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区有电压稳定装置,不致发生晶圆报废情况,但半导体黄光会产生薄膜、扩散、蚀刻区的风险,且较大,可以说是全面报废。
黄光是在半导体行业里,将硅片等晶片进行涂胶、软烘、曝光、显影、硬烤,使其光刻出一定图形的工艺。特点是,黄光是精细电路的制程工艺之一。
1 Active Area 主动区(工作区) 主动晶体管(ACTIVE TRANSISTOR)被制造的区域即所谓的主动区(ACTIVE AREA)。在标准之MOS制造过程中ACTIVE AREA是由一层氮化硅光罩即等接氮化硅蚀刻之后的局部场区氧化所形成的,而由于利用到局部场氧化之步骤,所以ACTIVE AREA会受到鸟嘴(BIRD’S BEAK)之影响而比原先之氮化硅光罩所定义的区域来的小,以长0.6UM之场区氧化而言,大概会有0.5UM之BIRD’S BEAK存在,也就是说ACTIVE AREA比原在之氮化硅光罩所定义的区域小0.5UM。2 ACTONE 丙酮 1. 丙酮是有机溶剂的一种,分子式为CH3COCH3。2. 性质为无色,具刺激性及薄荷臭味之液体。3. 在FAB内之用途,主要在于黄光室内正光阻之清洗、擦拭。4. 对神经中枢具中度麻醉性,对皮肤黏膜具轻微毒性,长期接触会引起皮肤炎,吸入过量之丙酮蒸汽会刺激鼻、眼结膜及咽喉黏膜,甚至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目眩、意识不明等。5. 允许浓度1000PPM。
3 ADI 显影后检查 1.定义:After Developing Inspection 之缩写2.目的:检查黄光室制程;光阻覆盖→对准→曝光→显影。发现缺点后,如覆盖不良、显影不良…等即予修改,以维护产品良率、品质。3.方法:利用目检、显微镜为之。
4 AEI 蚀刻后检查 1. 定义:AEI即After Etching Inspection,在蚀刻制程光阻去除前及光阻去除后,分别对产品实施全检或抽样检查。2.目的:2-1提高产品良率,避免不良品外流。2-2达到品质的一致性和制程之重复性。2-3显示制程能力之指针2-4阻止异常扩大,节省成本3.通常AEI检查出来之不良品,非必要时很少作修改,因为重去氧化层或重长氧化层可能造成组件特性改变可靠性变差、缺点密度增加,生产成本增高,以及良率降低之缺点。
5 AIR SHOWER 空气洗尘室 进入洁净室之前,需穿无尘衣,因在外面更衣室之故,无尘衣上沾着尘埃,故进洁净室之前,需经空气喷洗机将尘埃吹掉。
6 ALIGNMENT 对准 1. 定义:利用芯片上的对准键,一般用十字键和光罩上的对准键合对为之。2. 目的:在IC的制造过程中,必须经过6~10次左右的对准、曝光来定义电路图案,对准就是要将层层图案精确地定义显像在芯片上面。3. 方法:A.人眼对准B.用光、电组合代替人眼,即机械式对准。
7 ALLOY/SINTER 熔合 Alloy之目的在使铝与硅基(Silicon Substrate)之接触有Ohmic特性,即电压与电流成线性关系。Alloy也可降低接触的阻值。
8 AL/SI 铝/硅 靶 此为金属溅镀时所使用的一种金属合金材料利用Ar游离的离子,让其撞击此靶的表面,把Al/Si的原子撞击出来,而镀在芯片表面上,一般使用之组成为Al/Si (1%),将此当作组件与外界导线连接。
9 AL/SI/CU 铝/硅 /铜 金属溅镀时所使用的原料名称,通常是称为TARGET,其成分为0.5%铜,1%硅及98.5%铝,一般制程通常是使用99%铝1%硅,后来为了金属电荷迁移现象(ELEC TROMIGRATION)故渗加0.5%铜,以降低金属电荷迁移。
10 ALUMINUN 铝 此为金属溅镀时所使用的一种金属材料,利用Ar游离的离子,让其撞击此种材料做成的靶表面,把Al的原子撞击出来,而镀在芯片表面上,将此当作组件与外界导线之连接。
