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芯中军是谁

军+芯中军是谁,第1张

中国芯的九大领军人物

1、王芹生:打造“国家队”

王芹生作为“八五”、“九五”、“十五”集成电路CAD技术研究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稳定、培养和壮大我国ICCAD软件队伍,保证ICCAD攻关成果免于流失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集成电路品种开发和应用项目(47个专题),如我国第一台高档位八位单片机、第一块智能卡(CPU)芯片及系列产品等,主持开发了具有市场引导性的产品。

2、王国平:书写“再造”篇章

王国平,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带领一个面临严重危机的中国最大的民族微电子企业,神话般地卸掉巨额亏损包袱,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挺立在国内消费类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企业的首位。

肩负着“让华润芯进入中国的每一个家庭”的崇高使命,向着2010年营业额50亿元的目标,在6英寸线奠基喧天的爆竹声中,王国平和他的同事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3、王新潮:十年磨一剑

1997年,王新潮以TO-92管为突破口,推出长江牌元器件,销售给国内家电制造商,从而为长电带来了品牌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从2000年开始,王新潮吸引3250万元私人资本和4500万元法人资本,用于长电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就在当年,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成功,并进入上市辅导期。2002年,长电科技形成了年产100亿只分立器件、10亿块集成电路的能力,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长电科技也连续2年利税突破1亿元大关。

4、邓中翰:“中国创造”之星

要将“中国制造”推进到“中国创造”,带动中国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旅美华人学子中享有声誉的邓中翰是这个观点的积极倡导者。

邓中翰致力的“星光中国芯工程”,五年来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该领域200多项国内外专利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实现了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开发设计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中国芯”五代数字多媒体芯片。产品被国际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成功占据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市场份额(达40%以上),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量目前已突破1000万枚。

5、石明达:执著的变革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际半导体制造逐渐形成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时任南通华达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石明达与日本富士通株式会社达成合资协议,投建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

目前,南通富士通已经形成年IC封装能力15亿块、成品测试能力10亿块、芯片测试能力5万块,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行业中产品品种最全、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

6、刘幼海:创造利润奇迹

1995年从硅谷回到祖国的刘幼海,担任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市场副总裁。上任第一年,先进半导体的产量激增96%,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赢利年。

2000年,刘幼海正式接任先进半导体总裁职务,在他的领导下,上海先进半导体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代工企业。2001年,正赶上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性回落,行业水平下滑35%,但刘幼海的先进半导体的利润超过1.3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企业的规模和产量由2000年的2亿美元投资,增加到2002年的10亿美元。2000年,先进半导体的5英寸和6英寸生产线的产能是月产3.5万片芯片,截至目前,已上升到月产8万片。

正是在先进半导体的利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刘幼海又说服董事会同意投资6.87亿元,投建一条8英寸、0.25微米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产能为月产3万片。先进半导体成为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之一。

7、陈向东:民营资本造“芯”

1997年,陈向东创办了杭州士兰微电子。他认为士兰在起步阶段应将产品和市场定位于民用消费集成电路中低档产品。这一策略为士兰带来了广阔的市场。2002年,士兰及下属友旺公司全年销售达到5.2亿元,集成电路总产量超过4亿只。

在积累一定的资金与人才后,陈向东开始带领士兰向高端领域进军,在10M/100M以太网卡电路、CD数字伺服和解码纠错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无线局域网解决方案、IC卡芯片等项目上投入研发资金。同时,陈向东在2001年决定创建第一条由民营资本投资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2003年芯片生产线投产,同年第三季度就实现了赢利。

8、张汝京:梦圆“中国芯”

2003年8月,张汝京博士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了中国第一家8英寸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两条大规模的8英寸生产线都已进入量产,每月总产能近6万片,工艺技术达到0.18微米及以下水平。

中芯国际在张汝京的领导下,积极同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厂商结成不同形式的联盟,已经同日本的东芝、富士通、尔必达,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比利时的IMEC,德国的英飞凌以及美国的MOSYs等众多一流的半导体公司与研究机构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策略联盟关系,在诸方面创造互惠互赢的合作机会。

9、魏少军:新模式开拓者

魏少军按照建设完整产业链的发展策略,设计出具有大唐微电子特色的新业务模式。他认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占领市场。这种认识使他走向开发面向市场的实用产品。从一开始,他就从被别人认为是“没有科技含量”的电话IC卡做起。先后推出了我国第一枚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IC电话卡芯片。目前,大唐微电子的IC卡芯片及模块的年生产规模超过1.8亿只,成为国内第一大生产商。

魏少军接着把大唐带到了另一个高速增长的领域:移动通信智能卡。大唐利用技术优势,迅速推出国内第一枚SIM卡芯片、UIM卡芯片,结束了国内通信智能卡集成电路领域依赖进口的局面。2003年,大唐微电子针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智能卡合同额就超过了5亿元。

