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书:《浪潮之巅》
2、心理:习得性无助
3、祭奠:清明节怀古
4、拆书:《正义的成本》
5、金句: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
6、营销:论“团贷网”唐军的倒台
7、成功:刻意练习之高效而可怕的勤奋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小宝贝!
吴军老师的书,非常的喜欢,相继度过了《见识》《态度》《智能时代》。
1)《智能时代》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工业时代与智能时代环境不同,以及应对思维模式的不同,由此更加清晰明确了“不确定性”之于未来的意义。
2)《见识》这本书,吴军老师就学习、工作、投资、交友等各方面,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经验,受益颇深。
3)《态度》这本书,是吴军老师写给自己女儿的40封信,原来,优秀都是有道理和原因,并且可以“遗传”与“继承”的。
书里的吴军老师,以一个慈父影响,在女儿成长的关键阶段或时期,提供人生发展和就业成长建议。
早读早受益!
4)我现在正在读的是吴军老师的《全球科技通史》,真佩服吴军老师的勇气,关键是后面的学识,敢于挑战这样一个话题,竟然写的如此的好!
5)关于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以及《硅谷之谜》,乃至《数学之美》,都已在书柜,鉴于时间及个人读书选择,还未翻阅,实为遗憾。
但是,那几本书早已经进入我的阅读备选清单。
2、本书目录
《浪潮之巅》作者、目录以及内容简介
3、思维导图
(二)摩尔定律
1、1965年,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就预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2年就会翻一番。实际情况其实比这个时间还要快。
2、摩尔定律的三个主要产品性能
1)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2)计算机内存也是在按照这个速度在涨。
3)上网的速度也在翻倍增长。
3、高速增长环境下的行业公司特点
1)为了不断提升芯片的性能,IT 公司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完成下一次产品的开发,这就让公司在研发上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资金的投入必然使得每个产品的市场不会有太多的竞争者。
2)有了这些硬件的支持,软件方面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3)摩尔定律让公司的研发必须针对多年以后的市场,比如在 Google 内部,每一次基础架构的升级,都要按照目前计算和存储能力的10倍来设计。
(三)安迪-比尔定律
2、整个 IT 生态链
1)软硬件的同向竞合发展
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带来的全部好处,迫使用户更换机器,让惠普、戴尔这些制造硬件的公司收益,这些公司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公司订购新的芯片,同时再向外设厂商购买新的外设。
2)利润、股票的发展,各个硬件厂商赚到钱后重新投入进行研发,再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期速度增长,不断地提升硬件性能,为下一次软件的更新,吃掉硬件性能做准备。
3、安迪-比尔定律把本来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硬件设备变成了消耗型商品,一直在刺激整个 IT 产业的增长。
(四)诺维格定律
1、定律由来及内涵
1)彼得·诺维格,是 Google 研究院的主任,美国计算机协会资深的会员,还是一名人工智能专家。
2、定律背后的含义
1)含义一
A.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总是有限的,如果一直抱着可以无限高速增长的妄念,那这家公司会很危险。
B.不扩张的代价
a.反摩尔定律:一个 IT 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会下降一半,也就是说不扩张就离破产不远了。
b.一家公司必须不断地满足大众的增长预期,它的股票才能保证不下跌。
2)含义二
A.一家公司永远不会有稳定的时候,永远得不断地寻找新的增长点。
B.创业公司的主要任务是 持续地赚钱 ,如何维持大众对你的增长预期非常重要。
3、摆脱诺维格定律的诅咒的2个方向
1)横向扩展
A.公司把现有的技术和商业优势,用到相关的市场上去。
B.横向扩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原来的优势和经验,在新的领域很快站住脚。
2)转型
(五)基因决定定律
2、创业公司/成熟公司不同的转型压力
1)年轻的公司没有退路,只有往前冲,新的领域就是他们唯一的机会,他们自然会全力以赴。
2)成熟公司原来的赚钱路径并没有断,只要在新领域遇到困难就往后缩,一旦新业务和传统业务有冲突,通常的策略是牺牲新业务,这就让转型又多了一个隐形的障碍。
3、诺维格定律决定着一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公司必须不断地找到新的增长点。基因决定定律又预示着找到新的增长点特别难,所以创业公司真的叫举步维艰。
4、路径依赖效应
1)人的习惯养成,是通过不断的反馈得以增强的反馈回路。
2)企业经营也是如此: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通过提供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实现盈利,并不断强化这个盈利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内化成自己基因。
但是,就像人类进化中的基因突变一样,有良性、中性和恶性突变;突变最大的意义就是人类面临外界环境不可预知的剧烈变化的时候,某些突变可以使得人类适应环境,实现人类的延续。
3)企业也是如此,需要在自己已经达到巅峰的时候,考虑转型;这也符合“物极必反”的哲学规律。
4)转型二字容易,实际践行困难重重。这正代表了了转型的意义,以及对成功转型者最大的褒奖吧!
