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曾用这样的描述形容互联网泡沫与投机者,如今,轮到了半导体行业,业内用 “芯片烂尾潮” 来形容一系列光怪陆离的景象,但真正内核的原因仍有待挖掘。
2020 年 10 月 20 日,由于不少地方芯片项目烂尾的报道持续发酵,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发布会上指出:国内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 “三无” 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
武汉弘芯是一个涉及上千亿资金的明星项目,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目标是为实现 14 纳米和 7 纳米制程的芯片生产线,每月产能 3 万片,还聘来了台积电关键研发人物蒋尚义担任 CEO。2019 年 12 月,弘芯还成功引进了国内唯一能生产 7 纳米芯片的 ASML 光刻机设备,一时风光无限。
2020 年 6、7 月份,武汉弘芯被曝出,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同时,由于弘芯项目二期用地一直未完成土地调规和出让,且缺少土地、环评等支撑资料,无法上报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导致国家半导体大基金、其他股权基金无法导入。同时,弘芯还被曝出拖欠着供应商数千万工程款,价值 5.8 亿元的 “全新” 光刻机也被抵押给银行。
实际上,类似弘芯这类经过短暂风光却频现问题的半导体项目,也在不少地方存在并发生着。
在 2019 年,南京德科码 30 亿美元晶圆项目停摆,沦为欠薪、欠款、欠税的 “三欠” 公司,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成都格芯消耗政府 70 亿元投资建设了厂房,现在停产、停业、倒闭裁员,沦为一座空房;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宣布破产清算,与高通的合作以失败告终;江苏淮安德怀半导体被曝腐败窝案,46 亿元资金打了水漂……
据悉,国家下一步将引导地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认识,按照 “谁支持、谁负责” 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予以通报问责。
近年来,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扶持力度堪称前所未有,尤其是在中兴、华为事件之后。
2014 年 9 月 24 日,国家大基金一期成立,首期募资 1387.2 亿元,为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2018 年两会之后,国内提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城市高达 30 个,多地政府都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预计募集基金规模超过 3000 亿元;2019 年 10 月 22 日,国家大基金二期成立,注册资本为 2041.5 亿元,业内预计两期大基金可以撬动的 社会 资本规模超过 1 万亿元,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 社会 资本介入半导体产业,希望能实现一些突破。
但盯上这块大蛋糕的人更多。用企查查搜索 "芯片" 关键词, 能得到 54733 家名称里带芯片的注册公司,而搜索 “半导体” 和 “集成电路”,分别能得到 91247 与 261681 家企业数据。
这么多资金投入、这么大扶持力度、这么多企业参与,却换来了一波 “芯骗” 苦果,不禁让人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追责固然重要,然而在新的发展周期启动前,我们该如何从源头上避免下一次芯片烂尾潮?
对此,华裔微纳电子学家马佐平向 DeepTech 分享了其独到看法。他是中科院外籍院士,兼任耶鲁大学电机系讲座教授、前系主任,也曾在 IBM、Intel、 HP、日立、东芝、台积电等国际大厂担任高级 科技 顾问。
以下对话内容,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略有删改。
DeepTech:你怎么看待这批地方芯片烂尾项目?
马佐平:在 2014 年国家大基金成立的时候,我曾向相关负责人谏言,建议从大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做基础研究,做技术扎根,虽然业绩要到 5 10 年后才能看到,但是这个非常重要。而那位负责人当时的回应是:“我们都了解,也都非常赞同,但我只是一个执行的人,上面花钱投入,希望我们每年要有业绩,所以我不能等着 5 年、10 年以后再看业绩,那到时候我也不知道被调到哪里去了。”
于是,就有相当一部分钱去投入到买设备去盖厂房等方面。我记得在 2018 年 4 月中兴事件之后,一个月内就传出将会新成立一个大基金。
再后来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出现一大堆骗钱的烂尾芯片项目。可以说这个并不是意外,症结就是有些地方在乱撒钱,很多投资并没有明晰让从业者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甚至没有有效监督,成百上千家新的公司纷纷成立,很多对半导体根本不了解的人都去开公司了。
这对产业发展来讲不但没有用处,反而有害处,优质资源被浪费掉了,也把半导体行业变成了一个骗钱行业,真正要做事情的人反而被人家看不起。
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好好找真正的专家团进行规划,我们到底缺什么?我们到底要把钱用在怎样的刀口上,不能投机取巧,搞形象工程。
DeepTech:以武汉弘芯为例,他们聘到了台积电资深的元老蒋尚义,甚至成功引进了 7 纳米光刻机,而且武汉有比较成功的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项目,地方应该不缺乏经验?
