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为何落户西安?

荣耀为何落户西安?,第1张

目前,荣耀在全国主要有四个研发中心,西安是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 ,业务范围聚焦在影像、芯片、软件研发,架构设计这几个核心的技术领域。 之所以会落户西安,是因为西安有很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已经形成了以半导体、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为主导,软件研发、系统应用,物联网、传感器等产业协同配合的局面。同时,在智能终端产业链,包括芯片的研发、手机的设计,智能终端的生产应用,西安有有非常好的基础。

从产业角度来看, 西安智能终端产业可以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能力 ,特别是在智能终端的关键器件,包括触碰面板、集成电路板等方面,促进和提成了整机生产和零部件的集套能力。

荣耀也可以协助政府加强周边企业聚合与合作,特别在标准协议和生态等方面,围绕消费者的最终体验,可以做强做精产品,做大市场空间,从而共同出海。

下一步, 荣耀将从四个方面与西安加大合作

1、2021年,荣耀已经将研发主要资金投向了西安,包括4亿硬件投资,将把西安打造成整个荣耀双产品研发创新中心,同时也会成为全场景的研发中心,包括IOT,以及8产品。

2、在人才方面,荣耀会充分利用西安人才密集优势,与高校不断加强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在技术和人才方面深度合作。如今,荣耀在西安有将近2000人左右的规模,未来3年,将在西安实现9000人规模。

3、在商业领域,荣耀会加大在西安的体验店及专柜投入,希望与更多优秀企业达成合作,在西安建立电子信息产业的集群店,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4、荣耀落户整个西安的过程中,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招商部门发扬了“铁军”精神,多次召集协调会议,商讨落户方案,在企业选址、装修改造、人才公寓、道路命名、交通接泊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因为当时还在华为的时候,荣耀布局就在西安,切出去后当然主力就在西安。不能说是落户,本身以前就已经在西安了。

因为西安落后

因为中华之荣耀最好的载体不就是西安么

一直在西安

因为西安是西北区域中心。华为,小米,OppO,ⅤiVO全力布局!荣耀落户正当其时!

西安有西电,西工大,西交大。

每次经过西安高新区街头,72岁的章东凡总喜欢摇下车窗,看道路两侧的大楼向车后掠去。“就像当初襁褓里的婴孩,转眼长成20多岁的小伙子,看在眼里,怎不欢喜!”

已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退休12年的章东凡,亲眼见证这个“小伙子”呱呱坠地——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此,“高新区”这一新名词,悄声潜入古城人心里。

二十七载砥砺前行,西安高新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成长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传承创业激情

夏日傍晚,走进高新区唐城墙遗址公园,绿林蓊郁,草木茁发。透过树林望去,华灯初上的写字楼美轮美奂,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篱笆外是现代世界,日新月异。公园里有人文内涵,动静相宜。”刚打完太极拳的刘师傅,擦去脸上的微汗,沉醉在夏日晚风里。

27年前,这里全然是另一番模样。1991年6月14日,西安西南城外,机器轰鸣,高新区破土动工。在管委会工作的章东凡,约上同事一道来到工地,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四周是破落的村庄、荒芜的土地,一条废弃的灌溉渠横穿东西。那时候,无人知晓也难以想象高新区未来的模样。”

创业的日子里,既艰苦又兴奋。管委会成立之初,只有10万元经费和一辆借来的旧轿车,近20名工作人员在租用的几间房里办公。去西安城内招商,大伙就骑自行车穿城而过;到外地招商,坐长途汽车、火车一路颠簸。“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充满激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章东凡说,“27年来,火一般的创业激情接力传承。”

那一年,西安高新区超额完成国家基建计划,在全国50多个高新区中名列前茅。“当年建区,当年开工,当年见效。”回忆起“高新速度”,章东凡难掩兴奋,“初战告捷,提振了高新人的精气神!”

自此,厚重的黄土地上,频频发出突破藩篱、拔节而起的“成长之声”:体制上,招商引资等领域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机制上,“一站式办公”,开创公共服务转变先河;服务上,凝聚了“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高新共识”……

靠着这股子闯劲儿,高新区昂首阔步、且行且歌,当年的那张“白纸”,如今已是色彩缤纷。7万余家企业在此注册,120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177个公司和机构,形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时空流转,一座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城拔地而起。

立足创新驱动

27岁的高新区,如今有了新目标——建成大西安都市圈的“首善区”。不沿海、不靠边,肩负重任的西安高新区,如何打开新局面?

“科技创新”,这是西安高新区给出的答案,也是其发展的立身之本。

几年前,中科创星孵化器创始合伙人米磊的女儿生病打点滴,护士一时找不到血管,连扎4针失败,让这位光学博士很是心疼。“能否发明一台设备,解决扎针难题?”仔细调研后,米磊与合伙人成功研发血管成像仪——通过红外光识别血管位置和深度,俗称“扎针神器”。

近些年,像血管成像仪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在西安不断涌现。

“春笋”遍地,难离“沃土良田”。2017年11月,西安高新区出台发展“硬科技”产业的8条措施,设立每年5亿元的产业发展资金、总规模500亿元的产业基金,支持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如今,我们已有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谈及发展之道,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吴峰言简意赅,“搭建创新平台,吸引人才落地,营造良好氛围。”

与本土培育相伴的,是筑巢引凤。这其中,韩国三星公司投资100亿美元的半导体闪存芯片项目最为亮眼。

2012年,三星带着闪存芯片制造工艺落户西安高新区,15个月后,月产10万片的半导体工厂建成。今年3月,三星项目继续“扩容”,二期投资70亿美元。

“现在,100多家配套企业已成功落户高新区,形成了一个近千亿元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西安由此成为全球半导体存储芯片领域的重要一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西安高新区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64家,累计认定1070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30亿元;累计转化科技成果逾10万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放眼合作共赢

坐落在高新区科技二路的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10年,却已在全球LED显示屏领域占有重要一席。

“刚成立那年,我们主营业务收入仅11万元。”回忆起创业初期,公司董事长袁胜春十分感慨,“经过努力,我们在校正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自此,诺瓦公司快速发展,如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831项,全球拓展服务网点33个,产品出口至59个国家。

“西安拥有先进的制造业,一些‘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相对较弱,双方产业互补、合作共赢。”在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看来,西安高新区承担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更大使命。

站在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高新区有着自己的梦想:打造“一带一路”的“创新之都”。这其中,形成一流的开放发展水平,聚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就是重要的奋斗方向。

当地时间7月10日,西安高新区北美(硅谷)离岸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美国硅谷是举世闻名的科技创新高地。我们在此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旨在促进两地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领域的资源互通与全方位合作。”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国际科技资源,是西安高新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重要路径,希望借此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离岸创新模式。”

来自《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9日 01 版)

半导体产业园一期东至西安西三环路,西至丈八八路,南至丈八路延伸段,北至西汉高速公路,规划区域面积0.227平方公里半导体产业园二期东至丈八八路,西至西汉高速公路,南至锦业二路,北至绕城高速,规划区域面积0.507平方公里。

三、西安半导体产业园的规划期为5年,其中一期2年(2009—2010),二期3年(2011—201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34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