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读书分享第937天《活法》第50---55页
继续分享活法 第一章
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
世事难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我们无意中就会产生这种看法,然而,正因为我们有事不遂愿,就是人生的想法才导致了事不遂愿的结果,因此,不如意的人生就产生于你自己消极的想法。
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许多成功哲学都这么强调,从我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我把心不唤物,不至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首先要明白,心想事不成。
换句话说,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愿望会如愿的,在人生中出现,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这个道理是在40多年前,第一次听松下性之助先生的讲演。当时,松下先生还没有像后来那种被神化,我也刚开始创业,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的经营者。
当时松下先生谈到了著名的水库式经营,未建水库的河流遭风大雨就会引发哄落,而连日干旱,河水就会骨节,因此,要建水苦楚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也一样精,其实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经营,应该留有余裕。
听松下先生这么讲,挤着几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满的声音如波纹般传开,我坐在后面,明白这些牢骚的内容。
说什么呢?正因为没有于裕,所以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恶战苦斗,如果有余裕,谁愿意如此辛苦呢?我们想听的是,怎样才能建水库?而你现在只是强调建水库的重要性,有什么用呢?
交头接耳的埋怨声中讲演结束,开始打野,一位男士站起来表达了这种不满,如能实现水库吃的经营,当然很理想,但现实是做不到,怎样才能做到?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听到这个问题,松下先生温和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沉默片刻,他便自言自语道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听孙下先生如此回答,全场一片哗然,几乎所有人都认先生答非所问,因尔感到失望。
然而,我却既没有失笑,更没有失望,不仅如此,我受到了莫大的冲击,犹如电流,通过全身,我一时竟有些茫然失色,因为我感觉到松下先生的话,对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真理。
睡也想醒,也想持续强烈的愿望最重要。
你比须得这么响,松下先生自言自语说出这句话,传递了一个真理,首先得想,这很重要,造水库的方面因人而异,不存在千篇一律的拜访可交,但是首先得有建造水库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是一切的开始,松下先生这样表达的肯定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如果你内心不予呼唤方法,也不会来成功,也不会来,因此,首先,得具备强烈而切实的愿望,这点最重要,这种愿望成为起点,最终定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和他人心中描绘的蓝图一样,愿望就是种子,为了在人生这个庭院里扎根,长靖开花结果种子是一切的开始,使最重要的因素。
这个贯穿我们的一生时隐时现的真理,在松下先生有点丑处的喃喃自语的我初次感受到日后又在自己实际的人生经验中进一步学习,领会和掌握。
但是愿望要变为现实,普通程度的随便想想的愿望是不够的,比起是非同寻常强烈的愿望,这点很重要,如果能那样该有多好啊,这种淡然的,可有可无的,不迫切的愿望,不行,愿望不行,愿望强烈的程度促使想醒也行,一天24小时不断的思考,透彻的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愿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切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抱着这种愿望,聚精会神的一心一意的强烈而透彻地进行思考,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能力和努力程度几乎相同的人,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他们的区别在哪里?人们立即会说,那是因为运气,因为命运,但是我却认为原因在于他们所持的愿望在高度,深度热度,热度大小程度的差异。我怎么说有人或许不赞同?认为我的说法过于乐观,但是废寝忘食,思考再思考透彻的思考,这可不是简单的行为,必须持续抱有不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乃至不知不觉中,让这种愿望渗透到潜意识之中。
