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为什么那么聪明?

爱因斯坦为什么那么聪明?,第1张

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聪明?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1955年,爱因斯坦由于“大动脉肿瘤破裂”去世之后,他遗体所在的医院的一个医生擅自做主, 取走了爱因斯坦大脑做研究。这个人叫做托马斯·哈维,是一位病理学家,也是爱因斯坦的狂热崇拜者。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当晚,托马斯就偷偷打开了爱因斯坦的头骨,往脑动脉中注入防腐剂,把大脑泡进了固定药水之中,将这颗 历史 上最著名的大脑作为私人收藏品,给永久的保存了下来。爱因斯坦的儿子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事情,偶然在新闻上看见,立即暴跳如雷,给医院打电话。哈维接到爱因斯坦的儿子的电话,做了很多保证,才勉强说明了他的儿子。

以哈维本人的病理学的专业来说,他并不适合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因为他缺乏专业的知识,由一个职业的神经学家来研究来是最适合的。说起来也很可怜,哈维因为擅自取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结果被医院开除,由此造成信用不好,一直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流落到在快餐店里面做工,到后来妻子也离开了他。即使这样,哈维也没有放弃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这是他一辈子的信仰。

后来,哈维与一个神经学家合作,发表了几篇论文。这个神经学家,是 加拿大的维特森博土,以她的专业,更适合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爱因斯坦的大脑已经被切割成为240片组织,维特森博士 对其中的19块大脑进行了研究分析。她的结论是,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在两个方面和正常人都有明显的不同,这两种区别是爱因斯坦聪明的主要原因:第一,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十分发达,比常人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这种异常或许导致了爱因斯坦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第二,爱因斯坦的大脑缺少正常人大脑中的皱沟,由于缺少这种皱沟,就可能使位于顶下叶区的神经元彼此之间容易联系。这篇论文被发表在科学期刊上,被认为是研究爱因斯坦大脑最有参考价值的论文。

不过,也有很多科学家提出质疑。首先,爱因斯坦有孤僻症,这种症状也可能导致他的大脑某些结构与常人不同。爱因斯坦大脑结构异于常人,到底是导致了超常智力的发育,还是导致了神经系统的疾病,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的结论。第二,维特森用于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的数量太少,而不是一个整体,作为研究样本,这样的数量不足以说明问题。大脑运作需要整个脑部组织的协调,仅仅依靠局部大脑的机构说问题,难以服众。第三,论文中所说的爱因斯坦缺少大脑中的皱沟这些说法,得不到实验的证明。哈维和维特森拒绝提供爱因斯坦的大脑样本,仅仅公开了几张照片。而从照片中观察,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脑部结构现象。没有同行评议,论文的有效性就得不到验证。第四,大脑缺少皱沟,是不是与提高思维能力发生联系,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证据。有的生理学家认为,大脑缺少皱沟,也可以导致其他的不利的生理现象,而不是导致智力是超常发育。不管怎么说,爱因斯坦的大脑研究了60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其有什么与普通人不同的东西。无论是结构,还是脑细胞数量,都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什么异常现象。相反,爱因斯坦的大脑的重量并不重,仅仅是1230克,比同龄的普通男子的大脑还要轻上一点,按传统的看法说,应该智力差一点才对。当然,大脑轻智力低的说法是错误的,不仅仅是爱因斯坦,大作家左拉的大脑的重量也比普通人要轻。

爱因斯坦的智力为什么这样超常,很有可能是因为后天的修养。好比一台电脑,硬盘容量都是一样的,但有的电脑存储的都是垃圾信息,有的电脑则存储了知识。不管怎么说,希望尽快破解爱因斯坦大脑之谜。