感觉很丧的人,都有一条塞利格曼之狗
1、再一次读了一遍吴晓波老师音频课的文字版,也再一次认识到人们“反馈循环”的强大力量,以及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候的恰当处理方式。
2、面对困难与挫折,有人选择知难而退,有人选择迎难而上,勇敢接受挑战;前者日益压缩个人空间,直至蜷缩无一隅,后者却会让自己更加强大,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高的生存平台。
3、困难与挫折,是人生路上的“试金石”:勇敢者过,怯懦者留;筛选出未来的胜利者,过滤掉当下的失败者;尽管一次考验不足以代表全部,但是多次的浪里淘沙后,优劣逐渐分晓。
4、所以,成功者要有耐心,给自己一分淡定与从容给世界一份接纳与反馈;剩下的,就交由时间吧!
时间,是人生路上最公平的“裁判”。
清明,是中国古代文人最柔软的地方,诞生了很多优美的诗篇。
1、唐朝·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小宝贝!
2、作者简介:熊秉元
3、本书目录
4、思维导图
5、本书精髓: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不能无视代价。
(二)前言
1、正义的成本”引发的思考:当一个社会运用法律手段来实现公平正义时,需要斤斤计较地去考虑成本吗?为了维护正义的尊严,难道不应该是不计代价的吗?
2、法律经济学的基本内涵: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
3、法律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正义,但社会的整体资源是有限的,追求正义也不可能不计代价,而是必须考虑成本。
4、正义的内涵,需要由经济学中的“效率”概念来填充。要在法律问题中引入对效率的考量,用“成本—收益”和最大化方法作为基本分析工具。
(三)正义是一种工具性概念,它不是目的本身。人类社会需要靠正义来维持运作、创造价值,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正义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1、按照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人类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传统社会和工商业社会。
2、三个阶段的正义的内涵有明显的不同。
1)原始社会
A.原始社会主要生产方式是采集和狩猎,人类主要面临两大挑战:生存问题和共处问题。
B.如何恰当地处理纠纷,对原始人类来说,首先并不是道德问题,而是性命攸关的生存问题;正义不是出于道德目的的奢侈品,而是 出于生存目的的必需品 。
C.资源的极度匮乏,原始社会必须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低限度的正义。这样的正义难免会简单粗糙,在现代人看来非常不严谨。
D.在原始社会中 *** 作正义时,成本是硬性的资源约束,所以只能实现最基本的正义。
2)传统社会
A.进入农牧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后,主导力量则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义的落脚点是契约精神 。
B.生存环境比较稳定,人们开始试着通过经济活动发展出互惠的交易网络。这时候,正义的内涵变得丰富,逐渐有了效率的考虑。
C.案例:帕拉丁起诉简”的案
a.案件:1964年帕拉丁租给简的农地因为德国入侵英国,导致土地成为德军军营无法耕种,简拒绝缴纳地租成为被告。
b.结果:英皇法庭却判决,原告帕拉丁胜诉,简必须按契约缴纳地租。
c.判决的理由:双方的契约里只列明了租地要付地租,并没有约定除外条款。契约里没有写明的权益,法律无从保障。
d.判决着眼点:不是具体当事人双方的实质正义,而是从长期和社会整体来看,如何提高履行契约的效率。
如果判原告地主败诉,那么以后承租人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拒绝缴纳地租。这类官司要是越来越多,法庭面对千奇百怪的不履约理由,必然耗费大量可贵的司法资源。
如果判原告地主胜诉,那么以后承租人在签订契约时,一定会小心谨慎、仔细琢磨条款,这对契约双方都有好处。未来的官司也会因此减少,法官就不用为稀奇古怪的抗辩理由而耗费精力了。
D.启示:在传统社会里,正义的内涵已经渗入了效率的成分。这就要求法庭判案时,不仅需要考虑案件本身,还要考虑重复博弈和长远利益问题。
3)工商业社会
A.在现代社会中要确定什么是正义,需要从效率的角度来衡量。
B.案例:本来想给三岁以下的孩子提供福利,因为议员提出“排富条款”导致成本太高:首先,要订出排富的原则;其次,要有一套制度,能记录适用这个条款和不适用这个条款的家庭;再次,在孩子看病的时候,要有某种方式能区分出两种身份;最后,还要有申诉仲裁的机制来处理争议。
所以看起来正气凛然的做法,可能经不起进一步的检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在现代社会中确定什么是正义,需要从效率的角度来衡量。
3、正义是一种工具性概念,它不是目的本身。人类社会需要靠正义来维持运作、创造价值,所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正义也有不同的内涵。
(四)法律经济学里有一个重要原则,也就是“社会财富最大化”原则,以及由此推出的“社会成本最小化”原则。
1、社会财富最大化原则
1)由当代法律经济学的领军人物波斯纳法官提出的。
2)内涵:在面对官司时,法官可以自问: 怎么判,才能使社会里的财富越来越多?