在企业的经营理,特别是要开展新事业,要开发新产品时,用头脑思考一下多数人的判断是,这很难啊,不大可能成功,如果一味顺从这种常识性的判断,那么可能也会变成不可能,如果真的想要做成一件新的事情,不可或缺的首先就是强烈的愿望。
要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首先需要达到痴狂的程度的强烈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不懈的努力,朝着目标奋勇前进,不管人生还是经营,这才是达到目的的唯一方法。
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事业的成功的母体是强烈的愿望,这是一种不太科学的说法,有人会把它贬为精神论,但是持续地思考透彻的思考,你就会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已经看见了结果。就是说不仅要有想这么干,想做成那样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在头脑里反复周密地推敲这个愿望实现的具体方法,将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进行模拟演练,就像下象棋,有几万种之多,通过一次次彩排,再去补钟,消除错误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泥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思考推敲,反反复复,孜孜不倦,在这个过程中,通向成功的道路变得清晰反复,你已经走过一片开始,这是梦想,梦想逐步接近现实,然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梦想似乎已经实现,梦想实现,实现实现的那种状态在头脑里,或者在你的眼前圈名的显现出来。
用黑白显现还不够,还要让它呈现更接近现实的彩色,更逼真,更自然的状态,正如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一样,一项种愤怒所的结果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反过来说,对要做的事缺乏强烈的愿望,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模拟训练,没有在实践清晰地看到,事情完成后的状态,那么,在人生中,在创造的工作中,就很难取得成功。
比如在开发新产品时,满足客户在规格性能方面的要求,当然是必要的,但仅仅如此,还不够新产品,必须达到一种理想的水准,就是你在事先反复思索,模拟训练时所看见的那种完美的状态,否则即达到。那客户的要求标准也不是好产品,这种低水准的产品无法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
以前,一位与我同年的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员,他预付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做出来一件新产品,但我只看一眼,就冷冷的说了一句,不行退还给他,为什么不行?这个产品性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啊,他不去了。不对,我期待中的是更高水平的产品,首先颜色就太暗澹。你也来技术出身什么颜色不好?请不要讲这种带情绪的话,这是工业品,请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不管情绪与情绪,我原来头脑里看见的就是这种灰暗的陶瓷。
因此不行,我命令他们重做,他们付出了辛苦,产品却被退回时还心中有怒气,我都知道都能体会,但是不管怎么说?做出来的东西与我事先想象中看到的东西明显有差距,虽然仅仅是外观上的差距。
后来他们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最后终于成功的做出了非常理想的产品。
当时我强调要做出绘画破手的完美无缺的产品,理想的没有任何瑕疵的,无可挑剔的产品,让人不忍心用手摸一摸而玷污她,如果冒犯了他手,就会被划破。
我小时候父母经常用会画破手,这形容当一个非常理性的完成品呈现在眼前时,人们欣赏它出于对他的敬畏之心,忧郁着,甚至不敢去用手去碰它,此时我父母就用绘画破手来表达。
这形容我也常常在无意中脱口而出,已经好的不能再好了,在我确信这一点之前,我将不起任何努力,对庙准创造这一高山之巅目标的人民而言,这种态度非常重要,甚至是他们必须承担的义务。
只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当然,不仅在工作中需要这种态度,在我们的人生中,想要做成某件事,我们首先要描画它的理想状态,然后把实现它的过程在头脑里模拟演练,一直到看见它的结果为止,换言之,就是对这件事情持续保有强烈的愿望。
首先,敢于设定很高的合格线,然后反复思考推演在头脑里,让理想和现实完全重合这张这样做就可以取得令人满意出色的成果。
有趣的事事先能够清晰地看到食物,最后一定能以完美无缺的状态出现,相反,事先形象模糊的食物。即使做出来也达不到完美无缺,这是我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的事实,
在滴滴爱开展手机视野时,也是这样,当我预言手机时代即将到来时,周围的人都持否定,观点都摇头说那不可能。