因为十九世纪末是人类 科技 爆发期,这个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科学大师。下次爆发期在2098年,人类科学将再次迎来爆发,到时人类将取得巨大进展。2112年,人类将实现对万有引力的调节,将人的重力调到0,自然起飞。大约2123年左右,人类实现利用地球自转发电,产生的电能将用之不尽。2136年,人类实现行星轨道控制功能,将火星与地球捆绑在一起,形成葫芦状行星,地球上的大气与水将火星自然改造成宜居星球,大部分人通过火星地球连接端进入火星生活。2165年,人类成功制造20万倍光速飞船,开始了对其它星球的殖民改造。2198年,人类同5万光年外的贝塔星系发生战争,由于对方过于强大和先进,开启了删除器,瞬间把地球连同挂着的火星从宇宙删除。人类文明就此终结。

现在许多高中毕业生比他聪明得多。可以有他的全部知识。我知道百草枯中毒无解药,他知道么?我知道光可以分成一份份的。在他那个时代,光只能是连续不可分的。我会修半导体收音机,他会么?我们可以学到更多新知识,他怎么学?惰性气体不惰了他知道么?

据我所知,爱因斯坦曾经在私底下跟他最亲密的朋友偶尔说起过,他个人有时能够感受到一些莫名的讯息,特别是在某个灵感即将闪现的时侯,这种感觉更加的强烈;但爱因斯坦为人低调,并没有刻意的去强调这种说法,因为当时的人们都不会认可这种看似荒谬的论调。

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在国内盛传的这个名言后面其实还有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从这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就是天才论。

而另一位与爱因斯坦不相上下的伟大科学家尼古拉 特斯拉,一生发明无数,影响最大最著名的就属交流电,他的许多超前理论文稿至今被美国政府视作机密,绝不对外公开。

“我能够接收来自宇宙的讯息”这句话就是他常说的,由于他过分强调自身对未知世界的超前看法,又不太懂得与人相处,以至于被许多人看成另类疯子,最终晚年一个人孤独的死去。相比之下爱因斯坦就幸运多了,因为他懂得迂回之道,也懂得怎样与人相处,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少说,否则别人同样会视他为疯子。

“I have no special talents.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Albert Einstein.

“我没什么特别的天赋,我只是十分好奇而已。”——爱因斯坦

一事通事事通!在那个伟大的年代!环境造就

遗传底子好,这是肯定的,也是最主要的。

另外大脑基因突变,异常发达。

身体心理素质也好,供养得了那么棒的大脑。

一犹太人数十代文化,

二爱因斯坦小时候做事认真不耍滑,

三导师牛逼,爱因斯坦在物理上独树一帜,但在几何上却是师出名门

我告诉你答案,他本人没有对他死后一体怎么做表态。

解剖他大脑的时候连他儿子都不知道(刚死后一天就开始了)

解剖完毕才通知他的家人,呵呵。根本没有经过他本人的同意,

爱因斯坦本人在生前从来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具体的请看下面的情况:

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 相对论之父 ” 爱因斯坦死后,大脑被人取出,之后下落不明。爱因斯坦大脑的下落,以及这颗堪称历史上最聪明的大脑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成为 20 世纪最传奇的谜团之一。

最近,当初被指控窃取爱因斯坦大脑的美国病理学家托马斯 . 哈维首次接受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专访,彻底曝光整个事件的绝对内幕。最令人震惊的是,如今 91 岁高龄的哈维称,为了方便研究,他竟将爱因斯坦大脑切成了 240 块!

爱因斯坦大脑被切成 240块

1955 年 4 月 18 日凌晨 1 点 15 分,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撒手人寰,享年 76 岁。当时托马斯 . 哈维是普林斯顿大学病理科主任,虽然和爱因斯坦仅有一面之缘,却碰巧成了替他验尸的医生。哈维切开爱因斯坦的尸身逐一检查器官,称重量并描述器官外观,因为全世界的人们都想尽快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死因。最终哈维宣布,爱因斯坦死于 “ 大动脉肿瘤破裂 ” ,爱因斯坦的好友兼遗嘱执行人内森也在场作证。此外,哈维还做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他私下征得爱因斯坦长子汉斯的同意,悄悄将爱因斯坦的脑子取出,以留给科学界做研究。汉斯与内森的条件是:研究结果必须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在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之后,哈维简单地测量了这个脑子后,除了拍照存真,还请了一位画家为它做素描。然后,他将整个脑子切成 240 块,每一块的位置都有详细记录并贴上卷标。最后,他找上宾州大学一位他信任的实验室技师,进一步处理那些脑块,并选择代表脑子各个部位的脑块,制作一组切片,固定在供显微镜观察的玻璃片上。于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分别装进了 10 个储存组织学切片的盒子里,以及两个大玻璃瓶中。随后,他将一部分切片分送给那些对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感兴趣,并有责任心和研究能力的人,其余大部分都秘密保存起来。

