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收录机是高技术产品吗

半导体收录机是高技术产品吗,第1张

不是。在1946年底,世界上一项新的发明诞生了:这就是晶体管。从一开始人们就意识到这个小小的精灵会永远地改变收音机。这确实发生了,但并不是在一夜之间。第一个商品化的收音机于1954年面市 ( Regency TR1, 现被收藏者严重破坏)。 菲力普在采用新技术时总是慢半拍,事实上,菲力普对开发老产品做的不错。但是在1957年,他们终于等不住了,推出了第一个便携式收音机,这就是L3X71T。

六七十年代,收音机就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财产。许多中学生、大学生要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收音机,只能自己组装。他们就像今天的学生们组装电脑一样,买回一堆二级管、三极管、电容、电阻一类的东西,然后对着电路图装配。就连收音机的外壳也是用三合板自己做成的。

电子工业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党和国家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陆续建立了一批生产电子产品的骨干工厂和科学研究单位。 1958年,上海宏音无线电器材厂,天和电化厂等9个工厂及上海无线电子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此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一些无线电工厂先后生产出“春蕾”、“飞乐”、“红灯”等半导体收音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相“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

半导体收音机是谁发明的

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是「无线电通讯」;整个无线电通讯发明的历史,是多位科学家先后研究发明的结果。

1888年 德国科学家赫兹 (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

1895年 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

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

1897年 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

1901年 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

1906年 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

同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 (Lee de Forest)发明真空电子管,是真空管收音机的始祖。之后到现在 又有改良的半导体收音机(原子粒收音机)、电晶体收音机出现。

为什么叫半导体收音机

因为半导体晶体管的第一个商业化产品就是半导体收音机。

收音机在刚出现的时候是用的真空管,后来半导体晶体管出现了,而半导体所制作的第一个商品就是收音机,所以半导体也就成了半导体收音机的代称了。

同时也是为了区分真空管收音机和半导体收音机。

半导体收音机的原理

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俗称为收音机。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 高。20世纪80年代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广播电台播出节目是首先把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被高频信号(载波)调制,这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量随着音频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使我们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之内,高频信号再经放大,然后高频电流流过天线时,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3×108m/s,这种无线电波被收音机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喇叭音圈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即是声电转换传送——电声转换的过程。

半导体收音机发展大事件盘点

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

195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电子管收音机),并投放市场。

1956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晶体管。

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产半导体收音机研制成功。

1965年,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

1980年左右是收音机市场发展的高峰时期。

1982年,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和硅锗管混合线路和音频输出OTL电路的收音机。

1985年至1989年,随着电视机和录音机的发展,晶体管收音机销量逐年下降,电子管收音机也趋于淘汰。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 [编辑本段]收音机历史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氏与华人曾君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通过自建的无线电台首次在上海播送广播节目,同时出售收音机。全市有500多台收音机接收该电台广播节目,这是上海地区出现的最早一批收音机。之后,随着广播电台不断的建立,收音机在上海地区逐渐兴起,均为舶来品,以美国出品最多,其种类一是矿石收音机,二是电子管收音机,市民多喜用矿石收音机。

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定,允许市民装用收音机。市民中装置收音机者渐起,其方法以再生式线路联接为多。同年8月,上海俭德储蓄会颜景焴采用超外差式线路联接法装置收音机成功。翌年10月,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松江图书馆内,试验组装的矿石收音机与电子管收音机获得成功,不仅收到上海电台的无线电电波,同时也收到日本电台所播的音乐节目。

1933年10月,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了1001号矿石收音机,外形小巧美观,价格低廉,收音良好,受到市民欢迎。1935年10月,该公司生产出第一台1651型超外差式五灯收音机。该机除电子管和碳质电阻外,所用的高周与中周变压器及电源变压器和线圈均自行设计制造。此后,一批无线电制造厂相继生产收音机。其中以中雍无线电机厂规模较大,仅次于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1936年生产出标准三回路一灯收音机与直流三灯收音机等产品。此外,尚有华昌无线电机厂、亚尔电工社等,都先后生产过一灯到五灯收音机。虽然生产手段较落后,产品数量不多,但这些产品在国内无线电制造业中占有一定地位。

