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半导体芯片产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先驱,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完整的半导体芯片行业包括子行业,例如硅片制造,芯片设计和制造以及芯片封装。最上游的是芯片设计公司和硅晶圆制造公司。 芯片设计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电路图,而硅晶片制造公司则以多晶硅为原料来制造硅晶片。 芯片制造公司的中期任务是将由芯片设计公司设计的电路图移植到由硅晶片制造公司制造的晶片上。然后将完成的晶片发送到下游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进行封装和测试。 半导体芯片材料 是指用于硅晶片制造,芯片制造和封装的电子化学品的总称, 包括硅晶片,光掩模,光刻胶,光刻胶辅助设备,层压基板,引线框架,键合线,模塑化合物,底部填充剂,液体密封剂等等 ,因此,半导体芯片材料是电子工业的广义上游,并在芯片制造和其他下游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雅克 科技 最初的主要业务是磷酸酯阻燃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游原料是石油化工产品,例如硝酸盐,环氧丙烷和氯氧化磷。
2016年,公司以收购华飞电子为起点,开始积极转型进军半导体芯片行业;
2017年与韩国Foures成立了雅克·福瑞(Jacques Furui),并扩展到芯片设备方面,生产用于输送前体材料和其他化学品的LDS输送系统;
2018年与江苏(UP Chemical)、科美特合并,开始经营前体/ SOD和氟化特种气体,进军光刻胶行业运营TFT-PR和光刻胶辅助材料,
到2020年,对LG 化学彩胶业务的收购进一步对光刻胶领域发力,并成为覆盖前体/ SOD,氟化特种气体,包装用硅粉和光刻胶的半导体芯片材料平台企业;
公司迄今为止的发展涵盖了半导体芯片薄膜光刻,沉积,蚀刻和清洁的核心领域,下游客户包括世界知名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如 SK海力士,三星电子,台积电,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 ,迅速成为了国内半导体材料“平台型”公司。
在半导体芯片材料领域,由于技术壁垒高,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国内企业的积累不足,我国的半导体芯片材料大多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领域,大部分产品的自给率低于30%,其中绝大多数产品是技术壁垒较低封装材料;在晶圆制造材料领域,国产化的比例较低,主要依靠进口,尤其是高端材料的国产化率小于10%。例如,12英寸大硅片和高端光刻胶基本上都依赖进口,并且进口替代品的空间非常大, 晶圆制造材料的种类很多,其中硅晶圆占37.3%,是最大的类别,其次是电子特殊气体占比13.2%,光掩模12.5%,光刻胶和辅助材料12.2%。
光刻是芯片制造中最重要的部分 ,这是将芯片设计图案从掩模转移到硅晶片,然后执行下一步蚀刻的过程, 成本占芯片制造的30%,时间占50% 。这是集成电路制造中最耗时,最困难的过程。在光刻期间,光刻胶被施加到硅晶片上,紫外线曝光后,光刻胶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然后在显影后去除曝光的光刻胶,以实现从掩模到硅晶片的图形转移, 光刻胶是光刻工艺中的重要消耗品,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芯片生产线的产量,它是半导体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 。
面板光刻胶可分为LCD胶和OLED胶。其中,用于LCD的光刻胶可分为TFT-PR,彩色光刻胶和触摸屏胶。 2019年,公司参股了江苏科特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韩国 Cotem)10%的股份。 Cotem的主要产品是TFT-PR和光刻胶辅助材料显影剂,清洁液,BM 树脂等。雅克 科技 通过参股参与了韩国 Cotem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 2020年2月公司成功收购LG 化学的彩色光刻胶业务,作为LCD色浆和OLED光刻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LG 化学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技术先进,市场占有率很高 。收购后,公司成为LG Display 的长期供应商。从收入的角度来看,LG化学彩色光刻胶2019年实现收入8.65亿元,以国内LCD光刻胶市场为基准, 雅克 科技 有望成为国内LCD光刻胶的第一梯队的龙头企业,通过收购,LG 化学的量产和先进技术生产的光刻胶将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有利于雅克 科技 迅速抢占国内市场份额。
第三季度,公司将其子公司韩国斯洋和韩国COTEM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从而使公司的光刻胶业务带来营收; 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6.83亿元,同比增长23.7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85.17%;
A股上市公司半导体芯片新材料龙头股雅克 科技 处于中长期上升趋势中,整体涨跌结构趋于稳定,机构阶段性多空运作,据大数据统计,主力筹码约为63.16%,主力控盘比率约为55.25%; 趋势研判方面可以将25日均线与40日均线组合作为多空参考。
摘要:
1、华为 汽车 : 华为智能 汽车 以 “云-端-管”为核心架构 ,形成 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五大业务,聚焦增量部件,而不是造车,产业链涉及到 整车、零部件、云平台以及运营商 等,根据各环节参与者,机构推荐关注 中国汽研、宁德时代、四维图新、中科创达、德赛西威 。
2、扬杰 科技 : 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2019年业绩低开高走, 2020年一季度延续高增长 ,其中 扣非净利润暴增126% ,全年有望维持高增长;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需求广阔,公司积极拓展高端MOS、IGBT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产品线, 与中芯国际达成八寸线合作 ,并与 华为、海康、海尔等国内巨头合作 ,未来成长空间较大。
