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擎天柱是哪里弄得,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的。擎天柱是谁干什么的。

西游记里的擎天柱是哪里弄得,金箍棒是大禹治水的。擎天柱是谁干什么的。,第1张

原义:擎天柱,中国古代神话中,天是由五根粗大无比的柱子支撑的。撑天的柱子便被称为擎天柱。

《史记——夏本纪第二》记载:禹王治水,“路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

馄饨初开之时,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九州生灵耕织生活。忽一日,狂风肆虐,黑云密布,大雨倾盆,唐河之地化为一片汪洋。百姓无奈洪水,只好搬迁到附近的山顶高地上居住,大禹王听说此事后,驾驶麒麟舟,上载开山斧,白虎舟在右,玉龙舟在左,避水剑高举,前边朱雀开道,后边玄武舟尾随,玄武舟上载着“息壤”,禹王威风凛凛站立在麒麟舟之上。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提着“规矩”,背后大旗在风中烈烈声响,大旗上画着“河图”,来到唐河。

大禹王站在麒麟舟上放目巡视,唐河之地飙风劲吹,大浪滔天,黑云密布,洪水秽浊不堪,恶劣的天气,让麒麟舟不能抛锚定位,手下力士把锚抛到水里,千斤铁锚却像稻草一样在水面团团乱转,难以下沉。最后麒麟舟随波逐流漂到唐河东南边一座独立的山边,大禹朝山上观望,山势陡峭,被滔天洪水所围困,上边挤满了避水的百姓,禹王只好让麒麟舟暂时依山泊定,在水面巡视,发现水面不时的有白浪翻起,浪底下隐隐约约有状似大鱼的怪物游动,所经之处,巨浪滔天,所过之处,水旋浪涌。怪鱼经过麒麟舟队,船难以泊定,治水疏通,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急之下,禹王念动咒语,从伏牛山移来一对的高大无比的耸天石柱立于山顶,用铁索把舟船系在石柱上,才稳住了大船。这石柱遇土即长,高于天齐,远远观望,犹如擎天玉柱,这山,后来就被称之为石柱山。

船队泊定后,大禹用避水剑斩开洪水,开山斧开挖渠道泄洪。但那个状似大鱼的水怪仍不时前来来捣乱,禹王与诸将与怪物搏斗了三天三夜后,发现这个怪物是从淮河偷跑来的水怪“无支祁”,状似猿猴,塌鼻梁,凸长额头,力大无比。于是,鸣金收兵,无支祁洋洋得意的游弋于禹王龙舟附近,不时掀起巨浪,降下风雷,以示圞威猛。

晚上,禹王悄悄的把精通水性的大将庚辰叫来,递给他降妖锁,让他趁无支祈不注意,潜入水中,待机锁拿无支祈。庚辰水性非常厉害,在水里游起来,比鱼儿还自有,悄悄的游到掀风弄浪的无支祈背后,举起降妖锁,抛到水怪头上,穿过水怪鼻子,锁住了水怪,随后大将童律、乌木由和庚辰一起把无支祈捆紧,压在从伏牛山搬来的石柱之下,下永世不得脱离。

中国最古老的神异小说《山海经》记载: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祁。《太平广记》记载:“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土伯拥川。天老肃兵,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授命夔龙,桐柏等山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商章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挪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能制。鸱脾桓胡,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远,以数千载,庚辰以戟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上文所记载的大禹治理淮水时制服淮涡水神——猴形水兽无支祁。

大禹从伏牛山移来的耸天石柱,就是传说中的擎天柱。

鲁迅考证石柱山为 “导淮、降妖系舟石。”,所降水怪无支祁就是孙悟空的化身。

另有一说擎天柱为四大猴中通臂猿的兵器。

孙悟空和封神演义里的袁洪的原型似乎都是无支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89801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