不管何时何地与何人,都可以用手机交流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从小孩到老人,所有的人在出生时就会配备一个电话号码,那样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到来,不管我的解释多么清楚,多么清楚,都是我的观点,太可笑。
然而那时候我已经看见了将会出现的情景,手机这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产品,他将以何种速度在什么方位内普及?他以什么样的价格用多大的尺寸在市场上流通,这样的情景,你在我的头脑里清晰的呈现,我事先都看见什么呢?因为通过京瓷说从事的半导体零部件事业,当时我对半导体技术革新的速度,半导体的产品的尺寸以及成本便签已经具备充分的经验,由此类推,我对手机这新产品的市场预测竟能达到相应高的精准度。
并如此,我还清楚的预测,并设定了将来,手机的通信费用,是用手机的合同费是多少,基本话费是多少,通话费的价格是多少,等等,当时的事业部长将我预测的数据,在一个笔记本上做了记录,等到手机业务,正式开始的时候他翻看那些记录发现我的预测和实际发生的收费,体系,几乎毫无差异,
不限于手机,凡是产品和服务价格设定,通常都必须考虑市场的供需平衡,考虑投资额的回收,通过复杂和精密的成本测算,才能推算出来,而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我觉连付费用也已经事先之名,简直是神灵附身,那位事业部长钉的目瞪口呆,其实我不事先看见了而已。
就这样,事先考虑到事情的每个细节,让它们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那么毫无疑问,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就是说你事先能看见的东西就能做成,看不见的东西,做不成,因此,因此,如果你祈愿要做成某件事,你要把它变成强烈的愿望,一直思索到你能清晰地看见这件事成功时的印象为止。
你想要做某件事,产生这种愿望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证据证明你具备这种将愿望变为现实的潜在力量,人们不会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会产生超越自身能力的,不切实际的愿望。
所以如果你自己能够描绘成功的过程和情景,那么,你的成功概率就极高,闭上眼睛,想象成功的景象,如果他在你的头脑里能形成清晰的符合逻辑的印象,那么你就一定能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你就一定能实现。
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
要想史无前例的谁也没有涉足过的事业发起挑战,不可避免的遭到周围人反对和抵制,但是如果在自己心中具备能够成功的坚定信念,而且能够描绘理想,实现实现实现实现实现,那么就应该大胆地将你的构想展开。
够呛,这东西不妨大胆的过头,基于这样的乐观论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将周围的乐观派拒绝起来,它们会让你的主意点子产生飞跃。
以前我在冒出新想法,新点子实惠,召集干部征求意见,我闪过这样的念头,你们以为如何?每当此时,那些一流大学出来的优秀人才总是反应冷淡,他们总是告诉我,我的想法是多么脱离现实,多么缺少根据。
他们的意见只有一面之理,他们的分析也相当敏锐,然而他们赖觉的全是不能成功的消极理由,在美好的理想之花经过他们的冷水一浇,也难免萎缩凋零,本来可以做成的事情也做不成了。
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训以后,我就更换了商量的对象,每当要开展新的难度大的工作室,就不找那些头脑聪明却将聪明头脑用于北关分析的人商量,而是找一些理性不足,感性有余的人,这些人对我的提案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赞同,很有意思,一定要试试,我就将他们集合起来商讨大事,或许有人认为我这种做法太荒唐,但是事实的句详。构思的阶段恰好需要这种由乐观派营造的乐观气氛。
但是将构想转到具体计划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应该去北关论实现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仔细慎重的分析,制定周密的计划,大的和骆冠归根结底只是在构想的阶段,阶段有效,然而,到了计划辅助界的阶段,就要再次强调乐观,坚定地采取行动,就是说乐观句降,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就是成就事业理想为现实时必须的态度。
这个道理冒险家。大场满郎先生的高见值得参考,大场先生是全世界第一位单独徒步,穿越北极和南极的人,因为因此为他这次冒险提供了产品,为了表示感谢,大场先生专门拜访了我。
一见面我开口就赞,杨大成先生,冒险犯难的勇气,但大圣先生却露出尴尬的神色,并立即否定不我并没有那么神勇,正好相反,我是一个胆小怕死的人,正因为胆怯,我就不能不做细心周到的准备,恐怕这才是我成功的原因。如果冒险家一位大胆,我认为那就是他的直接的死因。
听他这么讲,我非常敬佩,不管什么事业能成为成功者,必然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手中握有真理,缺乏以小心谨慎周密为基础的所谓勇气,不过是蛮勇而已,这就是一个代冒险家大场先生想要说出的真理。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美国对于华为针对从幕后直接到了台前,在没有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想要堵死华为的行进之路。从 *** 作系统断供,到公开瞄准华为芯片短板,可以说一点不给华为翻身的机会。实际上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华为芯片面临“一芯难求”确实不假,现有的芯片是用一片少一片,但是跟华为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也难以全身而退。