3、兆丰股份: 汽车 轮毂轴承单元生产商,产品供应奔驰、宝马、奥迪、福特等海外一流车企,2019年 境外收入大幅增长(+92.2%) , 汽车 轮毂轴承产品种类齐全,目前共有三代产品,年产360万套 汽车 轮毂轴承和年产3000万只 汽车 轮毂精密件, 预计均在今年12月竣工, 有望带来明显增量业绩。
正文:
1、华为 汽车 的五大核心业务,机构重点推荐五只行业细分龙头(国信证券)
①华为 汽车 的五大业务和潜在产业链梳理
近年来华为积极布局智能 汽车 业务,以 “云-端-管”为核心架构 ,云即智能车云,管即智能网联,形成 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五大业务。
华为 汽车 的定位为 智能网联 汽车 增量部件供应商 ,聚焦核心增量部件,产业链涉及到 整车、零部件、云平台以及运营商 等。
整车方面,华为已和上汽集团、长城 汽车 、比亚迪等十余家车企合作;智能网联(管)、智能车云(云),与 千方 科技 、启明信息、四维图新、中国移动 等企业合作。
端方面,智能电动与宁德时代合作,智能驾驶与四维图新合作,智能座舱与上海博泰、航盛电子合作。
②充电运营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华为HiCharger有望解决相关痛点
充电设施的便利性、安全性、可演进性、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动 汽车 行业 健康 发展的瓶颈。
华为推出新一代HiCharger,其直流快充模块的优势在于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低噪音、失效率低,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在充电领域,华为利用车云和终端的强大生态, 助力充电运营商实现业务导流 。
③产业链相关上市标的
华为 汽车 并不是造车,而是建立智能 汽车 产业链生态,有望带动相关硬件、软件企业的发展,建议关注 中国汽研、宁德时代、四维图新、中科创达、德赛西威 。
2、被低估的功率半导体龙头!业绩不输斯达半导,扣非净利润暴增1倍
扬杰 科技 是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2020年一季度业绩超预期,营收同比增长19.7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5%。
①一季度扣非净利润暴增126%
扬杰 科技 以IDM模式供应二极管/整流桥/MOS等产品,在诸多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占率。
公司自上市以来维持高增速,2014年-2018年,营收复合增速为30%, 2019年业绩低开高走,Q4营收增速达到 23.67% ,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在疫情影响下, 2020年一季度业绩延续高增长 , 扣非净利润暴增126% ,全年有望维持高增长。
②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2018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391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市场需求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供给却跟不上需求。
然而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基本被海外企业所垄断,MOSFET、IGBT等领域较为薄弱,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扬杰是国内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中排名第一的企业 ,2019年营收为20亿元,体量远超斯达半导,和海外巨头相比,成长空间较大。
③积极拓展半导体产品线
在自身优势产品二极管、整流桥基础上,开拓高可靠性沟槽肖特基芯片、Trench MOSFET 和 SGT MOS 系列、IGBT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等产品。
四寸线产能100万片/月,以二极管芯片为主;六寸线产能5万片/月,以肖特基芯片为主;八寸线与中芯国际合作,提供2000片/月产能,主要是高端MOS和IGBT芯片。
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下游开拓工控、 汽车 电子、5G通信等行业需求,同时与 华为、海康、海尔等国内巨头达成合作 ,未来有望收获可观的增量订单。
3、 汽车 轮毂轴承新星!供货海外一流车企,重磅项目年底落地(华西证券)
①供货海外一流车企,境外收入大幅增长
兆丰股份主营 汽车 轮毂轴承单元,产品覆盖奔驰、宝马、奥迪、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大众、本田、丰田等海外高档乘用车。
2019年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2.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 境外收入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92.2% 。
②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
汽车 轮毂轴承产品种类齐全,目前共有三代产品,产品质量获得国际45个国家认可。2019年公司毛利率为48.2%,同比提升4.1pct,其中第三代 汽车 轮毂毛利率为50.5%。
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代 汽车 轮毂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同时配套主机厂加大研发。
③积极布局主机厂,重磅项目年底落地
积极布局 汽车 主机厂,配备了相应的产品工程和应用工程团队,初步进入自主品牌主机厂供应链,目前已通过北汽和比亚迪的资质审核,将逐步增加供货,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
年产360万套 汽车 轮毂轴承单元扩能项目,以及年产3000万只 汽车 轮毂精密锻车件项目, 预计均在今年12月竣工 ,大幅提升公司产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