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2018年7月6日0:01,特朗普政府正式作出决议,对来自中国价值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
与此同时, 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在北京时间2018年7月6日12:01,做出了相同的举措, 对价值34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
在时间上,两者分毫不差。
隔着十二个时区的国家同时做出一模一样的举措,这并不是其中某一方会未卜先知,而是意味着双方旷日持久地谈判在这一刻彻底失败。
在太平洋的两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打响。
虽然整场战斗双方没有调动一兵一卒,但是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018年,中美贸易额高达6000亿美元,是前苏联末期的60余倍。
可以说,这场战斗是人类 历史 上体量最为庞大的“经济纠纷”。
贸易战从来不是为了消灭对手,而是为了进一步压缩对手的生存空间,使其妥协。
而在现代 社会 ,最能有效压缩对方生存空间的,莫过于 科技 产业。
因此, 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逐渐就芯片问题对中国企业进行全方位打压。
芯片对于我国发展极其重要,早在2015年,芯片进口就已经成为了我国消耗外汇储备最大的项目。
直至2020年,我国芯片进口额已经高达3000亿美元。
小到手机电脑 游戏 机,大到 汽车 机床,现代 社会 的几乎任何制造行业,都对芯片有着旺盛的需求。
芯片供应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成百上千的企业 ,也是高 科技 产品和互联网企业乃至未来5G发展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纵观全球,能够做到高端芯片的企业就那么几家:韩国的三星、荷兰的asml,美国的英特尔等等。
在贸易战打响后,美国政府对其下达了禁令,限制其对华出售。
这一系列的芯片封锁对我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会发现不少品牌的手机都陷入了缺货状态。
而 对于一些对芯片有着较高需求的企业而言,他们所面临的很可能是停工停产。
不夸张地说,美国的这一记重拳,打中了命门。
那么,国产芯片能不能替代进口,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呢?答案是很难。
与其他产业相比,芯片工艺有着极高的门槛。
它的投入非常高,周期漫长,是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的,往往钱砸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国产企业并不是不能制造芯片,准确地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芯片技术还比较落后,不足以满足高精尖需求。
纵观世界各大芯片制造商, 每一个都是经过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才成长起来的。
再加上专利封锁的影响,国内芯片企业与国际大厂相比,很可能就是差了十年二十年的差距,想要在短时间内拥有最为先进的技术,几乎不可能实现。
芯片制造一般有四道工序:设计、制造、封装、测试。
其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就是设计和制造,在芯片设计上,我国还是有着一定的底子在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 华为海思、阿里达摩院,其核心研究方向都是专攻芯片设计 。
2019年,阿里达摩院所推出的AI芯片含光800,在国际上也受到了颇多关注,称得上是同类型产品当中的佼佼者。
但是,芯片的制作光有设计技术也是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制作环节。
芯片在制造上需要各种高端设备,这是我国目前所不具备的。
高端芯片的制造需要光刻机, 想要制造出高端芯片往往只有两个途径 :要么卖光刻机自己做,要么委托代工厂进行制作。
然而,贸易战过后,这两条路都走不通。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是荷兰阿斯麦。
此前,中芯国际曾经向荷兰阿斯麦公司,以12亿美元的价格采购了一批EUV光刻机。
但是 受贸易战的影响,这批光刻机也迟迟未能交付。
而至于代工生产方面,则更为困难。
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作厂商是我国台湾省的台积电,其产能长期占据了全球芯片市场一半左右。
但此时的台积电也是美国重点“关照”对象,即便有心,也很难在关键时候为国内提供供给。
想要打破美国的封锁,我们还是只能依靠自己。
从2018年开始,我国各重点大学便开始了艰苦的攻关行动,研究重点放在了光刻机相关技术之上。
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一批批项目上马 ,能否冲出重围,全靠此一搏。
西方国家的封锁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
断供之前,中国企业的思维通常都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技术迭代失去了动力,国家底子又薄,只能依靠少部分科研机构靠着逆向工程勉强前进。
在这一时期,国内市场虽然表面上繁荣,网络电商、传媒、大数据、云计算,年产值高达十几万亿美元。
但如果抽掉芯片产业这层地基,再高的摩天大楼都要垮塌。
这次封锁意味着我国企业将不得不使用国产芯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也为国产芯片制造厂商让出了市场。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窗口期做到“自给自足”,那么 中国将补齐自身的最后一块短板,彻底摆脱美国人的限制。
