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 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
在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三种特性。同年,舒斯特又发现了铜与氧化铜的整流效应。
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又一个特有的性质。 半导体的这四个效应,(jianxia霍尔效应的余绩——四个伴生效应的发现)虽在1880年以前就先后被发现了,但半导体这个名词大概到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而总结出半导体的这四个特性一直到1947年12月才由贝尔实验室完成。
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半导体被认可需要这么多年呢?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材料不纯。没有好的材料,很多与材料相关的问题就难以说清楚。
半导体于室温时电导率约在10ˉ10~10000/Ω·cm之间,纯净的半导体温度升高时电导率按指数上升。半导体材料有很多种,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除上述晶态半导体外,还有非晶态的有机物半导体等和本征半导体。
1982年,江苏无锡的江南无线电器材厂(742厂)IC生产线建成验收投产,这是一条从日本东芝公司全面引进彩色和黑白电视机集成电路生产线,不仅拥有部封装,而且有3英寸全新工艺设备的芯片制造线,不但引进了设备和净化厂房及动力设备等“硬件”,而且还引进了制造工艺技术“软件”。这是中国第一次从国外引进集成电路技术。第一期742厂共投资2.7亿元(6600万美元),建设目标是月投10000片3英寸硅片的生产能力,年产2648万块IC成品,产品为双极型消费类线性电路,包括电视机电路和音响电路。到1984年达产,产量达到3000万块,成为中国技术先进、规模最大,具有工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工厂。 1982年10月,国务院为了加强全国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领导,成立了以万里副总理为组长的“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国IC发展规划,提出“六五”期间要对半导体工业进行技术改造。 1983年,针对当时多头引进,重复布点的情况,国务院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提出“治散治乱”,集成电路要“建立南北两个基地和一个点”的发展战略,南方基地主要指上海、江苏和浙江,北方基地主要指北京、天津和沈阳,一个点指西安,主要为航天配套。
1986年,电子部厦门集成电路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七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技术“531”发展战略,即普及推广5微米技术,开发3微米技术,进行1微米技术科技攻关。 1988年,871厂绍兴分厂,改名为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 1988年9月,上无十四厂在技术引进项目,建了新厂房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外合资公司――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1988年,在上海元件五厂、上无七厂和上无十九厂联合搞技术引进项目的基础上,组建成中外合资公司――上海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现在的上海先进)。 1989年2月,机电部在无锡召开“八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了“加快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生产,注重发展专用电路,加强科研和支持条件,振兴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战略。 1989年8月8日,742厂和永川半导体研究所无锡分所合并成立了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
1990年10月,国家计委和机电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并向党中央进行了汇报,决定实施九O八工程。 1991年,首都钢铁公司和日本NEC公司成立中外合资公司――首钢NEC电子有限公司。 1995年,电子部提出“九五”集成电路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CAD为突破口,产学研用相结合,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合作,强化投资,加强重点工程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促进集成电路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1995年10月,电子部和国家外专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国内外专家座谈会,献计献策,加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1月,电子部向国务院做了专题汇报,确定实施九0九工程。 