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上,矽谷起先仅包含圣塔克拉拉山谷(Santa Clara Valley) ,主要位于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塔克拉拉县(Santa Clara County) ,包含该县下属的帕罗奥多市(Palo Alto)到县府圣何塞市(San Jose)一段长约25英里的谷地) 之后逐渐扩展到包含圣塔克拉拉县(Santa Clara County) 、西南旧金山湾区圣马特奥县(San Mateo County)的部分城市(比如门洛帕克)以及东旧金山湾区阿拉米达县(Alameda County)的部分城市(比如费利蒙)等地 。矽谷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地名,在地图上一般不做标注。
矽谷这个词最早是由美国记者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矽谷(Silicon Valley,USA)"。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矽"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从事与由高纯度的矽制造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产业活动,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当时的矽谷就是旧金山湾区南端沿着101公路,从帕罗奥多市(Palo Alto)经山景城(Moutain View)、森尼韦尔(Sunnyvale) ,再经坎贝尔(Campbell)延伸到矽谷中心、圣塔克拉拉县的县府圣何塞市(San Jose)的这条狭长地带 。后来,位于旧金山湾两岸地区包括费利蒙市(Fremont)等地的加入使矽谷迅猛地发展起来。在开始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于记者的拼写错误它都被误称为"矽胶谷",因为矽谷这个词语还没有融合到美国文化中(矽胶是一种广泛用于隆胸和堵漏等作用的物质)。
历史沿革 重要时期1.早期无线电和军事技术的基础
旧金山湾区在很早就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1909年,美国第一个有固定节目时间的广播电台在圣何塞诞生。1933年,森尼维尔 (Sunnyvale) 空军基地(后来改名为墨菲飞机场)成为美国海军飞艇的基地。在基地周围开始出现一些为海军服务的技术公司。二战后,海军将西海岸的业务移往加州南部的圣迭戈,国家航天委员会(美国航天局NASA 的前身)将墨菲飞机场 (Moffett Field) 的一部分用于航天方面的研究。为航天服务的公司开始出现,包括后来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2.斯坦福工业园 (Stanford Industrial Park)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大学回流的学生骤增。为满足财务需求,同时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史丹福大学采纳Frederick Terman的建议开辟工业园,允许高技术公司租用其地作为办公用地。最早入驻的公司是1930年代由斯坦福毕业生创办的瓦里安公司 (Varian Associates)。Terman 同时为民用技术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资本。惠普公司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在1990年代中期,柯达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在工业园驻有研究机构,斯坦福工业园逐步成为技术中心。
3.矽电晶体
1956年,电晶体的发明人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 在史丹福大学南边的山景城创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57年,肖克利决定停止对矽电晶体的研究。当时公司的八位工程师出走成立了仙童 (Fairchild) 半导体公司,称为"八叛逆"。"八叛逆"里的诺伊斯和摩尔后来创办了英特尔(Intel) 公司。在仙童工作过的人中,斯波克后来成为国民半导体公司的CEO,另一位桑德斯则创办了AMD公司。
4.风险资本 (Venture Capital)
从1972年第一家风险资本在紧挨斯坦福的 Sand Hill 路(风沙路)落户,风险资本极大促进了矽谷的成长。1980年苹果公司的上市吸引了更多风险资本来到矽谷。Sand Hill 在矽谷成为风险资本的代名词。
5.软体产业兴起
除了半导体工业,矽谷同时以软体产业和网际网路服务产业著称。施乐公司在Palo Alto的研究中心在OOP(面向对象的编程),GUI(图形界面),乙太网和雷射印表机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现今的许多著名企业都得益于施乐公司的研究,例如苹果和微软先后将 GUI 用于各自的作业系统,而思科公司的创立源自将众多网路协定在斯坦福校园网内自由传送的想法。
历史故事当地一直是美国海军一个工作站点,并且海军的飞行研究基地也设于此,后来许多科技公司的商店都围绕着海军的研究基地而建立起来。但当海军把它大部分位于西海岸的工程项目转移到圣迭戈时,NASA接手了海军原来的工程项目,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却留了下来,当新的公司又搬来之后,这个区域逐渐成为被航空航天企业聚集区。
那个时候,此地还没有民用高科技企业,虽然这里有很多好的大学,可是学生们毕业之后,他们却选择到东海岸去寻找工作机会。史丹福大学一个才华横溢的教授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学校里选择了一块很大的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了一些方案来鼓励学生们在当地发展他们的"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事业。在Terman的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威廉·休利特和David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凭著538美元建立了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一个跟NASA及美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的高科技公司。这车库现已经成为了矽谷发展的一个见证,被加州 *** 公布为矽谷发源地而成为重要的景点。