最初爱因斯坦大脑被认为与常人无异

爱因斯坦的大脑研究曾一度激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但早先的很多研究显示,这位物理学大师的大脑与常人无异。在爱因斯坦大脑被取出来的三个月后,哈维将其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脑解剖专家凯拉女士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经过详细检查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从表面皮层的面积、结构和脑的重量来看,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的脑重也只有 1230 克,略低于男人的平均值,并不出众。有一些才能高度发展的人 ( 亦即天才人物 ) 的脑重的确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如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就比较符合人们对天才的期望,脑重为 2012 克,远超出人类平均值。

当时,医学专家齐默曼得到了一盒,因为哈维在耶鲁医学院上过他的课。齐默曼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非常正常,要说有什么异常之处,就是他的大脑比同年龄的人更为健康,退化的迹象较少。

爱因斯坦曾有一个弱智女儿

还有专家通过对爱因斯坦书信和手稿的研究发现,爱因斯坦曾经和女友生下一名弱智儿,便据此推断爱因斯坦的基因并不一定优于常人,也许还存在某种缺陷。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在读大学时曾与一名塞尔维亚裔女同学马里奇坠入情网,后来发展到同居。不久,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马里奇产下一个女孩,取名叫利泽尔。孩子生下来不久医生就告诉爱因斯坦和马里奇,他们的孩子可能有严重问题,如果不是严重弱智,就是先天愚型。果然根据医生的提醒,爱因斯坦和马里奇观察到了孩子的严重智力问题。例如孩子都 6 个月了,还不会笑,连微笑都不会。而正常孩子是两个月就会微笑,四个月就会大笑。还有孩子哭声小,受刺激后也不会马上就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利泽尔出现了先天愚型孩子特有的面部特征,两眼之间距离过大,两眼外侧上斜,口半张,不断流口水,鼻梁低等。对于这一为人父母都不愿意看见的情况,爱因斯坦和马里奇当然心情沉痛。尽管当时爱因斯坦还未成名,但爱因斯坦和马里奇两人都是大学生,按流行的说法,他们也算是高智商的人,如果让人知道他们这样高智商的人还生下痴呆儿,也是一件很难堪的事。后来两人将这名痴呆儿孩子交给马里奇在塞尔维亚老家的父母照顾,爱因斯坦的这段经历也就鲜为人知了。

大脑内部特殊之处相继被发现

上世纪 80 年代,哈维重新开始对爱因斯坦大脑进行研究。他把许多切片分送给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的科学家。 1985 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戴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检验了四块爱因斯坦大脑的皮质。他们发现,爱因斯坦的左顶叶,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的比例小于常人。神经胶细胞是神经元的支援细胞。根据过去的研究,哺乳类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比例,从小鼠到人有逐步降低的趋势,有些学者因而推测,神经元执行的功能越复杂,越需要神经胶细胞的支持。也就是说,在哺乳类中,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比例可当作反映智力的量表。戴蒙教授据此得出结论,认为爱因斯坦的革命性成就,与其发达的神经胶细胞有关。

1996 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柏名顿分校神经学助理教授安德森发现,爱因斯坦的右前额叶皮质 ( 运动区 ) 比对照组薄,可是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无异。换言之,爱因斯坦的大脑皮质中,神经元密度较高。安德森推论,这表示爱因斯坦大脑皮质神经元有较佳的传讯效率,因而可以解释爱因斯坦的超卓天才。

专家认为爱因斯坦聪明得有道理

最幸运的研究者是加拿大汉米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维特森博士。哈维不仅借给她 19 块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研究,同时还将切开大脑之前拍摄的原始照片与记录一并交给她。维特森教授在研究中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在两方面与常人显著不同,果然是 “ 聪明得有道理 ” 。 1999 年,维特森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她的研究报告。

