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去几年,伴随着良好的公司文化,前瞻的研究以及优异的中长期业绩,交银施罗德已经成长为国内一线的主动管理投研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不仅有明星基金经理“三剑客”:王崇、何帅、杨浩,也有一批快速成长起来的年轻基金经理。田彧龙,就是交银新一代基金经理中的佼佼者。
早在2015年我就认识了田彧龙,当时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是极度聪明,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他成为基金经理之后,能够更深刻的看到田彧龙的学习能力。计算机行业出身的田彧龙,已经不再是一个 科技 股的基金经理,他把能力圈扩大到了大消费领域,并且通过理解消费提升自己对 科技 成长股的认知。
田彧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于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敏感性,而且善于通过用户体验来理解变化背后的本质。田彧龙认为, 科技 股投资最甜蜜的是0到1,爆发力很大,但是1到N的道路可能充满了坎坷。变化是 科技 的双刃剑,变化带来爆发力也意味着难以构成很强的护城河。相反,消费行业最甜蜜的是1到N,企业的护城河会越来越强,获得市场份额的提高。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金经理,田彧龙不断在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无论是管理的容量,对回撤的控制,还是投研效率的提高。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新鲜事物和变化的那种热情,这种热情能够在访谈中有很强的感受。
以下,我们先分享一些来自田彧龙的投资“金句”:
1.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一个狭义的 科技 股基金经理,更多是一个成长股基金经理
2. 科技 股的1到N往往充满着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带来护城河的下降,竞争格局的恶化。但是消费品的1到N,却很甜蜜,正好和 科技 股相反,带来的是竞争格局的优化
3.我们的投资要为将来的注册制做准备,谁能更好适应,谁就能胜出
4.我的一个老领导跟我说过,投资最重要的是应对,而不是预判
5.我觉得基金经理占据了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的光环,许多投资成果要感谢研究部的力量。注册制下,公募的竞争,未来更多的是团队的比拼,而非个人
6.我选择 科技 股,会把中观产业趋势放在第一位,在一个好的产业趋势下面,再去选择好的公司
7.研究消费品,必须要研究消费者心理
8.这两年消费品最大的变化来自新产品和新渠道的融合
9.投资消费品,0到1、1到2、2到3的阶段不投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在3到N的阶段敢不敢重仓。0到1的机会,更多来自勤奋和前瞻。但是抓住3到N的机会,更多来自深刻的理解能力
科技 把握0到1,消费享受1到N
朱昂:之前有许多成长股基金经理都对你评价很高,终于有机会能和你聊聊投资,要不说说你过去一年的一些感悟?
田彧龙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的投资年限不够长,许多框架并不算特别成熟,倒是有一些感悟可以分享一下。我入行是看TMT的,过去组合里面的 科技 投资风格也很鲜明。但是去年开始,我在组合里面增加了消费和医药,把自己的能力圈进行拓展。
我的想法很简单, 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一个狭义的 科技 股基金经理,更多是一个成长股基金经理。 我看了消费品之后,也帮助我了解到 科技 股投资好和不好的一面。更何况,能力圈拓展之后,能够有效控制来自 科技 投资的回撤。
科技 股的1到N往往充满着不确定性,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带来护城河的下降,竞争格局的恶化。但是消费品的1到N,正好和 科技 股相反,带来的是竞争格局的优化, 我今年买了一个食品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就属于消费品的1到N。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品牌不断深入人心,渠道不断完善,综合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可以说是越拉越大。
科技 投资的魅力是,技术路线很多,创新很多,爆发力很足。有些企业看准了一个技术路线,吃到了从0到1的红利,这个过程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在从1到N的过程中,如果护城河和商业模式没有那么强,就会有许多竞争对手进入,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有些从0到1获得成功的公司,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地位倒退回去,这是和消费品投资完全不同的。
其次,我发现消费里面很多公司的研究框架,和我看 科技 股是完全一致的。比如说我买的一些消费品,也是从一个大的创新出发。我们看到餐饮行业的供应链出现改变,许多餐厅的后厨不再从原材料开始做起,而是有其他人提供配送,餐厅直接炒一炒就行了。我还在研究无糖饮料、盲盒、潮玩等,这些新消费研究的方法论和 科技 股完全一样。不同的是,当消费品从1到N的过程中,是很甜蜜的。
大家经常会说某些消费品公司的天花板很高很远,未来大概率就只有这几家能做成,这个在 科技 股投资里面很少听到,因为许多 科技 行业是要降价的,天花板就很容易算出来。 消费品恰恰相反,就算没有量的增长,还能依靠提价。
做 科技 股投资还要特别前瞻,财报上的变化经常是滞后的。看着财报变化再做 科技 股投资的买入或者卖出,可能并不是特别适用,许多 科技 股在财报还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其实竞争格局已经恶化了。
朱昂:非常有意思,过去一年多你做了不少思考?