在1951年,Terman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构想,那就是成立斯坦福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这是第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租金租给一些小的科技公司,今日,这些公司是重要的技术诞生地,可是在当时却并不为人所知。最开始的几年里只有几家公司安家于此,后来公司越来越多,他们不但套用大学最新的科技,同时又租用该校的土地,这些地租成为了史丹福大学的经济来源,使史丹福大学不断的兴旺发达。Terman在1950年代决定新的基础设施则应以"谷"为原则而建造。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一个著名的加利福尼亚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这里。威廉的这次搬家可以称得上是半导体工业的里程碑。1953年由于与同事的分歧而离开贝尔实验室。离婚之后孤身一人回到他获得科学学士学位的加州理工学院,在1956年他又搬到了距他母亲很近的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去建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这之前的时期,尚未成型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和纽约长岛地区。为了公司的发展,他特意从东部召来八位年青人,这其中就有诺宜斯、戈登·摩尔 、斯波克、雷蒙德。
威廉·肖克利打算设计一种能够替代电晶体的元器件(熟知的肖克利二极体)来占领市场。但在考虑设计得比"简单的"电晶体还要简单的这个问题时他却难住了。被困难难住的肖克利愈发变得偏执,他要求对职员进行测谎,并公布他们的薪金,这些事情惹恼了大家。在1957年,那八位优秀的年轻人集体跳槽,并在一位工业家Sherman Fairchild的资助下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市,主要经营照相机。
由于诺宜斯发明了积体电路技术,可以将多个电晶体安放于一片单晶矽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云。而1965年戈登·摩尔总结了积体电路上面的电晶体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的规律 ,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摩尔定律",这一定律虽然只是由1960年代的数据总结而成的,但是直到21世纪最初的那几年却依然有效。
这种事情又不断的上演,脱离控制的工程师不断的建立新的公司。1967年初,斯波克、雷蒙德等人决定离开仙童公司,自创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总部位于圣克拉拉。而1968年仙童公司行销经理桑德斯的出走,又使世界上出现了超微科技(AMD)这家公司。同年七月,诺宜斯、戈登·摩尔 、安迪·葛洛夫 又离开仙童成立了英特尔公司。今天的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积体电路厂商,占有80%的市场份额。
1981年对仙童公司来说就是恶梦的开始。这一年,设在圣何赛的晶片厂发生有毒溶液的泄漏,于是公司不得不花费1200万美元来更换土壤和监测水质。从此,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最终销声匿迹。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他在矽谷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和对于开发单晶矽片的丰功伟绩,由仙童雇员所创建的公司在矽谷乃至全美国已超过百家。
区位因素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大学依托矽谷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史丹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 ,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尔、苹果公司、思科、特斯拉、甲骨文、英伟达等大公司 ,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位于矽谷附近的大学包括:
史丹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 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卡内基梅隆大学西海岸校区(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West Coast Campus)以下大学不位于矽谷内,而是有助于作为研究资源和新毕业生的来源:
伯克利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戴维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圣塔克鲁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东湾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East Bay),原黑沃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Hayward) 产业特点矽谷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积体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矽谷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矽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矽谷的产业特点包括: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占的比例较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矽谷精神:允许失败的创新,崇尚竞争,平等开放!
