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问“五个为什么”
1)改进前问题:某车间数控机床经常发生故障,维修人员通过更换备件解决故障,
2)问题分析:设备故障约每一个月发生一次,主要原因是主控制板发生故障,这种板的备件价格1,500元,每年备件费用18,000元。CIP活动对主控制板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为什么发生故障 线路板烧坏
为什么线路板烧坏 降温不好
为什么降温不好 空气流通不畅
为什么空气流通不畅 数控机床外空气进不去
为什么空气进不去 滤网上结尘
通过追根究底地提问,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确认故障原因是:数控机床下面有一只滤网,是防灰尘的。灰尘积在滤网上使外面空气不能进入机床,从而使机床内空气散热不良,温度升高,造成线路板烧坏。
3)CIP措施:每半个月清扫一次滤网
4)CIP成果:备件每年节约10个,设备故障率下降83%.
2.优化平面布置
1)改进前问题:如图1.06所示,占用场地面积大,在制品多
2)问题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2a、2b *** 作人员离原材料的料箱太远,所以只能靠 *** 作人员1通过滑板送料。流程分析结果是: *** 作人员数7名,场地220平方米,在制品130个。
3)CIP措施:如图所示,将设备2a、2b的方向转180度 ,并移到滑板Ⅱ两侧,取消岗位1和送料滑板Ⅰ。
4)CIP成果:场地面积节约35%,劳动生产率提高14.3%,在制品减少15.4%.
3.追求“零缺陷”
1)改进前问题:如图1.07所示,加工工件过程中经常发生因插入方向错误而造成设备
故障和零件报废
2)问题分析:存放工件的料箱不规范,摆放随意, *** 作人员加工前必须先判断方向,但因每个工件总加工时间仅32秒,判断失误率高,统计结果表明:该工件班产720个,两班制月产量33,000个,因插入错误造成的零件报废平均9个/班,工件毛坯单价8.65元,年损失材料费39,000元。
3)CIP措施:如图所示,在机床心轴上安装一块挡板,起到防失误装置的作用,使工件不能以错误的方向插入,从而使 *** 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人为缺陷减少至零。
4)CIP成果:产品合格率提高13%,设备故障率下降25%。
案例A: 我某公司按照FCA条件进口一批化工原料,合同中规定卖方办理运输事项。结果在装运期满时,国外卖方来函通知无法租到船,不能按期交货.因此,我公司向国内生产厂家支付了10万元延期交货违约金.问对我公司的10万元损失,可否向国外卖方索回? 案例B: 我某公司按照FCA条件进口一批化工原料,合同中规定卖方代为办理运输事项。结果在装运期满时,国外卖方来函通知无法租到船,不能按期交货.因此,我公司向国内生产厂家支付了10万元延期交货违约金.问对我公司的10万元损失,可否向国外卖方索回? CPT 案例分析 加拿大某出口商同时与一日本进口商和一韩国进口商分别签订了3000公吨和2000公吨的小麦出口合同,合同中皆规定采用CPT条件。由于两份合同交货时间相近,且又在同一地点分别交付指定的承运人,因而,按照约定的时间,卖方将5000公吨小麦使用同一运输工具一同运往指定的地点,并打算货到后再进行分拨,然而,由于运到指定地点时天色已晚,来不及划分货物,而卖方又有急事需要连夜返回,在这种情况下,卖方遂将全部货物交付给两承运人,请他们第二天自行划分。没想到当天晚上突降暴雨,由于存放小麦的仓库进水,小麦损失了2500公吨。对此,韩、日两进口商均以货物未特定化为由要求卖方赔偿,而卖方认为则将货物交付承运人处置,风险已转移,其不应承担损失责任。试问:(1)CPT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划分?(2)本案例中,卖方是否完成了交货义务?风险是否已转移给买方? 这笔交易双方均存在失误,卖方责任最大,因为在没交付清楚的清况下离开,所以交易本身等于没有完成,因此可以确定为卖方未尽到相应职任.承运商由于在接到货物的情况下,虽没有交易成功,但交付了货物,应该负保管物货的责任,应此双方应该负责的比例为6:4.而本件事情还可以看出两件事,第一、卖方经办人员失职,没有尽职。第二、双方均没有做好危机管理工作。 芝加哥的买方与香港卖方签订了一个销售“HPO 360 自行车”的CIP合同。该合同的支付条款中规定:买方须于装运期前20天,开立并送达以卖方为受益人的经香港某银行保兑的即期信用证。根据买方的指示,芝加哥一银行开立以出口“HPO 360 自行车”的香港出口商为受益人的信用证。信用证是通过电传到香港,且没有邮寄核实。香港某银行保兑了该信用证。在收到信用证规定的有关单据后,议付行支付了货款,并把装运单据连同汇票等交付给开证行索汇。芝加哥的开证银行以装运单据上的货物描述为“NOOHPO 360 自行车”不符信用证规定的“HPO 360 自行车”为由而拒收单据。后来银行发现尽管芝加哥的开证银行发送电传的填写是正确的,但香港银行收到的电传上确实填写的是“NOOHPO 360 自行车”。调查表明电传传输错误是受太阳黑子影响而造成的。根据传输协议,卫星公司的赔偿责任只限于250 美元,于是香港的议付行要求卖方退还货款。 那么,议付行有权要求卖方退还货款吗,其法律依据充分吗?