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族矿物包括Zn S的两个同质多像变体,即闪锌矿(等轴晶系)和纤锌矿(六方或三方晶系)。实验条件下,闪锌矿为Zn S的低温相,纤锌矿则为高温相。但在自然界,纤锌矿形成于低温条件下,这与氧逸度高(置换Zn S中硫的少量氧能稳定纤锌矿的结构)以及酸性介质(pH值小)有关。自然界常见闪锌矿。
闪锌矿Sphalerite—Zn S
晶体参数 等轴晶系;对称型 。空间群 ;a0=0.5398nmZ=4。
成分与结构 Zn 67.1%,S 32.9%。通常含有各种类质同像混入物,其中In、Tl、Ag、Ga、Ge以Me++Me3+→2Zn形式置换。闪锌矿的成分与其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而言,较高温度下形成的闪锌矿,其成分中Fe和Mn的含量增高。压力增高则使Fe的含量下降(因Fe2+在闪锌矿中的配位数为4,在磁黄铁矿中的配位数为6,压力的增高扩大了后者的稳定范围)。硫浓度的增高同样降低Fe在闪锌矿中的含量,反应式为:5(Zn0.8Fe0.2)S+S→4Zn S+FeS2。介质pH值的增高可使闪锌矿中Fe的含量降低。闪锌矿富含铁(Fe>8%)的亚种,称为铁闪锌矿(marmatite)。闪锌矿的结构表现为硫离子呈立方最紧密堆积,锌离子充填于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每个锌离子被4个硫离子包围形成四面体配位。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4(图8-3A)。各个四面体共角顶相连并均具同一方位(图8-3B)。反映在形态上,闪锌矿常呈四面体晶形。
图8-3 闪锌矿结构
(据罗谷风,1993)
形态 晶形常呈四面体,正形和负形在光泽和蚀像上有所不同(图8-4、8-5)。有时呈菱形十二面体(通常为低温下形成)。以(111)为接合面呈双晶,双晶轴平行[111]。常见粒状,偶见呈隐晶质的肾状形态。
图8-4 闪锌矿的晶形
o{111},-o{111}
(据Berry等,1983,修改)
图8-5 闪锌矿晶体
(据Wenk等,2004)
物理性质 当含铁量增多时,颜色由浅变深,从浅黄、棕褐至黑色(铁闪锌矿);条痕由白色至褐色;光泽由金刚光泽至半金属光泽;从透明至半透明。硬度3.5~4;解理平行{110}完全。密度3.9~4.1g/cm3,随Fe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鉴定特征 菱形十二面体完全解理、光泽,以及常与方铅矿共生。
次生变化 氧化带中闪锌矿转变成菱锌矿Zn CO3等矿物。变质作用下,闪锌矿不稳定,转变为红锌矿Zn O、锌铁尖晶石Zn Fe2O4等矿物。
成因与产状 闪锌矿常见于各种热液成因矿床中,是分布最广的锌矿物。在高温热液矿床中的闪锌矿,通常富含Fe、In、Se和Sn,并且铁闪锌矿与毒砂、磁黄铁矿,有时与黄铜矿、方黄铜矿等共生。在中低温热液矿床中的闪锌矿则含Cd、Ga、Ge和Tl。闪锌矿往往与方铅矿共生,有时还出现各种硫盐矿物,如硫锑铅矿等。此外,闪锌矿还产于火成岩岩脉、接触变质矿床,以及沉积岩中。我国闪锌矿的产地与方铅矿相同。
主要用途 提炼锌的最重要的矿物原料。闪锌矿也是镉、铟、镓、锗等元素最重要的来源。闪锌矿单晶用作紫外半导体激光材料。锌可作电池、颜料之用,也可制造黄铜(一种铜和锌的合金);氯化锌用于木材防腐剂;硫酸锌可用来染色。
紫外光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10~0.40微米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电磁谱中波长0.10~0.4微米辐射,既可见光紫端到X射线间的辐射。具有杀菌的功能。 紫外光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的电磁辐射。紫外光在电磁波谱中范围波长为100-400 nm。这范围内开始于可见光的短波极限,而与X 射线的长波波长相重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