马佐平:这个非常可惜。弘芯聘请的 CEO 蒋尚义是我的大学同学,非常有实力的一个人,他是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十分倚重的研发元老,人称 “蒋爸”,期间也雇我做过顾问,他如果要带团队真的有能力做成,非常好的一个人,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么好的一个人也被骗。
很多国内报道都说背后有几个人在北京搞了一个空壳公司(北京光量)做大股东,根本没有资本和技术实力 *** 盘,而且也查不到更多信息。
DeepTech:我们能否从根源上避免部分地区乱撒钱搞芯片的方式?
马佐平:可以参考国外的决策经验,比如在美国,别说几千几万亿的项目,就是只有几个亿的项目,政府推进工程发包之前,也会请很多专家组成顾问团,各种审核,怎样花钱,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细节都要规划到了,至少要推敲几个月。
华为事件之后,外媒还传言中国要投入 9 万亿用更大力度全面扶持半导体产业,且不说这个数字是真是假,如果真是这么大的资金规模,决定过程至少要超过一年以上。首先行政部门需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和审核,之后还要看参众两院多方投票是否能通过,可能到最后只能批准 5 万亿的预算,不过都会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支撑,不是随便拍脑门决定的。
政府工程发包的时候也要有一个顾问团,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包括技术方面、财务方面、执行方面的专家,然后给出落实建议,要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有另外的顾问团或是顾问公司,各个环节是非常独立的,杜绝之间的利益关系。
而如果是拍脑门决定,无疑效率非常高,但是会有很多欠考虑的地方以及看不到衍生出来的关联影响。我们不能在开会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个计划很好很好,一开始执行才发现里面利益牵扯太多,乃至没办法打破。
DeepTech:这个情况在当下的半导体行业,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马佐平:很普遍。我经历过太多这种事情,地方半导体行业有很多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我的建议也要组建无利益关系的顾问团,其实很容易,但是后来有人跟我们讲,你这种是不可能的,你如果去搞这种顾问团的话,等于是把人家利益部分都砍掉了。最后很多钱,流向了骗子和贪污。
你这个项目要这么多钱是干什么的?你一项一项地把它列出来,审核部门再找相关专家、顾问团详细讨论和决策,就会很难被蒙骗,可能要很久才能出来方案,但是,将来出错的几率就会很小。
DeepTech:扶持半导体事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且市场的投资热度都很高,但我们造的芯片可能大多在一些非常细分的领域或者相对中低端一些,这种方式能让中国半导体事业进阶到一个理想预期么?
马佐平:现在业界投资的很多芯片,是有一些商机的,虽然不是最高端的芯片,但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还是很大。如果这批创业者比较了解的话,抓住这个重点,弥补市场空白,外面进不来,刚好我们自己有这个能力去弄,而且可以很快研发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我们国内的供应链产业链给加强,当然这只是短期。
长远来看,我们国家芯片产业真正的目标还是要做高端芯片,像华为等公司需要的旗舰手机芯片、5G 设备芯片等,它需要非常高端的基础技术支撑,国内没办法供应它,那短期能怎么办?没办法,那就要沉下心来做长期打算,真的是忍痛前行。
芯片产业链非常复杂,涉及面非常广,从材料、制造、设计、设备、封装、生产最后到市场,这些环节全部都紧密连在一起,哪里是我们最弱的?那里我们能够迎头赶上等等,需要系统规划一下。
我觉得对于芯片产业,完全要自己封闭起来搞,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争取国际合作,即便美国技术领先,也是要靠国际力量的。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外交手段等,推进业界寻求国际合作,而且不能说,完全是我们这边都占利,这种强势的方法不太可行,我们也需要给到对方好处,大家互相促进,能自力更生固然好,但对于芯片产业来说几乎不可能。
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事, 因为芯片产业不是某个单一的东西,比如说我们自己造原子d、人造卫星很厉害,攻克几个关键技术就可以做出来。
芯片产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每一个星期每一个月都在创新,你现在以为跟别人的差距差不多了,人家两年以后又翻了一倍,不可能自己闭关自守,我们需要深刻了解这一点,有的时候需要放下一些身段跟人家合作。
我们经常说要赶超,但现阶段只要不差的更远就不错了,人家研发能力更强,也不是不动的,人家也在努力发展。
DeepTech: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芯片产业似乎与国际产业链的契合紧密度仍然不够?比如我们遇到制裁禁令会变得很被动,也难以牵动国际产业链帮助进行脱困。
马佐平:契合度比较低。最主要是你可以给人家什么,人家跟你合作,人家能得到什么,我们要得到什么,需要互利的基础,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利基就是市场非常大,中国市场已占到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近乎一半。此外中国的扶持政策、财力、建厂土地等都具备很大的吸引力,还有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培养出来的工程师人才,是美国的好几倍,这些都是非常大的优势所在,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互利,不要老是去对抗。
我们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干一件大事,刚好那个东西不是那么复杂,但现在对于芯片产业来讲,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太复杂了。比如一台光刻机就有几十万个零件,其中比较精密的材料来自很多发达国家,荷兰的 ASML 可以把它整合起来,但是里面的关键元件和技术有一大部分是美国提供的,所以美国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卡住它对中国的供应。
我知道很多地方领导希望看到有实体的东西,比如盖大楼、建厂房、买设备,有一个实体东西在那就安心了,但是这不解决核心问题。
DeepTech:怎么解决你说的核心问题?