11 ANGLE LAPPING 角度研磨 Angle Lapping 的目的是为了测量Junction的深度,所作的芯片前处理,这种采用光线干涉测量的方法就称之Angle Lapping。公式为Xj=λ/2 NF即Junction深度等于入射光波长的一半与干涉条纹数之乘积。但渐渐的随着VLSI组件的缩小,准确度及精密度都无法因应。如SRP(Spreading Resistance Prqbing)也是应用Angle Lapping的方法作前处理,采用的方法是以表面植入浓度与阻值的对应关系求出Junction的深度,精确度远超过入射光干涉法。
12 ANGSTRON 埃 是一个长度单位,其大小为1公尺的百亿分之一,约为人的头发宽度之五十万分之一。此单位常用于IC制程上,表示其层(如SiO2,Poly,SiN….)厚度时用。
13 APCVD(ATMOSPRESSURE)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APCVD为Atmosphere(大气),Pressure(压力),Chemical(化学),Vapor(气相)及Deposition(沉积)的缩写,也就是说,反应气体(如SiH4(g),B2H6(g),和O2(g))在常压下起化学反应而生成一层固态的生成物(如BPSG)于芯片上。
14 AS75 砷 自然界元素之一;由33个质子,42个中子即75个电子所组成。半导体工业用的砷离子(As+)可由AsH3气体分解得到。砷是N-TYPE DOPANT 常用作N-场区、空乏区及S/D植入。
15 ASHING,STRIPPING 电浆光阻去除 1. 电浆预处理,系利用电浆方式(Plasma),将芯片表面之光阻加以去除。2. 电浆光阻去除的原理,系利用氧气在电浆中所产生只自由基(Radical)与光阻(高分子的有机物)发生作用,产生挥发性的气体,再由帮浦抽走,达到光阻去除的目的。3. 电浆光组的产生速率通常较酸液光阻去除为慢,但是若产品经过离子植入或电浆蚀刻后,表面之光阻或发生碳化或石墨化等化学作用,整个表面之光阻均已变质,若以硫酸吃光阻,无法将表面已变质之光阻加以去除,故均必须先以电浆光阻去除之方式来做。
16 ASSEMBLY 晶粒封装 以树酯或陶瓷材料,将晶粒包在其中,以达到保护晶粒,隔绝环境污染的目的,而此一连串的加工过程,即称为晶粒封装(Assembly)。封装的材料不同,其封装的作法亦不同,本公司几乎都是以树酯材料作晶粒的封装,制程包括:芯片切割→晶粒目检→晶粒上「架」(导线架,即Lead frame)→焊线→模压封装→稳定烘烤(使树酯物性稳定)→切框、弯脚成型→脚沾锡→盖印→完成。以树酯为材料之IC,通常用于消费性产品,如计算机、计算器,而以陶瓷作封装材料之IC,属于高性赖度之组件,通常用于飞d、火箭等较精密的产品上。
17 BACK GRINDING 晶背研磨 利用研磨机将芯片背面磨薄以便测试包装,着重的是厚度均匀度及背面之干净度。一般6吋芯片之厚度约20mil~30 mil左右,为了便于晶粒封装打线,故需将芯片厚度磨薄至10 mil ~15mil左右。
18 BAKE, SOFT BAKE,HARD BAKE 烘烤,软烤,预烤 烘烤(Bake):在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制造过程中,将芯片至于稍高温(60℃~250℃)的烘箱内或热板上均可谓之烘烤,随其目的的不同,可区分微软烤(Soft bake)与预烤(Hard bake)。软烤(Soft bake):其使用时机是在上完光阻后,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光阻中的溶剂蒸发去除,并且可增加光阻与芯片之附着力。预烤(Hard bake):又称为蚀刻前烘烤(pre-etch bake),主要目的为去除水气,增加光阻附着性,尤其在湿蚀刻(wet etching)更为重要,预烤不全长会造成过蚀刻。
19 BF2 二氟化硼 ·一种供做离子植入用之离子。·BF2 +是由BF3 +气体晶灯丝加热分解成:B10、B11、F19、B10F2、B11F2 。经Extract拉出及质谱磁场分析后而得到。·是一种P-type 离子,通常用作VT植入(闸层)及S/D植入。