为此,国内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主的多家大学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这场攻坚一直持续了几年时间,从2021年开始,各所大学突破关键技术,科研成就呈井喷式爆发。
2021年2月,清华大学任天令教授团队也首次实现了亚一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再加上2020年12月,复旦大学周鹏教授团队在3纳米芯片上的成就相结合,两者已经达到目前最小芯片的阈值。
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很有可能已经达到了相关技术的上限。
在光刻机技术上,清华大学的唐传祥教授,也在“稳态微聚束”的新型粒子加速光源取得了突破。
10月,路新春教授在芯片上有了重大突破, 国内首台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正式落地,并运到中国的一家集成电路制造公司。
要知道,国内的晶圆减薄机一直依赖进口,而我们研制的设备主要应用于3D 、IC制造、先进封装等芯片制造生产线,直接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
而在芯片技术上,我国也率先实现了金刚石芯片的研发。
2021年1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韩杰才团队,率先在金刚石芯片上取得了突破。
韩杰才团队所研制的金刚石芯片在性能上远超过当前主流的硅基芯片,为我国芯片产业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
几乎在同一时间,北京大学彭练矛团队在以石墨烯为基础的碳基领域取得突破,在实验室制造出了栅长为5纳米工艺的碳晶体管,综合性能远超目前市场之上流行的硅基芯片十几倍。
这也就是说,我国不单单不再依靠外国技术,甚至有可能直接引领下一次芯片革命。
研究室之外,相关产业的布局也早早地展开
2021年,我国在上海,合肥,杭州投产芯片制造园区, 总投资额高达几千亿。
虽然目前产业园区的刚刚投入,尚未完全落成,但是相信在未来,我们会收获一个不错的结果。
随着一项项技术的突破,一个个项目得到实施,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家开始坐不住了。
原本世界上能够搞芯片制作的玩家就这么几位,各自有着稳定的分工,中国也没有意向进行全产业链的研发。
但是现在, 随着美国人的横插一脚,一切都变了。
贸易战是美国政府的事情,事实上,绝大多数芯片厂商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的。
毕竟谁也不愿意丢失中国这么一个几千亿美元的大市场,他们巴不得坐在产业链的最上游吃一辈子老本。
但是,不想参与不代表可以不参与。
在美国人的裹挟下,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对中国实施了禁令,不再销售。
对于这些厂商而言,这个打击是十分巨大的。
2021年,由于美国贸易战外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芯片市场遭遇重创,各大厂商的日子都不好过,股价均出现大幅度下跌。
在外部波涛汹涌下, 唯独中国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大有自力更生的前景。
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继续跟着美国政府一条路走到黑,要么及时止损,恢复与中国交易。
2021年年底,阿斯麦公司就对外公开表态,宣布不再坚持美国人所设立的禁运原则,中国可以购买公司的任意产品。
根据次年阿斯麦公司所公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上来看,在2022年的前三个月,阿斯麦共计对中国出售23台DUV光刻机,中国再次成为阿斯麦最大买家。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麦公司 历史 上对中国出口的DUV光刻机一共才有50多台,仅仅今年便占据了一半,供货量大幅度提高。
事实上,西方国家并非没有人意识到这个结果。
例如比尔盖茨在2020年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经表示反对美国政府的禁运政策。
他认为,限制对中国的芯片出口没有丝毫好处。
如果美国政府坚持这样做,那就是在逼迫中国自行进行研发,最终实现自给自足。
现在看来,盖茨的这番话,居然真的实现了。
纵观整场贸易战,美国人的芯片封锁虽然在短时间内对我国造成了伤害,但最终,伤害最深的还是美国自己。
首先, 美国政府这一举动进一步降低了自身的权威, 使得世界各国更加真切地看见了美国政府的嘴脸。
其次,芯片产业的大幅度衰弱并不仅仅影响中国一家,更关系到整个世界市场。
根据2022年6月12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所发表的文章来看,由芯片减产导致的电子产品的短缺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通胀率,目前已经达到了40年来的最高值。
芯片的短缺还直接使得美国 汽车 行业大幅度减产 ,仅仅一年时间,美国 汽车 价格就平均出现了40%的涨幅,引发了各行各业的恐慌。
从结果上来看,美国政府的这一套芯片禁运,甚至没做到伤敌八百,就先行自损一千。
对于这样的情况,或许美国人应该及时止损不再继续。
但令人遗憾的是,截止到2022年7月,美国政府仍然没有收手的打算。
根据美媒报道,美国商务部正在制定新的方案,试图禁止14nm以下的所有芯片出口中国,继续扩大禁运范围。
直到这个时候, 美国商务部仍然认为: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美国的目标,即阻止中国向更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迈进,以保障美国的竞争力和国家安全。”
