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英,半导体材料学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县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1955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3月4日与世长辞。林兰英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妹妹因是女儿身而被送了人。林先生幼年幸免被送人的命运,得益于她是长女。封建家庭里“长子”或“长女”,都意味着必须担负责任和义务。林兰英幼年的责任和义务是做家务、看护弟弟。她6岁就熟悉家务,可做好供全家人吃的两大锅饭。
幼年的林兰英勤劳敏学,心灵手巧,许多事她做起来轻松自如。在没有大人在的时候,她通常会爬上高高的木梯,站在青色的高围墙边向莆田县城里眺望。
有一回,她站在前庭院的一块写有字的石碑前细细思量。不料被母亲看见了。母亲说:“你也不认识字,看这石碑有什么用?”“谁说我不认得呢!不信,我就读给你听。”她真的读出了石碑上的字—————“家不在丰,贵在能守;业不在盈,贵在可久;礼以律身,书不释手……”
这颇令母亲意外。原来,前些天在上海读书的父亲回家时给她一字一句地讲解过。她面对石碑思索的正是那个“书”字。她想读书,便向母亲脱口直言:“妈妈,我要上学读书!
面对母亲的阻拦,林兰英苦闷了好多天,但她没有气馁,又去找祖父在母亲面前说情。但母亲还是不同意。林兰英死活不依,死心塌地要读书,接着就与母亲闹,饭做得半生不熟,菜里要么放好多盐,要么一点盐也不放……最后,她把自己反锁在一间小屋里,不吃不喝,无论谁敲门也不开,任谁叫也不应。这可把家人闹怕了,纷纷劝说母亲让她上学。祖父趁机说:“你就让她去吧!她一个小孩不懂事,以为读书是好玩,玩些日子,她自己觉得没意思就不会去了。你看她已三天不吃不喝,再下去,出了事可怎么办呢?”
母亲不得不屈从于女儿,答应她读书可以,但家务活一点儿也不能少干。
常见化合价:+4颜色和状态:银白色固体
密度:5.35克/厘米3
熔点:937.4℃
沸点: 2830℃
原子半径:
发现人:文克勒发现年代:1886年
发现过程:
1886年,德国的文克勒在分析硫银锗矿时,发现了锗的存在;后由硫化锗与氢共热,制出了锗。
元素描述:
粉末状呈暗蓝色,结晶状,为银白色脆金属。密度5.35克/厘米3。熔点937.4℃。沸点2830℃。化合价+2和+4。第一电离能7.899电子伏特。是一种稀有金属,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不溶于水、盐酸、稀苛性碱溶液。溶于王水、浓硝酸或硫酸、熔融的碱、过氧化碱、硝酸盐或碳酸盐。在空气中不被氧化。其细粉可在氯或溴中燃烧。
元素来源:
存在于煤、铁矿和某些银矿、铜矿中,也成锗石产出。可由二氧化锗用碳还原制得。也可以煤所发生炉生产烟道中的灰尘中回收。
元素用途:
高纯度的锗是半导体材料。从高纯度的氧化锗还原,再经熔炼可提取而得。掺有微量特定杂质的锗单晶,可用于制各种晶体管、整流器及其他器件。锗的化合物用于制造荧光板及各种高折光率的玻璃。
锗单晶可作晶体管,是第一代晶体管材料。锗材用于辐射探测器及热电材料。高纯锗单晶具有高的折射系数,对红外线透明,不透过可见光和红外线,可作专透红外光的锗窗、棱镜或透镜。锗和铌的化合物是超导材料。二氧化锗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含二氧化锗的玻璃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色散性能,可作广角照相机和显微镜镜头,三氯化锗还是非功过新型光纤材料添加剂。
锗,具有半导体性质。对固体物理和固体电子У姆⒄钩��匾�饔谩U嗟娜勖芏?.32克/厘米3,锗可能性划归稀散金属,锗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空气或水蒸汽作用,但在600~700℃时,很快生成二氧化锗。与盐酸、稀硫酸不起作用。浓硫酸在加热时,锗会缓慢溶解。在硝酸、王水中,锗易溶解。碱溶液与锗的作用很弱,但熔融的碱在空气中,能使锗迅速溶解。锗与碳不起作用,所以在石墨坩埚中熔化,不会被碳所污染。锗有着良好的半导体性质,如电子迁移率、空穴迁移率等等。锗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潜力。现代工业生产的锗,主要来自铜、铅、锌冶炼的副产品。
晶体管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1929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晶体管的发展历程。
在1947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实验室中有一个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有三名人员,分别是肖克莱,巴丁和布拉顿,他们三个人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出了一种晶体管,当时那个晶体管虽然不像现在的晶体管能够应用的范围很广,但是他们对晶体管的发现也是20世纪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也为以后的微电子革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晶体管被人们发现之后,人类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个小巧而又有着消耗功率低的电子零件去代替一些体积大,不方便挪动且功率消耗很大的电子管。
晶体管的发明为后来集成电路的产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20世纪刚开始的十年,通信类的技术已经应用了很多不同的材料,当时最为广泛使用的材料就是半导体材料。到20世纪中半期很多人都去收集矿石,矿石这种半导体来得以广泛的应用。晶体管的发明主要要追溯到当时工程师利莲费尔德,这个工程师在当时就取得了有关晶体管的这个专利,但是由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很低,这种材料的制作也比较困难,于是晶体管就无法被制造出来。
就这样当时的人们丧失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晶体管的机会,直到后面人们设法用矿石去让信号电流沿一个方向流动,才寻找出了更好的矿石晶体材料,他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实验室中的硅材料理论研究才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到达这个高度之后才对晶体管的发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