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伺服电机的市场有多大,国内有那些厂家做的比较好?市场量最大的是那个用那个品牌。

请问伺服电机的市场有多大,国内有那些厂家做的比较好?市场量最大的是那个用那个品牌。,第1张

伺服电机市场有多大?怎么回答才好呢,一下我引用下周恩堂的《2010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剖析》把这篇分析报告看完,你想要知道的在这里面就应该都能找到。

2010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剖析

作者:周恩堂,北京捷孚联合咨询有限公司

交流伺服系统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与运动控制的支撑性技术之一,由于其高速控制精准、调速范围广、动态特性和效率高,广泛应用于机床、印刷设备、包装设备、纺织设备、橡塑设备、电子半导体、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

1999年,国产交流伺服电机及其全数字式伺服驱动器基本自主开发成功,但产业化方面比较滞后,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国内对精密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需求还主要依赖进口,如日本三菱、松下、富士和德国西门子等。但近几年,随着国内电机制造能力的空前提升,交流伺服技术也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厂家所掌握,加上交流伺服系统上游芯片和各类功率模块的不断推陈出新和智能化,促成了国内伺服产业在短短的不足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起步到全面扩展的发展态势。比如数控系统企业中的广州数控,电机和驱动企业中的南京埃斯顿、桂林星辰、东元、珠海运控、和利时电机,运动控制相关企业中的深圳步科、杭州中达,乃至以变频器为龙头产品的台达、汇川等都已纷纷投身伺服产业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与此同时,国外交流伺服厂商在大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刺激下,大举开拓国内市场,陆续在国内设置工厂或办事处,招募代理商,利用本地资源,批量生产和销售各种规格的交流伺服系统产品。大陆交流伺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从基本结构来看,交流伺服系统主要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反馈装置、接线电缆(含插头)及滤波器、电抗器、电阻器等相关配件组成。其中,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是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占整个伺服系统成本的90%以上。在北京捷孚联合咨询有限公司(JFUnited)于2010年4月推出的《2010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调查报告》中,该报告研究的“交流伺服系统”研究范围包括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及上述配件,但以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这两个核心部件为主要研究内容。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捷孚联合(JFUnited)从交流伺服系统的整体市场、细分应用市场和主要供应商表现等三个方面,对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

金融危机下,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仍然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年市场容量超过45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23.9%

根据北京捷孚联合咨询有限公司(JFUnited)最新调查报告《2010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45.78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同比2008年增长23.9%。金融危机下,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仍然呈现如此“繁荣”景象,主要得益于国家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宏观经济的推动。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形势的好转,伺服系统重点应用行业如机床、电子半导体、纺织、包装、印刷、新能源等积压订单迅速得到释放,2009年下半年以来,多数交流伺服系统生产企业的销售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其中松下、施耐德、路斯特等供应商的交流伺服系统业绩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100%,而安川、富士、台达、东元等厂商的交流伺服系统业务增长速度也达到20%或者更高。

目前,交流伺服系统产品供不应求,许多供应商排产紧张,产品缺货严重,市场对2010年增长预期普遍比较保守

2009年大陆交流伺服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使伺服行业诸多厂商准备不充分,上游芯片原材料等供应不足,许多供应商排产紧张,产品缺货严重,其中日系品牌如富士、三菱、安川等,缺货程度最为严重。另外,2010年,特别是下半年的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因此,大多数供应商对市场前景的预期也倾向于保守,相比2009年的整体市场实际增长有大幅下降,捷孚联合(JFUnited)预计2010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的市场增速约为16.1%;而2010年之后大陆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难以预计。

大陆交流伺服系统市场集中度比较高,西门子、安川、松下继续保持市场的领导地位

根据捷孚联合(JFUnited)调查数据来看,2009年大陆交流伺服系统供应商前10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7.9%,其余企业占市场份额的32.1%。其中排名前三的西门子、安川、松下的销售额均在4亿元以上,共占据29.3%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市场的领导地位。这三家企业自身定位和优势不同:西门子定位于高端应用行业,产品技术性能优越,以整体解决方案的项目为主,在数控系统领域优势非常明显,数控领域的优势带动了西门子伺服产品的销售。安川、松下同为日系品牌,均定位于国内中端应用市场,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对大陆客户的吸引力较强。

