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1日,日本半导体最后的巨头东芝为了弥补其核电业务及经营不善带来的巨额亏损,出售旗下半导体公司(TMC)给贝恩资本牵头的日美韩财团组建的收购公司Pangea。日媒称该事件为,日本半导体最后要塞的失守。
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起源于美国的技术转移。
1947年,美国AT&T贝尔研究所发明了点接触晶体管。
1951年,贝尔研究所发明了结接触晶体管,并实现成功实现商业试用。
1953年,索尼创始人之一盛田绍夫从西方电器公司买到晶体管专利技术。
1955年,索尼研制出全球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
1959年,日本晶体管销量达到世界第一。
1968年,在政府的产业育成政策下,日立、富士通、NEC开始研制超高性能计算机。
从40晶体管诞生到60年代后半期,日本主要还是接受美国的技术转移,负责量产民用商品输出到美国,而美国则将电子产业的重心转移到军用领域。
60年代后半期,日本半导体技术者开始活跃在半导体国际会议上,已经实现了技术积累的日本公司开始尝试独自开发。而在70年代初,IBM宣布在大型计算机中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取代磁芯,半导体中重要的DRAM芯片成为潜力巨大的市场,美国也开始拒绝向日本提供IC集成电路,并且强迫日本实现IC输入的完全自由化。此时,日本政府不仅旧有的半导体量产面临危机,而且IBM的新时代高性能计算机的开发也让日本政府恐惧。这让日本一蹶不振,一直在原地不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