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 科技 企业不断提高对核心技术研发的重视,以及不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我国 科技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
然而,我国 科技 的崛起,让一向自以为是“世界超级 科技 大国”的美国夜不能寐,限制我国 科技 崛起的成为了他们工作的重心,打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了他们达到目的的手段。
2018年,美商务部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中兴进行制裁,禁止其在七年之内从美企收购购买关键技术和元器件。 为了企业的生存,中兴最终以付出百亿“保护费”为代价,获得了美国的谅解,但最终也让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疲软期”,时至今日仍未能恢复到巅峰状态。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中兴事件刚刚得到解决,美国再次举起屠刀,挥向我国另一家 科技 巨头华为!
2019年,美国以华为设备存在“安全后门”为由,将其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企与之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
多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华为设备存在安全后门,将会威胁国家安全,只不过是美国打压华为找的一个借口,主要原因还是美国担心华为先进的5G技术推动我国 科技 的发展,对美国实现反超!
据多家外媒爆料, 高通已经获得了供货华为的许可,且华为在今年六月初正式发布搭载高通芯片的平台电脑,并有多位数码大V爆料,华为将在9月份发布一款旗舰手机,更加的验证了外界的推测,美国打压华为,还是因为其掌握了先进的5G技术。
近日,多位数码大V纷纷发文表示,华为P50系列旗舰手机将于今年9月如期上市,但该系列部分型号的手机将会搭载阉割版的高通骁龙888芯片(4G),只有搭载麒麟9000芯片的P50 Pro+是5G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曾要求美企不能出售给华为芯片,但由于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日俱增,不得不放宽对华为的芯片限制,允许部分高通等部分美国半导体企业向华为出售芯片,但是,却不允许向华为出售5G芯片。 从这种行为中不难看出,美国的“阴谋”已经暴露,就是不想让华为在5G领域再有所建树!
除此之外,美国也在利用对华为的打压,打压他国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被爆出的拿到供货华为许可的企业名单中,大部分是美国半导体企业,台积电、三星、联发科均未获得许可,其目的不言而喻!毕竟,如果华为只能从美企手中购买芯片的话,美国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税收,进而促进本土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近半年来,笔者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奇葩”言论,如一些网友表示: 5G也就上网速度快一点,真的没什么用!难道5G真的只是上网速度快一点?答案是肯定的,5G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5G具有大带宽、传输快、低延迟等特点,非常适用于现代智能工业。对于5G的重要性, 不少业内人士将它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可以想象到,5G对一个国家今后的经济、 科技 发展有着多大的推动作用。
美国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当今唯一的“超级 科技 强国”,主要还是他掌握了2/3/4G时代通信领域的主导权,5G主导权易主,它“超级 科技 强国”的地位或将不保,怎么可能甘心?坐视华为在5G领域继续壮大?
对于华为使用高通芯片一事,大家也不必担心, 在国内科研人员的努力下,100%国产14nm芯片即将量产,并且华为已经掌握了“芯片叠加”技术,可见14nm芯片发挥出7nm芯片的性能,满足大部分产品发展的芯片需求。
笔者相信,随着国产芯片的稳步发展,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封锁必将会形同虚设,助力华为登上巅峰。
“弱者用泪水安慰自己,强者用汗水 磨练 自己” ,希望华为能够在这次磨难中完成涅槃,成为世界 科技 发展的风向标。
美“芯片法案”出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坚决反对,此法案为何意?导语:现在科技在快速的发展,而对于科技,芯片对于科技的重要性是很重要的,而如今我们的国家在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如今已经科技芯片也在快速的发展,尤其的华为的麒麟芯片,更是性能强劲,而正是由于华为手机的强大,所以导致华为如今已经被制裁,而最近美国的“芯片法案”出台,那么这个法案为何意呢?
这个法案的颁布,是为了加速美国本土的芯片发展,将全球的资源集中,供给美国芯片发展,能够让美国继续在全球领先,同时也是为了限制别的国家的芯片发展,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
这个法案的颁布,首先是想在一方面,试图通过提供巨额补贴,希望以此来增强美国在芯片等领域的优势,而另一方面,包含了限制接受补贴的企业在所谓“特定国家”扩大或新建先进半导体制造产能的条款,限期为十年,这个法案当中的相关条款,与之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形成的公平、开放、非歧视的共识背道而驰,这个法案严重违反了美国参与建立的世界半导体理事会章程精神。
芯片在如今的科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芯片是一种将电路小型化的一种方,然后将这种构造设计到半导体晶圆的表面上。芯片包含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产业,芯片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所以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开始争先恐后的发展芯片技术,以此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