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市场向来是一个硝烟未灭另一个硝烟又起之地,大佬们摆棋弄局,小弟们争相突围。
每隔数十载,市场格局又大变。
前有半导体界称霸已久的巨头英特尔,因困于制程进展缓慢休憩片刻,便引来无数垂涎其地位已久的竞争者——台积电大步超车,从5nm到开始布局3nm;三星不甘示弱,下血本开多条产线,剑指龙头;AMD推陈出新,疯狂抢占PC处理器市场。
而其中,突围最成功的当然要数AI芯片领域的佼佼者英伟达。
短短几年,人工智能从一个冷门的非主流领域,变成了人们争相谈论的“网红”,甚至发展到了商业的最前沿。
今年来,以 游戏 显卡成长起来的英伟达可算是吃到了甜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居家隔离办公期间,在线 游戏 和远程计算服务让英伟达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2020年8月17日,英伟达公司股价再创新高,493美元的收盘价之后市值冲破3000亿美元,成为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第一,比巨头英特尔高出近1000亿美元,这个市值也等于老朋友AMD、Intel两家的市值之和。
这一件又一件的喜事,足以让英伟达创始人老黄-黄仁勋兴奋不已——看来以后怼英特尔更理直气壮了!
老黄于1963年2月在台湾出生,后在1972年举家移民美国。
老黄在上高中的时候就迷上了计算机,高中毕业后就报考了俄勒冈州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和芯片设计。在那里,他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
Lori。
毕业后,他们搬到了硅谷,黄仁勋开始了他在竞争对手AMD的第一份工作。老黄工作的同时也在继续着学业,并于1992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在他的第二份工作,就职于芯片制造商LSI Corp期间,他遇到了在Sun Microsystems(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工作的Malachowsky和Priem。
1993年4月,在圣何塞Berryessa立交桥附近的Denny's里,三位年轻的电气工程师——黄仁勋和朋友马拉乔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Curtis Priem联合创立了Nvidia,启动资金4万美元,致力于生产能够为视频 游戏 生成更快、更逼真的图形专用芯片。
公司起初没有名字,黄仁勋说:“我们想不出名字,就给所有的文档命名为NV,意思是‘下一代’(next version)。”由于需要让公司具象化,创始人只能去查阅所有带了这两个字母的单词,他们发现了“ invidia ”,它在拉丁语中意为“羡慕”。于是名字就这么敲定了。
三人在21世纪初看到了 数字化浪潮 的机会,并且希望用与英特尔在1990年代相同的方式定义计算。
英伟达创始人之一的马拉乔斯基说: “ 1993年没有市场,但我们看到了一波热潮。” “每年都有一个加州冲浪比赛,比赛时间为五个月。当他们在日本看到某种形式的波浪现象或风暴时,便告诉所有冲浪者出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因为两天内会发生波浪。就是这样我们才刚开始。”
浪潮?
三人看到的浪潮,就是那个年代新兴市场——图形处理器(GPU)。
在 PC 诞生之初,并不存在 GPU的概念,所有的图形计算都由 CPU 进行计算,直到NVIDIA提出了GPU概念。
GPU通常作为视频 游戏 玩家插入PC主板的卡出售,可提供超快的3D图形。不过这项技术在当时并不被看好。
1995年9月30日,英伟达发布第一款可以真正意义上被称为显卡的产品,叫做NVIDIA STG-2000X。该产品采用英伟达的第一代NV1架构,开发成本为1000万美元。
这款产品并不成功,而且花光了英伟达筹来的第一笔投资,之后又经历了NV2的研发,均在市场上没有掀起什么浪花。这个刚成立没几年的年轻公司几乎破产,陷入财政危机的英伟达被迫解雇一半员工,最后仅保留了约40名核心人员艰难地维持公司的运作。
直到1997年,RIVA128的研发,它的速度是其他图形处理器的4倍,被视为英伟达第一款最成功的显示核心。借着这款产品的成功,英伟达一鼓作气于1998年秋和1999年2月分别推出了TNT和TNT2,一举占据了显卡芯片市场的主流位置。从此GPU就改变了世界,特别是在 游戏 领域,NVIDIA GPU几乎已经成为了 游戏 设备的标配。
上个世纪90年代末,70家GPU公司中存活下来的只有Nvidia和AMD。
与台积电
1998 年英伟达与台积电签署了合作伙伴关系协议,台积电开始协助制造 NVIDIA 产品。
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