大陆交流伺服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国产品牌整体市场份额较小,而且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大陆交流伺服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市场份额的前四名都被外资品牌占据,2009年外资品牌市场份额达到80.9%;大陆品牌数量较多,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整体市场份额只有19.1%。在外资品牌中,日本品牌和欧洲品牌表现突出。而台湾品牌、大陆品牌及其它品牌虽然也各有特点,也在努力跟进和开拓市场,但差距仍然不小。

日本品牌:在大陆市场早期,日系品牌凭借较好的产品性能、较低的价格在大陆市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代表性品牌有安川、松下、三菱等。日系品牌与上位机构的联系多采用脉冲方式,与早期的数控兼容性较好。

欧洲品牌:大陆交流伺服市场中欧洲品牌的企业数量较多,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产品价格较高;多数欧系品牌伺服电机各功率段产品比较全。从销售规模上讲,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另外施耐德凭借近两年快速的发展,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它的欧系品牌(如伦茨、路斯特等)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台湾品牌:台湾品牌以台达与东元为代表,产品设计理念主要来自于日系品牌,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台湾品牌主要定位于大陆中低端市场,近两年大陆对台湾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台湾品牌的市场前景也相对较好。

大陆品牌:大陆品牌目前市场规模普遍偏小,只有广数凭借其在数控系统方面优势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大陆品牌凭借低价格和本土化售后服务策略,在中低端市场占有较大比重,但在高端数控市场的占有率不高,高端数控市场仍然被西门子、发那科等外资品牌占领。在技术方面,6轴、7轴联动伺服、机器人伺服等高端应用,以及通讯总线接口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至少还有20-30年的差距。

其它品牌:除上述品牌外,目前大陆市场还有一些其它的品牌,如韩国品牌等,但是这些品牌的市场规模都比较小。

机床、印刷、纺织、包装是大陆交流伺服系统的重点应用行业,机床、电子半导体以及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对交流伺服的需求增长较快,不同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差异较大

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最早被应用到宇航和军事领域,比如火炮、雷达控制等,后来逐渐进入到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工业应用伺服用量最大的行业依次是:机床、印刷、纺织、包装、橡塑、电子半导体、电子半导体和风电太阳能,合计超过87.4%。

机床:在机床领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厂商在数控系统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且在数控系统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其交流伺服产品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这些企业早期的数控系统基本上可以与其它品牌的伺服系统兼容,但最近几年各数控系统生产企业开始重点推广整体解决方案,与数控系统搭配的伺服系统主要为自身产品,对其它品牌伺服系统不再兼容。近两年大陆数控机床的产量变化幅度较小,随着大陆宏观经济的回暖,数控机床领域的增长潜力比较大,伺服系统的需求增长预期也比较高。

印刷:目前大陆印刷机械的市场集中度较高,高端设备主要集中在几家领先企业,这些企业比较注重品牌,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其采用的交流伺服系统多为高端品牌。其它中小企业则比较注重价格,以采用中低端品牌为主。印刷机械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印刷机械产量的增加和无轴印刷设备等新产品的发展方面。

纺织:纺织行业采用变频器、PLC等产品较多,因此,在变频器、PLC等领域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其伺服产品更易于在纺织行业有效推广。纺织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大,2009年行业发展基本跌到谷底,2010年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行业发展将有大的提升。另外,目前大陆纺织机械行业正面临产品升级,低端的纺织机械逐渐被淘汰,高端纺织机械(能够提高纺织质量的纺织机械)逐渐增多,交流伺服系统的用量也会逐年增大。

包装:包装机械是对交流伺服系统需求最具潜力的一个行业。目前国内包装领域采用的高端设备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相关设备与进口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可提升的空间较大,而设备的改进将会大量应用伺服系统。

电子半导体:电子半导体设备如打孔机、插件机等主要采用200W、400W等小功率的伺服系统,欧系企业在小功率电机领域的价格比较高,竞争力较弱。因此,该领域主要为日系、台系和国产品牌。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电子半导体行业应用市场成为大陆交流伺服市场增长的一个亮点。

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当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和能源的压力,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战略规划。风电场叶轮的变桨控制、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调整等都需要应用到大量的伺服控制产品,而且对伺服的安全防护性能和精度、稳定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成功打开市场的仅有西门子、路斯特等少数几家企业。2009年,大陆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并且保持了较快增长。伺服系统在风电领域需求量的增长与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基本相同,因此伺服系统在风电领域的需求前景比较看好。

