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散打运动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散打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打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1、散打运动具有体育性
散打项目属于体育范畴,和各种运动项目相比,有其共性,但也有特殊性。由于散打竞赛规则严格规定了某些部位,诸如后脑、颈部、裆部等为禁击部位,并禁止使用反关节及用膝部攻击对方,因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2、散打运动具有对抗性
对抗性的技击内容是散打的基本特征,比赛双方无明显固定的动作顺序,而是互以对方技击动作随机应变,互相利用对方的弱点斗智、斗勇进行对抗。它不仅要求散打选手要熟练掌握攻防战术,还要求选手有敏捷灵活的应变能力,因而有别于其他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
3、散打运动具有民族性
散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空手道虽然能手脚并用,但无快摔技术法国踢腿术以脚为主,配合拳法,但也无摔得技术。散打于泰拳也有较大的区别。相比之下,散打是把拳法、腿法、摔法结合在一起的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丰富文化生活,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
武术散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生命力,比赛紧张激烈。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拼搏向上的竞技精神也会给人一种启发。如今不仅习练散打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观看散打比赛的观众也日益增多,这说明了武术散打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及观赏价值。
5、提高竞技水平、增进友谊
在武术散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学员间的互相切磋,学习时的相互尊重和共同提高,这一过程不但加深了学员的武德修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提高了竞技水平,正所谓是以武会友。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普及,散打比赛不仅增进了散打竞技技术的交流,而且增强了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有不少的外国运动员通过武术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
学习散打的好处和意义
1、学习散打能够发展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学习和训练散打,能够发展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同时散打又是一项以对抗性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坚持散打训练,可强筋骨,壮体魄。
2、学习散打能够培养练习者的品质
通过长期的散打训练,可以培养练习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灵活等精神,进而形成成熟、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在实战的练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防身自卫的本领,提高练习者遇到侵犯时自我保护能力。
3、学习散打可以锻炼拳手临危时的应急能力
学习散打可以锻炼拳手临危时的应急能力,培养拳手在危险状况和高度紧张状况下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这不仅对运动有利,而且对于拳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冷静处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学习散打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
1、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在练习散打之前,准备环节不容忽视,如跑步、跳绳、游戏等各关节要充分活动开来,做压腿,提腿练习。压腿是训练课中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刚学时要慢慢来,切不可 *** 之过急,要避免训练时由于用力过猛,导致关节和肌肉受伤做十几分钟抗击练习,自己打一打,也可以让别人踢打面部,腹部,两臂等,抗击练习要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切忌急于求成。
2、放松肌肉,加强薄弱部位的练习
在学习散打过程中腰部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同时腰部又是一个关键发力轴点,不管哪项技术的发力都是腰部的带动,所以在准备活动和练习中,特别要注意腰部力量的练习。
3、学习散打应注意反应训练和心理锻炼
在课堂上的所有练习都是在为实战做准备,在初次实战前,一定会加强反应训练,反应能力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反应能力锻炼出来了,再进行实战练习,在选择对手时应选一个与自已实力相当的对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
拓展内容:散打运动员腿功训练
一、柔韧性训练
身体的柔韧性是掌握踢打技术的基本条件。有了良好的柔韧性,出腿时就可以随时轻松地踢向任何高度,任何角度,非常自如地去创击对手。另外,进行有效的柔韧性训练,还可以改善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性,使身体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并能减少训练中自身受伤的危险性。柔韧性训练主要以腰部和腿部为主,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每天坚持习练,循序渐进,先轻后重,不可盲目用力,以免拉伤韧带,影响训练。
二、肌肉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的训练在踢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俗话说,一力降十会。如果没有良好的腰腹力和背肌力,在搏击中就无法发出迅猛强劲的一击。肌肉力量的'训练主要以腰、腹、背、腿、髁等部位为主。
训练方法1、负重仰卧起坐,悬重举腿2、仰卧抬头3、深蹲跳4、杠铃深蹲5、负重转体6、小腿缚沙袋踢击和挖腿等等。
当然,如果能在健身馆训练,效果更佳。其训练方式主要采取间歇训练法,把所训项目分组,每组一次间歇,一次进行若干组。要注意的是,训练前要做充分的热身活动,诸如慢跑、跳绳、摇身转臂与舒展四肢等等。
三、击打与抗击打的训练
要想掌握好踢技,除击打能力之外,抗击打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坚韧的髁骨,过硬的胫骨,踢击的威力也就不复存在。比赛场上,腿与腿、膝与腿、脚与腿的撞击时时存在。而且腔骨是人体最薄弱的部位之一,稍不留神,碰到坚硬的东西会使人疼痛难忍,甚至肌肉痉挛。所以,胫骨的训练除了刻苦和持之以恒之外别无捷径。
训练方法
1、硬度训练的器具可用木棍、洒瓶、拍板或竹筒等物品。
