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主板芯片组王者——威盛,你是否还记得?

当年的主板芯片组王者——威盛,你是否还记得?,第1张

威盛(VIA)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球知名的主板芯片设计制造商,它的市场份额曾一度达到50%,为Intel和AMD处理器同时生产芯片组。现在市场中早已看不到VIA的主板芯片,很多90后、00后的IT新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家公司曾在IT市场叱咤风云过。VIA都推出过哪些经典的芯片组?为何一度风光无限的VIA现在就销声匿迹了?VIA现在在做什么?下面一一为你解读。

威盛电子1987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创始人是陈文琦,曾是Intel的员工。1992年威盛将总部迁回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陈文琦任总经理,王雪红任董事长(陈文琦的妻子,大名鼎鼎的台塑集团老总王永庆的女儿,也是HTC的董事长)。

1998年,VIA为AMD的socket7平台推出了MVP3芯片组,它由北桥VT82C598和南桥VT82C586B两颗芯片组成,不仅支持100MHz系统总线,还支持 当时最先进的内存异步访问模式 (CPU外频为100MHz时,让内存总线工作在66MHz)。还支持最高1GB的内存(当时32-64M内存是主流)、ECC纠错、AGP1.0和USB接口。MVP3是AMD K6-2的“黄金搭档”,它的出现让K6-2的销量飞涨。

VIA趁热打铁,紧接着就推出了MVP4, 它是当时整合度最高的一款主板芯片组。 不仅集成声卡和Modem,还集成了Trident的3D图形芯片Blade 3D(Trident 9880,笔者99年购买的Trident 9880独立显卡,花了近400大洋),其性能接近Intel的i740,在拥有优异的3D加速性能的同时,又兼顾了低廉的价格,堪称整合芯片组的一代经典。它的推出让Intel的“i810+P II”组合相当尴尬,P II处理器的销量一时受阻。

1999年,VIA并购Cyrix(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一个部门),取得X86处理器授权进入CPU制造领域。2000年,VIA的销量达到顶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50%,股价也一度冲到629台币,还在大陆设立了分公司,当时的陈文琦可谓志得意满。

厄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VIA的成功刺激了老对手Intel,2001年9月,Intel一纸诉状将VIA告上了法庭,宣称VIA的P4X266和P4M266芯片侵犯了它的5项专利。威盛在应对诉讼的同时也对Intel提出了反向诉讼。双方你来我往,大战了两年之后,在2013年达成了和解。但此时VIA已经元气大伤,市场份额一度降到20%,2003、2004年两年亏损合计接近2亿美元。而Intel却利用VIA疲于应对诉讼的大好时机,加快了自家芯片组的研发进度,连续推出了815、820、845等一系列芯片组,成功挤压了VIA的市场空间。

2002年年初,VIA针对Intel socket370平台推出了Apollo Pro266/266T芯片组,它支持AC97规范的6声道系统和6个USB接口,并率先在全球支持高带宽的DDR内存(DDR200/DDR266),同时兼容PC100/133 SDRAM内存。升级版Pro266T加入了对图拉丁核心PIII处理器的支持,同时也支持socket370接口的Intel Pentium Ⅲ、Celeron(赛扬)和VIA Cyrix Ⅲ(VIA自家的CPU)产品。Apollo Pro266虽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但在Intel的高压下,也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混迹。

2003年-2006年,VIA面向AMD和Intel平台先后推出了KT333/KT400/KT400A/KT600/KM400A/KT880/KT890/KT900、PT800/PT880/PT890/PT900/P4M800/P4M890/P4M900等一系列芯片组。这些芯片的推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打破了Intel的市场垄断。但遗憾的是:后续 VIA人才流失、产品性能不佳,加上Intel不允许主板厂商再使用VIA的芯片组、英伟达加入竞争、APU成发展趋势 等诸多因素,VIA的生存空间被一步步挤压,到2007年后VIA不再为Intel和AMD研发芯片组,把中心转到设计制造自家的微处理器和配套芯片组,这些产品主要面向智能手机、嵌入式设备和工控领域。

让我们回望一下当年的VIA有哪些让同行羡慕不已的巨大优势:

一、VIA是Intel、AMD之外全球第三家获得X86架构授权的企业,号称“台湾的Intel”。

二、VIA是高通之外,唯一一家拥有CDMA基带授权的企业(2015年1亿美元卖给了Intel)。大名鼎鼎的华为、联发科都没有CDMA授权,需要向第三方购买。

三、威盛是当时全球唯一一家能同时生产X86架构和ARM架构处理器的厂商,其产品广泛应用在各类嵌入式设备中。

四、VIA拥有CPU和GPU设计制造领域大量的知识产权,GPU的技术产权主要来自于2001年收购的S3的图形部门,这些知识产权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S3是2D时代的显示芯片霸主)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每天都在上演,曾经的王者已今非昔比,再不能和其他主板芯片组制造商同场竞技。VIA现在主要为车载、工控等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虽然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但至少还在顽强前行。让我们记住这些曾在主板芯片组发展史中写过精彩华章的名字 :VIA、SIS(矽统)、ALI(扬智)、NVIDIA。 正是他们潜心研发,推动着芯片技术不断提升,我们才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性能更优异的主板。每场竞赛虽只有一个冠军,但每一位对手都值得尊重!

分类: 商业/理财

解析: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VIA Technologies, Inc.,简称 VIA),成立于公元 1992年9月,目前资本额达 127.04 亿新台币,为全球 IC 设计与个人电脑平台解决方案领导厂商,以自有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威盛也因其无晶圆厂的经营模式、加上重视人才招揽与技术开发,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典范,现阶段全球员工人数超过 2000 人。

个人计算机中所使用的系统芯片组,为威盛电子的主力产品线。由于 1999 年大力推动 PC-133 系统规格,并领先业界导入 DDR 的内存技术,使得公司近年来屡获客户与消费者支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01 年达到四成左右的水准,同时也针对各主流平台的特殊设计,提供了完整的对应解决方案,包括支援 Pentium 4 平台的 Apollo PT、PM 系列晶片组,以及支持 AMD Athlon、K8 处理器的 Apollo KT/K8T 系列等等。其中,威盛电子在 AMD 处理器平台方面,出货量更居于主导地位,单一平台的占有率达八成以上。

此外,经过 1998 年来包括 Cyrix、IDT Centaur、S3、IC Ensemble 等数项重大的并购与合资案,威盛电子也已由过去单纯的系统芯片组厂商,升级成全方位的网际网络系统整合组件供货商。产品线内容除了跨平台的系统芯片组以外,还包括威盛 C3 系列处理器,IEEE 1394、USB2.0、以太网络通讯芯片,光储存、音效视讯多媒体控制芯片及 Windows CE 相关的嵌入式系统产品等等;同时借由与 S3 的策略合作,威盛亦已掌握先进的绘图芯片技术,并且在取得 LSI logic 的无线通讯设计团队后,大步跨入新世代的无线通讯领域,未来将可望拥有建构个人计算机、网际网络装置及信息家电所需的完整实力。

2001 年底正式成军的平台方案产品事业部,便是威盛积极发展系统等级开发能力的重要里程碑,而 2002 年展开的迦南计划,目前亦已开花结果,成立了威腾与威瀚等多家产品子公司。2003年10月,威盛电子进一步统整平台事业部、中央处理器部门及嵌入式研发部门等事业单位,成立嵌入式平台事业部(VEPD),更在「全方位联结」的理念下、展现了杰出的营运绩效,正全力进军 IA 及嵌入式应用市场,前景不可 *** 。

威盛电子的客户群涵盖全球各大 OEM 厂商、主板制造业及系统整合业,总部则位于台 *** 北县新店市,并于美国、欧洲及大中华区等地拥有分支机构,分别就业务拓展、人才招募、区域型软硬件整合产品开发等工作进行强化。威盛为高知识集中的 IC 设计厂商、以研发为 IC 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建构跨国、跨区域性的品开发据点,目的在于扩大技术能力的广度,以及加强对不同市场的了解深度,这同时也是威盛迈向下一阶段的高速成长、所必须进行的策略布局。公司未来仍将以大中华区为营运中心,但势必会逐渐展现全球化的研发与经营格局,长期来看,欧美、日本等地都将是威盛跨国经营架构的重要环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11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