天然优质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使得矽谷成为创业者的摇篮,高科技创业一片繁荣,下面是一些矽谷高科技创业最火的公司:
1.Crowdtilt :帮助聚餐的朋友们更方便的支付
2.Exec:帮助解决初创企业零活儿
3.Vayable:将改变你的旅行方式
4.Stripe:一种新型的企业支付方式
5.Postmates:让快递当天到达成为现实。
6.Getaround:刚刚获得一大笔融资
7.Parse:让创建一个新的套用更简便
8.Klout:人们仍旧一直在查看他们的Klout分数
9.Yardsale:本地线上电子商务
10.Path:有声照片分享套用
矽谷现状2006年矽谷总共有225,300个高技术职位。以高技术从业人员的密度而论,矽谷居美国之首,每1000个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里有285.9人从事高科技业。高技术职位的平均年薪亦居美国之首,达到144800美元。2008年矽谷人均GDP达到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矽谷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国的1%。
矽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在矽谷,集结著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矽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矽谷是美国青年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在矽谷,一般公司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行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矽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专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维活跃,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矽谷高新技术公司的创立和资金投入方兴未艾,仍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世界人才最集中的地区。
中国矽谷 深圳深圳被公认为"中国矽谷",其城市的发展模型参照了美国旧金山湾区(也就是真正的矽谷的所在地)。 深圳专门设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商业区,而总部位于深圳的著名高科技公司包括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研祥等等。 深圳拥有的著名科研教育机构包括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等。
中关村地理位置上是指由中国科学院和毗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环抱而成的一个地区。1980年,这里办起了中国第一家IT公司。以后,中关村变成了我国高科技行业,特别是IT行业的代名词。在这个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相连相互渗透。基础研究,套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相互衔接。国际范畴的学术交流,商务往来以及经济合作日趋频繁。中关村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被誉为"矽谷"。
在中关村,共有5000人拥有博士学位,25000拥有硕士学位,180000人是学士学位。有超过8000家高科技公司,一半以上是IT产业公司。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实缴税费达到1500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企业利润总额1730亿元,实现出口230亿美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超过900亿元。
印度矽谷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5大城市。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俗称"印度矽谷"。
旧金山湾区从领导世界半导体工业开始,扩大到领导整个 科技 工业。从此,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一—硅谷。
从狭义上讲,硅谷是以旧金山湾区圣塔克拉拉县为中心,从旧金山市以南一直到包括圣荷西市在内的地区。从广义上讲,硅谷包括旧金山市本身和旧金山湾东岸奥克兰市在内更广阔的地区,也称为大硅谷地区。2017年,包括旧金山市和奥克兰市在内的大硅谷地区,易然人口只占美国的2%左右,GDP却占了整个美国的5%。
旧金山湾区全年的气温基本维持在15一28 ,可以说是四季如春,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地方之一。全球只有五个面积不大的地区具有这种气候,它们总共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而已。
硅谷舒适宜人的气候,确实容易吸引人才留在那里。
来自斯坦福的人,会将硅谷的奇迹归功于这里有斯坦福大学,因为它源源不断地向硅谷输送新技术和优秀人才,甚至直接孕育出引领后一代技术浪潮的新公司。
硅谷的成功带来了斯坦福的成功,因为在硅谷诞生前的60多年里,斯坦福只能算是美国的一所二流大学,在硅谷繁荣之后,世界一流的学者和有志的年轻人才来到斯坦福大学。
从过去到今天,人们羡慕硅谷,想到硅谷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硅谷有风险投资。简单地讲它是创业的催化剂。
硅谷并不是一个可以照顾创业者的大孵化器,而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地方。
创业正是风险投资资本家们和华尔街所希望看到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业的 游戏 ,投资者才能有好的项目投资。
每年能有多少公司上市呢?一般不超过30家。也就是说,即便成功地融到钱,最后能够上市的也不到1%左右,何况更多的公司还融不到钱。
一个创业者要想成功,必须同时具备很多因素。
首先,创始团队很重要。任何梦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实干家。
创业者还必须精力过人,熬得住连续几年每天在简陋窄小的办公环境里工作16一20小时的苦日子。他们又必须是多面手,在创业初期亲自干所有的脏活累活。
成功的创业者还必须有一个小而精的好团队,团队成员之间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同甘共苦,否则成则争功,败则互相推诿,肯定成不了气候。在技术上,他们必须有自己的金刚钻,他们的技术必须是不容易被别人学会和模仿的。