陈克恭,1912年出生于湖北武穴县,

祖籍江苏省松江县(现属上海市)。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925年随其长兄到北平北方中学高中读书,1930年经介绍到镇江南京国民政府江苏省民政厅当录事。1931年到上海私营建华无线电学校学习。1933年毕业后,进上海高昌庙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电机制造厂无线电部门工作,开始参与装配再生式收音机,并自找机会努力学习装配调试技术和收报、发报机的机理、结构,为后来参与装配调试外差式收音机准备了条件。1935年工厂改组后离职。后经介绍到张家口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九军通信处无线电修配所工作,独立地设计试制成功了四灯收报机和50W发报机,装备了所在部队的通信电台。

1936年他随军迁至北平,该军通信处扩编为交通处,陈克恭被任为技士,负责修配所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二十九军撤出北平,他转往他处工作,先后在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长沙无线电厂、桂林中央无线电器材厂、上海中央无线电器材公司平凉路研究所任工务员、副工程师、工程师职务。这段时间主要从事通信机的研制工作。1949年5月,上海庆祝解放时,他目睹翻身工人热烈欢庆的情景,很受感动,向接管平凉路研究所的军代表表示了要为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好工作的心愿。1949年底,他与平凉路研究所和公司部分人员调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所辖的南京无线电厂工作(其后依次隶属第二、第三、第四机械工业部管辖)被任为主任工程师、技术室主任。1951年任总工程师兼副厂长,负责全厂的技术和生产工作。他在南京无线电厂(后称714厂)工作期间,主要负责组织指挥老式通信机产品的改进与提高、新产品的试制和批量生产工作。1953年他协助槐亚东厂长积极贯彻苏联专家提出的加强企业设计、工艺、技术监督与劳资系统的建议,使企业技术、生产、质量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1954年,他被选为江苏省第一届政协委员。

1956年初,他奉调参与成都715厂的筹建工作。该厂是50年代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开发并大量生产诸种电子元件的骨干工厂,规模大,任务重。由于他清楚地认识到通信机等整机产品,没有成龙配套的电子元件的支持,是不可能发展成为工业力量的,在缺少相应的技术人员情况下,从整机战线转到元件战线也是整机工作者的责任,欣然接受了这一新任务。到厂后认真学习并查阅建厂设计资料、厂房平面布置、人员配备、产品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原材料和仪器设备资料等,并从制订建厂计划和建立规章制度入手,全身心地投入新厂建设工作,使该厂按预定计划投产,并发挥效益。1956年,他被选为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1959年被选为四川省第二届政协委员。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陈克恭调到第三机械工业部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718联合厂)任总工程师。当时正逢全厂因全面整顿产品质量而处于基本停产状态。他经过短期了解,在设计、工艺、技监管理等方面大胆提出设想,经厂党委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首先明确联合厂、分厂、车间各级的技术质量管理职责,对要求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不到一年全部恢复生产。为了进一步解决生产技术上的质量问题,他经常深入现场,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关键。例如,当时联合厂生产的积分仪属尖端技术产品,存在多种质量问题,在他亲自领导和组织下,经过四个月的试验,改进了性能,提高了可靠性。

1964年,原第四机械工业部(四机部)将718联合厂划分成5个独立厂后,他专任718厂(原二分厂)厂长兼总工程师。由于他采取了加强新产品试制,扩充品种,进行技术改造等措施,使全厂生产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在3818援朝工程中,经他组织的工艺文件,删繁就简,完整配套,适合朝方生产要求,受到好评。1976年以来,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与品种,由于他的精心安排,逐年得到明显提高与成倍的增长,被北京市国防工办评为1979年度先进工作者,复被评为1980年先进生产者。718厂也被评为大庆式企业、质量标兵等。1980年3月,四机部组织了由他率领的参观组应法国电子电气联合会的邀请前往巴黎参观第23届国际电子元件展览会。参展的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476家公司。展品遍及电子元件、测量仪器、材料及设备。在6天参观期内,他不仅采集了关于小型化、组合化、高精度阻容元件,光纤光缆通信与制造,厚薄膜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大容量磁泡存储器,声表面波器件,专用设备及仪器等技术资料,还参观了法国集团公司所属工厂、研究所与试验室。他和他所率领的参观组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对当时国内同行了解国际生产技术水平起了积极作用。1977年,他被选为北京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8年,他在参加中国科技大会时,提出了应恢复电子学会活动的建议。于1982年,他改任718厂顾问后,仍积极参与人事部科技委、中国电子学会等社会活动。1984年以来,北京市人民政府聘他为广播电视工业顾问组第一、二届顾问。

1986年,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学会与哈尔滨科协联合举办哈尔滨中日敏感技术科技交流会,他任中方主席。1989年以来,他参加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咨询委员会活动。他积极支持并参与组织的电子元件国际会议,于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由他任主席的首次会议。会上,他提出了今后定期在国内召开国际电子元件与材料会议的倡议。

分类: 社会民生 >>求职就业

解析:

比较著名的有中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之一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ASMC)先进半导体公司前身为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成立于1988年10月。1995年更名为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还有上海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SIMS)成立于1994年11月,是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和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主要从事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坐落于上海漕河泾地区,现有员工700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557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