也许是同是老乡情谊,在一次采访中黄仁勋回记起1995 年的某天,张忠谋在跟他谈生意时说道,“我赴汤蹈火也要拿到你生意。” 黄仁勋说:“我们两家总共已做过100 亿美元的生意”。
1995 年,32 岁的黄仁勋遭遇商业瓶颈写信给张忠谋,询问台积电能否替 NVIDIA 代工生产第一颗芯片。随后台积电接下英伟达的订单,帮助其快速占领市场。黄仁勋对这段雪中送炭的情谊感动不已,据说还将这段经历画成了漫画送给张忠谋。(不得不说,画得是比我好多了。)
2017年黄仁勋获颁交大名誉博士,张忠谋也亲自到场祝贺,并表示与黄仁勋的友谊长达25年。张忠谋2018年6月在台积电股东常会后正式退休后,黄仁勋还受邀参加张忠谋的家宴。黄仁勋在家宴致词最后,也念了他写给张忠谋的一封信。这封信像是当作他们最后的道别,因为2019年的英伟达就转投由三星代工。
英伟达1999年1月全年营收突破1.5亿美元,并同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时,市值达2.3亿美元左右。2000年,公司收购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显卡芯片领导者3dfx,进一步壮大技术储备。2007年英伟达收入超过40亿美元,与上市时相比收入翻了近26倍!
2008年到2010年,受到“显卡门”事件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上升势头正猛的英伟达遭遇了当头棒喝。公司一次性支付了近2亿美元来解决该产品质量问题,重创之后英伟达进入了短暂的停滞期。
终于来到关键性的2012年!
2012年,多伦多大学的Alex Krizhevsky创办了能够从100万样本中自动学习识别图像的深度神经网络“AlexNet”,成为人工智能的标志性事件。随后,斯坦福的 Andrew Ng 与 NVIDIA 研究室合作开发了一种使用大规模GPU 计算系统训练网络的方法。深度神经网络技术迅速发展,Nvidia 也一举成为深度学习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公司。
2016年9月13日,公司在GTC CHINA 2016 (NVIDIAGPU技术大会)
上发布了推理加速Tesla P4/P40,形成了深度学习的核心产品。
据悉,英伟达数据中心的业务可分为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以及可视化三大部分。目前,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约一半的收入来自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40%的收入来自于高性能计算。
英伟达在AI领域的高歌猛进甚至让半导体老炮英特尔都感觉到了威胁,以至于英特尔很快地开始大举收购小型AI初创公司,以免错过下一波浪潮。
_
除了 游戏 、数据中心业务,英伟达也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多个布局。2015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块车载超级大脑第一代Drive PX,2017年,英伟达发布了全球首款为全自动驾驶系统设计的计算机芯片,这套名为Drive PX Pegasus的新系统面向Level 5级别的自动驾驶 汽车 。近年来,英伟达深耕自动驾驶领域,如今已经成为自动驾驶硬件的前沿公司。
近日,英伟达公布第二财季财报显示,公司第二财季的营收为3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其中,数据和 游戏 收入占大头——数据中心业务(包括Mellanox在内)营收达到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 游戏 业务营收为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6%;专业可视化业务营收为2.03亿美元,同比下降30%;机动车业务营收为1.11亿美元,同比下降47%。
与一贯的500强CEO的形象不符的是,黄仁勋有着别具一格的风格。标志性的皮衣,以及手臂上有一个英伟达logo的抽象版本。
“我一直认为我们距离倒闭还有30天的时间,”黄仁勋说,“这不是害怕失败,而是害怕自满,我甚至不希望自己安定下来。”
往期精选
英特尔52年——大厦将倾,冰山欲倒
设备区|中微半导体:撑起国产设备“半边天”
设备区|光刻机还要“卡”多久?留给上海微电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你来自哪里?小镇?乡间?三线?
你要去哪里?是一线,是大厂,是彼岸。
那里有广厦千万,为你留出小小的隔间,盛放梦想。
那里有大路千条,为你留出窄窄的通道,带你跃迁。
真实吗?半年前的蚂蚁总部,“整栋楼里都是财富自由的欢呼”。
虚幻吗?多少人用青春点亮了都市的辉煌,最终却是一场祭献。
“拿命换钱”,资本永不眠。
而你,是否知道人生为何走到如此这般,到底应该躺平还是“奉献”?