首先是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的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这造成爱因斯坦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 15% 左右。报告指出,位于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在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维和运动想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区域的异常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为什么爱因斯坦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本人就曾描述说,他的科学思维过程具有较强视觉性,而语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大。

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其缺少常人大脑中的一种皱沟。该皱沟通常位于大脑皮层相邻的脑回之间,一般横贯顶下叶区。研究人员推测说,缺少这一皱沟很可能会导致位于顶下叶区的神经元彼此间更容易建立起联系,因而使思维更为活跃。维特森说,根据对目前她拥有的大脑标本的分析,爱因斯坦大脑的这些特点是惟一的。

爱因斯坦聪明是有道理的,他的大脑异于常人: 他的大脑被保存下来供研究之用;科学家们发现,他的大脑顶盖比一般人大百分之十五,另外他的大脑顶盖不像一般人那样由一道沟划分为二,而是合而为一的,因此推断这可能是“天才”的出处,也即是天生的而非后天培养的。 加拿大科学家威特尔森和他的同事们最近撰文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构成有两个明显的”特殊之处”。一是他的“回间沟”比常人短了许多,这有助于爱因斯坦的神经元更容易传递信息,思维比常人活跃;二是爱因斯坦的“顶叶”比常人宽15%,这个区域正好是大脑用于数学运算、视像空间和立体影像思考的地方。这可能是爱因斯坦为何在数学和空间领域取得超人成就的主要原因。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 相对论之父 ” 爱因斯坦死后,大脑被人取出,之后下落不明。爱因斯坦大脑的下落,以及这颗堪称历史上最聪明的大脑到底有何过人之处,成为 20 世纪最传奇的谜团之一。 最近,当初被指控窃取爱因斯坦大脑的美国病理学家托马斯 . 哈维首次接受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专访,彻底曝光整个事件的绝对内幕。最令人震惊的是,如今 91 岁高龄的哈维称,为了方便研究,他竟将爱因斯坦大脑切成了 240 块! 爱因斯坦大脑被切成 240块 1955 年 4 月 18 日凌晨 1 点 15 分,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医院撒手人寰,享年 76 岁。当时托马斯 . 哈维是普林斯顿大学病理科主任,虽然和爱因斯坦仅有一面之缘,却碰巧成了替他验尸的医生。哈维切开爱因斯坦的尸身逐一检查器官,称重量并描述器官外观,因为全世界的人们都想尽快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死因。最终哈维宣布,爱因斯坦死于 “ 大动脉肿瘤破裂 ” ,爱因斯坦的好友兼遗嘱执行人内森也在场作证。此外,哈维还做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他私下征得爱因斯坦长子汉斯的同意,悄悄将爱因斯坦的脑子取出,以留给科学界做研究。汉斯与内森的条件是:研究结果必须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在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之后,哈维简单地测量了这个脑子后,除了拍照存真,还请了一位画家为它做素描。然后,他将整个脑子切成 240 块,每一块的位置都有详细记录并贴上卷标。最后,他找上宾州大学一位他信任的实验室技师,进一步处理那些脑块,并选择代表脑子各个部位的脑块,制作一组切片,固定在供显微镜观察的玻璃片上。于是爱因斯坦的大脑分别装进了 10 个储存组织学切片的盒子里,以及两个大玻璃瓶中。随后,他将一部分切片分送给那些对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感兴趣,并有责任心和研究能力的人,其余大部分都秘密保存起来。 最初爱因斯坦大脑被认为与常人无异 爱因斯坦的大脑研究曾一度激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但早先的很多研究显示,这位物理学大师的大脑与常人无异。在爱因斯坦大脑被取出来的三个月后,哈维将其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脑解剖专家凯拉女士的实验室里进行研究。经过详细检查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从表面皮层的面积、结构和脑的重量来看,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的脑重也只有 1230 克,略低于男人的平均值,并不出众。有一些才能高度发展的人 ( 亦即天才人物 ) 的脑重的确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如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就比较符合人们对天才的期望,脑重为 2012 克,远超出人类平均值。 