1997年7月17日,由上海华虹集团与日本NEC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组建,总投资为12亿美元,注册资金7亿美元,华虹NEC主要承担“九0九”工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建设。 1998年1月,华晶与上华合作生产MOS圆片合约签定,有效期四年,华晶芯片生产线开始承接上华公司来料加工业务。 1998年1月18日,“九0八” 主体工程华晶项目通过对外合同验收,这条从朗讯科技公司引进的0.9微米的生产线已经具备了月投6000片6英寸圆片的生产能力。 1998年1月,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向国内外用户推出了熊猫2000系统,这是我国自主开发的一套EDA系统,可以满足亚微米和深亚微米工艺需要,可处理规模达百万门级,支持高层次设计。 1998年2月,韶光与群立在长沙签订LSI合资项目,投资额达2.4亿元,合资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微封装,将形成封装、测试集成电路5200万块的生产能力。 1998年2月28日,我国第一条8英寸硅单晶抛光片生产线建成投产,这个项目是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的。 1998年3月16日,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与日本NEC株式会社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北京华虹NEC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合资合同签字仪式,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其设计能力为每年约200个集成电路品种,并为华虹NEC生产线每年提供8英寸硅片两万片的加工订单。 1998年4月,集成电路“九0八”工程九个产品设计开发中心项目验收授牌,这九个设计中心为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五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下四研究所、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深圳先科设计中心、杭州东方设计中心、广东专用电路设计中心、兵器第二一四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和航天工业771研究所。这些设计中心是与华晶六英寸生产线项目配套建设的。 1998年6月,上海华虹NEC九0九二期工程启动。 1998年6月12日,深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一期工程――后工序生产线及设计中心在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其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年生产能力由原设计的3.18亿块提高到目前的7.3亿块,并将扩展的10亿块的水平。 1998年10月,华越集成电路引进的日本富士通设备和技术的生产线开始验收试制投 片,-该生产线以双极工艺为主、兼顾Bi-CMOS工艺、2微米技术水平、年投5英寸硅片15万片、年产各类集成电路芯片1亿只能力的前道工序生产线及动力配套系统。 1998年3月,由西安交通大学开元集团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行设计开发的我国第一个-CMOS微型彩色摄像芯片开发成功,我国视觉芯片设计开发工作取得的一项可喜的成绩。 1999年2月23日,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建成试投片,工艺技术档次从计划中的0.5微米提升到了0.35微米,主导产品64M同步动态存储器(S-DRAM)。这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从此有了自己的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1.熊猫,大家知道南京的熊猫吗,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和产品吗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70多年历史的国有综合性大型电子企业,集现代通信、数字视音频、电子智能系统、电子装备、电子制造等多个产业于一体。公司创建于1936年,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它是CEC中国电子的骨干企业。 十一五期间,熊猫集团累计营业收入1300多亿元,利税68亿元。销售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2%,全球市场用户已达九千多万。 南京熊猫集团作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国防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连续24年跻身中国最大工业企业五百强,位列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前列。熊猫品牌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996年,熊猫集团控股的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电子行业第一家A+H股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775
希望能帮到你 ^^
