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800亿元,同比增长14%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17.5%;外贸出口增长71.3%,居全省第一。
经济发展交出亮丽答卷。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窗口和风向标,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过去的一年里浓墨重彩。
2049.3亿元
201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工业投入首超千亿。中能多晶硅、卡特彼勒大型挖掘机、徐工斗山发动机和大吨位起重机、华润电力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
2010年,我市新增首发上市企业3家,徐工集团实现整体上市。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3大主导产业均超过千亿元规模,煤盐化工、冶金、建材3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299.7亿元,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5.4%和90%。
两年翻番
2010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1272亿元,增长36.8%,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增长22.6%,一般预算收入16.19亿元,增长40%,两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实现两年翻番。
■关键词 国家级
加入“国家队”,收入破千亿
就在刚刚过去的1月18日,徐州经济开发区10大项目集中开工。艾德太阳能2GW二期电池片、中润光能晶体硅片及电池片、光环传动轴等10个项目同时开工。
这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4.72亿美元。项目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高端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域。艾德二期电池片项目总投资9648万美元;中润光能硅片、电池片生产项目总投资66000万元,年底前建成达产,可带来年销售22亿元。“去年3月,徐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对艾德公司在开发区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燕鹏如是说。
从去年3月31日起,徐州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摘取“国字号”金字招牌,对徐州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标志着“三重一大”推进取得新突破、徐州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徐州的投资环境有了新变化、徐州城市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7月,1993年10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十几年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开发区全力加快“二次创业”,团结拼搏,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一年一个新跨越的良好局面,2010年,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业务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72亿元,同比增长36.8%,凸显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关键词 支柱产业
工业投入首超千亿
2010年,我市集中力量推进“三重一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9.3亿,其中工业投入首超千亿。产业层次明显提升。我市荣获“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建成产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多晶硅生产基地。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市工业经济的引擎。目前,开发区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主的装备制造、以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以生产性物流和软件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和多晶硅生产基地,打造成为了国家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等,形成了科技领先、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抗险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太阳能光伏是开发区新兴产业的“宠儿”,也是新能源产业的中流砥柱。从2006年在开发区无中生有、横空出世以来,以强大的气场异军突起,发展速度之快、成长环境之好无与伦比。一期、二期、三期,一年一大步,一步一高峰。与此同时,半导体晶圆、电子触摸屏、蓝宝石衬底、外延芯片、高端LED等项目纷至沓来,一个千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奠定了徐州“亚洲硅都”的胜局。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刚刚过去的一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新能源两大支柱产业就分别完成销售收入660亿元和140亿元。
■关键词 软环境建设
荣登“十佳投资环境城市排行榜”
没有更好的软环境,就不会吸引更多的发展商。
2010年,我市相继荣获了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城市诚信政府、跨国公司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多项信誉品牌,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0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中,我市在“2010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排行榜”中列第二;在“2010中国十大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2010中国十大高效政府排行榜”中均列第十位。
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2010年,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蟠桃佛教文化景区、铁路专用线、金龙湖小镇等“三重一大”基础设施及城建工程项目加快推进。道路绿化、中水回用、供水电力、软件园道路管网、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0亿元,增长57.9%。环境质量和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珠山宕口公园、金龙湖景区、翔园等市民休闲场所全面建成开放。
徐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徐州还拥有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德东方鲁尔工业园、观音机场国家一类口岸等,为海内外客商搭建了广阔优质的发展平台。
■人物访谈
张燕鹏:企业直接受益
2010年3月,徐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标志着徐州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徐州的投资环境有了新变化、徐州城市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而这又无疑对于艾德公司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在2010年,艾德公司经营业绩比2009年翻了4番,2011年,艾德公司业绩预计要比2010年再翻3番。
(张燕鹏 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黄越:开发区成发展新引擎
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引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亮点。特别是在宕口生态修复上,开发区着手长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改变了开发区的环境和群众的生活条件,这种高瞻远瞩的规划对于周边市县都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
1、上海新升
上海新升半导体由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成立于 2014 年 6 月,坐落于临港重装备区内,是中国 02 专项 300mm 大尺寸硅片项目的承担主体,总投资68亿元,占地面积150亩。
新升半导体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大陆300mm半导体硅片产业化的新篇章,将彻底打破我国大尺寸硅材料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使我国基本形成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带动全行业整体提升产品能级,同时也将带动国内硅材料配套产业的发展。
2、浙江金瑞泓
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半导体材料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于2000年6月,位于宁波市保税区。2010年,牵头承担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通过国家验收,具备了8英寸硅片月产12万片的大规模产业化能力,掌握了12英寸硅片核心技术。
公司是中国大陆具有硅单晶锭、硅研磨片、硅抛光片、硅外延片、芯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的半导体企业。拥有完备的4英寸、5英寸、6英寸及8英寸硅片产品结构。
形成了集成电路与分立器件、轻掺杂与重掺杂、抛光片与外延片并重的特色。硅片年产能达到近800万片,可以生产5000多种技术规格的硅片产品,是中国较大的半导体硅片生产基地。
3、北京有研集团
北京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有研集团)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以创新为引领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实体,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注册资金为30亿元。
公司主要从事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属特殊功能材料、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与制备加工技术、有色金属粉末及粉末冶金、有色金属选矿冶金技术、特种装备研制、有色金属材料分析与测试、有色金属科技情报与软科学、材料计算与模拟仿真等领域的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服务和产业化。
在半导体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稀土材料、生物冶金、材料制备加工、分析测试、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拥有16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课题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项目
4、洛阳麦斯克
洛阳麦斯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MCL)创建于1995年12月。主要产品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级(IC级)4英寸、5英寸、6英寸和8英寸硅抛光片。
MCL是全球性硅片供应商之一。产品主要销往世界各地。如: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印度、中国香港等,同时保证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产品供应。
为了使MCL成为世界上先进的硅片供应商,MCL在成立之初就按照ISO9002标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于1998年1月15日通过了SGS YARSHLEY和中国赛宝质量认证中心的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12月通过了SGS审核的TS16949认证,2007年2月又通过了ISO14001认证。
5、上海晶盟
上海晶盟硅材料有限公司隶属于合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创始团队来自美国硅谷及国内半导体产业,团队成员皆在半导体产业深耕已久。合晶目前已成为全球前十大半导体硅芯片材料供货商之一。主要产品为半导体级抛光硅芯片与半导体级外延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