田彧龙 我还在思考另一个问题: 要为注册制做准备。 伴随着A股不断扩容,以后我们覆盖的公司数量会变得越来越多,那么对今天的投资模式会带来挑战。
一个是变得像香港市场那样,会有大量的公司被边缘化。虽然会有一些公司定价错误,但是逐个去寻找效率太低。所以我今年引入一些量化手段帮助我从财务指标进行筛选。每一个行业的财务指标是不一样的,要把不同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找出来,进行个性化的筛选。通过量化工具筛选出来后,我们再进一步研究这家公司。这也是我从我们一位优秀的同事身上学到的,在交银,身边的同事们都是宝藏,大家很乐于分享。
我觉得未来10年会成为主动权益投资的黄金10年,这里面不同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也会有所分化。
客观尊重 科技 投资的产业趋势
朱昂:之前看你的直播讲过,买 科技 股产业趋势第一,商业模式第二,公司质地第三,这点和许多人把公司质地放在第一不太一样,能否具体讲讲?
田彧龙 我觉得投资中的心态比年龄更重要,一定要有一种弱者心态。 我的一个老领导跟我说过,投资最重要的是应对,而不是预判, 我觉得这点非常对。若总是能预判 科技 的趋势,早晚会看错。
这就是为什么产业趋势对 科技 股投资那么重要,我们要尊重产业趋势,不能去逆产业趋势。在顶级的产业趋势里面,真正受益的公司也不会特别多,我们把这些公司买到量就行了。我最终买的还是公司,不是行业,再看好一个产业趋势也不会在这个赛道里面买太多。
在我的投资中,我认为 科技 行业很难“躺赢”,需要不断去跟踪变化,不能过于主观。比如说当年我们研究消费电子的时候,把音箱、耳机、AR/VR、智能机器人都研究过。 最后看到哪个产业趋势起来了,我们就买哪个;哪个产业趋势不行了,我们就卖掉。 我每一次买一个 科技 股,都会把这个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标注出来,知道公司在0、1、2、3、N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这些问题在买入的时候就想好。每当公司达到了某个阶段,我再去思考接下来要怎么 *** 作,竞争格局,市场容量跟我们买入的时候想的到底一样不一样。
我觉得基金经理占据了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的光环,其实我们都占据了团队的优势,许多投资成果来自研究部的力量。 特别是在公募基金这样一个看排名的大环境下,每年都要做得比较好,真的非常依靠团队。这一点我觉得交银施罗德做得很好,在培养人上面很擅长。
朱昂:我看到进入2020年之后,你的组合在降低 科技 股的配置,这是为什么?