3)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科斯。
2、科斯:社会产值最大化
1)情境:英国的国菜是炸鱼薯条,有位老兄在一个住宅小区里开了家炸鱼薯条店,虽然香味四溢,但是有邻居不满,认为不但香味扰人,而且降低了房屋的价值,把店主告上法庭。
2)请问:面对这种官司,法官该如何处置?
3)科斯:哪一种界定权利的方式可以使社会产值最大,就选择哪种方式。衡量双方当事人有理无理,不应该从个别正义的角度着眼,而应该从社会整体效益的角度评估。法律 应该支持对社会资源运用效率最高的那种方式 。
3、波斯纳:美国的胶卷索赔案
1)一位摄影师费尽千辛万苦和大笔金钱,到喜马拉雅山拍了很多震撼的照片。他将这些珍贵的底片寄给一家冲印公司冲印,没想到,在冲印过程中底片竟不小心弄丢了。
2)摄影师提起诉讼,要求冲印公司赔偿底片、邮费、来往喜马拉雅山的旅费和其他支出。理由是,这是由于冲印公司的疏忽造成的损失,冲印公司应该赔偿重照一套这样的底片所需要的花费。
3)按照社会财富最大化原则,法官就应该判决冲印公司只需要按照业内公认的标准,赔偿几卷胶卷。
4)判案逻辑
A.如果让摄影师得到足额补偿,那么他就不会吸取教训,以后冲印底片时仍然不会对一般底片和特殊底片差别处理,而其他人也会有样学样。冲印公司为了避免损失,必须对所有底片采用更精细、成本更高的程序和方法来处理,这必然要提高所有底片的冲洗费用,增加所有人的成本。
B.如果冲印公司仅仅赔偿几卷胶片的费用,摄影师虽然这次吃了大亏,但下次他冲洗底片时,一定会对特殊底片进行特别交代。这样,冲印公司就对特殊底片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并收取比较高的费用;同时对普通底片仍然采取标准化处理方式,并保持比较低的收费。
4、社会成本最小化原则
1)在一个责任事件当中,谁防范意外的成本最低,就值得由谁来防范意外。
2)智障儿电梯案
A.某个公有市场里有座载货电梯,里面设有特殊开关,按下之后可以直达顶楼。有位轻度智障的小朋友进了电梯,大概是按了按钮,结果到了顶楼。几天之后被人发现时,小朋友已经脱水饿死。
B.家长提出要市场管理方和电梯制造商负责和赔偿。
C.判决:市场管理方的责任比较明确,因为明显有疏于管理的事实;认为电梯制造商也要负责,这种推论却不一定成立;孩童的父母应当承担一定责任。
D.判决理由:设计制造电梯时,是基于由一般人正常使用的考虑。如果为了防范智障孩童不小心按下按钮这种非常特殊的意外,那么所有的电梯都需要更改设计,全社会的成本会非常高;根据社会成本最小化原则,显然智障孩子的父母最清楚自己孩子的情形,能用最低的成本来防范意外。
(五)“生命无价”的立场,看起来是正义的,但是对于解决法律实践中的“定价问题并没有什么帮助。
1、我们经常说:亲情无价,生命无价;可是在法律实践中,偏偏就需要对亲情甚至生命定价,该怎么处理呢?这就需要引入经济学当中的行为理论做参考。
2、案例及分析
1)陵园骨灰被损毁,按照管理费基础加倍赔偿;保险箱被偷,根据保险箱金额而非内部财务为标准赔偿;洗衣服被损毁,以洗衣价20倍赔偿,而非衣服价格。
2)判决重点在于思考的基础是“契约没有履行”,而不是抽象的“生命”或“亲情”!
