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要消息

周末重要消息,第1张

周五沪深两市早盘低开后弱势震荡,午后跌幅收窄。截止到收盘,沪指跌0.87%、报收3355点,深成指跌0.84%,创业板指跌0.54%。

成交量方面,成交8387亿,较前一日明显萎缩。

北上资金,全天净流出63亿。个股涨少跌多,市场情绪回落。

板块方面,半导体、机场航运、影视传媒领涨,食品、白酒、医疗服务领跌。

周末有几个重要消息

1. 有外媒报道,美国政府正考虑将中芯国际列入贸易黑名单。

中芯国际已经回应,内容主要说了两点:第一、我们 一直合规经营;第二、目前报道均为不实传闻。

实际上,这个新闻是不是真的已经不是太重要了。不管最后是不是真的列入黑名单,都将倒逼国内芯片生产线加速去美化,这会利好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国产替代。相关的公司大家可以去找,应该不难找。

2. 第三代半导体

在周五,一则“中国拿出当年造原Zd的决心支持半导体行业、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将写入十四五规划”的传闻引爆半导体板块。这说明,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与硅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拥有高频、高功率、抗高温、抗高辐射、光电性能优异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制造微波射频器件、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是未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代半导体的设备投入相对较低,凭借我国的工程师红利,在举国体制下,有很大机会实现弯道超车,独立自主。

大家可以按照之前写的 如何抓住龙头股的方法来做,动态调整所持个股。但是注意纯粹概念的炒作风险,不可过于恋战。

两次分享的华灿走的是趋势路线。

3. “牛短熊长“现象正在消失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9月6日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运行质量的提升,价值投资理念更加巩固,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市场估值更加合理,长期困扰我国股市的所谓“牛短熊长”,也就是脉冲式的市场正在消失,更加理性的市场为IPO常态化发行和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基础。

管理层的思路还是希望走“慢牛”,也正在引发外资及国内的各类长线资金入市。对于领导讲话,我们要重视起来,股市的生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4. 美股连续两天暴跌

美股暴跌2天,周五晚上暂时企稳,最终道琼斯-0.56%,纳斯达克-1.27%。

要注意A会不会跟随美股,如果跟随下跌,可能是个逆势布局的机会。

周日提示了 注意消费类及类似的高位个股的风险,周五高位个股还是下跌,对于逻辑正的个股,等调整缩量后,又可以“悄悄的布局了”。

本文只是作为个人投资思路的梳理和思考,文中所提个股不作为个股推荐,也不作为交易依据。

网上经常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在涉及国计民生且投资巨大的重要行业,我国基本都是国企领头,比如粮食有中粮集团,石油有三桶油,金融业有宇宙五大行,钢铁有宝钢邯钢等等。

而同样重要的半导体行业,我们的国有企业却发善可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国有企业的作用上来分析一下。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一样,国企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国计民生不受市场经济非洲恒昌波动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在国际粮价暴涨的时候,中粮集团就要承担抛售粮食稳定粮价,在粮价暴跌的时候又要提供粮食收购来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这些事情本身很难赚钱但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极端重要,所以无法交由私营企业来完成,必须由国企来执行国家意志。类似的,对于关系国计民生但又投资巨大,回报周期过长的铁公基的项目,也基本都只能由国企不记短期盈利亏损问题的来执行。

显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半导体制造行业完全符合以上两个特点,投资巨大但收益不确定,私营部门经常不愿意做,同时却又对国计民生影响巨大,最近的 汽车 芯片断供导致大量的车企产量暴跌,已经严重影响相应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速。

但为什么国企没有大举进入半导体产业呢?

这里我认为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国企产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业务内容稳定。对于需要执行国家意志的国企来说,在管理上就需要保持稳定压倒一切,一切听指示,而业务内容稳定恰恰使得即便一切听指示的缓慢响应速度也不会使得企业损失竞争优势。比如说三桶油,炼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基本上以10-20年为周期,30年以上的老设备经常还会发挥不俗的效益,产品当中绝大部分的油品标准30年不变,只有其中的防爆剂或者是否添加乙醇等不到5%的成分发生过变化,基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极少发生技术变革或者服务变革的领域。其他国企经营的业务也大多数有类似的特点,具备量大,种类较少且标准化,业务长期无需改变。

反观半导体制造产业,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摩尔定律,也就是每18个月尺寸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这个缩小表面看来是产品升级了,背后则是整个产线需要更新换代,原有的技术可能不到3年就会被彻底淘汰。在这样的快速迭代当中,任何决策的讲话都会迅速导致企业的衰落,只有愿意对自身做出快速革新,紧贴客户的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半导体竞争中存活下来,目前存在的 intel,台积电等无一不是这种策略的忠实执行者。

然而这就与国企一切听指挥,稳定压倒一切的特质背道而驰,很难做到由国企来承担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担。

但国企就完全不可能参与到半导体产业中吗?这里我要举一个半导体产业中的特例,就是模拟半导体。我以前介绍过,模拟半导体产业的产值不到逻辑半导体的六分之一,属于弟弟产业,但是相比18个月更新一遍的逻辑半导体加工工艺,模拟半导体的更新换代周期大约是10年左右,并且产品品类基本长期固定,客户也相对稳定,技术主要依靠经验积累而非短期创新。从这几个特点来看,是比较符合国企的运营特点的。事实上国企也的确在这个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做啤酒和地产的那个华润集团,旗下就有一个华润微半导体,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功率器件的龙头老大,功率器件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模拟半导体器件。

在以后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当中,国企可以在一些业务相对固定的领域,比如上游原材料,功率器件等等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是在产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逻辑和存储部分,我们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下私营企业的灵活特点,通过政策倾斜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我们成为半导体强国的愿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48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