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虹半导体是国企吗?

华虹半导体是国企吗?,第1张

国企,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虹设计”)是中国智能卡与信息安全芯片解决方案供应商,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特大型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子公司,是中国“909 工程”的重要IC设计公司。

拓展资料

国企和央企有什么不同:

所谓的国企,就是大家常说的国有企业,指那些国家拥有企业的控制权。正常来说,如果国有投资或者是持股超过了一半,那么这个企业就可以被称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特点比较多,不仅仅具备商业性质,还具备公益性质,商业性质体现在追求资产的保值以及升值,而公益性质体现在调和国民经济。

所谓的央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央企业,全名叫做“中央管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央企是国企的一小部分,是其中比较牛的一种分类。说的简单一点,国企的实际控股人是国家,所以基本上可以所是在为国家以及人民做事。细分下来,可以分为央企以及地方企业,央企的管理人一般都是国家,而地方企业的管理人是地方政府。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央企的福利待遇自然要比地方企业好一点。

最后,国企和央企究竟有什么区别?两者哪一个待遇更好呢?

首先,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所有央企都是国企,但是国企却不一定是央企。国企是全国所有制企业的简称,当然了,央企也包含在里面。而央企是中央直属企业的简称,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企业,大家比较熟悉的央企分别是:中石化、中航天工业集团、中国银行等等。

央企一般来说,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央企的实力一般都很强,就500强榜单来看,能上榜的基本上都是央企。其实央企的规模一般都很大,所以经济效益自然也会比其他企业高。一个公司的经济效益比较高,自然也不会亏待员工,所以央企的员工待遇一般也要比经营性单位高出很多。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发展前景还是从福利待遇来看,央企都是要高于国企的。虽然央企的福利待遇都很好,但是央企员工的要求也很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央企工作。

东莞安世半导体有限公司不是国企。因为通过天眼查询得知,东莞安世半导体有限公司是闻泰科旗下公司,是股份制私企。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公司之一,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于2000年01月,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广东)有限公司、恩智浦半导体(广东)有限公司。

网上经常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在涉及国计民生且投资巨大的重要行业,我国基本都是国企领头,比如粮食有中粮集团,石油有三桶油,金融业有宇宙五大行,钢铁有宝钢邯钢等等。

而同样重要的半导体行业,我们的国有企业却发善可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国有企业的作用上来分析一下。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一样,国企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国计民生不受市场经济非洲恒昌波动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在国际粮价暴涨的时候,中粮集团就要承担抛售粮食稳定粮价,在粮价暴跌的时候又要提供粮食收购来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这些事情本身很难赚钱但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极端重要,所以无法交由私营企业来完成,必须由国企来执行国家意志。类似的,对于关系国计民生但又投资巨大,回报周期过长的铁公基的项目,也基本都只能由国企不记短期盈利亏损问题的来执行。

显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半导体制造行业完全符合以上两个特点,投资巨大但收益不确定,私营部门经常不愿意做,同时却又对国计民生影响巨大,最近的 汽车 芯片断供导致大量的车企产量暴跌,已经严重影响相应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速。

但为什么国企没有大举进入半导体产业呢?

这里我认为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国企产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业务内容稳定。对于需要执行国家意志的国企来说,在管理上就需要保持稳定压倒一切,一切听指示,而业务内容稳定恰恰使得即便一切听指示的缓慢响应速度也不会使得企业损失竞争优势。比如说三桶油,炼化技术的更新换代基本上以10-20年为周期,30年以上的老设备经常还会发挥不俗的效益,产品当中绝大部分的油品标准30年不变,只有其中的防爆剂或者是否添加乙醇等不到5%的成分发生过变化,基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极少发生技术变革或者服务变革的领域。其他国企经营的业务也大多数有类似的特点,具备量大,种类较少且标准化,业务长期无需改变。

反观半导体制造产业,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摩尔定律,也就是每18个月尺寸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这个缩小表面看来是产品升级了,背后则是整个产线需要更新换代,原有的技术可能不到3年就会被彻底淘汰。在这样的快速迭代当中,任何决策的讲话都会迅速导致企业的衰落,只有愿意对自身做出快速革新,紧贴客户的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半导体竞争中存活下来,目前存在的 intel,台积电等无一不是这种策略的忠实执行者。

然而这就与国企一切听指挥,稳定压倒一切的特质背道而驰,很难做到由国企来承担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担。

但国企就完全不可能参与到半导体产业中吗?这里我要举一个半导体产业中的特例,就是模拟半导体。我以前介绍过,模拟半导体产业的产值不到逻辑半导体的六分之一,属于弟弟产业,但是相比18个月更新一遍的逻辑半导体加工工艺,模拟半导体的更新换代周期大约是10年左右,并且产品品类基本长期固定,客户也相对稳定,技术主要依靠经验积累而非短期创新。从这几个特点来看,是比较符合国企的运营特点的。事实上国企也的确在这个领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做啤酒和地产的那个华润集团,旗下就有一个华润微半导体,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功率器件的龙头老大,功率器件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模拟半导体器件。

在以后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当中,国企可以在一些业务相对固定的领域,比如上游原材料,功率器件等等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是在产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逻辑和存储部分,我们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下私营企业的灵活特点,通过政策倾斜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我们成为半导体强国的愿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362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