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路径,通过自主创新,公司在原有以色列技术的基础上,已开发出完整的WLCSP工艺,建立了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可提供多样化的WLCSP量产技术,用于封装影像传感芯片、生物身份识别芯片、环境光感应芯片、发光电子器件(LED)、医疗电子器件、微机电系统(MEMS)、射频识别芯片(RFID)、电源IC和CPU等多种产品,其中影像传感芯片、生物身份识别芯片、环境光感应芯片、医疗电子器件为公司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医学电子、背光源和照明(绿色能源)、电子标签身份识别等诸多领域。
拓展资料:
1、晶方科技(603005)是芯片高端封装的领军企业,有技术壁垒。大陆首家、全球第二大,能为影像传感芯片提供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LCSP)量产服务的专业封测服务商。
2、公司还是全球唯一12寸WLCSP封装量产的服务提供商,在12寸晶圆级封装领域取得先发优势,良率也已达到99%,对于大客户具有定价权。
3、绑定优质大客户。公司主要客户包括Omnivision(豪威科技)、Sony、Galaxycore(格科微电子)、BYD、海力士、思比科、汇顶科技等传感器领域国际企业。
这些公司共占据了接近90%的市场份额。晶方科技作为下游专业第三方测试厂商,通常采取大客户绑定策略,依靠大客户共同成长。
4、公司盈利能力领先同行。A股的芯片封装公司有: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晶方科技,晶方科技是做高端芯片封装,存在技术壁垒。
且公司毛利率超过同行。晶方科技毛利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而国内封测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大多在10%-20%之间。
公司净利率也整体高于同业,2019年二季度公司净利率为15.65%,长电、华天、通富分别为-4.57%、3.90%与-1.03%。受益于先进封装优质赛道优势,公司盈利能力行业领先。
5、行业拐点+业绩拐点。
三季度国内封测行业整体回温,产能利用率改善明显,业绩环比显著提升,行业拐点初步确认。
Q3单季度营收1.41亿元,同比下降-4.4%,环比增长22.6%;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391%,环比增长6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增长478%,环比增长171%。
从毛利率来看,公司Q3单季毛利率43.37%,同比提升18.7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6.15个百分点;净利率21.55%,同比提升17.35个百分点。
6、消费电子领域,5G换机潮和摄像头创新,CMOS传感器、指纹识别芯片的需求在持续增长。
汽车电子、安防传感器是未来新的增长点。汽车ADAS图像产品认证壁垒最高,技术要求高,因而车载CMOS封装单价高。
7、本土晶圆制造扩产。目前我国晶圆厂产能处于高速扩张期,大陆晶圆厂产能预计从2018年底的236.1万片/月提升至2020年的400万片/月。
12寸晶圆是大势所趋,产能正加速释放。公司拥有国内稀缺的12英寸晶圆级封装产线,公司第三季度整体产能处于满载状态,工艺技术与设备利用率明显提升。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06月10日,法定代表人:王蔚,注册资本:65,321.23元,地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汀兰巷29号。
公司经营状况: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在A股板块上市,招投标项目3项。
建议重点关注:
爱企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该公司存在:「自身风险」信息21条,涉及“股权质押”等。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东微半导是一家工业及 汽车 领域应用的半导体企业,在高压超级结、中低压SGT功率器件、IGBT芯片领域中,实现了国产化。
与比亚迪半导体一样,作为炙手可热的车载芯片,东微半导IPO备受瞩目,其背后的投资阵容非常亮眼,包含了哈勃投资、中芯聚源、中兴创投以及元禾控股等。
结缘英飞凌 科技
东微半导的法定代表人为龚轶,其与王鹏飞是联合创始人。上市前,王鹏飞实控东微半导,持股比例达到16.0872%,龚轶持股13.2791%。
履历显示,龚轶出生于1976年6月,硕士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与半导体结缘,发生在1999年7月,龚轶担任美国超微半导体公司工程部工程师。
2004年9月,龚轶转投到德国英飞凌 科技 ,这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之一,前身为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在 汽车 电子与芯片卡部门,龚轶做技术专家,一做就是3年。
2008年9月,龚轶与王鹏飞共同创办东微有限。
王鹏飞与龚轶有着相同的经历,也来自于英飞凌 科技 。凑巧的是,王鹏飞也出生于1976年,其为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2004年7月,在德国英飞凌 科技 ,担任存储器研发中心研发工程师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王鹏飞还于2009年7月起,担任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
或许是两人年龄一样,背景相似,两位工程师在车载芯片上发生了交集。
成立东微半导后,王鹏飞为首席技术官,带领刘磊、刘伟及毛振东进行研发。其中,刘磊硕士毕业于安徽大学电路与系统学院,曾任职华润上华半导体 科技 ,担任工艺整合工程师。有意思的是,另一核心研发人员毛振东,也任职过华润上华 科技 ,为技术开发部工程师。
而龚轶则一直做总经理,负责东微半导的业务。按东微半导的话来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为半导体相关专业毕业,从事半导体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超过10年,有着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
缺芯潮席卷 “充电桩芯片”第一股成色几何?