2.世上第一部手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1993年,南京熊猫推出中国第一台手机,在合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模拟手机时代,卖出过2万多台自主研发的手机。1999年前后,南京熊猫和爱立信在南京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同时生产爱立信和熊猫手机。这个时期的熊猫仍然是市场领先者。 “在第二代手机的推进上我们落后了。”施秋生说,“整个行业纷纷引进生产线、贴牌,很少有企业沉迷于技术和自主研发。而我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技术开发,开拓市场的速度放慢。”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熊猫急需补齐市场销售的软肋。 “销售是熊猫的薄弱环节。”施秋生回忆说,“我们有自己的产品,也有技术成果,市场也推了,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候,曾经的南京郊区邮局员工、手机销售商马志平出现在南京熊猫的视野。 1989年,24岁的马志平开始下海经商。这个“开着凌志车送货的老马”是江苏最大的手机分销商,业界盛传仅仅是科健6388一个型号手机,1999年马志平就卖掉26万部。 2002年2月8日,南京熊猫与马志平夫妇名下的江苏天创公司合资成立熊猫移动,熊猫移动主要负责熊猫手机的生产和销售。马志平则以49%的股权出任熊猫移动董事长。 同年5月,马志平通过其控制的南京合纵从中国高科手里接下了科健信息——上市公司中科健的控股公司,主要负责科健手机的销售——44%的股权,外加7%股仅的委托经营权,从而掌握了科健手机的终端销售渠道。 借助马志平控制下的科健手机销售渠道,熊猫手机销售一路飙升。知情人透露,2002年底到2003年中这半年间,熊猫手机6个月内出货150万台,销售总额达到13.06亿元。这个销售额度几乎是马志平 *** 盘熊猫销售前3年的销售总和。 纸上富贵背后的财务黑洞 在马志平强势推动的销售策略下,2003年熊猫手机销售达到历史性的250.74万部——之前的2001年是30万台,2002年是70万台,销售收入则达到32.65亿元,净利润8800万元。但是好景不长,2004年,熊猫手机的销售下滑到160万台。 更糟糕的是,财务报告显示,江苏天创拖欠熊猫移动货款和其他应收款累计达12.8亿元,此外,熊猫移动还为江苏天创承担了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债务担保,另外,熊猫移动还被马志平的另一关联企业上海易美拖欠1.62亿货款。 也就是说,狂飙突进的熊猫手机带给南京熊猫的仅仅是纸上富贵。利润被吸进了看不见的财务黑洞。 “南京熊猫的经营性现金流几年来一直是负的,资金回笼能力很差,”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中余分析说,“2000年南京熊猫的现金流是负1.7亿元,2001年是负5100万,2002年是负近2亿元,2003年是负2196万元,但2004年前三季度的现金流量却达到了惊人负8.5亿元。” 这么大的财务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得从一家叫做上海易美的公司说起。早在马志平名下的江苏天创与南京熊猫合资之前,2001年10月,马志平即与人出资成立易美,主营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和销售。这家叫做易美的公司,向南京熊猫支付一定的“借牌”费用后,在自己生产的手机上贴上熊猫手机的标签,也生产熊猫手机。 斯时,马志平并不拥有对易美的控制权,但是很快,控股易美50.12%股权的南京宽频科技股份公司向江苏天创转让了持有的全部易美股权。这使得马志平最终得以控制易美,并进而基本控制熊猫移动。 “马志平私人控制的江苏天创是熊猫手机的全国总代理,这种关系非常容易导致南京熊猫和天创之间发生巨额的资金往来,同时,熊猫移动、天创和易美三家公司的利益也必然搅和在一起。”江苏信泰一位分析师说。 天有不测风云,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状况也瞬息万变,易美的销售开始急剧下滑。截至2004年上半年,易美欠下南京熊猫1.62亿元债款。牵—发而动全身,熊猫移动的财务黑洞最终浮出水面。
希望采纳
3.熊猫电视怎么样1. 是以前的老牌子,近年被其他国内多家彩电企业所取代,风光不再。
2. 南京熊猫是一个有着70余年历史的军工企业,专业为部队生产机载雷达显示及军事通讯卫星,。2009年熊猫成功收购夏普液晶面板生产线,再次拥有整机生产能力的企业。目前南京熊猫已向索尼、东芝等国际一线品牌供应液晶面板。
3. 南京熊猫一直秉承军工品质,服务人民的经营理念。
“熊猫电视”创建于1936年,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十二五期间,中电熊猫集团将大力推进消费类电子、电子装备、电子元器件和现代服务业4大产业的发展,形成四个事业部、二十家专业公司的事业发展架构。
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大力振兴熊猫品牌,是中电熊猫肩负的使命,也是其母公司-CEC中国电子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增光膜片,提高光线利用率。增亮膜的功能可将模组腔体内部通过导光板或扩散片发出的四处散乱的散射光通过光线折射与全反射原理收集,提升中心视角辉度,减少光耗损失。
4.中国第一台手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由哪个公司研发1993年,南京熊猫推出中国第一台手机,在合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模拟手机时代,卖出过2万多台自主研发的手机。