20 BOAT 晶舟 Boat原意是单木舟,在半导体IC制造过程中,常需要用一种工具作芯片传送、清洗及加工,这种承载芯片的工具,我们称之为Boat。一般Boat有两种材质,一是石英、另一是铁氟龙。石英Boat用在温度较高(大于300℃)的场合。而铁氟龙Boat则用在传送或酸处理的场合。
21 B.O.E 缓冲蚀刻液 BOE是HF与NH4F依不同比例混合而成。6:1 BOE蚀刻即表示HF:NH4F=1:6的成分混合而成。HF为主要的蚀刻液,NH4F则作为缓冲剂使用。利用NH4F固定〔H+〕的浓度,使之保持一定的蚀刻率。HF会浸蚀玻璃及任何含硅石的物质,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小心被溅到,应用大量水冲洗。
22 BONDING PAD 焊垫 焊垫-晶利用以连接金线或铝线的金属层。在晶粒封装(Assembly)的制程中,有一个步骤是作“焊线”,即是用金线(塑料包装体)或铝线(陶瓷包装体)将晶粒的线路与包装体之各个接脚依焊线图(Bonding Diagram)连接在一起,如此一来,晶粒的功能才能有效地应用。由于晶粒上的金属线路的宽度即间隙都非常窄小,(目前SIMC所致的产品约是微米左右的线宽或间隙),而用来连接用的金线或铝线其线径目前由于受到材料的延展性即对金属接线强度要求的限制,只能做到1.0~1.3mil(25.4~33j微米)左右,在此情况下,要把二、三十微米的金属线直接连接到金属线路间距只有3微米的晶粒上,一定会造成多条铝线的接桥,故晶粒上的铝路,在其末端皆设计成一个约4mil见方的金属层,此即为焊垫,以作为接线使用。焊垫通常分布再晶粒之四个外围上(以粒封装时的焊线作业),其形状多为正方形,亦有人将第一焊线点作成圆形,以资辨识。焊垫因为要作接线,其上得护层必须蚀刻掉,故可在焊垫上清楚地看到“开窗线”。而晶粒上有时亦可看到大块的金属层,位于晶粒内部而非四周,其上也看不到开窗线,是为电容。
23 BORON 硼 自然元素之一。由五个质子及六个中子所组成。所以原子量是11。另外有同位素,是由五个质子及五个中子所组成原子量是10(B10)。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之比例是4:1,可由磁场质谱分析中看出,是一种P-type的离子(B 11+),用来作场区、井区、VT及S/D植入。
24 BPSG 含硼及磷的硅化物 BPSG乃介于Poly之上、Metal之下,可做为上下两层绝缘之用,加硼、磷主要目的在使回流后的Step较平缓,以防止Metal line溅镀上去后,造成断线。
25 BREAKDOWN VOLTAGE 崩溃电压 反向P-N接面组件所加之电压为P接负而N接正,如为此种接法则当所加电压通在某个特定值以下时反向电流很小,而当所加电压值大于此特定值后,反向电流会急遽增加,此特定值也就是吾人所谓的崩溃电压(BREAKDOWN VOLTAGE)一般吾人所定义反向P+ - N接面之反向电流为1UA时之电压为崩溃电压,在P+ - N或 N+-P之接回组件中崩溃电压,随着N(或者P)之浓度之增加而减小。
26 BURN IN 预烧试验 「预烧」(Burn in)为可靠性测试的一种,旨在检验出哪些在使用初期即损坏的产品,而在出货前予以剔除。预烧试验的作法,乃是将组件(产品)至于高温的环境下,加上指定的正向或反向的直流电压,如此残留在晶粒上氧化层与金属层之外来杂质离子或腐蚀性离子将容易游离而使故障模式(Failure Mode)提早显现出来,达到筛选、剔除「早期夭折」产品之目的。预烧试验分为「静态预烧」(Static Burn in)与「动态预烧」(Dynamic Burn in)两种,前者在试验时,只在组件上加上额定的工作电压即消耗额定的功率,而后者除此外并有仿真实际工作情况的讯号输入,故较接近实际状况,也较严格。基本上,每一批产品在出货前,皆须作百分之百的预烧试验,馾由于成本及交货其等因素,有些产品旧只作抽样(部分)的预烧试验,通过后才出货。另外对于一些我们认为它品质够稳定且够水准的产品,亦可以抽样的方式进行,当然,具有高信赖度的产品,皆须通过百分之百的预烧试验。
