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制造盈利分析?科达制造主力是谁?科达制造股份诊股?

科达制造盈利分析?科达制造主力是谁?科达制造股份诊股?,第1张

我国的机械行业是制造业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就是我国在实行"十四五"计划以后,将会为机械行业带来新的机遇。那么我们作为投资者是不是还有机会参与在其中呢?在这里,我想让大家简单了解下关于机械行业的上市公司-科达制造!

我们在开始了解该公司之前,首先我把整理好的关于机械行业龙头股名单给到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到这份名单:宝藏资料:机械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科达制造创建于1992年,并于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陶瓷机械、墙材机械、石材机械等建材机械、海外陶瓷生产及销售、洁能环保、锂电材料、液压泵、流体机械、智慧能源等。

大概对科达制造的公司相关情况后的介绍下,我们来看下科达制造公司到底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是否值得我们投资?

亮点一: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在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建筑陶瓷整厂整线设备的厂家是科达制造,它在建筑陶瓷机械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于80%。在此基础上,公司不断稳固国内建筑陶瓷机械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还大力向海外市场拓展。

作为该细分领域的领衔企业,为了公司现在以及未来在营收方面的稳定建立建设的基础。

亮点二:技术创新

目前来说,柯达制造已经制造建立了与公司在发展方面相应的技术创新体系,而且现在已经推出了完全属于国内最大吨位KD18008型号陶瓷压砖机。

据我了解,公司从引领中国陶瓷机械行业到推出针对中国能源结构的清洁燃煤气化系统,对于同行业而言,始终都是佼佼者,同时还会引领着行业朝着节能,环保,高效等发展路线。

亮点三:品牌优势

历经二十多年的奋斗,"科达"品牌由科达制造出品,其在行业内的领头羊的地位及形象早已获得众人认可。

我觉得,该品牌独有优势将会为公司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和推动公司发展提供了应有的必要条件,促进公司成为大型国际优质企业。

因为篇幅不能过长,针对科大制造更详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对它们进行了概括并形成了这篇研报,点击一下就能够看到详细内容:【深度研报】科达制造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始推进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落地,而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机械行业平稳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市场需求。

综合来讲,科达制造的不断大力扩展海外市场和国内的需求不断增长所带来的机遇下,将会为公司的营收提供相应的保障,是一家比较有实力的上市公司。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对科达制造行情不太了解的,点击一下链接即可,有专业的投顾进行指导,看下科达制造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科达制造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2-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松塔 财经 》 最及时有效、中立客观的 财经 公告和公开讯息解读。

1、上海机场

上海机场又爆雷:预计2021年亏损16.4亿元-17.8亿元,再次不及机构预期。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上海机场(600009.SH)1月24日公告,预计2021年亏损16.4亿元-17.8亿元;浦东机场2021年旅客吞吐量及飞机起降架次完成情况低于年初预期,国内多地散发疫情限制了国内航线业务量的恢复增长,受限于全球疫情状况,国际航线业务量仍受较大影响,公司各项业务开展和客户经营受疫情持续影响冲击较大,经营方面继续承压。

【科普】

机场的收入分为航空收入和非航收入。航空性收入包括起降费、停场费、旅客服务费、安检费等,这些费用都是由政府规定收费标准,目前我国的机场基本都是政府投资兴建,加之机场关系到物资人流运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经营类似于公益性项目。航空性收入基本不贡献利润,处于收支大概平衡的状态。

非航收入包括广告、租金、零售扣点等,定价比较市场化,基本上非航收入越高的机场,其毛利率也越高。非航收入的增长主要由几方面决定:流量的数量、旅客消费渗透率、商业合同条款。旅客人数越多,广告收入、零售收入和租金自然也会越多。

【解读】

上海机场的业绩表现比机构预测的还要差。Wind数据显示,最近20家券商对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均值为-14.36亿元,增长率-13.4%。上海机场业绩预告为-16.4亿元至-17.8亿元,低于券商预期。上海机场2021年相较2020年亏损扩大。

