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与增量调制(ΔM)技术已经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当信道噪声比较小时一般用PCM,否则一般用ΔM。目前速率在155MB以下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中,国际上存在A解和μ律两种PCM编译码标准系列,在155MB以上的同步数字系列(SDH)中,将这两个系列统一起来,在同一个等级上两个系列的码速率相同。而ΔM在国际上无统一标准,但它在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可用图9-1表示。对于基带通信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收滤波器、发滤波器等。对于频带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调制器、解调器、发滤波器、收滤波器等。
本实验模块可以传输两路话音信号。采用TP3057编译器,它包括了图9-1中的收、发低通滤波器及PCM编译码器。编码器输入信号可以是本实验模块内部产生的正弦信号,也可以是外部信号源的正弦信号或电话信号。本实验模块中不含电话机和混合电路,广义信道是理想的,即将复接器输出的PCM信号直接送给分接器。
2. PCM编译码模块原理
本模块的原理方框图图9-2所示,电原理图如图9-3所示(见附录),模块内部使用+5V和-5V电压,其中-5V电压由-12V电源经7905变换得到。
图9-2 PCM编译码原理方框图
该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和输入点:
• BS PCM基群时钟信号(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SL0 PCM基群第0个时隙同步信号
• SLA 信号A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 SLB 信号B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 SRB 信号B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 STA 输入到编码器A的信号测试点
• SRA 信号A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 STB 输入到编码器B的信号测试点
• PCM PCM基群信号测试点
• PCM-A 信号A编码结果测试点
• PCM-B 信号B编码结果测试点
• STA-IN 外部音频信号A输入点
• STB-IN 外部音频信号B输入点
本模块上有三个开关K5、K6和K8,K5、K6用来选择两个编码器的输入信号,开关手柄处于左边(STA-IN、STB-IN)时选择外部信号、处于右边(STA-S、STB-S)时选择模块内部音频正弦信号。K8用来选择SLB信号为时隙同步信号SL1、SL2、SL5、SL7中的某一个。
图9-2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 U75:非门74LS04;CRY1:4096KHz晶体
•分频器1 U78:A:U78:D:触发器74LS74;U79:计数器74LS193
•分频器2 U80:计数器74LS193;U78:B:U78:D:触发器74LS74
•抽样信号产生器 U81:单稳74LS123;U76:移位寄存器74LS164
•PCM编译码器A U82: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57(CD22357)
•PCM编译码器B U83: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57(CD22357)
•帧同步信号产生器 U77:8位数据产生器74HC151;U86:A:与门7408
•正弦信号源A U87:运放UA741
•正弦信号源B U88:运放UA741
•复接器 U85:或门74LS32
晶振、分频器1、分频器2及抽样信号(时隙同步信号)产生器构成一个定时器,为两个PCM编译码器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译码器的时钟信号(即位同步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应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方法如实验五及实验六所述。此处将同步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直接送给译码器。
由于时钟频率为2.048MHz,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故PCM-A及PCM-B的码速率都是2.048MB,一帧中有32个时隙,其中1个时隙为PCM编码数据,另外31个时隙都是空时隙。
PCM信号码速率也是2.048MB,一帧中的32个时隙中有29个是空时隙,第0时隙为帧同步码(×1110010)时隙,第2时隙为信号A的时隙,第1(或第5、或第7 —由开关K8控制)时隙为信号B的时隙。
本实验产生的PCM信号类似于PCM基群信号,但第16个时隙没有信令信号,第0时隙中的信号与PCM基群的第0时隙的信号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两个PCM编译码器用同一个时钟信号,因而可以对它们进行同步复接(即不需要进行码速调整)。又由于两个编码器输出数据处于不同时隙,故可对PCM-A和PCM-B进行线或。本模块中用或门74LS32对PCM-A、PCM-B及帧同步信号进行复接。在译码之前,不需要对PCM进行分接处理,译码器的时隙同步信号实际上起到了对信号分路的作用。
3. TP3057简介
本模块的核心器件是A律PCM编译码集成电路TP3057,它是CMOS工艺制造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片内带有输出输入话路滤波器,其引脚及内部框图如图9-4、图9-5所示。引脚功能如下:
图9-4 TP3057引脚图
(1) V一 接-5V电源。
(2) GND 接地。
(3) VFRO 接收部分滤波器模拟信号输出端。
(4) V+ 接+5V电源。
(5) FSR 接收部分帧同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8KHz脉冲序列。
(6) DR 接收部分PCM码流输入端。
(7) BCLKR/CLKSEL 接收部分位时钟(同步)信号输入端,此信号将PCM码流在FSR上升沿后逐位移入DR端。位时钟可以为64KHz到2.048MHz的任意频率,或者输入逻辑“1”或“0”电平器以选择1.536MHz、1.544MHz或2.048MHz用作同步模式的主时钟,此时发时钟信号BCLKX同时作为发时钟和收时钟。
(8) MCLKR/PDN 接收部分主时钟信号输入端,此信号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可以和MCLKX异步,但是同步工作时可达到最佳状态。当此端接低电平时,所有的内部定时信号都选择MCLKX信号,当此端接高电平时,器件处于省电状态。
(9) MCLKX 发送部分主时钟信号输入端,此信号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可以和MCLKR异步,但是同步工作时可达到最佳状态。
(10) BCLKX 发送部分位时钟输入端,此信号将PCM码流在FSX信号上升沿后逐位移出DX端,频率可以为64KHz到2.04MHz的任意频率,但必须与MCLKX同步。
图9-5 TP3057内部方框图
(11) DX 发送部分PCM码流三态门输出端。
(12) FSX 发送部分帧同步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8KHz脉冲序列。
(13) TSX 漏极开路输出端,在编码时隙输出低电平。
(14) GSX 发送部分增益调整信号输入端。
(15) VFXi- 发送部分放大器反向输入端。
(16) VFXi+ 发送部分放大器正向输入端。
TP3057由发送和接收两部分组成,其功能简述如下。
发送部分:
包括可调增益放大器、抗混淆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压缩A/D转换器。抗混淆滤波器对采样频率提供30dB以上的衰减从而避免了任何片外滤波器的加入。低通滤波器是5阶的、时钟频率为128MHz。高通滤波器是3阶的、时钟频率为32KHz。高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送给阶梯波产生器(采样频率为8KHz)。阶梯波产生器、逐次逼近寄存器(S•A•R)、比较器以及符号比特提取单元等4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压缩式A/D转换器。S•A•R输出的并行码经并/串转换后成PCM信号。参考信号源提供各种精确的基准电压,允许编码输入电压最大幅度为5VP-P。
发帧同步信号FSX为采样信号。每个采样脉冲都使编码器进行两项工作:在8比特位同步信号BCLKX的作用下,将采样值进行8位编码并存入逐次逼近寄存器;将前一采样值的编码结果通过输出端DX输出。在8比特位同步信号以后,DX端处于高阻状态。
接收部分:
包括扩张D/A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符合AT&T D3/D4标准和CCITT建议。D/A转换器由串/并变换、D/A寄存器组成、D/A阶梯波形成等部分构成。在收帧同步脉冲FSR上升沿及其之后的8个位同步脉冲BCLKR作用下,8比特PCM数据进入接收数据寄存器(即D/A寄存器),D/A阶梯波单元对8比特PCM数据进行D/A变换并保持变换后的信号形成阶梯波信号。此信号被送到时钟频率为128KHz的开关电容低通滤波器,此低通滤波器对阶梯波进行平滑滤波并对孔径失真(sinx)/x进行补尝。
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用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来说明PCM编译码器的性能。
动态范围的定义是译码器输出信噪比大于25dB时允许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应大于图9-6所示的CCITT建议框架(样板值)。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其动态范围时,出现过载噪声,故编码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时量化信噪比急剧下降。TP3057编译码系统不过载输入信号的最大幅度为5VP-P。
由于采用对数压扩技术,PCM编译码系统可以改善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TP3057采用A律13折线对信号进行压扩。当信号处于某一段落时,量化噪声不变(因在此段落内对信号进行均匀量化),因此在同一段落内量化信噪比随信号幅度减小而下降。13折线压扩特性曲线将正负信号各分为8段,第1段信号最小,第8段信号最大。当信号处于第一、二段时,量化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当信号太小时,量化信噪比会小于25dB,这就是动态范围的下限。TP3057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内的输入信号最小幅度约为0.025Vp-p。
常用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来测量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图9-6 PCM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样板值