1936年,随着广播电台事业的发展,收音机在全市逐步普及,总数约在10万台以上,但几乎都是国外制品,使得国内民族无线电制造业发展缓慢。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无线电制造业进一步受到打击。1942年,侵沪日军禁止市民使用七灯以上的收音机,并强迫市民拆除收音机的短波线圈,各无线电制造厂在日伪统治下,生产陷于停滞状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民族无线电制造业重新得到恢复,同时又发展了一批新的无线电厂商。1947年年底,上海电器工商业共有590家,其中无线电工商业为235家。同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上海建立研究所,制成资源牌台式和落地式八灯高档收音机。但由于官僚资本企业从国外进口大批成套无线电零件,低价销售组装收音机,给民族无线电制造业带来新的打击。至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电讯工业约有30%以上工厂处于停工与半停工状态,从事收音机及其零件制造的仅剩7家工厂和工场,从业人员共113人。

南京熊猫是国有企业。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是世界五百强、电子行业最大央企中国电子(CEC)旗下专注于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是国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入选工信部首批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应用企业名单。

南京熊猫电子一般是指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时间是1936年,是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分别在香港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发行H股和A股。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熊猫集团,该集团是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中电筑城

大股东一次正常的大规模资产重组,在外界的多视角解读下,变得一波三折而悬念丛生

8月1日,国资委正式发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简称:“中国电子”,英文缩写:“CEC”)等集团的重组通报,而随后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简称:长城集团)及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出面承认此次重组的发生。而CEC的高层也证实已经接收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熊猫电子集团)等公司的资产。至此,一个账面资产超过600亿元的巨型集团公司—新CEC诞生。

在正式接收熊猫电子集团、长城集团之前,CEC旗下已经拥有16家全资子公司,30家控参股公司和2家境外公司,拥有7家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了夏新电子、中软、深圳桑达等手机、软件巨头。CEC的注册资本金高达57.3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396亿元。

最近一两年,外界对CEC的关注一直停留在“中电系”内部的资产整合方面。本刊曾于2004年6月以封面文章探究过中电系内部整合的秘密(参见2004年6月21日总第275期《中电、普天,殊途能否同归》)。但是从2004年年底开始,CEC的整合已经明显地超出了自己的内部整合范围,相反有关CEC将与其同行业企业的并购绯闻一直不断,而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公司就是同样在电子通信制造领域影响深远的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普天”)。

与普天的绯闻

业界真正意识到CEC开始挑起整编整个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重任正是从与普天的绯闻开始的。

从2005年5月开始,便有消息说CEC有可能会同中国普天合并。但是,CEC、中国普天以及国资委等都否定了这一消息。

最初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普天,其前身为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同CEC一样也是国资委管辖的中央特大型企业。中国普天旗下拥有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0余家全资及控股的公司,其中上海邮通、成都电缆、南京普天、东方通信、波导股份、东信和平为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中国普天前任掌门人欧阳忠谋一度曾想通过“削藩”的方式达到对旗下公司的控制权,但是直到其离任也没有最终完成普天的整合大业。2004年1月,邢炜接任中国普天董事长一职 *** 盘普天的整合之路。

而在此前一段时间,中国普天旗下的优质资产逐步注入到普天股份当中,而通过成立事业部的方式,中国普天已经明显地加强了对旗下资产的运作控制能力。这也被业界认为是普天改制提速的信号。

到目前为止,CEC与普天的绯闻仍然看不到进一步发展的迹象,特别是在长城集团、熊猫电子集团等中国电子的合并对象渐渐浮出水面之后,业内多数人分析认为,所谓的CEC合并中国普天的传言将到此为止。

5月底,CEC总经理杨晓堂公开宣布要在6月份宣布大的并购计划,但是他坚决否认并购的对象为中国普天。在合并长城计算机集团的消息公布之后,杨晓堂正面回应了关于CEC要合并中国普天的传闻,直言CEC从来没有过要合并普天的想法。他强调:这些传言第一不是空穴来风,第二不是事实。

收编南京六企业

虽然已经有2004年年底CEC两次在南京的收购作铺垫,但是,此次CEC对南京熊猫电子集团的重组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