芝加哥的开证银行拒收单据的依据是什么,其理由是否充分?买卖双方须对有关各银行承担哪些法律上或是道义上的义务? 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1、议付行无权要求卖方退还货款。 2、芝加哥的开证行拒收单据是很合理的,因为开信用证的银行一般只核对单单相符就OK,要是不符,是不会付款的。 3、好象没有。纵观战后日本崛起,涌现出一大批全球知名的企业例如:丰田、本田、三菱、住友、夏普、松下、日立、富士通、富士、索尼、柯达、马自达、精工等。这些企业得益于他们的产品品质优良、始终追求至善、精益求精。20年前我在大学里买了我人生的第一个随身听就是松下的,耳机是索尼的,音效在当时绝对秒杀一条街。当时能用到日本品牌的产品都觉得有优越感,家里有太夏普的彩电,也定是有钱人家了。后来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吉田茂总结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正是因为有这种止于至善的精神,日本产品成了高质量的代名词。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盛田昭夫说:"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正是由于戴明将质量管理技术和观念带入日本,同时日本人又有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才让日本企业迅速占领市场甚至打败美国企业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在这个时期也孕育出了很多日本本土的质量管理专家,为质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现在工厂所使用的品质改善工具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他们。很多重要的品质改进方法比如QCC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石川馨(Ishikawa Kaori)是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因果图(鱼骨图)的发明者。
持续改善(CIP)是ISO9000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持续改善。也是由日本持续改进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中提出的,Kaizen意味着改进,涉及每一个人、每一环节的连续不断的改进:从最高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到工人。“持续改善”的策略是日本管理部门中最重要的理念。
质量功能展开(QFD)由赤尾洋二和水野滋两位日本教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作为一项质量管理系统提出, 目的是为了设计、生产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目前QFD也几乎成了汽车行业开发阶段的标配。
田口玄一博士发明的田口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质量工程方法,它强调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是通过检验,而是通过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把产品的稳健性设计到产品和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源头质量来抵御大量的下游生产或顾客使用中的噪声或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湿度、材料老化、制造误差、零件间的波动等等。田口方法不仅提倡充分利用廉价的元件来设计和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而且使用先进的 试验技术 来降低设计试验费用,这也正是田口方法对传统思想的革命性改变,为企业增加效益指出了一个新方向。
据央视网,近日,日本日立集团子公司日立金属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质检数据造假至少存在30年,波及1952家全球企业。英国英格兰高速铁路发生大规模停运也与此相关,原因是部分日本日立(Hitachi)生产的列车底盘出现裂纹。那么声称自己严谨负责、止于至善的日本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是什么原因? 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日立金属造假手段包括: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日立集团首次曝出造假丑闻。