1999年前后,南京熊猫和爱立信在南京成立合资公司,开始同时生产爱立信和熊猫手机。这个时期的熊猫仍然是市场领先者。
“在第二代手机的推进上我们落后了。”施秋生说,“整个行业纷纷引进生产线、贴牌,很少有企业沉迷于技术和自主研发。
而我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技术开发,开拓市场的速度放慢。”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熊猫急需补齐市场销售的软肋。
“销售是熊猫的薄弱环节。”施秋生回忆说,“我们有自己的产品,也有技术成果,市场也推了,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个时候,曾经的南京郊区邮局员工、手机销售商马志平出现在南京熊猫的视野。 1989年,24岁的马志平开始下海经商。
这个“开着凌志车送货的老马”是江苏最大的手机分销商,业界盛传仅仅是科健6388一个型号手机,1999年马志平就卖掉26万部。 2002年2月8日,南京熊猫与马志平夫妇名下的江苏天创公司合资成立熊猫移动,熊猫移动主要负责熊猫手机的生产和销售。
马志平则以49%的股权出任熊猫移动董事长。 同年5月,马志平通过其控制的南京合纵从中国高科手里接下了科健信息——上市公司中科健的控股公司,主要负责科健手机的销售——44%的股权,外加7%股仅的委托经营权,从而掌握了科健手机的终端销售渠道。
借助马志平控制下的科健手机销售渠道,熊猫手机销售一路飙升。知情人透露,2002年底到2003年中这半年间,熊猫手机6个月内出货150万台,销售总额达到13.06亿元。
这个销售额度几乎是马志平 *** 盘熊猫销售前3年的销售总和。 纸上富贵背后的财务黑洞 在马志平强势推动的销售策略下,2003年熊猫手机销售达到历史性的250.74万部——之前的2001年是30万台,2002年是70万台,销售收入则达到32.65亿元,净利润8800万元。
但是好景不长,2004年,熊猫手机的销售下滑到160万台。 更糟糕的是,财务报告显示,江苏天创拖欠熊猫移动货款和其他应收款累计达12.8亿元,此外,熊猫移动还为江苏天创承担了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债务担保,另外,熊猫移动还被马志平的另一关联企业上海易美拖欠1.62亿货款。
也就是说,狂飙突进的熊猫手机带给南京熊猫的仅仅是纸上富贵。利润被吸进了看不见的财务黑洞。
“南京熊猫的经营性现金流几年来一直是负的,资金回笼能力很差,”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中余分析说,“2000年南京熊猫的现金流是负1.7亿元,2001年是负5100万,2002年是负近2亿元,2003年是负2196万元,但2004年前三季度的现金流量却达到了惊人负8.5亿元。” 这么大的财务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得从一家叫做上海易美的公司说起。
早在马志平名下的江苏天创与南京熊猫合资之前,2001年10月,马志平即与人出资成立易美,主营移动通信设备的研发和销售。这家叫做易美的公司,向南京熊猫支付一定的“借牌”费用后,在自己生产的手机上贴上熊猫手机的标签,也生产熊猫手机。
斯时,马志平并不拥有对易美的控制权,但是很快,控股易美50.12%股权的南京宽频科技股份公司向江苏天创转让了持有的全部易美股权。这使得马志平最终得以控制易美,并进而基本控制熊猫移动。
“马志平私人控制的江苏天创是熊猫手机的全国总代理,这种关系非常容易导致南京熊猫和天创之间发生巨额的资金往来,同时,熊猫移动、天创和易美三家公司的利益也必然搅和在一起。”江苏信泰一位分析师说。
天有不测风云,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状况也瞬息万变,易美的销售开始急剧下滑。截至2004年上半年,易美欠下南京熊猫1.62亿元债款。
牵—发而动全身,熊猫移动的财务黑洞最终浮出水面。
5.熊猫电视机大家觉得如何是以前的老牌子,近年被长虹、康佳、创维等国内多家彩电企业所取代,风光不再。
南京熊猫是一个有着70余年历史的军工企业,专业为部队生产机载雷达显示及军事通讯卫星,是中国彩电第一个驰名商标.2009年熊猫成功收购夏普液晶面板生产线,再次成为中国家电业唯一拥有整机生产能力的企业.目前,南京熊猫已向索尼、东芝等国际一线品牌供应液晶面板。南京熊猫一直秉承军工品质,服务人民的经营理念。为国人生产最好的液晶彩电视!
熊猫质量不比创维;海信差。
熊猫最早晶体管收音机是70年代熊猫晶体管收音机,70年代熊猫晶体管收音机 5624×3748像素。
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收音机一直使用两种商标,先是红星牌,后来又有了熊猫牌.早期的熊猫并非独立品牌,是红星牌收音机出口时使用的副牌。
据现有资料,最早的熊猫收音机是1956年红星504型五灯机的出口版551型,紧接着又推出了熊猫牌552,553型,三种熊猫五灯机都使用大八脚,电子管,木制机箱。
1936年在长沙创业时期制造的环球牌五灯收音机,开创了中国无线电制造业的历史先河,1946年9月工厂迁至南京,主要从事通信机和交换机的制造。
1953年创造出中国第一台全国产化收音机红星牌收音机,1956年熊猫商标诞生,并在国际注册,成为中国电子工业在国际上的第一个注册商标,1959年推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熊猫牌收录唱三用高级组合音响,1978年熊猫牌黑白电视机风靡市场。
20世纪90年代至今,熊猫牌卫星通信、短波通信、彩色电视机等产品相继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2007年5月15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南京市联合投资成立了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熊猫电子等南京七家原部属企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