27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此名词所包含的范围很广,可泛称一切计算机为工具,所进行之设计;因此不仅在IC设计上用得到,建筑上之设计,飞机、船体之设计,都可能用到。在以往计算机尚未广泛应用时,设计者必须以有限之记忆、经验来进行设计,可是有了所谓CAD后,我们把一些常用之规则、经验存入计算机后,后面的设计者,变可节省不少从头摸索的工作,如此不仅大幅地提高了设计的准确度,使设计的领域进入另一新天地。
28 CD MEASUREMENT 微距测试 CD: Critical Dimension之简称。通常于某一个层次中,为了控制其最小线距,我们会制作一些代表性之量测图形于晶方中,通常置于晶方之边缘。简言之,微距测量长当作一个重要之制程指针,可代表黄光制程之控制好坏。量测CD之层次通常是对线距控制较重要之层次,如氮化硅、POLY、CONT、MET…等,而目前较常用于测量之图形有品字型,L-BAR等。
在自家车库造芯片?还用到光刻技术?先别吃惊,国外真有人这么干了,而且还是一名高中生。
美国小伙Sam Zeloof从高中开始就尝试自行研发芯片,Zeloof称他最开始是在油管上看到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制晶体管的视频,很有兴趣,因此自己也开始收集制作芯片所需的原材料和二手设备,为芯片制造做准备。
2018年4月,17岁的Zeloof发布了自己研发的第一代芯片Z1,Z1采用5微米PMOS(指n型衬底、p沟道,靠空穴的流动运送电流的MOS管)制程,虽然只有6个晶体管,但Z1对Zeloof而言更多是一块设备测试用芯片,当逐渐调试好设备和掌握了芯片的生产流程后,Zeloof未来的目标是制造出能达到英特尔 历史 上第一款处理器Intel 4004水平的芯片。
Zeloof表示他用第一个芯片做了一些很酷的项目,如LED闪光器,还有吉他的失真效果器,虽然它们的工作状态都不错,但问题也很明显,像是mosfet(一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很高,因此需要连接1-2个9伏的电池,Zeloof想在他的新一代芯片上解决这个问题。
终于,今年Zeloof的新一代芯片Z2来了,他在其个人博客(http://sam.zeloof.xyz)上分享了其制作的升级版Z2芯片的全过程。
据其透露,Z2芯片采用10微米多晶硅栅极工艺并可容纳100个晶体管,这与Intel 4004处理器的技术相同,Z2芯片是一个简单的10 10晶体管阵列,用于测试、表征和调整过程,但这是向更先进的 DIY 计算机芯片迈出的一大步。
Zeloof做了12个晶体管的阵列,因此整个硅片上集成了1200个晶体管,英特尔的第一款处理器Intel 4004也只有2000个晶体管,Zeloof表示产自“手工作坊”Z2芯片目前也达到了一个不错的复杂水平,毕竟他一个人干了上个世纪70年代英特尔一组人做的事情,Zeloof表示他很快就会制作更多有趣的电路。
现在来看一下Zeloof是如何在自家车库“肝”出Z2芯片的。
Zeloof表示这款新芯片是通过多晶硅栅极工艺制造的,它的阈值电压仅为1伏左右,能在非常低的电压下良好的工作,同时,它的逻辑电压可以低至3.3伏到5伏,因此功耗更低,并且可以封装成更小的芯片。
令人惊异的是,Z2芯片的第一道工序竟然是从PS中开始的,Zeloof表示他使用PS来做芯片设计的原因是PS相较于一些复杂的专业芯片设计软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Z2芯片的制作首先通过200mm的晶圆开始,这些初始晶圆比较大,因此Zeloof首先用金刚石划片把晶圆切成了半英寸正方形的小块。