2018年,日本日立集团旗下公司日立化成公司承认曾篡改6万枚工业用铅蓄电池的检测数据,并将数据填入提交客户的检测报告中,随后又发现消息称,显示器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新发现违规检测,问题产品涉及包括已公布的半导体零部件及铅电池在内的30种产品,已交货的客户扩大至约2400家企业。可见造假并非仅此一例,长期的数据造假可能已经成为日立集团的新常态。
以下是近几年日本企业出现的重大造假丑闻:
2013年,三菱制造的世界最大货轮MOL号巨轮,在风平浪静的海上直接断裂成两截,随后沉没。这是全世界第一艘自行断裂的货轮,开人类巨轮制造之先河,断裂的方式还如此诡异,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2017年,韩国一艘三菱制造的26万吨矿砂船断裂沉没,引发了韩国方面对全国轮船的大检查,结果震惊的发现大部分日本造巨轮,船体内部都有大大小小的裂缝。在如此恶性的事故发生后,全球多个国家对日本产品的质量发起了质疑,深挖质检数据,然后直接引爆了日本产品的道歉狂潮。
2016年,日本三菱集团被爆油耗数据造假长达25年。
2016年,日本东芝集团被爆财务造假长达7年。
2017年,日本兵库县农协经营的餐厅被爆向顾客提供了3200份次等牛肉冒充的“神户牛”。
2017年,日本日产汽车被爆让没有任何资质的检测人员对汽车出厂进行终检工作。
2017年,日本碳纤维生产商东丽承认测试数据造假持续八年,至少造假149次。
2018年,日本西铁城电子公司被爆篡改产品数据。
2018年,日本KYB工业株式会社被爆在免震装置和减震装置上篡改性能检查记录数据。
2018年,日本神户制钢被爆数据造假,问题涉及200多家企业。
2021年,日本小林化工被爆造假40年,500种药品中80%有造假记录。
2021年,日本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被爆质检数据造假长达20年。
2021年,日本日立被曝光质量造假30年。
那么我们应该从日立造假的案例中学习到什么?我们来看看这些做假的手段,
1.不按照客户和规定进行检查。
2.变更检查条件。
3.直接篡改检查结果数据等。
做过品保的人都知道,这些在企业质量管理中是明令禁止的,我们有体系完善的ISO9000,有品质控制计划(QP),有生产管制程序(PMP),有做过量测系统分析(MSA),有量测标准方法(MTD)……第一点和第二点就是为了让不良品检验成良品,故意没有按照MTD执行检查,私自更改检查条件和方法。第三点看起来好像只是作业人员品质意识低下,私自篡改数据。但我想一个员工做假可能有偶然因素影响,但能够坚持30年,并且全部检查人员都篡改数据那就不是偶然了,一定是系统性的做假,甚至是企业内部已达成共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视不管,听之任之,抱着反正这么久了都没有出问题的侥幸心理。
不良改善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对于材料的性能改善,改善挑战更大。相比之下,篡改数据反而工程、生产、交管、市场、财务等部门包括老板在内都如释重负,乐见其成,轻松自在。唯有品管部门刚开始可能会承受压力,最后也慢慢水煮青蛙,习惯了,从蹑手蹑脚到放心大胆,最后成为了背锅侠。
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来说,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一是要织牢制度的篱笆,在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严格落实监督机制,用制度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二是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员工养成遵章守法、自觉抵制投机取巧行为的良好习惯。华为的任正非说,质量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产品的质量、技术的质量、流程的质量而是要覆盖企业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一部分。三是企业管理者也要做好两件事,既要严格督促各级员工执行制度完成任务,并及时防范和堵塞各类漏洞;也要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这也是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最大的不同。特别是Z0代即将步入职场,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改变公司的规章制度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
最后,企业应采用更多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质量监管方式,从各方面铲除产生不规范行为的土壤,才能以高质量产品铸造品牌,以高质量发展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