例如美企高通,手中有高端芯片,但是无法供货华为,高通只能眼睁睁看着80亿的市场拱手相让。再如美企芯片企业美光,每年企业10%的营收都要仰仗华为,但在9月14日之后,美光将面临缺少华为后每年20亿美元的营收缩减。
更重要的是,禁令导致的负面消息在扩大,缺少华为后,芯片开始出现严重库存,而前几天,美企芯片巨头一夜之间市值蒸发超过千亿。此外,禁令会进一步导致海外企业采购意向的降低,最后影响美国半导体的领先地位。总体来看,如此大的工作量,不仅没有消亡华为,反而是一众美企跟着倒霉,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实际上,在针对华为芯片频频出手之时,对于5G领域的设备替换也在同步进行。今年6月,美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就决定不再采购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当时涉及的金额高达83亿美金,并且还要逐步替换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可在几个月之后,替换华为中兴设备的后果开始出现,美乡村运营商因为125亿的资金犯了难。
据媒体报道,此前许诺拆除华为中兴设备给予的资金支持,现在仍旧没有到位。虽说美国是 科技 强国,但是跟华为中兴在5G合作前已经有过多年的合作,一些乡村运营商较为依赖华为和中兴的低成本网络设备。想要彻底拆除和替换两家中企的设备影响,还需要资金缺口超过18亿美金,相当于125亿人民币。换句话说,美FCC机构开始着急的原因很简单,拆除替换的口号喊了很久,然而对应的资金却没有兑付,拆除便成为一纸空文,众多小运营商进退两难。
其实从英国此前排除华为的计划中,就能感觉到,拆除和替换华为中兴的设备是真的不容易。英国排除华为参建5G网络,为此要顺延5G的网络推出近3年,而多付出的资金高达20亿英镑。另外5G网络的延迟还引发连锁反应,英国自身的应急网络服务也将顺延,产生的资金损失超过30亿英镑。也就是说,英国想要替换华为设备共计需额外支出450亿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媒体报道中,有位美运营商的电信负责人表示,想要拆除和替换华为50万的通讯设备,可能因此要花费超过150万的费用,因此对于中小运营商而言,这些成本是无法承受的。高达3比1的替换比例,才让运营商开始犯难,而美FCC开始着急也就有迹可循,毕竟125亿的费用对于小运营商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不得不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看似打压的是华为,但是华为的体量决定,与它有关的合作伙伴都将受到影响,只是付出的代价不同而已。既然有了英国的前车之鉴,难保美国在华为中兴设备上的替换不会出现其他资金问题,或许125亿的资金缺口只是刚刚开始。
从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发布至今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在市面上已有的折叠屏手机,例如三星的Galaxy Fold、华为的Mate X、三星的Galaxy Z Flip、摩托罗拉的Moto Razr 2019、柔宇 科技 的FlexPai等产品。似乎能细数的型号不算少,不过售价的多少,消费者能不能买得到,就要另当别论了;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折叠屏产品似乎依旧遥远。
伴随折叠屏技术到来的,还有如今折叠屏手机脆弱的名声。 三星在柔性屏技术上投入已经超过10年,却在Galaxy Fold推出不久即面临屏幕显示不正常、膜层分离之类的问题。像华为Mate X这样的初代折叠屏产品,也是仅需轻轻用指甲在屏幕上抠一下,就能留下永久、不可修复的凹痕。即便三星二代折叠屏产品Galaxy Z Flip宣称改善了制程技术,从硬度测试来看,要在屏幕表面留下划痕其实相当轻而易举,折叠处甚至可能因为室温过低而碎裂。
像折叠屏这种脆弱属性更拉远了它与一般人的距离:当人们花两万元买了一部折叠屏手机,却需要在每天早晨手机闹铃响起、伸手去触碰屏幕时,还得先想一想是不是没剪指甲…这样的体验还是令人畏惧的。
首先还是需要划定探讨问题的范围:我们所说的柔性显示器或折叠屏究竟说的是什么?如果按照不同的显示面板技术来划分,众所周知,大方向上LCD和OLED都有自己的柔性发展路线——不过LCD柔性显示器相对特殊,也不是我们探讨手机折叠屏的主流技术。
从光电材料的角度来说,实际上不仅有LCD、OLED,电泳显示技术(electrophoretic,即E-Ink)、Gyricon也都能做到柔性化,多见于电子书、电子纸。市面上已经存在不少此类柔性显示产品,大多主打阅读、书写。但这也不是本文要探讨的主体。
如今在手机、移动设备上相对热门的柔性显示、折叠屏技术,特指柔性OLED面板。 本文在谈到折叠屏、柔性显示时,若无特别说明则特指OLED。讨论范围明确了,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柔性显示和折叠屏这两者是什么关系?
