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明年能赚钱吗?六成基金经理预计上半年回报低于10%

基民明年能赚钱吗?六成基金经理预计上半年回报低于10%,第1张

中新经纬12月24日电 (林坚)近日,“基金跌了”登上微博热搜,看似简单的两个字“跌了”,却成为基民心碎的“重锤”。回望2021年,涉及基金跌了的理财话题多次成为基民讨论的热点。

根据蚂蚁基金联合43家基金公司发布的《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显示,回顾2021年,亏损基民认为行情走势、未及时止盈、持有时间短等是影响收益的主因。约35%的受访基民反馈,过去持有一只基金的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约39%的基民持基时间超过了一年,这与基金经理建议的持基时间时长至少一年还有一定距离。

明星基金经理不灵了?

去年下半年至今,“明星基金经理”这个概念广为流传。业界人士告诉中新经纬,在这概念盛行背后,是异于往常数量涌入的新基民,他们不了解基金,缺少一定知识与投资心态,在“羊羔效应”以及各类广告、KOL与平台推荐下,明星基金经理成为他们的首选。

该业界人士还表示,“他们或依照 娱乐 圈的追星逻辑,‘杀入’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但是一个明星基金手里不一定所有管理的产品都好,当他们一旦亏损,他们就会‘反噬’,认为基金经理不行。”

针对上述情况,一位头部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近日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指出,“其实一般明星产品和明星基金经理是关联在一起的,很少有分开的。基金经理需要一个产品才能证明(展现)自己的能力。但他管理的产品被投资人认可,他才会成为明星基金经理。成名后,他的新产品和老产品也都会成为明星基金。”

对于明星基金经理的追求与信任背后或许还有投资者教育的重担需要挑起。 一位从事医药行业投资十多年的私募基金人士告诉中新经纬,“医药股今年确实表现不好,但是涨涨跌跌很正常,现在的基民很多都很年轻。希望加强投资者教育,现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足。”

上述出现的头部公募基金公司人士亦是认为,“投资者教育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很多新基民把基金当股票买。”

兴业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刘方旭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说:“在市场上沉浸多年之后,我对市场的感悟是,作为专业投资人,我们一定要敬畏市场,一定要有与市场共成长的信仰。在投资的过程中,希望普通投资者逐步养成‘定投+长期持有’的好习惯,请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市场必将赋予我们复利的力量,从而让投资人实现财富管理保值增值的长期目标。”

建议投资者持有基金最好长于一年

调研报告显示,超八成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数字化线上渠道被六成基金经理视作加深投教、分享投资理念和陪伴投资者的阵地。而关于基民2022年的持基心态和行为,基金经理建议“降低收益预期”“树立中长期持有的心态”及“达到投资目标可适当止盈”等。

投资者教育并不能一蹴而就,有待时间检验。 眼下,2022年即将到来,明年A股和基金的走势将如何? 调研报告指出,75%的股票型基金经理认为明年上半年A股市场会实现正收益,六成基金经理预计收益区间会在0-10%。

2022年,基民该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刘方旭向中新经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说道,“首先,从宏观经济增长来看,‘碳达峰碳中和’在未来多年都将是时代的主题,我们预计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等行业未来依旧蕴藏着诸多的投资机会。此外,半导体国产替代进入2.0阶段,部分企业从国产替代走向国际化,市场空间将大幅拓宽。最后,消费升级和医药创新的大趋势也仍然不会改变。”

而华夏基金轩伟认为,明年比较重要的三条行业线索包括:兼顾调结构和稳增长需求的新能源电力投资带动的产业链线索,以及符合政策鼓励方向的,国企和政府部门支持加大的领域,还有受益于共同富裕的大众消费。

南方基金在年度展望报告中指出,2021年,经济复苏推动全球股市延续2020年的上涨趋势。展望2022年,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社融增速将出现温和复苏,对A股形成支撑,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上涨。

刘方旭认为,从机会来看,预计明年年中以后,调整时间较长的消费板块随着基本面的触底回升,主要细分赛道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机会。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他方式使用。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肯定是有资格报道股市和基金新闻的,其公开具体点名诺安基金蕴藏较大风险,十分罕见,我第一次见到。中国股市一向是国家政策市,新华社点名了一般说明问题很严重,风险真的是较大,投资者要格外谨慎。

这篇文章指出一些投资者追捧热门基金,对基金缺乏足够的认知:主要是表达两个意思:

一是投资者对基金的风险缺乏认知,认为买基金就是赚钱的。很多新基民都是2020年入市,2020年是基金大年,随便买一只基金,只要不是7月15日后买入诺安基金,都会赚到钱。以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为例,近6个月的收益是-9.86%,跟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等34.65%半年收益相差超过44%。

二是投资者对基金重仓股的趋势缺乏足够的认知:很多人连基金的本质就是股票组合都不知道,当然,这里说的基金是多数人买的股票型基金。基金本质上是你交1.5%的管理费,请基金经理给你买股票组合。所以很不幸,那些在2020年7月15日之后请蔡经理买诺安基金的投资者这半年就亏9.86%。