希望,下面的文字能给你答案。
从18世纪起,人类似乎就没有从迷恋 科技 ,再到“被 科技 伤害”的怪圈中走出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内卷千年的农业时代开启了新的曙光。但圈地运动制造的大量城市无产者,却只能承受被机器剥夺offer的代价。
于是,第一代打工人开始憎恨机器。 他们冲进工厂,砸烂一切冒烟的钢铁怪物。 以至于英国在1812年专门出台法律,规定破坏机器者将被处以极刑。
36年后,一本《共产党宣言》横空出世,告诉人民砸烂机器是没有用的, 全世界的无产者应该联合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取代了蒸汽机,电灯取代了煤油灯,电话取代了信封,塑造出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类 社会 。 但狂飙突进的背后,却是打工人最暗无天日的时光。
在美国,产业工人们平均每天工作16-18小时,一位老板甚至洋洋自得地宣称:
肆无忌惮的剥削下,美国劳动者终于忍无可忍,在1886年5月1日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要求8小时工作制。 这就是“五一劳动节”的起源。
而喧嚣的背后,还有一个隐秘的真相—— 美国作为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发国家,似乎正在付出迎头赶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是不是听着有些耳熟? 历史 从未有过新鲜事。
令人无奈的是,即便有了两次“前车之鉴”,人类却依然坚信 科技 将是最终的答案。1930年,有人公开宣称:
现在的你看到这段话, 一定觉得这位怕不是个傻子。 可事实上,他叫凯恩斯,被学界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21世纪三大革命性理论领导者之一,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并肩。
如今,距离凯恩斯的预测还有9年,人类也似乎终于开窍,在一款名为《赛博朋克2077》的 游戏 中,描绘了一个 “高 科技 、低生活 ”的未来。
而后来的故事似乎更有深意。 游戏 大火之后,媒体曝出多名技术人员因拒绝加班,被开发商扫地出门。
也许赛博朋克不用等到2077,它就在2021。
不过,当第三次工业革命于战后到来时,西方打工人真的迎来了一段黄金岁月。例如“一人做工,全家中产”的美国梦,几乎昭示着凯恩斯预言的实现就在眼前。
而打破了这场“最终幻想”的,是一个位于东方的古老国度——日本。
六七十年代的日本,是一场奇迹。
在战后断壁残垣的废墟上,日本借助朝越战争订单迅速翻身,于1968年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70年代,他们剑指家电、 汽车 、半导体等高利润产业,打得通用、英特尔哭爹喊娘。 更可贵的是,此时的日本打工人薪资年增15%,以致90%的日本人自认中产,号称“一亿总中流”。
可进入80年代,日本却走上了泡沫之路,一去不回。这其中也许有《广场协议》的压迫,也许有《前川计划》的偏差,但后果是,日经指数5年里涨了368%,地产盘膨胀至美国的4倍。 热钱涌动之下,年轻人拼命工作至深夜,再去夜店奢华狂欢。似乎每个人都有赚不完的钱,也有花不完的钱。
到了1989年,日本功能饮料Regain的广告语开始在岛国流传:
金钱化为乌云,遮蔽了大和的晴空。
此时,一位名叫森冈孝二学者站了出来,宣布日本每年因过量工作猝死17000人,震惊 社会 。
而最吊诡的是,就在过劳死一词刚刚问世的同时,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了。 股市、楼市齐跌之下,相当于3年GDP的财富瞬间蒸发,日本进入了“失去的20年”。
很多时候,命运之神总是在人类刚刚警醒的时候,开口说:
2004年,森冈孝二出版《过劳时代》,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细品之下, “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应“被动”,“消费主义”对应“主动”,意味深长。
1989年,日本在国运拐点迎来了天皇之位的更迭,年号定名“平成”,取自《史记》:
结果“外成”不敢说,国内的年轻人倒是真的“躺平”,“低欲一代”由此得名。
30年后,日本改年号“令和”,出自有着日本诗经之称的《万叶集》。 而这也是日本年号史上第一次弃用汉家典籍, 大有换种活法、一扫颓势的豪迈。
然而他们自己也承认:
“过劳”的背面,是被消解的奋斗的意义。
