工艺制程数字已经不能完全衡量制程水平了,也就有了各种不同工艺制程间性能的争议的口水战:
突破常理?研发4年,英特尔的10nm芯片工艺,比台积电的7nm还要强www.baidu.com
在这场争端中,台积电和三星确实有些胜之不武,但是凭借在营销和研发上的双双发力,在后续的先进制程工艺水平上还是完成了对英特尔的实际反超,英特尔也收获了“牙膏厂”的称号。
至此,关于工艺制程的命名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The term " ? nm" is simply a commercial name for a generation of a certain size and its technology, as opposed to gate length or half pitch.
也就是“几nm”制程工艺仅仅只是一个代表某种特定尺寸和技术的商业名称,并不指代实际的 Gate length 或者 half pitch。
类似于中国白酒行业的年份酒,比如5年、10年、30年这样的年份标注,并不是真实窖藏时间,只是一种标识。
FINFET 让晶体管从平面转向了3D立体结构,也就需要更多的参数来衡量晶体管的特征尺寸。
比如 Fin 的高度,Fin 的宽度,Fin 间距 (Fin Pitch),Gate length,Gate width
此外,业界对于工艺节点的描述又用到了两个特征尺寸,Gate pitch(栅极间距)和Interconnect pitch(内连接间距,最小金属间距MMP,M1 pitch,即第一个金属层的pitch 尺寸,第一个金属层是金属层中尺寸最小的),这两个尺寸围成的方框可以用来衡量一个晶体管的面积(但是方框区域并非就是一个晶体管区域面积),方框面积越小,晶体管的密度也就可以做得越高。
比如上图中,台积电的7nm 制程工艺,Gate pitch 是57nm,Interconnect pitch 是40nm不难注意到,英特尔的10nm 制程工艺的 Gate pitch/ Interconnect pitch和台积电的7nm 工艺是差不多的,这也是最终两者的晶体管密度和性能差不多的原因。所以台积电的7nm 制程和英特尔的10nm 制程其实是对等的产品,而不是两代产品的差异,由于命名的差异让台积电的7nm 工艺更加引人瞩目。
下图是 Gate Pitch 和Metal pitch 的示意图,Metal pitch的大小并不是一个完整晶体管的实际高度。
了解完7nm 制程的特征尺寸,看起来其实7nm 制程工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小,甚至和7nm这个长度完全没有什么关系,那么7nm 制程工艺的晶体管中就没有特征尺寸在7nm 左右的位置吗?
答案是:还真有。
以下是各厂商7nm 制程工艺的特征尺寸和一些工艺参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两个比较小的特征尺寸,一个是Fin的宽度只有6nm, 另一个是 Gate length 在8~10nm
那么7nm 是不是指Fin 的宽度呢?其实早在22nm Finfet 制程工艺的时候,Fin 的宽度就已经做到了8nm,但是由于实际每一个晶体管包含多个Fin, 所以Fin 的宽度并不能作为衡量晶体管密度的特征参数;Gate length也是,Gate length虽然很小,但是如果Gate 间距很大,单位面积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依然很少。
下图是实际Finfet 中Fin 的TEM图片,Fin 的顶端宽度约为8nm:
7nm 制程工艺仅仅只是一个代表某种特定尺寸和技术的商业名称,并不指代实际的 Gate length 或者 half pitch。每个厂商对于7nm 制程工艺都有不同的Gate pitch 和 Interconnect pitch的定义设计,不同厂商相同制程工艺的产品也不完全具有可比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