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哪些?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哪些?,第1张

一、电子信息

(一)软件

1. 基础软件

2. 嵌入式软件

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4. 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5. 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

6.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7. 电子商务软件

8. 电子政务软件

9. 企业管理软件

10. 物联网应用软件

11.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软件

12. Web服务与集成软件

(二)微电子技术

1.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3.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4.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5.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

6. 集成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

(三)计算机产品及其网络应用技术

1.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2. 计算机外围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3. 网络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4. 网络应用技术

(四)通信技术

1. 通信网络技术

2. 光传输系统技术

3. 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

4.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5.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技术

6.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

7. 微波通信系统技术

8. 物联网设备、部件及组网技术

9. 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

10. 电信网与互联网增值业务应用技术

(五)广播影视技术

1. 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系统技术

2. 广播电视业务集成与支撑系统技术

3. 有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4. 无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5.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安全运行与维护系统技术

6. 数字电影系统技术

7. 数字电视终端技术

8. 专业视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9. 音响、光盘技术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1. 半导体发光技术

2. 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

3.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4. 专用特种器件

5. 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

6. 中高档机电组件

7. 平板显示器件

(七)信息安全技术

1. 密码技术

2. 认证授权技术

3. 系统与软件安全技术

4. 网络与通信安全技术

5. 安全保密技术

6. 安全测评技术

7. 安全管理技术

8. 应用安全技术

(八)智能交通和轨道交通技术

1. 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

2. 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3. 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技术

4. 车、船载电子设备技术

5. 轨道交通车辆及运行保障技术

6.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

(一)医药生物技术

1. 新型疫苗

2.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3. 快速生物检测技术

4. 生物大分子类药物研发技术

5. 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制备技术

6. 生物分离介质、试剂、装置及相关检测技术

(二)中药、天然药物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

2. 创新药物研发技术

3. 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

4. 中药质控及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三)化学药研发技术

1. 创新药物技术

2. 手性药物创制技术

3. 晶型药物创制技术

4. 国家基本药物生产技术

5. 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的技术

(四)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创制技术

1. 创新制剂技术

2. 新型给药制剂技术

3. 制剂新辅料开发及生产技术

4. 制药装备技术

(五)医疗仪器、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2. 新型治疗、急救与康复技术

3. 新型电生理检测和监护技术

4. 医学检验技术及新设备

5. 医学专用网络新型软件

6. 医用探测及射线计量检测技术

(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 高效工业酶制备与生物催化技术

2. 微生物发酵技术

3. 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4.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5. 食品安全生产与评价技术

6.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七)农业生物技术

1. 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2. 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3. 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4. 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5.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

三、航空航天

(一)航空技术

1. 飞行器

2. 飞行器动力技术

3. 飞行器系统技术

4. 飞行器制造与材料技术

5. 空中管制技术

6. 民航及通用航空运行保障技术

(二)航天技术

1. 卫星总体技术

2. 运载火箭技术

3. 卫星平台技术

4.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5. 航天测控技术

6. 航天电子与航天材料制造技术

7. 先进航天动力设计技术

8. 卫星应用技术

四、新材料

(一)金属材料

1. 精品钢材制备技术

2. 铝、铜、镁、钛合金清洁生产与深加工技术

3. 稀有、稀土金属精深产品制备技术

4.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5. 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

6.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7. 电工、微电子和光电子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8. 超导、高效能电池等其它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1. 结构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化增韧技术

2. 功能陶瓷制备技术

3. 功能玻璃制备技术

4. 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技术

5. 环保及环境友好型材料技术

(三)高分子材料

1.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2. 工程和特种工程塑料制备技术

3. 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制备技术

4. 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5. 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循环再利用技术

6. 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加工和应用技术

(四)生物医用材料

1. 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制备技术

2. 心脑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制备技术

3. 骨科内置物制备技术

4. 口腔材料制备技术

5. 组织工程用材料制备技术

6. 新型敷料和止血材料制备技术

7. 专用手术器械和材料制备技术

8. 其他新型医用材料及制备技术

(五)精细和专用化学品

1. 新型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

2. 电子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3. 超细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4.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六)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