当然,日本并不孤单,还有我们与韩国作伴,并称“东亚怪物房”。但实际上自80年代之后,西方也逐渐加班成风。 硅谷与华尔街的夜晚,一样灯火通明。
例如早在90年代,就有苹果员工反映乔布斯逼迫自己长期加班,以致罹患胃穿孔,无奈离职。
老炮狠辣,新人也同样凶猛,据说火箭狂人马斯克的上次病假竟要追溯到 2001年 。而就在前几天,还有媒体曝出特斯拉工厂加班成风。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例子是电商巨头亚马逊。在他们的自动化仓库里, 员工重伤率是行业均值的两倍。 也曾有员工一小时分拣了385个物品,却被主管告知完成率只有98.45%:
最夸张的是,亚马逊已经开始配发可穿戴设备, 随时计算员工的工作饱和度,并在线生成解雇文书 ——是的,见不到任何领导,你就被解雇了。
想当年我被老板PUA时,总想着离职就啐他一脸。如今,亚马逊剥夺了这最后的“反抗”。
不过话说回来,所谓“东亚怪物房”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这里除了过劳祖师爷日本和后来居上的我们,还有一位当之无愧的 “卷王之王”思密达。
其实韩国的 社会 问题用一句话就能总结—— 西方吃肉、财阀喝汤、底层吃土。
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人“趁你病要你命”,从日本撕扯下一大块产业蛋糕,人均GDP迅速跨过万元大关。一位在街头接受采访的韩国人就自豪地说:
与“一亿总中流”异曲同工。
然而,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将原本火热的韩国经济迅速冰封。1998年,韩国每月3000家企业倒闭,每天4200人失业,那是思密达的至暗时刻。但更隐秘而长久的影响是, 原本尚能制衡财阀的政府力量被趁虚而入的西方资本大幅削弱,韩国正式步入财阀时代。
如今,九大财阀贡献了韩国80%的GDP, 却只提供了5%的就业岗位。 而要想进入财阀工作,考入SKY(指首尔、高丽、延世三所大学,韩国版的“清北复”)则是必备条件。
重重压力下,韩国年轻人已经到了不敢恋爱、不敢结婚、不敢生子的地步,生活被肢解得只剩下生存。
但有趣的是,许多都市年轻人也会大方承认, 其实并不是穷得无法生活,只是无法过上有面子的生活。
而“面子”无处不在——有房的看不起长租的、长租的看不起短租的、短租的看不起考试院的。首尔的一些餐厅,甚至会拒绝单人就餐, “因为单身会被鄙视” 。那些洋气的写字楼里,一杯午后咖啡就要6美元,但所有人都会咬牙付款,因为这是重要的“社交时间”。
对比日本那些享受平躺的年轻人,是不是就像两个世界?
为什么?
如今,一个普遍观点是东亚受儒家文化影响,从而囿于统一的价值观,人人追求世俗化的成功,进而陷入没有尽头的白热化竞争。
这当然有一定道理,儒家确实带来了 社会 整体性, 但其却并不强调竞争 。儒家所谓的“仁”,是通过提高 社会 底线抵达某种一致性, 而不是无限拔高 社会 上线。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日本学校的教学计划是根据最差学生制定的。当然,这对差生来说也非常有压力。 但这个压力更多来自于拖了大家后腿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对自身的不满与要求。
所以我们看到了日本“宅文化”的一代, 他们安然接受了躺平的现实,并固守着不“添乱”的底线。
知名人类学家项飚就曾说过:
这是一个扎心的事实——日本更像儒家,我们更像韩国。
2020年,韩国一部反映 社会 阶层对立固化的电影《寄生虫》,勇夺奥斯卡四项大奖。各大主流媒体赞誉一片,称其展现了 深刻的人文关怀。
但很少有人知道,《寄生虫》背后的投资方是韩国CJ集团,老板名叫李在贤。
三星帝国一代目李秉哲,是他的爷爷。
这真的是荒谬而绝望的现实。在韭菜的闭环里, 资本压迫了你,再把你拍成电影卖给你……然后你会鼓掌、叫好,赞扬他们真TM敢拍。
所以,我不想讨论那位永远定格在23岁的女孩儿和那家魔都里的互联网巨头。 我甚至觉得任何赞美、同情、诅咒与愤怒都是在贩卖, 与那部《寄生虫》没有本质差别。
于是,我试图从打工人的 历史 进程中寻找答案。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赛博朋克2077》,从日本到韩国,我发现 科技 不是万能的钥匙,儒家也不应该是被鞭笞的祸首。
那么,我该怎样回击网上越来越多的如此言论:
森冈孝二说,还是有办法的。
在2018年再版的《过劳时代》序言里,他讲述了日本电通公司因员工高桥茉莉不堪压力自杀,被日本网民授予“黑心企业大奖”。最终,这一事件迫使内阁推出 《工作方式改革关联法案》——每月加班上限45小时,繁忙期不超100小时。
谷歌说,还是有办法的。
这是一个以 从不加班 闻名世界的公司,却以每人每年近 900万人民币的人效 ,长期高居全球前三。