当时,医学专家齐默曼得到了一盒,因为哈维在耶鲁医学院上过他的课。齐默曼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非常正常,要说有什么异常之处,就是他的大脑比同年龄的人更为健康,退化的迹象较少。 爱因斯坦曾有一个弱智女儿 还有专家通过对爱因斯坦书信和手稿的研究发现,爱因斯坦曾经和女友生下一名弱智儿,便据此推断爱因斯坦的基因并不一定优于常人,也许还存在某种缺陷。研究发现,爱因斯坦在读大学时曾与一名塞尔维亚裔女同学马里奇坠入情网,后来发展到同居。不久,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马里奇产下一个女孩,取名叫利泽尔。孩子生下来不久医生就告诉爱因斯坦和马里奇,他们的孩子可能有严重问题,如果不是严重弱智,就是先天愚型。果然根据医生的提醒,爱因斯坦和马里奇观察到了孩子的严重智力问题。例如孩子都 6 个月了,还不会笑,连微笑都不会。而正常孩子是两个月就会微笑,四个月就会大笑。还有孩子哭声小,受刺激后也不会马上就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利泽尔出现了先天愚型孩子特有的面部特征,两眼之间距离过大,两眼外侧上斜,口半张,不断流口水,鼻梁低等。对于这一为人父母都不愿意看见的情况,爱因斯坦和马里奇当然心情沉痛。尽管当时爱因斯坦还未成名,但爱因斯坦和马里奇两人都是大学生,按流行的说法,他们也算是高智商的人,如果让人知道他们这样高智商的人还生下痴呆儿,也是一件很难堪的事。后来两人将这名痴呆儿孩子交给马里奇在塞尔维亚老家的父母照顾,爱因斯坦的这段经历也就鲜为人知了。 大脑内部特殊之处相继被发现 上世纪 80 年代,哈维重新开始对爱因斯坦大脑进行研究。他把许多切片分送给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的科学家。 1985 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戴蒙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检验了四块爱因斯坦大脑的皮质。他们发现,爱因斯坦的左顶叶,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的比例小于常人。神经胶细胞是神经元的支援细胞。根据过去的研究,哺乳类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比例,从小鼠到人有逐步降低的趋势,有些学者因而推测,神经元执行的功能越复杂,越需要神经胶细胞的支持。也就是说,在哺乳类中,神经元与神经胶细胞比例可当作反映智力的量表。戴蒙教授据此得出结论,认为爱因斯坦的革命性成就,与其发达的神经胶细胞有关。 1996 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柏名顿分校神经学助理教授安德森发现,爱因斯坦的右前额叶皮质 ( 运动区 ) 比对照组薄,可是皮质中的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无异。换言之,爱因斯坦的大脑皮质中,神经元密度较高。安德森推论,这表示爱因斯坦大脑皮质神经元有较佳的传讯效率,因而可以解释爱因斯坦的超卓天才。 专家认为爱因斯坦聪明得有道理 最幸运的研究者是加拿大汉米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维特森博士。哈维不仅借给她 19 块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研究,同时还将切开大脑之前拍摄的原始照片与记录一并交给她。维特森教授在研究中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在两方面与常人显著不同,果然是 “ 聪明得有道理 ” 。 1999 年,维特森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她的研究报告。 首先是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的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这造成爱因斯坦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 15% 左右。报告指出,位于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在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维和运动想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区域的异常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为什么爱因斯坦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本人就曾描述说,他的科学思维过程具有较强视觉性,而语言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大。 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显著特征是其缺少常人大脑中的一种皱沟。该皱沟通常位于大脑皮层相邻的脑回之间,一般横贯顶下叶区。研究人员推测说,缺少这一皱沟很可能会导致位于顶下叶区的神经元彼此间更容易建立起联系,因而使思维更为活跃。维特森说,根据对目前她拥有的大脑标本的分析,爱因斯坦大脑的这些特点是惟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9180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