1. 文化载体和介质新材料制备技术

2. 艺术专用新材料制备技术

3. 影视场景和舞台专用新材料的加工生产技术

4. 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制备技术

5. 文物保护新材料制备技术

五、高技术服务

(一)研发与设计服务

1. 研发服务

2. 设计服务

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服务

1. 检验检测认证技术

2. 标准化服务技术

(三)信息技术服务

1. 云计算服务技术

2. 数据服务技术

3. 其他信息服务技术

(四)高技术专业化服务

(五)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

(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

1. 电子商务技术

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

(七)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

1. 智慧城市服务支撑技术

2. 互联网教育

3. 健康管理

4. 现代体育服务支撑技术

(八)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1. 创作、设计与制作技术

2. 传播与展示技术

3. 文化遗产发现与再利用技术

4. 运营与管理技术

六、新能源与节能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

1. 太阳能

2. 风能

3. 生物质能

4. 地热能、海洋能及运动能

(二)核能及氢能

1. 核能

2. 氢能

(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1.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2. 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

3. 燃料电池技术

4. 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

(四)高效节能技术

1. 工业节能技术

2. 能量回收利用技术

* 正常生产环节已回收利用技术和一般性高热值燃气发电技术除外。

3. 蓄热式燃烧技术

4. 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

5. 高温热泵技术

6. 建筑节能技术

7. 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

8. 节能监测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

(一)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1. 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2. 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农业水污染控制技术

4. 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

5. 节水与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 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2.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3. 工业炉窑污染防治技术

4. 工业有害废气控制技术

5. 有限空间空气污染防治技术

(三)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

1. 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

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3. 生活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4.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5. 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6. 社会源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四)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

1. 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技术

2. 核与辐射安全防治技术

(五)环境监测及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技术

1. 环境监测预警技术

2. 应急环境监测技术

3.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4. 非常规污染物监测技术

(六)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

(七)清洁生产技术

1. 重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节水、减排及资源化关键技术

2.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3. 环保制造关键技术

(八)资源勘查、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1. 资源勘查开采技术

2. 提高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3. 伴生有价元素的分选提取技术

4. 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 放射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

6.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7. 绿色矿山建设技术

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

2. 嵌入式系统技术

3. 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

4. 制造执行系统(MES)技术

5. 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二)安全生产技术

1.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3. 其它事故防治及处置技术

(三)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 新型传感器

2. 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

3. 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

4. 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

5. 微机电系统技术

(四)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1. 高档数控装备与数控加工技术

2. 机器人

3. 智能装备驱动控制技术

4. 特种加工技术

5.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相关技术

6. 增材制造技术

7. 高端装备再制造技术

(五)新型机械

1. 机械基础件及制造技术

2. 通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3. 极端制造与专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4. 纺织及其他行业专用设备制造技术

(六)电力系统与设备

1. 发电与储能技术

2. 输电技术

3. 配电与用电技术

4. 变电技术

5.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七)汽车及轨道车辆相关技术

1. 车用发动机及其相关技术

2. 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4. 机动车及发动机先进设计、制造和测试平台技术

5. 轨道车辆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八)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1. 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技术

2. 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九)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1. 乐器制造技术

2. 印刷技术

新材料综述:

汽车:

http://www.bjkp.gov.cn/kjbgt/k10640-04.htm

新材料在线,包括如能源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新材料,纳米新材料,陶瓷新材料,航空新材料,纺织新材料等等。

由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编制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于2000年8月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个较为系统、完整地函盖了各领域高新技术产品,并具有详尽的产品技术界定条件的目录。

在目录中,新材料共有十大类别,632项产品,约占总数的31%。

新材料高技术产品分类目录

(一)金属材料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四)复合材料

(五)新型医疗器械

(六)新型能源及装备

(七)核辐射产品

(八)同位素及应用产品

(九)核材料

(十)主要农副产品贮藏、加工新技术产品及其设备

新能源

按照各种能源在当代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人们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

常规能源为技术上比较成熟,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裂变能等。

新能源为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试验与开发利用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及核聚变能等。

所谓新能源,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的常规能源在过去也曾是新能源,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成为常规能源。

参考资料:

http://www.chinarein.com/ndlk/ndqh/web/2004/docs/2004-09/2004-09-02.htm

来源:人民政协网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辉煌路程。面对西方国家的半导体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怀抱实干兴邦、产业报国理想的正威集团,在董事局主席王文银的带领下,以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为据点,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全面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启航之际,以永无止境的创新和勇攀 科技 高峰的魄力,铸造“中国芯”,誓为中国半导体事业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6月29日,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特高新”)发布公告称,深圳正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威金控”)已完成向海特高新旗下控股子公司成都海威华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威华芯”)增资12.88余亿元,其中6.19亿元计入注册资本。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后,正威金控持有海威华芯34.01%股权,成为海威华芯第一大股东,海特高新是其第二大股东,中国电子 科技 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是其第三大股东。