受缺芯危机影响,“国产替代”成了芯片行业的热门关键词。以最为紧缺的MCU芯片为切入点,我们挑选了一些电子工程师最喜欢的MCU芯片,从它们的核心技术、应用领域、规格书型号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兆易创新

主要产品:GD32F150系列

核心技术:基于Arm架构的 Cortex-M3处理器,其主频为108MHz。精简指令集架构配上百兆主频,提供出色的运算处理性能。

主要应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电机控制、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家电及物联网等领域。

主要产品:GD32E230系列

核心技术:基于Arm Cortex-M和RISC-V 内核的通用MCU

主要应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电机传动、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领域

二、国民技术

主要产品:通用安全MCU N32G455系列

核心技术:采用高性能32位ARM Cortex -M4F内核,集成浮点运算单元(FPU)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支持并行计算指令。

主要应用:工业控制、空调压缩机控制、无人飞行器、云台、工业及消费类机器人等先进电机控制应用场景,以及UPS、太阳能逆变器、数字电源等需要控制器有高效运算能力同时又集成丰富的模拟特性的数模混合应用的场景。

N32G455系列产品可稳定工作于-40 C至+105 C的温度范围,供电电压1.8V至3.6V,提供多种功耗模式供用户选择,符合低功耗应用的要求。该系列产品提供包括从48脚至100脚的4种不同封装形式,根据不同的封装形式,器件中的外设配置不尽相同。

三、东软载波

主要产品:HR7P/ES7P/7H系列8位MCU、HR8P/ES8P系列32位MCU、ES32F系列32位MCU

核心技术:8位/32位 MCU设计开发

主要应用:智慧家电、智能楼宇、智慧医疗、车载电子、无人机、工业控制、智能互联网等。

四、晟矽微

主要产品:无线连接MCU MC8015

核心技术:内置 2.4GHz 无线收发模块,具有高集成度、高灵敏度、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主要应用:无线遥控、无线键鼠、无线通讯、工业控制等领域

主要特性:

片上集成发射机,接收机,频率综合器,GFSK 调制解调器

片上集成 32 位 Cortex-M0 结构 MCU

工作电压:2.0V~3.6V

封装形式:QFN48、QFN32

五、中微半导体

主要产品:电机控制MCU CMS32M系列

核心技术:基于ARM-Cortex M0内核的高端电机控制专用芯片

主要应用:CMS32Mxx系列MCU是中微半导体电机控制产品线主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落地扇、正弦波吸尘器、油烟机、电动两轮车、变频空调、变频洗衣机等典型电机控制领域。

六、乐鑫 科技

主要产品:Wi-Fi MCU通信芯片、ESP32-S2(搭载单核32位处理器,并集成RISC-V协处理器)

核心技术:大功率Wi-Fi射频技术、Wi-Fi物联网异构实现

主要应用:智能家居、物联网、可穿戴设备

七、灵动微

主要产品:MM32F系列、MM32L系列、MM32W系列、MM32SPIN系列、MM32P系列等

核心技术: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 内核,超低功耗、具备多种无线连接功能等

主要应用: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智慧家庭、可穿戴式设备、 汽车 电子、仪器仪表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MCU厂商,还有华大半导体的电机控制MCU HC32M系列、 超低功耗应用HC32L系列、高性价比HC32F系列,还有航顺芯片的32位M3、M0的通用MCU,8位OTP、MTP、EEPROM、FLASH的通用MCU等国产热门MCU芯片

道合顺大数据Infinigo

首先得了解光生伏特效应,其效应是利用PN结而发电的。具体原理如下:P型,掺杂铝、硼、嫁等三价元素,成为空穴型半导体,性质为最外层有三个电子,与硅形成共价键,易得到一个电子。N型,掺杂磷、锑、砷等五价元素,成为电子型半导体,性质为最外层有五个电子,与硅形成共价键,易失去一个电子。当P-N结同时存在时,而N型的电子浓度大,向P型一侧移动,造成电子在P型材料富集,表现负电荷;同样,P型的空穴浓度大,向N型一侧移动,造成空穴在N型材料富集,表现正电荷;这样内建电场就形成。在P-N结的内建电场作用下,N区在太阳能电池受光面时,P区的电子向N区运动,即受光面积累大量电子;P区在电池背光面,N区的空穴向P区运动,积累大量空穴。在电池受光、背光两面引出金属电极,并用互连带连接负载,用电表就能检测到有电流在负载上通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9184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