通常认为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固定曲率的柔性屏,即屏幕已经表现出曲面特性,但在最终产品形态上曲率是固定的、使用者不可控制的。这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以三星Galaxy系列手机为代表,华为近两年的旗舰机也都采用这类所谓“3D曲面屏”;很多显示器、电视产品也有此类设计。
第二阶段是可弯曲、可卷曲显示;第三阶段是可折叠显示;第四阶段为可任意折叠拉伸的全柔性显示。其中第二阶段的可弯曲、卷曲屏幕,在很多显示技术展会上都能看到,与第三阶段的重要差异在于“弯曲半径”明显不同。展会上常能见到的可弯曲屏幕,弯折半径是相对较大的(3~15mm)。而第三阶段的可折叠,就意味着极小的弯曲半径(0.5~3mm),技术层面的实现难度相比第二阶段要大很多。
就弯曲半径的角度来看,像三星Galaxy Fold这样的内折屏幕,在面板技术难度上要大于华为Mate X的 外折 屏幕方案,因为前者的弯曲半径是比后者明显更小的。不过就整个产品的角度来说,后者在铰链、结构设计方面有着更大的难度 ——这就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内了。
由此可见,折叠屏是柔性显示的某个高级阶段,即便它并非最终形态。有关折叠屏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这里不再赘述:至少就移动设备产品来说,折叠屏本质上是将一个屏幕更大的装置放进口袋,提升可携带性。
要明白折叠屏为何如此脆弱,首先需要理解这种屏幕的结构,以及具体的制造方法。如今手机、电视常见的OLED显示器为AMOLED面板,它在结构上包括了基板(substrate),阴极层(cathode)、有机分子层(包括发射层和导电层)、阳极层(anode)——这些整体构成了OLED frontplane;当然还需要TFT阵列层(薄膜晶体管)——这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backplane,本质上就是控制电路。
OLED的发光原理是电致发光(electro-phosphorescence)。在成为屏幕最终形态时,还需要对面板进行封装;传统手机AMOLED屏幕的上盖板即为密封玻璃。
要将这样的屏幕做成柔性形态,也就是要求每一层都是可弯曲、可折叠的。这里还没有涉及到触控面板、最外层保护材料之类的构成层级,它们也都需要可弯曲、可折叠。在大方向上,OLED frontplane和TFT backplane要做成可弯曲、可折叠形态,问题可能还不算特别大。但传统AMOLED显示屏的基板,以及上盖板,外加屏幕最外层的保护层都是玻璃材料。
常规玻璃可弯曲幅度很小,所以起码这几层的材料必须更换为柔性材料——对使用者而言最直观的就是外层不可能再用康宁的“大猩猩”(Goriall)玻璃。这也成为柔性显示器制造的第一大挑战──基板及盖板等的材料选择;由于OLED面板的制造流程关系,基板的材料选择实际上是十分受限的。
OLED面板制造至少需要经历蚀刻、溅射、蒸镀、切割等各种工序,材料需要耐受各种高温、腐蚀环境;在柔性面板制造过程中,还有UV紫外光剥离这样的流程,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就有最基本的要求。
这里可以单独谈一谈前文提到的TFT层,这层材料按照开关元件来分,现在相对流行的是LTPS(低温多晶硅)与IGZO (铟镓锌氧化物)。LTPS是柔性显示制造技术的主流,也是三星、京东方这些面板制造商开发柔性显示器时普遍采用的方案。LTPS相比传统方案(如a-Si)能够以更低的温度合成;不过即便是相对更低的温度,也可能需要达到600℃ ,或者更低。
柔宇 科技 在此采用的是一种名为ULT-NSSP (超低温非晶硅半导体制程)的技术。按照柔宇的说法,这种更低温的技术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似乎是柔宇在柔性显示器开发上不同于其他面板厂商的路线,具体效果怎样则是未知。无论如何,更低的温度对生产制造商而言总是更有价值的。
相对来说,柔性面板的制造流程与传统刚性OLED面板在前期阶段是比较类似的;前期一样需要玻璃支撑层(Carrier Glass Panel),只是最终有一个雷射剥离的过程,也就是将整个面板与玻璃支撑层分离。
在经过这么多道工序,如前文提到TFT制造时的高温,或相对高温,仍可屹立不倒的材料着实不多。 既然难以选择玻璃作为基板材料,却仍需确保透光性,外加可弯曲、可折叠属性,业界普遍采用的是PI (Polyimide,聚酰亚胺)——就是某种塑胶薄膜。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技术细节这里无法细数,比如说玻璃基板可能需要采用PI镀膜方案、支撑层与PI基板之间需要一个剥离层(debonding layer)等。