网上最近又在流传这个段子:赚钱叫蔡经理,亏钱就叫菜狗。最近一周A股大跌,蔡经理的两只诺安基金分别下跌8.38%和7.59%,在同类业绩排名里垫底: 3082/3140,3011/3140,他的称呼,估计在基民中又变回菜狗了。

这个蔡经理,就是新华社点名的蔡嵩松,他目前管理两只诺安基金:诺安成长混合基金、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两只基金规模根据最新的数据:分别是327.76亿元和82.17亿元,合计大约410亿元。

那么新华社为何要点名蔡经理这两只的诺安基金蕴藏较大风险呢?仅仅是因为近6个月业绩差吗?当然不是,业绩差的基金经理比蔡经理的业绩差很远。

新华社点名“蔡经理”,原因很明确,原文是这么说的:“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频上热搜的诺安基金蔡嵩松管理的两只基金管理规模合计大增330亿元,这两只基金却始终重仓半导体板块。这类行业配置集中的基金管理规模不断扩大,蕴藏着较大风险,投资者要格外谨慎。”

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蔡经理最近一年吸金330亿元,却只重仓半导体板块的股票,所以“蕴藏着较大风险”。

风险在什么地方?研究一下蔡经理这两只基金的重仓股股票趋势就知道了:诺安成长混合基金,规模327.76亿元,蔡经理的任期是2019年2月20日至今,十大重仓的股票分别是:韦尔股份、北方华创、中芯国际、三安光电、兆易创新、卓胜微、长电 科技 、中微公司、圣邦股份、沪硅产业。

另一只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基金,规模82.17亿元,蔡经理的任期是2019年3月14日,十大重仓股分别是:长电 科技 、韦尔股份、北方华创、卓胜微、中芯国际、沪硅产业、兆易创新、中微公司、圣邦股份、北京君正。

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这两只基金的10大持仓股高度重合了9只,所以走势基本一致:实际上,这就是蔡经理是从2019年初开始,花了基民的400亿元重仓了9只半导体股。这就是新华社文章里说的“风格极致”,这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叫“风格极端”,类似于很多股民的“一把梭”。

这种投资,就是将基金分散投资的风险又集中起来了。在基金重仓股上升趋势时,这种基金的业绩很好,一旦基金重仓股趋势变了,则风险很大。

所以蔡经理2019年3月到2020年7月15日,日子很好过,当时他“顶戴芯片设计博士”的光环,诺安基金业绩很好,他是明星经理,热度堪比现在的张坤和葛兰,基民都亲切地叫他“蔡经理”。

但是股市风云突变,蔡经理的诺安基金,在2020年7月15日之后,开始大跌:从7月14日的最高55.87%的收益暴跌到10月23日的7.23%,短短三个月暴跌48%,如果这三个月期间你听不懂股市的人指导,加仓或定投,你会亏损更多。所以去年买诺安基金的人,很多人都是欲哭无泪。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蔡经理的重仓的半导体股泡沫开始破裂了,复盘他的重仓股那段时间的表现:韦尔股份:从253元跌到167元,跌幅近40%;卓胜微:从最高718元跌到330元,腰斩;9只重仓股走势都差不多。所以两只诺安基金业绩暴跌44%,买入基金的基民损失惨重。

现在,为什么新华社出来提示风险,因为蔡经理胆子很大,经过几个月的震荡,他开始拉升重仓股,比如韦尔股份:发行价仅7.02元,半导体设计公司,前几天创了新高328元,被拉到了近3000亿元市值,让人瞠目结舌:要知道中芯国际现在市值也就4435亿元。

新华社所说的“蕴藏着较大风险”,就很明确了:就是蔡经理的重仓股泡沫太大,终有一天会破裂。

连国家半导体产业基金都开始连续减持兆易创新等泡沫大的公司股票。 当然,这不是说国家不支持半导体产业了,国家依然会大力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但这不等于说支持半导体公司的股价泡沫。到现在这些公司的泡沫已经不能用业绩驱动来解释。

这泡沫有多大?基金就会有多大风险。因为泡沫是股民、游资、基金一起炒起来的,而泡沫破裂过后就会一地鸡毛:比如去年7月,疯狂炒作的沪硅产业,股价最高69元,现在31元。

股市里没有什么新鲜事,基市里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当股票见顶,泡沫破裂之后,总是后知后觉的基民买单。去年老股民一个个都在睁大眼睛看着这些几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司,想看看他们怎么出货,今年1月看到蜂拥入场的基金大妈们和新基民,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老股民都会心一笑,瞬间释然。

其实,现在基金市场里不只一个蔡经理,不只一个抱团炒股的诺安基金。

最近网上流传的段子:世界三大知名酒庄,罗曼尼康帝、拉菲、易方达。世界三大芯片基地:美国硅谷、宝岛台湾和诺安成长,还有三大电池基地、三大调味品制造商等。

现在国家对热门基金限购升级,就是在精准“拆d”,控制金融风险;央行也注意到了基金抱团炒作的风险,上面绝对不会让这种泡沫在2021年持续下去,所以看懂我这篇文章的人,再看看新华社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蕴藏着较大风险,投资者要格外谨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023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