马佐平:这需要看一个芯片项目具体的性质,是要做什么事情,但最重要的是人,没有靠谱的人才团队,大楼盖起来,机器买来也没有用。人才为什么会去?他需要知道很明晰且有力的规划,将来能切实落实。据我所知,弘芯就曾计划从台积电高价挖来一些人,给他们开出 3 倍高的薪水,但是呢,单纯为钱而来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才。
至少要把人才稳住,之后要扩建什么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不能本末倒置。
弘芯项目当前的处境非常可惜,据我了解,蒋尚义已经寻找到了 50 多个得力干将,因为在芯片业界有一个规则,不能从同业竞争公司之中挖来骨干马上雇佣,这期间至少要 “周转” 一年时间, 但是真的有几个厉害人,因为信任他,所以愿意跟着他。
如果没有太多意外和干扰,我相信他带领团队真的可以做成弘芯,而且可能不需要太多年,就能越过 14 纳米工艺,实现 7 纳米乃至更高的水平,因为蒋尚义在台积电就曾领导过 7 纳米工艺的研发突破。
遗憾的是,没人出面将弘芯的局面稳住,就看着它垮掉,这些人才如果都散掉了,不仅前面的钱白花了,重要的是接下来再想攻克 7 纳米工艺谈何容易,再试图从台积电等大厂挖核心人才也会被盯得更紧了。
DeepTech:芯片烂尾潮之外,最近半导体行业还有哪些现象显示出了不好的征兆?
马佐平:我看到了很多中国公司在报道里说开发出了第三代半导体,所谓的第三代半导体,好像很先进,其他的都是一代、二代,我们有了第三代芯片不是更先进吗?其实要我来说,不是第三代,只不过是 “第三类” 半导体,可以局部用到一些大功率、 汽车 、高温设备等细分领域。
还有很多人大谈摩尔定律失效。摩尔定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摩尔定律就是把芯片微器件不断缩小,肯定是快到尽头了,比如说台积电 5 纳米,再下一个阶段 3 纳米,最多 1.5 纳米,能够分布几百亿个晶体管等等,但我认为广义的摩尔定律才刚刚开始,很多业内人士也赞同这个说法。
芯片不只是平面的,工程师可以堆叠好几层乃至几十层,新的制造封装工艺在台积电已经在不断突破,而且预期很快会变成主流,就是广义的摩尔定律还不会失效,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层有几百亿个晶体管,像盖高楼一样构建几层乃至几十层会有怎样的性能,芯片纳米工艺到极限之后,可把它立体化,用三维的方法重新定义。
DeepTech:我还看到不少光电芯片、乃至碳基芯片可能要取代硅基芯片的说法。
马佐平:光电芯片当然在某些方面可以有很好的应用,而所谓的碳基也好,比如石墨烯或者纳米碳管的炒作,这些是不可能取代硅芯片的,尤其是石墨烯领域的报道很多是在乱讲,它能够做导体,但你要做到硅基晶体管的水平是完全不对的,用碳基取代硅基有些痴人说梦。
大家好,我是王 科技
任正非3天访问4所工科类大学;
中科院宣布入局光刻机;
南京成立国内第一所芯片大学;
2020年上半年,国内约20个地区开展半导体项目,合计规划超600亿;
自2014年6月到去年底,大概有50多个规模较大的芯片项目成立,按照各自规模规划的情况来看,单项目平均投资超300亿元,总资额超1.7万亿元。
国内造芯热情不断,看上去轰轰烈烈,但却频频爆出造芯项目烂尾,发展之下,难道是"虚假繁荣"?