语音信号的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为了不发生频谱混叠,常将语音信号经截止频率为3.4KHz的低通滤波器处理后再进行A/D处理。语音信号的最低频率一般为300Hz。TP3057编码器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决定了编译码系统的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频率超过这两个滤波器的频率范围时,译码输出信号幅度迅速下降。这就是PCM编译码系统频率特性的含义。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PCM编译码单元工作原理,开关K9接通8KHz(置为1000状态),开关K8置为SL1(或SL5、SL7),开关K5、K6分别置于STA-S、STB-S端,接通实验箱电源。
2. 用示波器观察STA、STB,调节电位器R19(对应STA)、R20(对应STB),使正弦信号STA、STB波形不失真(峰峰值小于5V)。
3.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CH1接SL0,(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以显示至少两个SL0脉冲,从而可以观察完整的一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A、SLB、PCM-B以及PCM,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
开关K8分别接通SL1、SL2、SL5、SL7,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4.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5. 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开关K5置于STA-IN端,将低失真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TP3057(U82)编码器。示波器的CH1接STA(编码输入),CH2接SRA(译码输出)。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P、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再将信号幅度分别衰减10dB、20dB、30dB、40dB、45dB、50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当衰减45dB以上时,译码输出信号波形上叠加有较明显的噪声)。
也可以用本模块上的正弦信号源来观察PCM编译码系统的过载噪声(只要将STA-S或STB-S信号幅度调至5VP-P以上即可),但必须用专门的信号源才能较方便地观察到动态范围。
1.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1)半导体三极管从结构上可分为NPN型和PNP型两大类,它们均由三个掺杂区和两个背靠背的PN结构成,但两类三极管的电压极性和电流方向相反。(2)三个电极:基极 b、集电极 c、和发射极 e。从后面工作原理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发射极和集电极的命名是因为它们要分别发射与接收载流子。(3)内部结构特点: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集电区的掺杂浓度;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最低。(4)三个区作用:发射区发射载流子、基区传输和控制载流子、集电区收集载流子。2.电流的分配和控制作用(1)条件内部条件:三极管的结构。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对NPN型:Vc>VB>VE Si管:VBE=0.7V Ge管:VBE=0.2V对PNP型:Vc<VB<VE Si管:VBE=-0.7V Ge管:VBE=-0.2V(2)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参阅难点重点)(3)电流分配关系在众多的载流子流中间,仅有发射区的多子通过发射结注入、基区扩散和复合以及集电区收集三个环节,转化为正向受控作用的载流子流Ic,其它载流子流只能分别产生两个结的电流,属于寄生电流。为了表示发射极电流转化为受控集电极电流Ic的能力,引入参数α,称为共基极电流传输系数。其定义为α=Ic/IE令β=α/(1-α),称为共射极电流传输系数。3.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IE=Ic+IB (1)共基接法 (IE对Ic 的 控制作用)Ic=αIE +ICBOIB=(1-α)IE -ICBO (2)共射接法 (IB对Ic 的 控制作用)Ic=βIB +ICEOIE=(1+α)IB +ICEOICEO=(1+β)ICBO 4.共射极电路的特性曲线(以NPN型管为例)(1)输入特性曲线 IB=f(VBE,VCE )输入特性曲线是指当VCE为某一常数时,IB和BE之间的关系。特点:VCE=0的输入特性曲线和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类似;随着VCE增大,输入特性曲线右移;继续增大VCE,输入特性曲线右移很少。在工程上,常用VCE=1时的输入特性曲线近似代替VCE>1V时的输入特性曲线簇。(2)输出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是指当IB为某一常数时,IC和VCE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区: 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发射区不能发射载流子,IB≈0,IC≈0。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其特点是:VBE≈0.7V(或0.2V),IB>0,IC与IB成线性关系,几乎与VCE无关。