2、部位是小腿外侧胫骨突出部和胫骨正面及脚背等部位。
3、硬度训练先用木板拍打,而后再用棍或瓶滚压。拍打滚压过程应先轻后重,逐渐加大力度,以胫骨能承受为度。
注意事项:
1、不可暴力猛打,拍打滚压后,应用红花油等活血活络之类的药物涂抹擦洗。如遇骨关节肿痛,待肿痛消除后再练。一定要循序渐进,把握力度,每周练两次为宜。
四、踢沙袋训练
踢沙袋训练不仅能提高打击的渗透性和纵深性,长时间的训练还能有效地增强腿胫的硬度和支撑腿的力度。
在平时的训练中,应采取灵活的步法,在不同的位置、角度、距离和时机出腿重击,或有节奏的打击、连击等等。踢击时精神贯注,感受其渗透力和适应其反作用力。在踢沙袋前一定要先热身,适当地做一些空击练习,待身体发热后方能做踢袋训练。踢袋前要想好做哪几组动作,每组踢多长时间,中间休息不应超过两分钟。随着耐力的增长,中间只休息1分钟。每次训练踢5组以上,每组踢击3~5分钟。长期习练即可适应一般的正规比赛。
五、踢腿靶训练
踢腿靶是提高搏击能力最好的一种方式。它能提高习练者在攻击时的准确性和捕捉起腿的时机。对迅速提高实战能力,以及发挥自身的整体力量具有很好的作用。对提高实战意识和实战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习练时,应有教练或同伴持靶,为习练者“喂”靶递动作,借以提高习练者的动作质量,提高反应速度,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使习练者的动作自然而连贯,不拖泥带水。
一、散打的特点散打运动具有对抗性、体育性、民族性的特点。对抗性--徒手对抗格斗是散打的基本运动特征.现代散打运动并不局限于对中国武术中传统的徒手格斗术进行单纯的继承和表现,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和提高。体育性——相对于传统的防身自卫绝技,散打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必须体现体育的本质属性,即把人体安全和健康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不允许使人致伤、致残的技术方法。民族性——散打运动在比赛形式和技术运用上,通过继承与发展,都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民族性特点.首先,散打在8米×8米的擂台上进行比赛和三局两胜制就是沿袭了中国古代民间打擂比武的风俗习惯.其次,在散打技术的应用上,“远踢近打贴身摔”技击方法的多样化和打击部位的多层次,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技术整体性运动特点。二、散打的作用(一)培养竞争意识散打是比较激烈的搏击运动.直面拳脚的攻击与身手比试,成功与失败、痛苦与高兴、失落与得意,两者必居其一.竞争意识是现在社会各种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散打最能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竞争精神.青少年经过一段时间散打的练习,成人以后,进入社会的竞争行列,将会更加朝气蓬勃而又充满竞争活力.(二)健体防身散打运动是斗勇斗智、较技较力的运动.通过散打练习,能掌握自卫防身的技能,同时能够提高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巧等身体素质,增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对提高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很好的作用.(三)锻炼意志散打运动对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功力训练上是十分单调的,训练过程中要克服全身肌肉的疼痛,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其次,两人交手比试时,要克服心理上的胆怯,逐步增强敢拼的意识.比试中如果遇到强手,可能要挨打,此时的皮肉之痛,使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而意志坚强者则会咬紧牙关,在艰难中拼搏,直到最后胜利.通过多年的散打训练,能培养出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四)发展心智散打绝不是凭蛮力来拼命的,而是要讲究方法技巧,要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它是一项以巧取胜的格斗技术.中国传统武术中“以小胜大”“四两拨千斤”等技击法则,始终是散打技术应用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通过散打练习,能有效地提高人的反映与应变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尤其是培养人在危难之际保持一种冷静而又从容应对的心理智能.散打之所以具有比较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那么散打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散打特点,供大家参考!
散打的特点
民族性
武术散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散打不同于西洋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更不同于使用腿击、肘撞、膝顶的泰拳和不能用踢打,只能用掉、拌、擒方法的柔道等项目由于散打设擂比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有揽绳的自由搏击也不同于日本的空手道、相扑、踢拳道、格斗术,以及法国的踢拳等。武术散打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为“过去形式”或“历史形式”。民族形式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
体育性
散打运动从初步研究到试点开展,从经验总结到全国推广,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矛盾和阻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散打比赛与人们想象的武术徒手搏击形式截然不同,有人甚至认为散打不是武术,而只是“拳击加腿击”。因为民间流行的武术搏击,一般都认为是防身自卫,一招致敌或者像电影、电视、武打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出神人化,风雨不透。这是武术在许多形式上给人以神化夸张的错觉而造成的误解。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我们不能让散手在狭窄的`拼杀中去生存,应把武术之精华溶入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不仅能自卫还能强身,这样才能有广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于是,原国家体委武术院经过试验、论证后,认为散打的技法是以增强体质,交流技艺,防身自卫,提高技术水平为出发点,从传统武术徒手搏击术中取舍动作,使散打成为体育,即寓技击术于体育之中。
由于决策正确、方法得当,散手运动才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推广,从现代的散打运动形式来看,散打与其它运动项目基本相同,属于体育,但又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技法。散打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种流派的技法。
对抗性
散打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