光有好的团队和技术还远远不够,创业者还要有商业头脑,而且必须找到一个能盈利的商业模式
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时比发明一项技术更难,即使最有经验的风险投资专家在这上面也经常栽跟头。
为了保证一个起步良好的公司能够成功,一般风险投资家在投资的同时,还要为公司寻找一位专业的CEO,就是这个目的。
真正具备这些条件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一个初创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外部环境好不好,配套条件是否具备。起步太早,条件不具备,事情自然做不成;而行动得太晚,市场已经太拥挤了,机会也就丧失了。
创业者必须有好运气,创业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运气。
对于那些失败的公司和个人,大家并不关心,甚至没人知道它们和他们存在过。即使很多曾经辉煌过的公司,像网景公司、SGI公司、太阳公司,也会很快被人遗忘。
嗜血的地方
在硅谷,首先是工作时间超长。在小公司里,尤其是还没有上市的小公司,大家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时甚至100小时是很平常的事。
许多人是没事做耗着不回家,而硅谷大家是有干不完的活。虽然硅谷工程师的薪水比美国同行要多20%左右,其实每小时实际收人要低得多。
公司之间的竞争更激烈。所有人,上至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员工,在这样的紧张环境下都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工作。
在某公司工作满一年,拿到股票期权立刻走人,再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如果说风险投资是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成本,那么很多硅谷雇员则是分散他们的生命来期望有朝一日在一家公司能中上硅谷彩券。
机会均等
硅谷能成为 科技 之都,而目长盛不衰,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保证机会均等。
和大部分的硅谷公司一样,Google更相信自己通过面试得到的判断,而不是简历和推荐信,因此招人时总喜欢考一考。
硅谷常常有一个怪现象一一你的下属可能会在一两年后成为你的老板。
帕罗阿图,人口只有6万人,从业的律师却有3000人左右,美国很多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在那里都有分支机构。
在硅谷“淘金”,总会不断产生 科技 新贵,于是就出现了替他们打理财务的生意,今天硅谷地区就成为投资银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相比世界其他地方,硅谷不仅机会多,而目相对来讲最均等的。尽管这里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对失败者很残酷,但还是不断有人愿意来。近年来(2014一2018年),硅谷地区每年大约有5000人净流出到美国各州,但是却又从世界各国各地区净流人1.7万——1.8万人,而目大部分是年轻的专业人士。
硅谷硅含量降低
今天,硅谷最知名的产业是互联网和通信,离半导体更远了,在不知不觉中又完成了一次产业的升级转型。
真正的奥秘
叛逆是硅谷最明显的特征,它成为一种文化植根于硅谷的基因。硅谷通过对传统的不断颠覆,维持着它的活力。但是,硅谷的叛逆者们所做的是有节制的颠覆行为,他们更多地显示出建设而不是破坏的特点。
斯坦福是在产品上支持着硅谷的迭代,而伯克利是在精神上维持着硅谷不断创新。
在任何国家,产生叛逆者不是难事,能够宽容他们,并且引导他们成为建设者,才是关键。
要维持一个地区的发展,当地政府不仅可以扶持一些公司,也可以限制大公司。这种逆向思维是硅谷之外的地区很少有的。
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首先给硅谷地区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而多元文化不仅让硅谷公司可以吸取各种文化的精华,设计出技术精品,而目让硅谷公司的产品能够成为全球化的产品。
在Google,任何产品和服务在推出英语版本的6个月内,必须开发出支持主要亚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的国际版。
亘古而常青
创新必须依靠技术实力。和Google一样,基因泰克也是世界上单位办公面积博士密度最高的公司之一。
身处硅谷的基因泰克则不同,它完全按照IT公司的模式经营,一方面通过股权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硅谷地区生活压力,倒逼公司创造出更高的业绩。
硅谷的成功,其实是信息时代对工业时代的颠覆,这种颠覆是全方位的,从企业制度、资金来源、利润分配,到人与人的关系,当然,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围绕创新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展开的,这也正是保障硅谷的创造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硅谷大事记
1951 斯坦福大学把闲置土地租给惠普、柯达等公司,硅谷的前身斯坦福工业园开始建立。
1957 “八叛徒”在硅谷创立仙童半导体公司,硅谷从此得名,半导体产业在硅谷兴起。
1969 硅谷的SRI研究中心成为早期互联网雏形的四个节点之一。
1972 风险投资公司KPCB在沙丘路成立,风险投资公司从此在硅谷快速发展。
1995 互联网泡沫在硅谷兴起。
2001 互联网泡沫破碎,成千上万的硅谷公司破产,硅谷进入发展低谷。
2003 特斯拉公司在硅谷成立,次年马斯克投资这家公司并担任CEO,2010年该公司上市。
2004 随着Google的上市,硅谷再度繁荣,直到今天。
2008 硅谷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几乎未受影响,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带动硅谷进一步往互联网和软件转型。
2012 著名的互联网2.0公司Facebook上市。
201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打车公司优步(不包含其中国业务)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625亿美元,不仅成为全球最值钱的(有估值的)未上市 科技 公司,而目成为美国所有和交通相关的行业中价值最高的公司。
2019 5月,优步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破发,市值为700亿美元左右。
附录 硅谷著名公司
Adobe 博通(Broadcom) 英特尔 Salesforce AMD 思科
Intuit 闪迪 安捷伦 eBay Juniper Networks 赛门铁克
Airbnb Facebook 国家半导体 特斯拉 AMD 基因泰克
英伟达 推特 苹果 Google 奈飞 雅虎 应用材料
惠普 甲骨文 优步
#头号周刊# #真实力 任我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