或许老美也没有想到,本来是想制裁一下华为,让其成为第二个"中兴",奈何华为没有妥协,相反,国内迎来了"造芯"大潮,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2.8万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平均一天新增150家,看上去国内造芯轰轰烈烈,细看之下,这些企业也并非是全新的公司,而是一些成立多年的公司,再细看,也不是全部造芯,只是将业务更变了而已。
为什么这么做?在新Z策推动下,他们的市值会上升,不少人想趁机发一笔财,也只是将经营范围改成集成电路相关的范围,就能享受一部分Z策,这就是原因。
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这2.8万之中也有专心做芯片的,但跟那么浑水摸鱼的相比就显得"可怜",真正搞科研的拿不到投资,浑水摸鱼的却能获得巨资投入,造芯发展缓慢也就找到原因了。
除了一部分更改经营范围的企业,国内也被爆出不少千亿造芯项目烂尾,而且不止一处。
最为让人震惊的就是武汉弘芯项目, 起步就是14nm,随后就是7nm产业链也要建立,该项目预计投资1280亿,到了2019年共投资153亿,蒋尚义做掌门人(曾任职台积电CTO(首席技术官),张忠谋最器重科研大将之一),而且还有几十名台积电前员工加入,就是这样的配置,还是被爆出项目停止。
本以为崛起了,奈何被网友爆出拖欠4100万工程款,而且国内唯一一台7nm光刻机也被抵押出去了,文件显示的是"未拆封","全新,尚未使用"。
很多人知道国内有一台7nm光刻机,或许就是从这知道的。
然而武汉弘芯项目不是独家,还有南京德科码、德淮半导体等等。
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就在近日发Gai委也对此事做出过回应,发言人孟玮回应说, 国内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热情不断高涨,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也加入其中,个别地方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
其实造芯项目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不仅是资金投入,还有人才投入,时间成本,并不是一蹴而就。
除去那些浑水摸鱼或是资金链断开等问题,中国芯想要崛起,未来之路在哪?
其实从任正非和国家的一些举动也可以看得出来:人才投资。
任正非曾多次访问国内大学,中国芯的未来或许就在这一张张课桌一个个实验室中,而国内也在南京成立第一所芯片大学,抛去其他课程,以芯片为中心进行授课,这样的目的就更加明显。 而国家也是在今年将集成电路单独拿出来作为一级学科,种种事件表明,不管是市场竞争,还是造芯热情,其根本,就是人才。而这一点或许华为海思更有发言权:经历16年之久,前后2万人才投入,才打造出华为王牌麒麟芯片。
老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大浪淘沙下,势必会沉淀出优秀的企业,而这些企业或许才是中国芯发展路上的主力!
表面繁荣,浑水摸鱼终会被揭开,而扎根基础,坚持下来的也将会做出成绩!
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加油,中国芯!
弘芯高层住宅在内部群中通告,融合企业现况,企业无复工复产方案,经企业科学研究决策,请全体人员于二零二一年4月22日下班了前明确提出离职申请书,并于二零二一年3月12日下班了前进行离职流程申请办理;请假工作人员可于网上申请办理。该内部群总数现有240人,这也代表着弘芯现阶段最少仍有240名职工在职。对于是不是有解散赔偿,现阶段未有从获知。天目电视记者试着拨通武汉弘芯的官方网联系方式,可是自始至终无法接通,官网现阶段也早已打不开。
今年,武汉弘芯被移出湖北重点项目,但是仍然被纳入武汉重点项目。同一年7月29日,武汉东西湖市人民政府官方发布《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汇报,明确提出弘芯新项目存有很大资金缺口,随时随地遭遇资金短缺造成 新项目停滞不前的风险性。在所述汇报公布前,武汉弘芯新项目CEO蒋尚义已萌发退意。今年十一月,蒋尚义公布刑事辩护律师信称,其已在当初6月辞掉武汉弘芯执行董事、经理及其CEO等一切职位,弘芯也早已接纳其离职信。
近些年,在中间和当地政府相继颁布政策扶持的促进下,举国上下刮起造芯风潮。今年,伴随着中美贸易战半导体业施压的加重,集成ic供货匮乏,造芯、国内生产制造的的呼吁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注意的是,在这次造芯的浪潮下,海思芯片、中芯、长江存储、寒武纪等中华民族大型厂迅速兴起,但另外也引起了公司以造集成ic为为名骗领国家补贴、获得股权融资的状况,最后因资金短缺造成 百亿元级半导体材料新项目烂尾楼的状况普遍现象。据报道,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遍布于在我国江苏省、四川、湖北省、贵州省、陕西省等5省的6个百亿元级半导体材料大新项目依次暂停。
孟玮表明,对于当今集成ic领域发生的一切,发改委下一步将关键搞好四方面工作中,一是提升对集成电路芯片重点项目基本建设的服务项目和具体指导,搞好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加速贯彻落实新形势下推动集成电路芯片产业链和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个现行政策,赶紧颁布政策措施;三是创建早整理、早发现、早意见反馈、早应急处置的高效工作方案,减少集成电路芯片重点项目经营风险;四是依照谁适用、谁承担标准,对导致巨大损失或引起重大风险的,给予通告责任追究。期待武汉弘芯烂尾楼这一事情,给多方投资人和各个当地政府保持警惕的另外,也为我国半导体材料新项目烂尾楼事情划下句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