3、无论是生命或物质,本身并没有客观的价格,而是通过经济活动中的服务契约,直接或间接、明白或隐晦地被赋予了某种价格。
采取生命无价的立场,除了满足心理上高尚尊崇的虚荣之外,对于解决问题无能为力。
1、解决逻辑争议的最好办法是往“上”走,考察更大的方面。
2、“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 。(Weak people revenge. Strong people forgive. Intelligent people ignore.)”
——爱因斯坦。
3、忽略,是一种智慧
忽略,根本不在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姿态。你想要做大事,就得学会别跟这帮人计较,不然你连微博都没法混 —— 他们有什么毛病让生活去教育他们吧。
4、决策与分析的殊途同归
1)质性分析:使用一些直觉上的理论推演,所谓“意会”;而现在兴起的一派方法则是所谓“大数据”分析:排除主观推测,都用数据说话。
2)这两个方法是矛盾的,但这并不是逻辑矛盾。从逻辑上来说这两个方法都可以用。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头脑中同时存在这两个方法。
3)如果两个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矛盾的,那就是逻辑矛盾;因为一个结论不可能既是这样又是那样。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时我们就必须考察:具体在这个问题上,哪个方法是错的。
5、善待情绪
1)情绪只可抒发、不能避免
情绪是比逻辑和信念都更自然的东西,是亿万年进化的产物。遇到事情不顺利而感到情绪低落,这就和受伤了会感到疼一样自然。
2)应用逻辑调节情绪
逻辑思维可以在情绪出来以后帮我们调节这个情绪,告诉自己不要对负面情绪做过度的解读、提醒自己多想想大局、多想想正面的东西;但是不能避免情绪的出现。
6、动机
1)人做一件事情,可能有见不得人的动机,但也可能有高尚的动机 —— 《头脑中的大象》这本书说的关键所在是很多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自己是什么动机。大脑是个多元政体,有各种声音,我们的偏见在于更相信自己好的动机,更相信别人自私和愚蠢的动机。
2)所以理性的做法是干脆不要质疑和揣测别人的动机。而更好的办法是设法加强他好的动机。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斯蒂芬·平克说人性之中都有“善良天使” —— 我们应该鼓励这好的一面。
千亿团贷网暴雷、创始人唐军自首。
1、唐军,他会东山再起吗?
2、拍卖下史玉柱的午餐,拍卖下马云等大佬在场的慈善桂冠,借的上王利芬的光,攀得上江南春的名……
最终,他还是倒了!
3、中国的商界,正处于一个急功近利的短视环境:
黄铮借力“拼多多”逆袭,让打拼多年有白发的刘强东情何以堪;
至今不知处理结果的“e租宝”,那些宝宝们,你们还好吗?
现在又出来一个唐军,估计搅的68万人寝食难安吧?希望没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导致自杀事件发生。
4、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是普通大众急功近利,还是精英阶层蔑视人间疾苦?
是普通大众天生的“韭菜”命任人宰割,还是商业冒进者凭借智商和勇敢恣意妄为?
是普通人明知前方有坑却仍然相信以及跳的出来,还是一个个创业大佬对“创业无畏”的绝对的无畏?
5、借用红楼梦里面的一句话的风格:要看他起高楼,要看他宴宾客,要看他楼塌了。
刘润:很多“天才”不过是找对了方法。
2011年1月12日微信上线了,微信上线之前腾讯之前开发了QQ,微信是QQ的升级版,
刚刚上线不久,有一些聪明的大脑就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因此微商诞生了,微商起步阶段靠的是朋友,亲戚,同事,同学,同村,互相都认识,因为彼此之间建立在 信任的基础上 。
开始早期的微商,挣到了钱,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头脑灵活的动力,就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微商规模发展越来越多,导致良友不齐,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摊薄了所有利润,造假,贴牌模仿,运用而生,也是社会发展自然规律。
必须要有护城河,技术壁垒,核心技术,资源等优势,都会走向没落.终结,就像半导体行业,中国为什么做不起来,应该市场发展太快了,18个月更新一次,刚开始一个芯片晶体管20万颗,现在已经更新到30亿颗,这就是摩尔定律,也到达了物理极限,我们用的电子产品,电视,汽车,卫星,都离不开晶体管。