2004年12月,CEC同南京市国资委达成协议,出资两亿元将南京长江机器集团和南京电子管厂两家公司全盘吞下。这一次,又有四家南京的公司被纳入CEC的版图,其中包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在8月1日国资委发布的重组公告当中,并没有提及CEC重组熊猫电子集团以及华东电子集团等公司的事情。但是据杨晓堂介绍,今年上半年,CEC与南京市国资委通过股权互换方式重组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南京科瑞达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的请示已获国资委批复。CEC与南京市国资委曾在今年6月30日正式签署了关于南京市国资委委托CEC履行出资人职责、重组管理南京四家电子信息企业的协议。

现年63岁的杨晓堂与南京方面渊源颇深,曾在金陵石化公司、常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等政府部门高层任职。1998年6月调任国家开发银行,2002年出任中国电子信息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4年年底,CEC与南京市国资委达成重组协议,南京长江机器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更名为南京长江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CEC以现金出资8000万元,南京市国资办以企业净资产出资2000万元;南京电子管厂后更名为南京三乐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3亿元,其中,CEC以现金出资1.2亿元,南京市国资委以企业净资产出资1.1亿元。

据透露,此次重组结果令江苏省和南京市上下颇为满意。2005年1月,CEC甚至将年度工作会议也放在南京举行,信息产业部和江苏省、南京市的诸多高层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由CEC全面收编南京所有原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的方案被提上议事日程。

CEC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对南京方面的重组他本人亲自参与了这些谈判,并最终敲定了采取换股的重组方案。

南京市国资委下属的南京新港开发总公司拥有南京熊猫集团22.07%的股份,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拥有4.32%的股份,在CEC同南京市国资委签订的协议中,这两家公司所持南京熊猫集团股份都将转让给CEC。

长城计算机集团的落幕

并入CEC之后一度曾经在国内信息产业有着深远影响的长城计算机集团这一次走到了尽头。

成立于1986年的长城集团,注册资金1.1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22亿元,拥有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公司14家、参股公司4家、上市公司4家。长城集团与原舵手王之在信息产业领域拥有极高的声望,虽然近几年来长城集团在PC等业务方面明显不如联想集团表现得那么抢眼,但是其影响力却无可厚非。此次长城集团的落幕也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现在看来,2004年5月,长城集团原董事长王之的退休应是长城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王之一直希望能够通过长城在宽带等领域的业务带动企业走出颓势,无奈宽带接入市场在跑马圈地时代结束之后遭遇的挫折让长宽元气大伤。王之也曾经试图通过同IBM、神州数码等公司的合作挽救其PC业务,但是均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当陈肇雄赴长城集团履新之际,即有消息称陈将推动长城集团与CEC的融合。在此之前,陈一直在CEC担任副总裁,与杨晓堂搭档得相当融洽。

陈肇雄主政长城集团之后,马上对长城旗下的各路资产进行整合。2004年8月,长城集团宣布终止与覃辉手下的卓京投资在2003年12月达成的关于出让湘计算机(000748.SZ)的交易。而对于其他主业之外的业务,长城集团逐渐退出。

就在7月底,深圳科技A(000021.SZ)公告卖掉了长城在深圳贝特开发所持有的40%的股份,理由是集团对半导体业务前景不明的状态不满意,但同时也有深圳科技将自己的主业定位于硬盘磁头业务的考虑。

在2004年年底,有消息说长宽的股东希望将其转手,卓京投资旗下的长丰通信一度被传是接手的对象,但是由于“覃辉风波”的出现而未能达成交易。但是,有关人士介绍,卓京真正接触的是中信手中长宽50%的股份,长城集团并没有明确要出售长宽的意思。但是,长城集团确实调整了长城宽带的管理层,并开始大幅整合长宽的资产。

在资产整合的同时,长城集团也在品牌方面逐渐完成了品牌的统一。而这一信息也曾经被外界理解为陈肇雄有意要重振长城。但是,随着长城电脑孙治成的离职,长城集团融入CEC的消息也逐渐得到确认。7月1日,国资委正式下文同意长城集团并入CEC,CEC与长城集团的重组工作进入方案论证阶段,而具体重组方案将在8月20日前报国资委审批,届时长城集团也将最终落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51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