饱和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随着集电结反偏电压的逐渐减小(并转化为正向偏压),集电结的空间电荷区变窄,内电场减弱,集电结收集载流子的能量降低,IC不再随着IB作线性变化,出现发射极发射有余,而集电极收集不足现象。其特点是:VCE很小,在估算小功率管时,对硅管可取0.3V(锗0.1V)。对PNP型管,由于电压和电流极性相反,所以特性在第三象限。4.主要参数 电流放大倍数,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集电极耗散功率PCM,反向击穿电压V(BR)CEO等3.2共射极放电电路1.放大的原理和本质(以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交流电压vi通过电容C1加到三极管的基极,从而使基极和发射极两端的电压发生了变化:由VBE→VBE +vi,由于PN结的正向特性很陡,因此vBE的微小变化就能引起iE发生很大的变化:由IE→IE+ △IE,由于三级管内电流分配是一定的,因此iB和iC作相同的变化,其中IC→IC +△IC。iC流过电阻Rc,则Rc上的电压也就发生变化:由VRc→VRc +△VRc。由于vCE=VCC-vRc,因此当电阻Rc上的电压随输入信号变化时,vCE也就随之变化,由VCE→VCE+△VCE,vCE中的变化部分经电容C2传送到输出端成为输出电压vo。如果电路参数选择合适,我们就能得到比△vi大得多的△vo。所以,放大作用实质上是放大器件的控制作用,是一种小变化控制大变化。2.放大电路的特点 交直流共存和非线性失真3.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正确的外加电压极性、合适的直流基础、通畅的交流信号传输路径4.放大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 (1)静态:输入为0,IB、IC、VCE都是直流量。 (2)动态:输入不为0,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都是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叠加。保证在直流基础上实现不失真放大。5.放大电路的分析步骤 (1)先进行静态分析:用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 直流通路:直流信号的通路。放大电路中各电容开路即可得到。 (2)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分析:用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交流通路:交流信号的通路。放大电路中各电容短接,直流电源交流短接即可得到 3.3图解分析法1.静态分析(1)先分析输入回路首先把电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部分,然后分别列出它们的端特性方程。在线性部分,其端特性方程为VBE=VCC-IB*RB将相应的负载线画在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上,其交点便是所求的(IBQ,VBQ)。(2)再分析输出回路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到输出回路的负载线方程(直流负载方程)为VCE=VCC-IC*RC将相应的负载线(直流负载线,斜率为1/Rc)画在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上,找到与IB=IBQ相对应的输出特性曲线,其交点便是所求的(ICQ,VCEQ)。2.动态分析(参阅难点重点)交流负载线:是放大电路有信号时工作点的轨迹,反映交、直共存情况。其特点为过静态工作点Q、斜率为1/(Rc//RL)。3.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1)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偏高,管子工作进入饱和区(NPN管,输出波形削底;PNP管,输出波形削顶)(2)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偏低,管子工作进入截止区(NPN管,输出波形削顶;PNP管,输出波形削底)观看动画 (3)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om如图 Vom1=VCE-VCES 且因为ICEO趋于0 , Vom2=ICQ*(RC//RL)所以Vom为Vom1及Vom2中较小者,以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 4.图解分析法的特点图解分析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直观、全面地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情况,并能帮助我们理解电路参数对工作点的影响,并能大致估算动态工作范围,另外还可帮助我们建立一些基本概念,如交直流共存、非线性失真等。图解分析法实例(工作点移动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4小信号模型分析法指导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把半导体三极管所构成的非线性电路转化为线性电路。1.半导体三极管的小信号模型(1)三极管小信号模型的引出,是把三级管作为一个线性有源双口网络,列出输入和输出回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然后利用取全微分或泰勒展开的方法得到H参数小信号模型。(2)关于小信号模型的讨论: ①小信号模型中的各参数,如rbe、β均为微变量,其值与静态工作点的位置有关,并非常数。 ②受控电流源的大中、流向取决于ib ③小信号模型适用的对象是变化量,因此电路符号不允许出现反映直流量或瞬时总量的大下标符号。2.