微信发展到现在,信息传递的速度,带来了微信的垃圾信息无处不在,让人立马想删除好友,怎么样办,怎么不让微友删除你呢,
你就要在他(她)的情感账户中存款,存款你才能取款,(不是存钱的钱)而是交情,交情。
案例,2014年吴晓波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只有廖厂长例外)的标题,引起了社会共鸣,那时候吴晓波在复旦大学读书,就发起了中国西部考察的计划书,参观西部大开发,但是作为一个穷学生,他能筹到的钱,捉襟见肘,这件事情,被素味平生的湖南某厂的廖厂长知道了,无偿自助7000元,7千元在当时不是一笔小钱,对于现在是小钱了。吴晓波前去感谢,发现其实他自己并不富裕,就更加感动了,问有什么可以回报你的,廖厂长说不要回报,只要你的报告寄我一份就好。
还有一位美国老太太的前人,存了100美元放在瑞士银行,200年左右该老太太去该银行,美国分行取钱,瑞士银行总行的行长亲自飞到美国,给老太太兑现了五十万美元,并且奖励她100万美元,行长还告诉她,存钱存我们银行,只要地球还在,钱存到我们这里放心,这个消息不小心成为全球焦点。
这是现实问题,存款才能取款。
你微信朋友的人,你不关注他,(她)不和她聊聊天,互动,在生日的时候送上祝福,心情不好的时候,送上问候,她分享朋友圈旅游,你就给她点赞,拍照技术好,一家人出去玩,真是太幸福了,你宝宝他们是不是更高兴,多向往你们这样的生活。
这就是往她这里存款,待日后你取款才有机会。
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打扰别人,帮我朋友圈点个赞,我去哪里玩,可以省20元钱,这种求赞是对别人的打扰,也许人家现在在开会,在休息,需要集中注意力,学习。
还是你最近火气变大了,不近人情薄情寡义吗?因为是20元太少了吗。换一个100的吧!还是情商太低了呢!都不是 ,因为你的情感账户没有余额却还要取款。
在 你的朋友圈都好几年了,都没有交流过,就像在地铁口穿过的人流,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请不要打扰我,影响了我立即删除你,怎么有这样的微友呢!
怎么经营好你的朋友圈呢!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思考什么呢,怎么让加你的人了解你,首先建立信任,我有几条供你参考,
1.他为什么加你,有什么需求
2.有没有建立信任
3.往对方的情感账户充值了吗?
4.你的朋友圈是广告多还是生活+广告
5.你经营的朋友圈,有没有质感。
6.你分享的朋友圈有没有认同感共鸣。
先讲一个概念,认知台阶。
经常有人说天下最难的两件事,就是把钱从别人的口袋里掏出来,以及把想法塞进别人的脑海中去,这个说话是不对的,因为永远不要把把想法塞到别人的脑海中去。
你需要的是让他们自己取,你也永远不要把别人的口袋里掏出来,让他们自己掏出来,大家都喜欢买东西,而不是被卖东西。
主体不对,行为就不对。
销售的主体不对,行为就白搭,销售讲究的是流程,先有观念,后有意识,才有产品,需求,最终成交。
1. 为什么要加你,一定是有需求,有什么需求,你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性,心中才有一点分量,没有随时都可以把你抛弃。
2. 怎么建立信任呢!再现在职场谈判中,都是争锋相对,各取所需都会为了大家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在关系攻略的书,暴露自己的小缺点,说一点糗事,比如,李总你穿西装真是精神,之前我还没有进入这个公司之前都是穿休闲装,自己又不会搭配,觉得自己一点品味都没有,还好自从我进入这家公司,和李总你一样,穿上西装精神帅气,才知道和适合这个职业,我很爱这个工作,也喜欢和你们这样的人交朋友,很荣幸。
这些小缺点,小糗事不能过于夸大,一定要结合实际,还要有一点正能量,一点小改变,你听了是什么感受,问你自己就明白了,同理心。
3. 对情感账户的充值,上面我讲了一点,在讲一个,就是熟人,朋友,长久不见面,不聊天,都会形成陌路人,没事打打电话,微信聊聊,过年走动走动,过时过节问候一下,回家了吗。
4. 你的朋友圈是广告多,还是生活多,打开自己的朋友圈,问自己是否看着舒服,假如你是朋友,陌生人,看到你的朋友圈,你会是什么感受,尽量不要去请点赞,朋友圈出了广告还是广告,应该是生活+广告,广告不易过多,到一定时候删除广告。
5.你的 朋友圈有没有质感,什么是质感,出了生活质感,还要有精神质感,比如,我们出了玩手机,还可以陪孩子亲近大自然,让他们感受自然的魅力,科普一些植物知识等等。
6.分享的朋友圈 有没有共鸣,什么是共鸣,就眼下的疫情就是最好的共鸣,比如,天气很美好,蜜蜂花满天,我们一定要呆在家里,不给医生,国家添负担,爱国爱家更爱自己。
想像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改变自己发现自己,从销售做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