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供应雪上加霜,旭化成或放弃修复火灾受损工厂,意味着什么?

芯片供应雪上加霜,旭化成或放弃修复火灾受损工厂,意味着什么?,第1张

日本化成株式会社日前透露,正在讨论放弃对其位于宫崎县吉冈的半导体工厂的维修工作。该工厂因严重受损而因火灾暂停维修。放弃解决方案可能会加剧全球半导体短缺。2020年10月,旭化成电子有限公司的工厂发生火灾。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宫崎县吉冈市的子公司用了三天时间才被扑灭,给核电站造成了巨大破坏。该工厂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用于音频和其他应用,广泛应用于包括音频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在内的行业。旭化成新闻表示,在2020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的综合盈利中计入了176亿日圆(约合10亿元人民币)与火灾相关的特殊亏损。

 

由于汽车销量的反d,一度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下降,以及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普及,对半导体的需求迅速扩大,陷入供应短缺。供应也继续混乱。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占有较高份额的瑞萨电子(路畅茨城县那克市)那克工厂发生火灾。估计需要3-4个月才能恢复,对汽车生产的不利影响令人担忧。据了解,旭化成半导体厂主要生产汽车音响、家电、通讯终端用IC。日本媒体指出,这是旭化成唯一的半导体工厂,但它的一小部分需求是外包的。因为这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比较小,客户很难一次性找到替代解决方案,这也使得朝日Kasei芯片的价格,包括音频IC(ADC/DAC/解码器等),传感器等产品暴涨,部分芯片价格暴涨甚至超过20倍。

工厂因火灾停产后,旭化成计划委托其他日本晶圆厂进行代工生产,瑞萨将利用其纳克工厂的8英寸高产量晶圆生产线帮助旭化成进行替代生产。当时预计旭化成的半导体厂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恢复生产。但据日本媒体报道,朝日Kasei因工厂洁净室严重受损,已放弃半导体工厂的修复,芯片生产继续请求代工厂支持。预计到2022年才会考虑是否建新厂。

显然,旭化成放弃恢复,然后将所有芯片生产外包的举动,对于已经极度供不应求的全球芯片产业链来说,是一个坏消息,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芯片供不应求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半导体相关工厂发生了多次停产,由火灾、爆炸、停电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或停产也明显高于以前。

1922 旭绢织株式会社成立。

1923 日本氮肥在延冈的工厂首次开始商用氨的生产。

1929 日本铜氨丝纤维绢丝株式会社成立。

1930 日本硝基炸药株式会社成立。

1931 日本铜氨丝纤维株式会社开始生产铜氨丝纤维。

日本氮肥在延冈的工厂关闭,并建立延冈氨纤维株式会社,这是旭化成正式成立的日期。

1932 日本硝基炸药株式会社开始大规模生产

1933 延冈氨纤维株式会社兼并日本铜氨丝纤维株式会社和旭纤维株式会社,成立了旭铜氨丝纤维株式会社。

1943 旭铜氨丝纤维株式会社兼并日本硝基炸药株式会社成立日本硝基化工株式会社。

1946 更名为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1949 股票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上市。

1952 与陶氏化学合资成立了石化株式会社,位于川崎的工厂开始使用。

1957 旭-陶氏开始生产聚苯乙烯。

1959 丙烯酸产品开始大量生产(2003年3月停产)。

1960 旭-陶氏将保鲜膜(Saran Wrap?)引进日本市场。

1967 随着高压轻质混凝土(Hebel?)板的投产,建筑材料业务正式开始。

1972 位于水岛的工厂开始生产乙烯。

住宅建设业务从建造(Hebel Haus?)钢结构房屋开始。

1974 随着旭医疗器械株式会社(现在的旭化成医疗器械)的成立,医疗设备业务正式开始。

1980 随着宫崎电子株式会社(现在的旭化成电子)的成立,电子设备电子零部件业务正式开始。霍尔传感器开始生产。

1982 旭-陶氏并入旭化成工业。

1983 随着合资公司旭微系统株式会社的建立,半导体业务正式开始。随着1984年对该 公司控股100%,公司更名为旭化成微系统。

1992 药品生产商东洋酿造株式会社并入旭化成工业。

2001 改名为旭化成株式会社。

2003 公司构架转变成控股公司形式,核心业务分割到七个核心运营公司。

2007 旭化成生活制品并入旭化成化学,改为六个核心运营公司。

硅岛--即日本九州岛,是日本集成电路工业的重要基地。IC工业又称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心脏,在日本被称为产业的“粮食”,产业的“能源”。

日本九州岛,是日本集成电路工业的重要基地。IC工业又称微电子工业,是电子工业的心脏,在日本被称为产业的“粮食”,产业的“能源”。60年代初日本开始发展IC工业,发展十分迅速,1990年日本IC市场销售额为1.3亿美元,占世界市场销售总额的37.4%,居首位,成为世界最大的IC生产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九州岛开始发展IC工业。目前九州几乎集中全国产量的40%和产值的30%。被称为日本的“硅岛”。北九州原为日本采煤、钢铁的重要基地。二战后,经济发展缓慢,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也一落再落。为此,九州抓住国际与国内的有利时机,发挥地区自身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的微电子工业—IC 工业。九州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教育发达,培养了大批高超的科技人材。拥有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劳动力。农业较发达。水质优良,水量丰富,空气清洁度高。发达的运输业,特别是空运。在7个县中,6个县有现代化机场。IC产品体积小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东芝、三菱、日本电气等大批厂商投资建厂。在九州建有6个科技新城:久留米·乌栖、佐世保、熊本、国东、宫崎、国分。无论在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工资标准等九州都低于三大城市圈,使它在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如今发展成为日本和世界有名的硅岛。九州IC工业以生产与组装为主,研制、开发设计多集中于东京和阪神,这与美国的研制、生产、组装集为一体的“硅谷”,有很大差距。九州IC工业布局,多以一个地方中心城市为依托,在机场附近形成几个团状的工业群体。

日本半导体产品1/3出自九州岛,因此它享有“日本硅岛”的美誉。岛上云集300多家半导体厂商,著名的德州仪器也在此设厂。为配合高科技的发展,在硬环境上,九州第一大城市———福冈利用人工填海的土地建造高科园,园内进行良好规划,医院、博物馆、住宅区一应俱全,且特意不留空地做广告牌,只做赏心悦目的绿化设计。在软环境上,福冈为强化其在高科技产业的优势,设立了“福冈县产业科学技术基金”(Fukuoka Industry, Science &Technology Foundation;简称IST),99%由县政府出资,其主要业务有二:一是透过产官学合作,将大学内的研究推广到企业,诱发新的技术;其次,建立一个让业界和投资人广泛交流的渠道,使企业融资畅通,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半导体产业繁荣发展,IT相关产业的研究机关、开发基地不断聚集到九州。德国国立信息处理研究所(GMDJapan)、英国Cranfield大学日本中心等世界性研究所和大学落户九州,而日本国内的日立、索尼、三菱、富士通等大企业也就近成立研究所,为九州的半导体产业注入源源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7936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