去年上海机场已暴过一次雷。2021年2月1日,上海机场开盘一字跌停。2021年1月29日晚间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亏公告是跌停的源头。上海机场预计2020年全年亏损12.1-12.9亿元,而在2019年则是盈利50.3亿元。

业绩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肆虐导致航班和客流量大幅减少,从而影响公司的租金收入、广告收入和零售收入。

国内航班量方面:受疫情影响,2月的春运航班量较疫情前明显下降,3月份开始国内航班量回升,直至7月份都实现同比正增长。然而,重要的暑运旺季再次受到国内疫情打断,8月份开始航班量再次大幅下降,暑运提前结束。之后国内疫情缓解,总体控制也较好,但航班量始终未再大幅回升,相比20年和19年均是同比下跌,该情况持续至21年年末。

国际航班量方面:月度的国际航班量相比19年均下跌超90%。四季度以来,国外疫情有所加剧,对此我国以“内防反d,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方针为指导,对国际航线进行严格管制,因此国际客运市场的恢复水平仍旧较为低迷。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由于国际航班占比高,受影响更大,恢复更慢。

对上海机场而言,更严重的冲击是“曾经的利润中心”免税业务模式的根本变化。免税店租金占上海机场非航业务比重很大,2019年免税店租金收入为52.10亿元,而非航收入为68.61亿元,占非航收入的75.9%、总营业收入的47.6%。

免税业务模式始于2018年9月,上海机场与日上上海签订《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免税店项目经营权转让合同》,预计在7年内累计为上海机场带来410亿元的保底销售提成。免税收入也实打实在过去数年间成为上海机场的重要资金来源。2017~2019年,日上免税公司向上海机场支付的免税店租金分别为25.55亿元、36.81亿元和52.1亿元,占2017~2019年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23.3%、39.53%和47.6%。而随着疫情的冲击,国际客流的骤减,2021年1月29日,双方公布了一份《补充协议》,调整了原有的合作模式。在新的协议中,上海机场的免税收入仅与国际客流量挂钩,补充协议对上机2020-2021年的业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西部证券分析师认为,在疫情常态化与本土病例反复下,上海机场业务仍有承压。若疫情稳定,国门开放,国际客流复苏顺利,可推动免税业务重回成长,从而带动业绩增长。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上海机场2021年三季报营业收入27.47亿元,同比减少2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1亿元,同比减少69.65%。

2、科达制造

公司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82%-301%。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1月24日,科达制造(600499.SH)公告,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加7.38亿-7.88亿元,同比增长282%-301%,扣非后业绩预增9297%-9796%。参股公司蓝科锂业报告期实现碳酸锂产量约2.27万吨,销量约1.92万吨,实现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上涨。

【科普】

科达制造包括建材机械、锂电材料为两大核心业务。

科达制造的锂电材料业务为石墨等负极材料,同时切入上游的碳酸锂业务。

锂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资源的开采、加工,主要是碳酸锂的生产,上游原材料在中游形成锂电材料,主要为各类化工产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锂电材料应用于下游的锂电池等。

【解读】

科达制造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2.84亿元,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加7.38亿-7.88亿元,即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可达到10.22~10.72亿元。符合机构预期。最近7家机构对科达制造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一致预测值(即算术平均数)为10.49亿元。

科达制造的看点在于锂电池业务的碳酸锂和负极材料。

碳酸锂是新能源上游的黄金赛道,未来长期景气。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和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碳酸锂需求日益增加。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截止2022年1月18日,均价突破35万元/吨。

民生证券认为,预计未来全球锂资源供应紧张将长期持续,高锂价中枢将是未来行业常态。当前锂价下,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把握资源自给率高+业绩兑现高两条主线。

负极材料未来前景广阔,但当前处于价格博弈阶段。

根据隆众资讯:

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负极材料年产达87.98万吨,较2020年同比增长26%。负极材料出货量超70万吨,未来新增/扩能近50家,合计增加超300万吨。目前电芯市场整体缺货的情况依旧难以改善而且将会持续存在,负极材料系石墨化加工费用高位,涨价意愿较强,而下游高价采货意愿较弱,价格多方博弈中。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64.6亿元增至2020年的14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4%,预测2021年我国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可达159.1亿元,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达到176.3亿元。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1年第三季度,科达制造单季度主营收入23.63亿元,同比上升27.0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上升377.42%。

3、江特电机

公司2021年净利预增2343%-3041%,不及机构预期。

【概述】

1月24日,江特电机(002176.SZ)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3.5亿元-4.5亿元,同比增2343.03%-3041.03%。报告期内,碳酸锂业务外部环境持续向好,下游需求增长,其销售价格同比较大幅度上涨,公司碳酸锂业务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其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科普】

江特电机主营业务包括特种电机、锂电新能源系列产品。

碳酸锂从锂矿中提取,是锂电池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材料。

【解读】

江特电机业绩大增,但不及机构预期。公司未来或长期受益于碳酸锂市场的高景气。

最近2家机构对江特电机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一致预测值(即算术平均数)为5.74亿元,江特电机自家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3.5亿元-4.5亿元,不及机构预期。

2018-2019年,由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6.60亿和20.24亿,江特电机一度沦为ST概念股。但是到了2020年,该公司成功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433万,并于2021年4月份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在碳酸锂领域,江特电机掌握上游资源,有充足资金和技术扩张产能。其拥有两条锂云母制备碳酸锂产线共计年产能1.5万吨、一条利用锂辉石制备碳酸锂年产能1.5万吨的产线、一条利用锂辉石年产能1万吨氢氧化锂产线及0.5万吨碳酸锂产线(建设中)。2021年公司碳酸锂产量目标为2.72万吨。

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普及和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碳酸锂需求日益增加。根据上海钢联数据,截止2022年1月18日,均价突破35万元/吨。

民生证券认为,预计未来全球锂资源供应紧张将长期持续,高锂价中枢将是未来行业常态。当前锂价下,板块估值性价比凸显,把握资源自给率高+业绩兑现高两条主线。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江特电机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65亿元,同比增34.77%;利润总额3.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473.62万元,同比增长93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2.79万元,同比增265.99%。

4、王府井

公司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预计恢复至2019年水平。

【概述】

松塔 财经 获悉,1月24日,王府井(600859.SH)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12.39亿元到13.99亿元,调整后同比增加266%到313%。

报告期内,首商股份期初至合并日的净利润计入公司当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并相应调整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比较数据;受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价上涨影响,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如果不考虑并表首商股份等“非经常性损益”,王府井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58亿元到10.38亿元。

【科普】

王府井是全国知名的百货商城经营商。

【解读】

王府井2021年业绩大增,主要还是因为2020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

2019年,王府井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9.2亿元,2021年王府井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58亿元到10.38亿元,即2021年王府井相当于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盈利水平。

2020年,王府井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08亿,同比大降55.7%。

2021年10月26日晚间,王府井发布换股实施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王府井将以1:0.3058的换股比例,吸并首商股份。

王府井和首商股份都是北京国资委下属的国企,两者的控股股东都是首旅集团,也因为这层关系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合并主要是为了资源整合解决同业竞争。

【相关企业业绩近况】

2021年第三季度,王府井单季度主营收入23.22亿元,同比下降1.0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43.5%。

免责说明

信息和数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为半导体行业关注者来说一下自己的见解。科达半导体的设计研发能力,目前在国内都是行业领先的。就拿硬件设施来说吧,科达半导体拥有国内领先的功率器件设计中心,性能测试实验室和可靠性实验室,还拥有省级设计中心,省级功率半导体工程中心;除此以外,还曾多次获得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专项支持;而实施的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专用IGBT芯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项目,均被列入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重大转化项目。目前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第一批)拟立项项目名单中,科达半导体也在其内,实力可见一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63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