实际上,超薄玻璃也是一种可一定程度弯曲的基板备选材料,玻璃毕竟具备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更好的透明性,但仍然受限于可弯曲的程度。而除了基板材料的选择,柔性面板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导电层的ITO (铟锡氧化物或其他导电聚合物材料),一方面是要求更低温度的制程,另一方面在于ITO沉积在塑胶基板上,在拉伸应变方面可能导致很大的问题。再者TFT层也会受到可弯曲的影响,不仅外力可对其产生破坏,还在于其他层的热膨胀/收缩产生的力,以及它对湿度非常敏感。TFT层除了前文提到如今比较普遍的LTPS,OTFT (有机薄膜晶体管)对柔性面板而言也是某种备选方案。
像弯曲这样的动作,尤其当弯曲半径小到对折的程度──想象将一本书,沿着封面中间位置对折,对折后内圈的书页和外圈的书页的形变状态就有差异;所有书页为了适应这种弯曲对折,整本书不同位置一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屏幕也是多层结构,当然屏幕面板没有书那么厚,但面板各层材料、制程都有差异,可形变、热膨胀特性等都有差异,这会为折叠动作产生不小的阻碍。
不难想像, 使用折叠屏手机时,折叠次数一多便很容易产生膜层分离、膜层滑移,甚至直接脆裂的问题——就像一本书对折后,不同书页的位置关系与平整状态下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于是折痕的问题便不难理解,即已产生的形变难以恢复——可能是表层材料无法恢复,也可能是其他层的材料。
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不同的面板制造商也有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钝化结构加入缓冲层(BL)、无机防水层、粘合层(AIL)等。软性的缓冲层能够很大程度抵消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力,并且缩小弯曲半径。
在2020年3月份的柔宇发表会上,该公司提到建立智能力学模拟模型,形成材料力学参数资料库——不同材料层的各种参数,并对材料物理特性进行模拟,配合实验对比;通过这个模拟模型,就能找到更好的堆叠方案和材料选择。
不过在折叠屏手机使用过程中,除了折叠动作本身带来的破坏性,显示、触控故障很多时候又来自水、氧入侵面板内部,导致的严重问题。因为有机材料很容易发生氧化和水解。 所以对水氧的阻隔,对于柔性面板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涉及到封装技术了。如上文所述,传统OLED屏幕和柔性屏幕在封装要求上存在很大差异,前者的形态是固定的,而且应用于手机、电视这类终端产品后,面对的环境相对稳定;而后者由于柔性形态,封装需要做到多方位的防护,尤其对于水、氧的阻隔。
这是 目前市面上贩售的折叠屏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屏幕部分显示区域失效的主要原因;至少就现状来看,柔性面板的封装技术似乎还没有那么成熟。
多层薄膜封装是比较常见的方案:多层薄膜通常会将无机层和有机层交替叠加,每个有机/无机层堆叠构成一对;超过三对多层薄膜,则水氧阻隔性可提升3~4个等级,WVTR (水蒸气透过量)也能相对应提升。有机层越薄,形成统一均匀的层才越有利;与此同时,这种有机/无机对不应超过5对。总的来说,实际表现还是要看材料和制程。
三星采用一种名为Barix的多层薄膜封装技术——这是美国Vitex公司商用的一种技术,如今在柔性薄膜封装上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Barix多层薄膜能够很大程度满足一些规格需求。Barix镀膜的塑胶薄膜还可用作透明基板。
不过Barix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早前存在溅射AlOx薄膜的一些固有缺陷。这种技术还要求面板进出沉积室多达6次,而且成本也是比较高的。氧化物沉积是整个流程中极大限制了速度的一个步骤——当然针对这一问题的技术开发也一直在持续中。在柔性OLED制造过程中,封装成为占据整体成本很大比例的部分。
作者:黄烨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