田彧龙 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确实是不少 科技 股估值偏高。不少 科技 股通过创新获得比较好的利润之后,就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这在 科技 股里面并不罕见。第二个原因,确实是华为事件在影响整个下游的需求。华为到最后走向怎么样,我觉得可能是“危中有机”,这里面还是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关于 科技 股,我去年总结了三个最好的方向:半导体、云计算、5G后周期。目前看,半导体不仅估值贵了,而且下游需求因为华为事件遇到了一些问题。云计算属于 科技 股里面有消费特征的,商业模式非常好,海外也有一批很优秀的公司。这里面过去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好公司。A股最早一批 科技 公司更多是一种项目制的企业。好消息是,随着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有更多的优秀标的会上市。特别是我接下来要发的新产品能够投港股,在港股有一批真正优秀的软件公司。
事实上我还是用原来的成长股框架在做投资,只是把这套框架跨越到了消费品领域,这样在 科技 股估值较高或者有系统性风险的时候,能够找到其他投资机会, 避免组合因为系统性风险出现较大回撤。只是说在 科技 股投资中,我会更加偏向0到1的机会,在消费医药中,我会更加偏向1到N的机会。因为消费的1到N往往是竞争格局优化,而 科技 恰恰相反。
朱昂:你怎么看 科技 股中的管理层,比如说某消费电子龙头能长大,因为有非常优秀的管理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田彧龙 优秀的管理层固然很重要,也有不少人因为对于管理层的信任,在这家公司上长期持有赚了好几倍。我的观点是,在 科技 股投资上不能完全依赖优秀的管理层,因为再优秀的管理层在 科技 趋势面前也有可能犯错。 我会把公司分成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对公司进行验证,跟踪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这么做或许会比长期持有辛苦一些,但能够降低不确定性风险。
我开个玩笑,如果有人告诉你明天没人去买某品牌的酱油了,你肯定是不相信的。但是如果有人说,某 科技 企业丢了个大订单,你或许不会那么惊讶。这就是 科技 和消费的不同, 科技 从0到1的过程很刺激,但是企业经营的波动性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我做 科技 股投资,把产业趋势放在第一位。 我选择 科技 股,会把中观产业趋势放在第一位,在一个好的产业趋势下面,再去选择好的公司。
通过体验发现身边的投资机会
朱昂:从你买的消费品来看,即便是1到N的品种,也都是一些新消费?
田彧龙 我比较喜欢通过自己体验去感受变化,无论是 科技 的变化还是消费的变化,这样能够套用我原来在 科技 股的投资框架。这段时间,我还研究了元気森林这样的非上市公司。这个公司对于把握消费者心理做得非常好,产品包装成日系,而且还是无糖。我们看到,这个价位的无糖饮料确实需求很大,元气森林做了以后,一大批公司都要进入这个价格带的无糖饮料。
我为了研究潮玩,最近还买了一双潮流运动鞋,加了潮玩的微信群。通过自己体验和接触,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我认为现在看消费的研究员,最好有看传媒的背景,反之亦然。 这两年消费品最大的变化来自新产品和新渠道的融合。 许多新消费品都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迅速打开知名度。研究新型消费品,可能要经常刷抖音等新型渠道。
还有最近很火的潮玩盲盒,我也研究了一下商业模式,发现真的很好。本质上,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潮玩盲盒都是非常类似的商业模式。只是OFO的投资很重,盈利能力比较差。共享充电宝投资不需要那么重,盈利能力比较强。而潮玩盲盒的数据看到,产品的周转率很高。不过这里面的潜在风险是,既然盈利那么强,一定会有竞争对手进入这个领域。
我有一个很敬佩的前辈,对于消费品投资给我很大的启发。他告诉我, 研究消费品,必须要研究消费者心理, 先把这些消费者心理的书籍好好看一遍。 投资消费品,0到1、1到2、2到3的阶段不投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在3到N的阶段敢不敢重仓, 这是真正体现消费品投资水平的时候。我觉得发现0到1的机会,更多来自勤奋和前瞻。但是抓住3到N的机会,更多来自深刻的理解能力。
朱昂:通过把大消费纳入到你的投资框架,不仅仅能控制回撤,也提高了你管理的规模容量?
田彧龙 是的,而且消费品的1到N阶段是越来越轻松的,而 科技 股的0到1阶段又很让人兴奋。这两年成长股有两大引擎,一个是国产化,包括 科技 医药都是受益于国产率的提高,获得了成长的机会;另一个是集中度提高,比如说消费建材不少公司就是受益于这种机会。
我在研究消费品的时候,也发现重大突发事件对于公司的考验很重要。 我们看到美国和日本的消费品,为什么有些公司是老大,有些公司是老二?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公司发展阶段中,遇到一次重大的事件,不同公司做出的选择对之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说今年的疫情,有些消费品公司选择补贴下游,有些消费品公司选择减少库存。那么这一次重大选择之后,公司之间拉开的差距就可能再也拉不回来了。
朱昂:我看到你的组合里面,有一些餐饮供应链的公司?
