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中控大屏发展史 从最初的黑白点阵屏到彩色TFT屏幕

汽车中控大屏发展史 从最初的黑白点阵屏到彩色TFT屏幕,第1张

在三十年前,汽车的中控屏幕尚未作为一个主流配置出现,原因是当时的液晶技术太不成熟,无论是造价还是可靠性均不能令人满意。而一晃30年过去了,民用电子技术的发展,也顺带为汽车中控屏幕的进化指明了道路。下面,我就挑选出几款经典中控屏幕作为范例,为大家梳理下这20多年里汽车中控屏幕的发展史。

1990-1998按键为王,黑白点阵液晶屏赛高!

在那个我还是一团不知道什么形态的物体之时,拥有一台摩托罗拉StarTAC手机是无可置疑的身份象征,而拥有一台虎头奔更是这样。

1G时代的超薄摩托罗拉了解一下

在上 世纪 90年代,汽车机械部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皆因那时仍在起步的半导体产品水平完全跟不上机械部分的,只能靠“堆”复杂的机械零件以实现更多功能。那时的汽车,内饰基调都非常“斋”,以现在的眼光看已然十分“古董”。

拿 奔驰 W140,也就是车迷们熟知的“虎头奔”来说,该车哪怕是装备V12发动机的600SEL车型,均没有装备一个像样点的屏幕,全车最大的屏幕还是那位于空调上方的盖子后面,车载电话上的黑白点阵屏幕了。

作为一辆顶级的豪车,没有今天如此发达的电子系统,如何帮助驾驶员hold住如此多的功能?答案就在于中控台上那密密麻麻的按键、滚轮们,它们在那个没有CAN总线、没有 ES P的年代,按键们“一对一”地为每一个功能服务。当年的车型多在人机工工程学设计上“下足功夫”,不会出现时下的车型开个空调,还要等车机启动完毕再瞎戳屏幕的尴尬场面。

哪怕是当年同样经典的四代 雅阁 ( 查成交价 | 车型详解 ),除了配置比虎头奔少了不止一点半点之外,整体设计格局还是十分类似的,由上到下都是正常的空调出风口-空调控制面板-多媒体系统(大多也就是卡带,光盘已经算很超前了)的布局。并采用按键、旋钮以实现 *** 控各项功能,跟老式微波炉的UI一模一样,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

说实话,现在许多新车的人机工程学造诣还不如老车。 1998-2005按键为主,屏幕数量/大小=身份

在那个万物生长的世纪之交,一台具有点阵式“高分辨率”液晶屏+强劲联网能力的诺基亚9000个人终端,可谓是与自己社会精英的地位相得益彰了。

而一屁股坐进公司新买的W220“蝴蝶奔”的后座时,估计社会精英的内心却是崩溃的:那台(Pullman版是两台)硕大的TFT屏幕所呈现出的DVD画质的内容,胜似在家一般的体验。望着手中那仅有黑白屏幕的诺基亚,更留意到司机也在用前排中控上的彩屏来设定导航、多媒体系统…他明白了,科技,是以豪华为本的,并不是以人为本。

作为当时的先驱,奔驰将彩屏 成功 地“打入”了中控台原本为音响系统留的位置上,并加入了多个媒体按键以 *** 控。整个中控布局略显杂乱却又不令人烦躁,就像一盒寿司似的。而以现在的标准看,它的人机交互体验可谓“烂出水平”了:需要插SIM卡以打电话,蓝牙什么的更是不存在的,整辆车可以理解成一个能飞奔的功能机;还要从九宫格按键中打字以设定导航,把字打出来的功夫都到了;同时导航的精度、详细地理信息的更新时效都十分蛋疼。

当年的LS430,带触屏 *** 控,惊艳十足

不过嘛,哪怕第一代汽车的中控屏幕各种体验不佳,但在当年,这玩意的逼格可是一等一的管够:看这台低配版的A6,最多也就能给你个单碟CD+卡带的车机和自动空调。要屏幕?加钱上高配版吧。

高配版就完全不一样了…看这能掰出来的MP4!坐车上给女朋友点播《My Heart Will Go On》的DVD光盘可谓是美滋滋啊,和着高级音响出来的美妙音质,这情调可以给满分了。

这一代的车型,在日常使用的方便程度上,存在着较大不足,但他们作为汽车座舱“玻璃化”的先驱者,也可谓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为后来汽车中控屏“军备竞赛”埋下了伏笔。 2006-2012 屏幕开始玩出花样来了,但交互体验仍十分蛋疼 2007年,第一代Iphone手机发布了,可谁又能想到,迎接电容触屏“海啸”的,却不仅仅是消费电子产品市场。

当 北京 奥运会的火炬传遍中国之时,全球汽车行业(或者说是豪华车行业)的座舱“玻璃化”进程也在“小步快跑”地进行着,各家厂 商 中控屏幕的设计,以及相应的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也开始逐渐成型,达成了旋钮派、按键派、触控派等百家争鸣的局面。

什么?堂堂奥迪A8,连个中控屏都不给?

想不到吧, 奥迪 几乎整个车系的屏幕都可以收进去,平时不影响内饰的豪华感,要用时再升起。

这个年代豪车中控屏的设计思路里,屏幕的“权重”得到了提升,首先分辨率、响应速度、可显示的信息量被大幅提高先不说,屏幕更被放置在了更高,更显眼的部位。而其他 元素 ,例如空调出风口和多媒体控制区域则被“搬了个家”,放置到了档杆附近方便 *** 作。于是,各家的广告部门又“绞尽了脑汁”,将他们以诸如“Command”“MMI”“iDrive”的名字“包装”了下,并大肆宣扬这些系统能减少驾驶员负担以及分心概率blabla……当然谁用谁知道。

既然高端的设计被奥迪用了, 大众 就来个正儿八经的安装位置吧。

虽说车载中控屏幕终于发展到了第二代,在电阻屏交互、树立了每家风格的 *** 控系统的路上越走越远,但上代产品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导航、多媒体的接入、互动 *** 作过于繁琐。有的车企动起了“歪脑筋”,为车子加上了当时科技未成熟,表现像智障般的语音识别系统(特别是 福特 的早期产品),可谓弄巧成拙;更有的越野车企直接将屏幕划归四驱系统所控制,一直就显示着那个十足硬核的“4 X4 Info”,娱乐系统被“意思意思”地赶到了下面,令当时还小的我惊呼:这才是越野车的正确打开方式嘛。

美系车也进入了“用料足=豪华”的设计 世代 ,6碟CD尽显壕气;就是那方向盘的LOGO摆放的位置真逼死强迫症。

@2019

该车9寸显示屏尺寸约为30cm。显示器尺寸介绍:显示屏尺寸不同于一般尺寸。一般来说,显示屏多少英寸指的是显示屏的对角线长度,但这个长度是以英寸或英寸来计量的。一英寸等于25.4厘米,一英寸等于3.33厘米。所以9英寸是3.33厘米乘以9,9英寸等于29.97厘米。大约等于30厘米。常见显示类型:CTR显示器,LCD显示器,LED显示器,3D显示器。CTR显示屏具有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多分辨率模式可调、响应时间极短等优点,是LCD显示屏无法超越的。LCD屏幕是液晶显示屏。它的优点是机身薄,占地面积小,辐射低。LED显示屏是用于显示诸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视频信号等各种信息显示屏。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模式。三维显示屏发展了需要佩戴立体眼镜和不需要佩戴立体眼镜两种三维显示技术体系。传统的3D电影在屏幕上有两组图像,观众必须佩戴偏光镜来消除重影,形成视差,创造立体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899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