美国政府或许仍拥有着世界上最强的影响力,最为尖端的 科技 水平。
但是,在国产芯片蓬勃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他们这一次要真的失算了。
中国能够把盾构机卖回到欧洲老家,有一天也能够把芯片卖回北美老家,相信那一天不会到来的太晚。
参考资料:
1.《美媒:拜登的对华电脑芯片战争伤害美国人》.环球时报.
2.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mulls-fresh-bid-restrict-chipmaking-tools-chinas-smic-sources-2022-07-08/
在4月26日接待了超200家机构调研。会上,公司表示,出于成本、发电增益、轻量化等多方面的考虑,目前分布式电站、地面电站对背板的需求均在增加,背板业务景气度也在提升。根据公司规划,计划至2025年,每年新增至少5,000万平方米以上背板产能,2022年产能扩充正在推进中。4月27日,A股一改颓势吹响反攻号角,大盘全天震荡走高,光伏、半导体等赛道板块掀起涨停潮。中来股份因成为日涨幅达到15%的前5只证券而登上龙虎榜,当日收报14.28元,涨跌幅20.00%。中来股份21年年报及22年一季报显示,由于公司背板业务以及光伏应用系统业务量增加,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34亿元,同比增幅为14.45%。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78亿元,增幅达到77.63%。但公司增收不增利,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利润-4.17亿元,中来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在报告期内计提了相关资产减值4.61亿元,剔除本次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公司的营业利润仍为正。中来股份背板业务2022年出货及盈利情况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近期的调研中,中来股份介绍,公司2022年一季度出货量约5,80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出于成本、发电增益、轻量化等多方面的考虑,目前分布式电站、地面电站对背板的需求均在增加,背板业务景气度也在提升。根据公司规划,计划至2025年,每年新增至少5,000万平方米以上背板产能,2022年产能扩充正在推进中。2022年公司规划的高效电池产量是争取达到6GW,但因受疫情影响,山西项目小部分设备安装晚于预期,具体投产情况仍待评估。关于公司使用的POPAID设备目前行业内仅江苏杰太一家可量产,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该设备上的一些材料和一些耗材,上游的供应商偏少。未来山西项目全部上来之后,就能做到车间和车间之间的比较,台与台之间的比较。除了无绕镀的技术,公司也正在开发其他技术,比如正在研发的TOPCon3.0技术,就是针对目前TOPCon技术银浆成本较高这一核心痛点。公司TOPCon3.0技术正处于研发向中试过渡阶段,预计明年能够实现TOPCon3.0量产。TBC电池兼顾TOPCon高效率和IBC电池的美观,但是工艺流程复杂、材料成本昂贵,需要进一步研发,实现量产目标的时间需要更长。公司现有的TOPCon2.0产线都有预留升级为TOPCon3.0的技术空间。具体调研内容如下:一、公司业绩情况介绍1、2021年度业绩情况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34亿元,同比增幅为14.45%,主要系公司背板业务以及光伏应用系统业务量增加所致;2021年营业成本为51.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84亿元,增幅为23.65%,2021年毛利率为11.52%,比去年同期下降6.58%,高效电池及组件业务板块的毛利率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系原材料、海运费大幅上涨带来成本上升所致,与行业内同业务类型公司的趋势保持一致;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利润-4.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3亿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在报告期内计提了相关资产减值4.61亿元,剔除本次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公司的营业利润仍为正;2021年底,公司资产总额为121.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98亿元,增幅为24.62%;2021年度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6.5%,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2%,公司整体的资产负债率在可控水平;2021年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32亿元,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1亿元,主要是本报告期内销售回款增加所致。2、2022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78亿元,增幅达到77.63%,主要是公司背板业务以及光伏应用系统业务量增加所致;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成本为17.