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共射基本放大电路(1)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 方法:先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电容及电源交流短接),然后将三极管用小信号模型代替。(2)求电压放大倍数(3)求输入电阻(4)求输出电阻以下给出了一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过程,观看动画。3.5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偏置电路:一是提供放大电路所需的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二是在环境温度、电源电压等外界因素变化时,保持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温度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影响T↑→VBE↓、β↑、ICBO↑→IC↑静态工作点变化,可能导致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失真。2.稳定静态工作点方法:在放大电路中引电流负反馈(常用射极偏置电路)、采用补偿法。3.射极偏置电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过程:(1)利用Rb1和Rb2组成的分压器以固定基极电位;(2)利用Re产生的压降反馈到输入回路,改变VBE,从而改变IC。 3.6共射极电路、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特点1.共射极电路共射极电路又称反相放大电路,其特点为电压增益大,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低频性能差,适用于低频、和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2.共集电极电路共集电极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电压跟随器,其特点是:电压增益小于1而又近似等于1,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常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级、输出级或缓冲级。3.共基极电路电路特点: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输入电阻底,输出电阻高,常用于高频或宽频带电路。3.7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1.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1)频率响应: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的稳态响应。(2)频率失真:包括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均属于线性失真。2.RC低通电路的频率响应(1)幅频响应:(2)相频响应:ψ=-argtg(f/fH) 3.RC高通电路的频率响应RC高通电路与RC低通电路成对偶关系。4.波特图为了能同时观察到低频和高频段幅频变化特性,在绘制幅频特性曲线时,通常横坐标和纵坐标均采用对数坐标形式,称之为波特图。5.放大电路存在频率响应的原因放大电路存在容抗元件(例如外接的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和三极管的极间电容),使的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的输出不同。通常外接电容可以等效为RC高通电路,因而影响下限频率,而三极管的极间电容可以等效为RC低通电路,因而影响上限频率。 例1.半导体三极管为什么可以作为放大器件来使用,放大的原理是什么?试画出固定偏流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并分析放大过程。答:放大的原理是利用小信号对大信号的控制作用,利用vBE的微小变化可以导致iC的大变化。固定偏流式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放大过程,参阅“内容提要——第2页”。例2.电路如图所示,设半导体三极管的β=80,试分析当开关K分别接通A、B、C三位置时,三级管各工作在输出特性曲线的哪个区域,并求出相应的集电极电流Ic。解:(1)当开关K置A,在输入回路IB.Rb+VBE=Vcc,可得IB=Vcc/Rb=0.3mA假设工作在放大区,则IC=β.IB=24mA,VCE=Vcc-IC.Re<0.7V,故假设不成立,三级管工作在放大区。此时,VCE=VCES=0.3V,IC=Vcc/Re=3mA(2)当开关K置B,同样的方法可判断三级管工作在放大区,IC=β.IB=1.92mA(3)当开关K置C,三级管工作在截止状态,IC=0例3.某固定偏流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及交、直流负载线如图所示,试求:(1)电源电压VCC、静态电流IB、IC和VCE。(2)电阻Rb、Rc的值。(3)输出电压的最大不失真幅度。(4)要使该电路能不失真地放大,基极正弦电流的最大幅度是多少?解: (1)直流负载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VCC值,IB=20uA,Ic=1mA VCE=3V(2)因为是固定偏听偏流放大电路,电路如图所示Rb=VCC/IB=300KΩ Rc=(VCC-VCE)/IC=3KΩ(3)由交流负载线和输出特性的交点可知,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输出电压vCE从3V到0.8V,变化范围为2.2V,在输入信号的负半周,输出电压vCE从3V到4.6V,变化范围为1.6V。综合考虑,输出电压的最大不失真幅度为1.6V。