田彧龙 整个餐饮都在往更加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这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值得用冷冻技术重新做一遍。这个产业趋势非常好,在疫情出现后,这类工业化的速冻食品已经放量了。
有一次我们去调研行业里的公司,在实验室吃了一顿很有意思的午饭,想吃什么都能通过事先冷冻后的半成品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味道也还不错。我觉得这个趋势的天花板很高,变化也是循序渐进的,赛道里面的优秀公司都在进入一个甜蜜点。
朱昂:你是 科技 股研究达人,能否谈谈对新能源车的看法?
田彧龙 特斯拉和其他 汽车 公司相比,有一个重要的差别:特斯拉是一家软件公司, 和微软谷歌是一样的。我之前去海外调研日本 汽车 巨头,他们都看不上特斯拉,事实上竞争对手并不理解特斯拉的内核是一家软件企业。
我研究过代表新能源车的国产化,他们并不是按照传统 汽车 的模型给供应商做,而是像软件公司一样快速迭代不断给供应商提出新的要求和想法。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更多地在中国找到愿意提供服务的厂商,用敏捷的软件开发思路和特斯拉一起做迭代。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为什么它的估值会远高于传统 汽车 厂商。
朱昂:那么当下的市场中,你看好什么方向?
消费成长方面,我觉得年轻人的潮玩肯定是很好的方向,还有类似于元気森林这样的 健康 饮料,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消费里面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受益于三四线比较高的可支配收入。三四线城市由于房价比较低,大家的可支配收入比较高,加上类似于抖音这样的新渠道,你会发现三四线人口的消费能力也很强。就像前面说的,消费品要从消费者心理角度出发,不能过于死板的去看美国和日本的消费品 历史 。
在医药成长股里面,是能够持续找到不同的投资机会。 医药的魅力在于,这个行业中什么类型的公司都有。 有些创新药的公司我可能看不太透彻,但依然可以买一些医药里面偏消费类的公司。医药里面还有一些偏 科技 属性的公司,类似于创新器械等,也是我中长期比较看好的。
朱昂: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飞跃点或者突变点吗?
田彧龙 我觉得是2015年那一轮牛熊,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是2014年进入交银施罗德看计算机行业的,当时还没有真正对研究入门,对研究的行业也曾产生过不成熟的想法。
好处是,看了那么多公司涨上去之后又跌下来,让我真正去反思,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研究框架。之后在 科技 板块不好的时候,我们公司依然从中找到了具有Alpha特征的公司,那个阶段对自己是一个飞跃。
第二个飞跃点是去年做了投资之后,我开始将视野扩大到了消费领域。通过理解消费行业,我对 科技 投资的理解也上了一个台阶。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入行就能看计算机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变化很多,让我对许多变化非常敏感。 能够在交银施罗德入行,更是一件最幸运的事情。 公司的价值观很正,领导也对我们的成长很包容,给了我们很大的成长空间。在公司,不仅能收获知识,享受快乐,还能与持有人一起成长,这都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干劲。
余生做一个心里有矿的人有段时间网络流行一个热词:家里有矿。
现在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这词原本是因为一张赵本山老师的表情包。意识通常的含义为形容别人很有钱,或者是吐槽不知道节俭很败家。
然后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偶尔买件稍贵的衣服,买个小贵的包包,或者偶尔请大餐,或者不小心当了冤大头,就有朋友冒出一句:家里有矿啊!