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5亿元;第一季度毛利率为18.2%,比去年同期增加9.93%,主要是由于背板业务一季度高毛利产品的销量增加所致,光伏应用系统业务由于开展源烨EPC业务,毛利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利润1.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683万元,增幅为648%,主要是由于背板和光伏应用业务在今年一季度毛利和营业利润的大幅提升。二、互动问答环节问:请问公司高效电池及组件业务板块未来的销售布局是怎么样的?答:公司将专注于全球屋顶分布式分销市场,同时进一步稳固与大型地面电站投资企业的业务关系,形成以屋顶分布式分销市场为主体、大型地面电站业务为补充的营销格局。问:随着分布式业务发展,背板需求量持续增加,请问公司背板一季度出货量情况,产能扩充规划如何?答:公司2022年一季度出货量约5,800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出于成本、发电增益、轻量化等多方面的考虑,目前分布式电站、地面电站对背板的需求均在增加,背板业务景气度也在提升。根据公司规划,计划至2025年,每年新增至少5,000万平方米以上背板产能,2022年产能扩充正在推进中。问:请问公司TOPCon电池降本提效方式是怎样的?答:公司TOPCon电池降本提效可从多角度出发。硅片降本:电池端的薄片化,使用更薄的硅片;银耗降本:公司正在研发的TOPCon3.0技术有望降低银耗,未来做到与PERC电池银耗量相当,实现TOPCon电池与PERC电池非硅成本持平;提效降本:TOPCon电池相对于其他电池有着更大的提效空间;设备降本:公司使用的POPAID设备,工序缩短,投资成本下降;规模化降本:山西新投建的电池工厂电费较泰州工厂有所降低、且新建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随着未来产能释放,将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问:请问今年高效电池生产规划如何?答:2022年公司规划的高效电池产量是争取达到6GW,但因受疫情影响,山西项目小部分设备安装晚于预期,具体投产情况仍待评估。问:请问公司电池目前的转换效率、良率、银耗水平如何?答:公司182电池产线转换效率24%-24.5%,良率可达到97%以上,182电池银耗约130mg/片左右。问: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户用分布式市场,请问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公司的户用业务渠道、业务模式是怎样的?答:户用分布式业务涉及开发、设计、施工、建设、并网、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专业性较强,存在着一定的行业壁垒,新企业进入需要周期,公司拥有一定先发优势、渠道优势,并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公司户用业务渠道是“一县一代”的模式,现已布局14个省市并逐步拓宽。公司业务主要是为合作伙伴上海源烨提供EPC服务,并协助央国企整县开发项目落地,同时通过探索其他模式来推进分布式业务。问:公司目前高效电池尺寸情况?答:年产2.1GW高效电池项目对应的电池尺寸为166,新投建的年产1.5GW高效电池项目及山西年产16GW(一期8GW)高效电池项目对应的电池尺寸均为210以下兼容。问:公司选择的POPAID路线有着无绕镀优势,但是否也有其缺点?答:关于公司使用的POPAID设备目前行业内仅江苏杰太一家可量产,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该设备上的一些材料和一些耗材,上游的供应商偏少,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去花更多精力去研究,这个可能跟我们现在用的台套不多也是有关系的。未来我们山西项目全部上来之后,就能做到车间和车间之间的比较,台与台之间的比较。问:光伏行业其他企业在扩产TOPCon电池,请问公司如何看待行业竞争?除了无绕镀优势,是否还有其他竞争优势?公司在布局的TOPCon3.0和TBC电池研发进展和投产节奏是怎样的?公司TOPCon2.0产线是否预留升级为TOPCon3.0的空间?答:公司TOPCon电池在研发团队、量产经验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积累,因此在TOPCon电池效率、良率、成本等方面在行业内均有着较强的竞争力。除了无绕镀的技术,公司也正在开发其他技术,比如正在研发的TOPCon3.0技术,就是针对目前TOPCon技术银浆成本较高这一核心痛点。公司TOPCon3.0技术正处于研发向中试过渡阶段,预计明年能够实现TOPCon3.0量产。TBC电池兼顾TOPCon高效率和IBC电池的美观,但是工艺流程复杂、材料成本昂贵,需要进一步研发,实现量产目标的时间需要更长。公司现有的TOPCon2.0产线都有预留升级为TOPCon3.0的技术空间。问:听说现在PET基膜短缺,请问公司的备货情况如何?答:公司与PET供应商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会优先保证原料供应。问:请问公司N型182组件功率是多少?答:公司N型182组件的功率主要在560W-570W,相较于同版型的P型组件540W要高20W-30W。问:请问公司电池组件海内外出货比例是多少?公司电池和组件产能规划占比多少?答:公司电池组件海内外出货比例约各占一半。从未来长远来讲,公司拟规划的电池产能会比组件产能多,在满足自身组件的电池用量前提下,多出的电池将用于对外出售。问:请问公司定增终止后,山西一期8GW项目投产计划是否会延期?答:公司会通过银行融资或选择与战略投资者合作等方式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公司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择时重新启动再融资事项。问:目前公司硅片使用的厚度情况?答:目前公司182尺寸的硅片厚度160微米左右,已在导入155微米甚至更薄。问:N型硅片比P型硅片贵多少?答:硅片供应商对于N型硅片在P型价格基础上加价的幅度是不一样的,早期一些大的厂家基本上加价6%左右,目前的话在新的厂家进入之后,基本上加价在2%左右或者3%左右。