(4)同样的方法可判断输出基极电流的最大幅值是20μA. 例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100,VBE=-0.7V(1)试计算该电路的Q点;(2)画出简化的H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3)求该电路的电压增益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4)若VO中的交流成分出现如图所示的失真现象,问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为消除此失真,应调节电路中的哪个元件,如何调整?解:(1)IB=VCC/Rb=40μAVCE=-(VCC-IC.RC)=-4V(2)步骤:先分别从三极管的三个极(b、e、c)出发,根据电容和电源交流短接,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再将三极管用小信号模型替代;并将电路中电量用瞬时值或相量符号表示,即得到放大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注意受控电流源的方向。(图略)(3)rbe=200+(1+β)26mA/IEQ =857ΩAV=-β(RC//RL)/rbe=-155.6(4)因为vEB=-vi+VCb1=-vi+VEB从输出波形可以看出,输出波形对应vs正半周出现失真,也即对应vEB减小部分出现失真,即为截止失真。减小Rb,提高静态工作点,可消除此失真。说明:分析这类问题时,要抓住两点:(1)发生饱和失真或截止失真与发射结的电压有关(对于NPN型管子,为vBE;对于PNP型管子为vEB),发射结电压过大(正半周),发生饱和失真;过小(负半周),发生截止失真。(2)利用放大电路交、直流共存的特点,找出发射结电压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这里,要利用耦合电容两端的电压不变(因为为大电容,在输入信号变化的范围内,其两端的电压认为近似不变),如上题式子中的VCb1=VEB。 例5.电路如图所示为一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已知两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均为β,输入电阻为rbe,电路参数如图,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解:本放大电路为一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两极都是共集电极组态。计算其性能指标时,应注意级间的相互影响。(1)求电压放大倍数 AV=VO/Vi画出放大电路的小信号等效电路。AV1=VO1/Vi=(1+β)(Re1//RL1)/[rbe+(1+β)(Re1//RL1)]AV2=VO/VO1=(1+β)(Re2//RL)/[rbe+(1+β)(Re2//RL)]AV=VO/Vi=AV1*AV2其中:RL1为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负载电阻,RL1=rbe+(1+β)(Re2//RL)(2)输入电阻RiRi=Vi/Ii=Rb1//[rbe+(1+β)(Re1//RL1)(3)输出电阻RoRo=Re2//[(rbe+Ro1)/(1+β)]其中:Ro1为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Ro1=Re1//[(rbe+(Rb1//Rs))/(1+β)]难点重点1.半导体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1)发射区向基区注入电子由于发射结外加正向电压,发射结的内电场被削弱,有利于该结两边半导体中多子的扩散。流过发射极的电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发射区中的多子自由电子通过发射结注入到基区,成为集区中的非平衡少子而形成的电子电流IEN,二是基区中的多子空穴通过发射结注入到发射区,成为发射区的非平衡少子而形成的空穴电流IEP。由于基区中空穴的浓度远低于发射区中电子的浓度,因此,与电子电流相比,空穴的电流是很小的,即IE=IEN+IEP(而IEN>>IEP)(2)非平衡载流子在基区内的扩散与复合由发射区注入基区的电子,使基区内少子的浓度发生了变化,即靠近发射结的区域内少子浓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浓度梯度。于是,由发射区来的电子将在基区内源源不断地向集电结扩散。另一方面,由于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很低,因而在扩散过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与基区中的多子(空穴)相复合,大部分将到达集电结。(3)集电区收集载流子由于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集电结的内电场被加强,有利于该结两边少子的漂移。流过集电极的电流IC,除了包括由基区中的热平衡少子电子通过集电结形成的电子电流ICN2和集电区中的热平衡少子空穴通过集电结形成的空穴电流ICP所组成的反向饱和电流ICBO以外,还包括由发射区注入到基区的非平衡少子自由电子在基区通过边扩散、边复合到达集电结边界,而后由集电结耗尽层内的电场将它们漂移到集电区所形成的正向电子传输电流ICN1,因此IC=ICN1+ICN2+ICP=ICN1+ICBO式中ICBO=ICN2+ICP基极电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通过发射结的空穴电流IEP,通过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ICBO以及IEN转化为ICN1过程中在基区的复合电流(IEN-ICN1),即IB=IEP+(IEN-ICN1)-ICBO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