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方面郑州跟合肥能学习的东西如下:
一、强省会战略。
整个安徽的底子相比包邮区是没有可比性的,为了不被吸虹,为了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量,必须要有城市来扛起大旗,这个城市就安徽省会合肥。
2011年,巢湖市撤销。合肥拿下巢湖区、庐江县。即使剔除掉这两个县市的GDP,合肥在这29年里依旧增长了145倍。而同时期的郑州只增长了108倍。
二、高等教育基础。
合肥的高等教育基础好,这点郑州目前很难跟上,郑州只有一条曲线可以走,号召豫人回郑。
合肥有三个双一流大学:中科大(985)、合肥工业大学(211)、安徽大学(211)。
合肥是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其他三家分别是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国家实验室有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NSRL)、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磁约束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大科学装置有、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HMFF)、合肥先进光源(HALS)、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AEOS)、强磁光综合实验装置 。
三、合肥的优势产业。
2019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一共有66家,其中合肥三家,分别是: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
四、合肥独创的合肥招商模式。
1、先立足合肥本地的实际,找到城市的相对优势。位置优势、科创优势、产业链优势、成本优势。
2、跟紧政策,押宝新兴产业。白色家电、面板、半导体、光伏、新能源、人工智能。
3、成立市场化投资基金。截至2020年3月底,安徽省备案基金达901只,管理机构214家,基金规模4162亿元,居中部首位、全国第十。
4、像风投一样,与被投企业签订条款(其中之一就是产业落地合肥),设定退出机制。
5、在上市或者持有股份上涨之后,浮盈退出。然后继续循环,投资下一个标的物。
郑州向合肥学习的方式建议:
1、调研,摸清郑州的产业家底。做一个大郑州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每个片区发挥每个片区的相对优势。不要都一蜂窝的搞房地产、搞小镇、搞大数据、高科创。立足区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规划。
2、规划、招商等部门多出去看看,借鉴一下发达城市如何招商,如何做产业规划等。
3、成立市场化产业基金,全球招募优秀人才,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像合肥一样积极的投资招商。甚至可以邀请豫籍的投资大佬们来郑州做招商大使,比如高瓴资本的张磊、360的周鸿祎等等。
4、大力扶持本地头部企业,腾讯不会离开深圳、阿里巴巴不会离开杭州;郑州也要培养本土的巨头。不要总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本土也有不少优秀的企业:比如老牌的IDC景安、酒便利、千味央厨等等,要为企业做好服务,给钱、给曝光、给产业链、给服务。有店小二的服务意识。
5、继续向全国引进人才,尤其是豫籍在省外毕业的双一流人才。没有对口企业的话,先成立研究院养着。
毕竟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没有人才就没有好企业,没有好企业就没有人才回流。如果不做改变,这就是恶性循环。
6、招商引资KPI考核,以亩产论英雄、以实际到账论英雄、以产生价值轮影响。而不是以概念,以及虚假的投资额论英雄。
合肥半导体最大的企业有100多员工。合肥有哪些IC公司(fabless)
爱吃炒面
来自专栏嵌入式软件修炼之路
2022年8月,合肥的IC设计公司汇总。
我现在在上海工作,做芯片设计验证,但是回合肥工作一直是我的目标,所以提前总结一下合肥的IC公司,为自己也为同行提供一些便利。现在是边写边查资料,目前基本来源是猎聘,公司官网,天眼查,知乎。其他网站暂时还没来得及看,比如领英,脉脉。
本文不会提任何具体薪资,毕竟这种东西太主观,同一学校专业年限的,薪资都会又差距,还得看技术方向,项目经历,和稀缺程度。但总包大致比上海少20%-30%是比较正常的。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人在说IC的热潮正在褪去,我也不知道真假,看看两三年后这些公司会倒闭几家,又会出现多少新兴势力,总之还是希望合肥的集成电路环境越来越好。
总结了30多家公司,发现合肥的芯片半导体公司主要集中在创新产业园,突发奇想,要是想应聘,不如直接去园区投递,预计一天投递一二十家问题不大,效率应该非常高。
合肥芯片公司有如下这些:1、联发科(MTK)。
2、奕斯伟(ESWIN)。
3、蔚来汽车NIO。
4、长鑫存储。
5、北京君正。
6、兆易创新。
7、合肥兆芯。
8、晶晨半导体。
9、芯海科技。
10、杰发科技(AutoChips)。
11、恒烁半导体。
12、合肥大唐存储。
13、淳中科技。
14、华米科技。
115、龙迅半导体(合肥)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