而另一边。像亚马逊这种局限于“模式创新”的公司,就只能陷入 存量的内耗中 。
2017年,某本土大佬在谈及互联网下半场的极端竞争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如今,上天没看见,全球化受阻。 而所谓的入地,却是一场进军社区菜市场的冲锋号角。
如果你觉得以上决定权都不在自己手中,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做些只 关乎自己的改变 。
从现在起,我们不仅要关注向上的人,还要 原谅那些向下的人 。
从现在起,我们可以自己参与这场竞争,但 不要质疑那些退出的人 。
请让《清北硕士入职深圳高中》的帖子下,少一些“浪费资源”的质疑。
请让西安文科状元陆步轩,不用因做了屠夫而道歉。
请让网红李雪琴,不再有“念了北大,就不能当废物了吗”的疑问。
“努力”不应该是道德的底线。 因为无论在何种文化中,对金钱名利的追求都难以挂上道德的标签。
而人生的意义也不仅只在一线、大厂、期权。 当有人愿意用星光换霓虹、用茅屋换广厦、用小溪换车流、用清闲换金钱……请不要叫他懦夫,也不需历数家国培养他花了多少钱,更不用质问如果人人如此, 社会 怎么发展,国家怎么办。
正是这种“道德正确”,让所有人不得不树起 “努力”的人设 ,也为 贪婪的资本戴上了“高尚”的光环 。
我们期待的, 应该是一个有人竞争,但不被资本以“奋斗”之名剥削;有人退出,但不被舆论以“懦夫”之名绑架的世界。
一边灯火辉煌,一边星光璀璨……
SMT就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SMT有何特点
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
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
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30%~50%。 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编辑本段]为什么要用SMT
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
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已无穿孔元件,特别是大规模、高集成IC,不得不采用表面贴片元件
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厂方要以低成本高产量,出产优质产品以迎合顾客需求及加强市场竞争力
电子元件的发展,集成电路(IC)的开发,半导体材料的多元应用
电子科技革命势在必行,追逐国际潮流
[编辑本段]SMT 基本工艺构成要素
印刷(或点胶)-->贴装 -->(固化) -->回流焊接 -->清洗 -->检测 -->返修
印刷:其作用是将焊膏或贴片胶漏印到PCB的焊盘上,为元器件的焊接做准备。所用设备为印刷机(锡膏印刷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
点胶:因现在所用的电路板大多是双面贴片,为防止二次回炉时投入面的元件因锡膏再次熔化而脱落,故在投入面加装点胶机,它是将胶水滴到PCB的固定位置上,其主要作用是将元器件固定到PCB板上。所用设备为点胶机,位于SMT生产线的最前端或检测设备的后面。有时由于客户要求产出面也需要点胶, 而现在很多小工厂都不用点胶机,若投入面元件较大时用人工点胶。
贴装:其作用是将表面组装元器件准确安装到PCB的固定位置上。所用设备为贴片机,位于SMT生产线中印刷机的后面。
固化:其作用是将贴片胶融化,从而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固化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回流焊接: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清洗:其作用是将组装好的PCB板上面的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物如助焊剂等除去。所用设备为清洗机,位置可以不固定,可以在线,也可不在线。
检测:其作用是对组装好的PCB板进行焊接质量和装配质量的检测。所用设备有放大镜、显微镜、在线测试仪(ICT)、飞针测试仪、自动光学检测(AOI)、X-RAY检测系统、功能测试仪等。位置根据检测的需要,可以配置在生产线合适的地方。
返修:其作用是对检测出现故障的PCB板进行返工。所用工具为烙铁、返修工作站等。配置在生产线中任意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