Zeloof首先要做芯片的掺杂层,它能形成mosfet的源极和漏极,他把切好的晶圆放到自旋机上,然后在上面沉积光刻胶,只需要大概100微升光刻胶就能覆盖整个晶圆,然后以4000rpm的速度旋转30秒将多余的光刻胶旋出。
随后将晶圆放在约95度的电热板上干燥1分钟用来除去剩下的溶剂,在溶剂干燥后会留下一层固态薄膜。
然后将晶圆送入自制的无掩模光刻机中进行曝光,目的是将之前PS中的图像投影到芯片上,通过dlp投影仪把一些光学器件将图像缩小并投射至芯片。晶圆中心的蓝点是整个曝光场,它大约会持续9秒,当曝光一次结束后继续移动晶圆,以曝光其它区域。
下一个步骤是显影。首先把晶圆放在一定百分比的氢氧化钾溶液中约一分钟,从而蚀刻掉暴露的光刻胶部分,接着用水洗去残留的显影剂,并用显微镜检查以确保一切正常,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把光刻胶层揭掉,然后用不同的曝光或显影时间再来一次。
光刻的图像是在光刻胶层中形成的,下一步是要用蚀刻剂把图像转移到多晶硅层,因此暂时不需要光刻胶掩膜层,可以用丙酮将其剥离。
随后对芯片进行清洁干燥,然后加上磷溶液并进行旋转,接着在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下烘烤45分钟,这样才能将磷原子转移到刚才用光刻胶形成的小井中,以形成mosfet的源极和漏极。
接着重复旋涂、烘烤、显影的过程,制作出芯片的栅极层以及接触层。
晶圆在高温步骤后表面会有一层绝缘的二氧化硅覆盖,因此在接触层掩膜结束后,还要用氢氟酸(美剧《绝命毒师》中的“化尸水”,虽然是弱酸但腐蚀性惊人,玻璃容器也能腐蚀,化工学子们有道“宁用硫酸盐酸硝酸不用氢氟酸”)或者三氟甲烷之类的试剂进行刻蚀,从而剥离绝缘体来确保通电。
然后将晶圆放入真空室,来蒸发一个约1微米厚的铝层,然后再重复整个光刻过程,炫图曝光和显影,以形成金属层。
最后给晶圆进行磷酸浴,以蚀刻残留的铝,一枚芯片就这样产生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芯片生产流程的完成,还需要对制作的芯片进行检查,例如测量栅极的长宽和层厚等参数;用探针台检测晶体管的完好程度。当然,这一步相当繁琐而且这些晶体管非常小,所以连接这些晶体管并不容易。
最后,用一台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老货惠普4145A精密半导体参数分析仪,来对晶体管进行电流、电压测试。
Zeloof制造的晶体管测量后得到的N沟道mosfet的I-V曲线(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通常用作工具确定和理解组件或设备的基本参数,并且还可以用于在电子电路中对其行为进行数学建模),Zeloof表示最后结果还算不错。
当然,实际的芯片制造过程远没有上述介绍的那么简单,即便是Zeloof在车库中自制的芯片良品率也并不算高,一般12个Z2芯片中只有一个是完全没有缺陷的,剩下的大约只能实现80%的功能,生产流程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Zeloof表示,在开始自制芯片这个项目之前并不知道自己将进入哪个领域获得什么,通过这段车库自制芯片经历,他在物理、化学、光学、电子学以及诸多学科领域中学到的东西远超自己的想象。
Zeloof从2017年开始在博客中陆续分享的他的项目,获得了不少积极的反馈,有不少芯片专业人士以及爱好者与他联系,甚至得到了一位上世纪70年代使用类似芯片生产流程的资深工程师的帮助。就像Zeloof受他人影响开始了自己的车库芯片项目,Zeloof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激励他人对手工制造芯片的热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