但在我看来家里有矿这还是一种莫大的底气。家里有矿,说明不是一般般的有钱,有钱就任性,从容自在的,以自己的喜欢的方式生活,做喜欢的工作,过喜欢的日子。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
某天跟朋友聊天说到家里有矿的梗,朋友抛了个金句给我: 有的人家里有矿,有的人心里有矿。
深以为然。我以为要做到心里有矿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
极致
我以为内心最宝贵的矿藏之一,应该要有把一件是做到极致的能力。最网络都被武亦姝610分高考成绩、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的事刷屏。而她也不仅仅是因为高考成绩刷屏,2年前她已经因为获得第二届《诗词大会》总冠军,红遍网络。16岁熟读2000余首诗词。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她的自信和底气。是她心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瑰宝,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点评:“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把腹有诗书做的极致,就是武亦姝最大的底气。
往后余生她的起点就是清华大学,前途光明、绚烂似锦,必定底气十足。
2
学习
要将一技之长催化成行业领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学习。 学习就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力。 有句说:有些人活着但其实早就“死”了。我想这个“死”了的人,应该是指丧失了学习力,改变自己能力的 人。
在我们本地有个50后的老企业家,小学毕业,从一个农村娃到建筑公司经理,再到房产开发集团董事长,一生取得傲人的成就。
不会就学,是他的口头禅。他向人说的最多的是他在清华的学习经历,是学习改变了他企业的命运。
当年企业发展到瓶颈期,让50多岁的他格外迷茫,但是他没有放弃也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花了两年的时间每个月驱车3个小时去北京上几次企业管理课程。是那些新鲜的血液,新颖的理念让他的企业走出困境,成为本地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大鳄。
3
阅读
阅读和学习有所不同。学习技能性强、更偏重于学业、职场和自我提升,更实用主义一点。
日常的阅读没有那么功利,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读书让人明理,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书中不仅有星辰大海和诗,还有我们暂时到不了的远方。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增加人生的厚度 。有句话说: 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以前有个同事老大姐,是个博览群书之人。她气定神闲的气质,那份笃定和自信,让深陷婚姻磨合期的我望尘莫及,简直是我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职场关系、婆媳关系、夫妻育儿、女性成长及生活态度的一些看法,我什么都爱跟她聊,什么事都想听她意见。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往往能透过现象看背后的本质,分析的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让人信服。
未来余生,通过读书不断获取人生智慧的矿藏,人生也会底气十足笃定从容。
4
思考
勤于 思考让我们 拥有 明辨是非的能力 ,不人云亦云,不盲从 。
前几天又有一个悲剧发生,令人扼腕叹息。27岁女孩留下14张xyk,87万欠款自杀。可想而知她过着怎样的生活。别人有“爱疯”她也要有,别人有名牌包包她也要有,别人有诗和远方她也要有。但凡她有一点思考能力,正确面对自己的能力和欲望,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说的这里想起我们写作课树獭老师写的文章。树獭老师是独树文化创始人,百万人气写作讲师,已出版《趁早把生活折腾得与众不同》《所有失去的,都会与更好的你重逢》两本书。 树獭老师,在她的文章《还完房贷之后,我的yhk只剩下7块钱》里描述她曾经的那段生活:为了我心心念念的小房子,于是我开始对外写稿,一边做本职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经营自己的公众号,对外疯狂写稿。下班的时候在合租的客厅里写,假期找个咖啡店写,平常生活就是:上班工作,下班写稿,基本没有其他业余生活。
她男朋友形容她:像蚂蚁搬家一样,每当有一点收入,就会把这点收入全部转到一个yhk存成定期,然后一点点攒起来。
那时候的她身边一定有很多约饭、约逛街、约旅行的朋友们。但她清醒的知道自己的状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忙从,也不跟风。坚定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能做到这一点想来是认真清醒的思考了未来要想的生活。拥有勤于思考的宝贵矿藏,想她未来的日子应该更加从容淡定底气十足。
5
坚持
李笑来在他的《把当时间当朋友》这本书中说: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 而 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
李笑来讲到钟道隆先生,下大功夫学英语的的例子:坚持每天听写A4纸20页,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晚上开会晚了也要补上。从1980年1月31日到1983年2月为止,3年内写了一柜子听写记录,用去了圆珠笔芯一把,挺坏电子管收音机9部,半导体收音机3部、单放机4部、犯坏词典2本。45岁开始学英语的他,后来成为高级翻译。并著有《逆向英语学习法》一书。
所以以极大的耐心 、 恒心和毅力坚持一件事,并取得成果,让人 在未来人生路上 的底气又增加三分。 所以 才有,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这 这样 的话吧?
花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学会学习,习惯阅读,善于思考,有恒心能坚持,未来余生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心里有矿,底气十足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