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光电(300346.SZ)7月12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母净利1.4亿元-1.52亿元,同比增长63.7%-77.74%。
南大光电称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MO源销售业绩增长,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下游新应用,产品在第三代半导体、IC及光伏领域实现突破,先进前驱体材料业务抓住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契机,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0%,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据了解,“MO 源”即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 亦称前A915AY-100M体或前驱体(precursOr),是半导体产业链的源头材料。目前,南大光电以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和光刻胶三大半导体核心材料为主业。
2021年,南大光电实现营收9.84亿元,同比增长65.46%;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68.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56.55%。其中,分产品来看,2021年特气产品营收7.31亿元,MO源产品实现营收1.66亿元,其他5395万。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注意到,虽然南大光电前驱体材料业务发展良好,但是光刻胶的项目却暂时陷入了僵局。即使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型材料行业的背景下,目前全球的光刻胶生产企业依然集中在日本与美国,虽不至于完全垄断,但是“卡脖子”的困境也依旧没有解除。
据悉,南大光电ArF光刻胶开发和产业化,是为配合推动国家“02 专项”光刻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开展而设立,公司募投项目“光刻胶项目”总投资额为6.6亿元,计划使用募集资金1.5亿元。但2022年3月31日,南大光电发表公告称,公司募投项目“光刻胶项目”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计划将建设完成期限由原计划2021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
南大光电在公告中指出了原因,除了受到疫情、客户需求、公司经营情况等多重影响,最大的影响是项目所需的缺陷检测等关键设备采购周期延长,安装、调试工作也相应后移,导致该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2022年6月29日,南大光电就公司发布债券的相关问询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回复时,再次谈及了公司之前募资所专注的光刻胶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南大光电称,目前最大的延迟原因出在没有缺陷检测设备上。缺陷检测设备系28nm以下制程芯片用光刻胶制备所必需的设备,该设备目前仍依托进口,虽然南大光电与美国供应商已确立合作意愿,但具体交付时间尚存不确定性,给28nm以下制程芯片用光刻胶产品产业化带来困难, 进而影响了整体募投项目实施进度。
为了解决该问题,南大光电曾尝试采取委托外包方式,但外包会导致参数性能的较大不确定性,检测成本也将难以控制,故不做首选方案。南大光电同时也在积极考虑切换其他供应渠道,通过不同渠道对比,公司了解到目前已有国产设备正在测试且即将实现商用,公司正在评估和考虑是否应选择国产设备供应。
2022年第一季度,南大光电营收约4.11亿元,同比增加94.67%;净利润约8067万元,同比增加89.38%;基本每股收益0.19元,同比增加72.73%。
浙江陶特容器将在2023年上市。根据查询浙江陶特容器的相关资料得知,陶特成立于201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高纯和超高纯气体包装物生产和气体瓶内壁处理的公司,也是国内最大、最领先的电子特气包装容器供应商。产品基本覆盖了所有电子特气及半导体用前驱体材料的包装容器。公司正在积极筹备上市,预计在2023年实现投入资本市场,该公司已形成陶特半导体材料、露语尔半导体设备、宿州电子特气等事业部,专注于服务泛半导体产业,未来,公司发展重点半导体材料及设备国产化。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