据了解,海威华芯是国内半导体行业中的佼佼者,公司拥有完整的技术团队、先进的GaAs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生产设备,其打造的“六英吋GaAs集成电路Foundry线”是国家支持的重点产业项目。如今海威华芯已建成国内第一条6英寸氮化镓半导体晶圆生产线,成功申请核心专利255项,获得授权171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具备氮化镓600片/月的晶圆制造能力,是国内六英吋砷化镓集成电路(GaAs MMIC)纯晶圆代工(Foundry)最专业的服务制造商之一。

正威金控是正威控股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是正威集团产业战略布局的资本运作平台,服务于正威集团实体产业,整合正威集团资源。正威集团是一家以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 科技 产业集团,2020年实现营业额逾7000亿元,目前位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91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2名。

正威集团多年深耕半导体产业,拥有全球一流的专家技术团队,近年已在硅基半导体、半导体封装材料、5G新材料和智能终端等多领域产业布局。此次正威增资扩股海威华芯,将整合正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端新材料产业供应链、专业智能制造能力等,以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全方位优势,助力与海威华芯实现产业协同,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突破,在军品和民品领域为国家 科技 创新贡献力量。

目前,正威集团在A股市场已控股了一家上市公司九鼎新材。在正威集团战略投资海威华芯的背景下,九鼎新材董事会亦在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中明确表示:“公司将积极获取主要股东在产业布局上的大力支持,梳理优化老资产,并购整合新资产,研发实现新突破,在微波、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功能材料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上实现有效突破”。对海威华芯的战略投资,势必成为正威集团全面发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引擎。

第三代半导体发展风口已至

据了解,芯片是国家的“工业粮食”,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我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国产芯片供给率却不到10%。而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一步对中国半导体等高端 科技 领域的技术封锁,中国半导体行业本土化的大发展势在必行。相较于第一、二代半导体,被誉微电子产业“新发动机”的第三代半导体,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技术和产业新竞争焦点,有望成为我国与当今技术领先国家减少差距、实现换道超车的新路径。

为发展中国半导体产业,国家近来先后印发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等支持性政策文件,将SiC、GaN和AlN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纳入重点新材料目录,推动支持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的突破。《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将“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写入了“ 科技 前沿领域攻关”部分。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新兴产业的推动下,目前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风口悄然而至。

政策支持有力推动了中国各地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其中深圳尤为显著。今年3月, 科技 部正式批复支持广东省和江苏省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将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国字号”重器落地深圳和苏州,统筹全国优势力量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提供源头技术供给,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能力整体跃升。作为国家建设 科技 和产业创新高地,深圳已然形成发展国家第三代半导体的沃土。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到2025年以半导体产业为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占整个GDP近40%。对于扎根深圳的正威集团来说,进一步增强了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也创造了更好、更快、更优的新发展机遇。

发挥企业推动创新创造生力军作用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正威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今年提交了关于“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大学”和“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落地,打开成长空间”等提案,引发 社会 广泛关注。

据了解,正威集团早于2008年便开始进军半导体领域,成为国内早期一批 探索 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企业之一,通过成功收购韩国三星五厂全部半导体设备,建立了正威半导体制造1.0版本。如今,经过十余年发展,正威半导体制造已达到3.0版本。未来,正威集团拟投资百亿元,持续在中国核心城市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并逐步打造集半导体材料、装备、工业软件、制造技术、封装技术、测试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产品应用软件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助推中国半导体事业换道超车。王文银表示,做好半导体事业要具备真正的工匠精神,需要凝聚各方的智慧与力量。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家,应担负起创新、责任、担当,要有心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情怀和大格局。

“当前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着产品开发与市场终端应用需求不匹配、产业链短时间暴发带来的人才与资金压力、全国各地项目无序发展等问题。”王文银认为,“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合理配置半导体领域资源,扶持和发展一批优秀企业,聚焦成熟产品,攻关关键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当前,伴随着第三代半导体行业的触角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航空航天、城际高铁交通、新能源 汽车 等关键领域延伸,以正威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专注半导体制造和研发的企业正在迅速崛起,相信中国半导体事业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文/王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067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