未来有望做到N型-P型同价。问:请问公司股东姜堰道得减持原因是什么?答:姜堰道得原先为取得公司控制权而战略入股公司,后因该战略目标未实现选择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方式逐渐退出,现在其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已低于5%。问:公司TOPCon电池的单GW投资成本是多少?答:公司TOPCon电池的单GW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大约为1.8亿元-2亿元。[免责申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资讯来源于企业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文字略有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原始纪录以及更多信息请参考企业相关公告。","force_purephv":"0","gnid":"90dd3ee48fb4b85d0","img_data":[{"flag":2,"img":[]}],"original":0,"pat":"piece_72time,art_src_3,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5113760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9511c2298f58f3c7d29f9ab9f4e35402","redirect":0,"rptid":"2e114f304bb7fd42","src":"智通财经","tag":[],"title":"超200家机构调研!中来股份(300393.SZ):计划至2025年每年新增至少5,000万平方米以上背板产能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多少个国家参加?参加项目最多的是哪些国家? - : 目前已经有67个国家参加了,参加项目最多的应该是中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印度这些国家,机构调研最多的股票 : 劲嘉股份成为机构调研数量最多的股票.数据显示,合计有71家机构于2019年1月29日调研了该公司.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港合资的大型包装印刷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烟标印制及相关包装材料的生产经营,其中烟标印制及销售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于2003年12月16日领取了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440301501120233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初始登记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0万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本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131,549.60万股.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 了5000人 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上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 - :[答案] 25 2400(2009•潍坊二模)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20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出了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 - :[选项] A. 200 B. 100 C. 20000 D. 40 (2014•玄武区一模)调查机构对某地区1000名20~30岁年龄段观众周五综艺节目的收视选择进行了调查,相关统计图如下,请根据图中信息,估计该地区... - :[答案] 根据题意得:20000*34%=6800(人), 则估计该地区20000名20~30岁年龄段观众选择观看《最强大脑》的人数约为6800人. 故答案为:6800.中国国内排名前十的调研机构有哪些? - : 在国内有哪些调研机构?排名前十的有哪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选用中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的任职人数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在研究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企业管理咨询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 : 【导读】为企业提供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涉及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机构、内部管理(生产、质量、财务、经营、员工)的方方面面,当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时,可以提出解决方案与相关措施等等,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体的类型....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