核心技术人员都是半导体行业出生,东微半导成色如何?
营收数据显示,2018-2020年东微半导分别实现1.53亿元、1.96亿元、3.09亿元,分别增长28%、57%。同时,公司还预计2021年度,营业收入为7.72亿元至8.03亿元,同比增长150%至160%。
营收大增的背后,是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通信电源、光伏逆变器等终端市场需求提升,公司产品规模增长所致。
细察发现,东微半导专注新能源 汽车 直流充电桩、5G基站电源及通信电源等领域,为国内少数专注工业级高压超级结MOSFET领域的高性能功率半导体厂商。
2019年度,东微半导MOSFET器件的平均销售单价为2.19元/颗,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单价1.19元/颗。在缺芯潮下,2021年1-6月,MOSFET器件单价变为3.06元/颗,增长35.40%,为东微半导芯片中,变动幅度最大的产品。
中低压屏蔽栅MOSFET的平均单价则为1.16/颗,增长4.50%,而与比亚迪半导体一样,研发的TGBT半导体,单价则为9.10元/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超级硅MOSFET单价却为2.81元/颗,反而同比增长-1.40%。
由于销售单价上涨,东微半导的MOSFET器件毛利率也随之上涨。2021年1-6月,该品类毛利率达到26.87%,较2020年的17.89%增长50%。
不过,在业务结构中,东微半导与士兰微和新洁能相近。士兰微主营MOSFET、IGBT半导体分立器件;新洁能则做沟槽型功率MOSFET、超级结功率MOSFET的。
2021年1-6月,两者对应的毛利率超过30%,分别为31.60%和36.93%。对应的生产模式,士兰微是IDM模式,即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销售自有品牌,新洁能则以Fabless模式为主。
华为的第6个IPO来了,做VC最高回报超50倍
对于东微半导来说,哈勃投资的入局并不算太早。2020年7月,哈勃投资才向东微半导入股7530万元,对应持股比例为6.5913%,但哈勃投资为战略投资。
此前,东微半导曾发生过3次增资及3次股权转让。聚源聚芯、中芯国际的VC趁此进入。
根据披露,哈勃投资入股是看好东微半导所处行业及未来发展,入股价格为22.6075元/股,对应5053.2275的总股本,这意味着投后估值为11亿元。
2月10日,东微半导首日开盘涨13%,市值近百亿,回报近6倍。
这不是哈勃投资第一次在VC投资上,获取丰厚回报。
2022年1月12日,哈勃投资迎来了第5个IPO。其以1.1亿元投资天岳先进,持有10%股份。而哈勃投资介入的该轮融资投前估值为10亿元。
哈勃投资进入4个月后,天岳先进又进行了3.5亿元的融资,三家机构入场,这次投前估值涨到了18亿元。随着天岳先进的上市,哈勃投资在这笔投资中,回报倍数达到20倍。
此外,思瑞浦、灿勤 科技 、东芯股份、炬光 科技 ,均是哈勃投资投出的IPO。数据显示,从2019年成立,哈勃投资已经拿下了6个IPO。并且华为做VC,也发生了第一笔退出,减持480亿元芯片龙头。
或许是VC投资做的风生水起,哈勃投资也正式进军私募。1月19日,“中基协”公示了哈勃投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公司于今年1月14日正式登记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股权穿透显示,实控人、大股东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持股99.25%,任正非持股0.75%。
在半导体领域上,哈勃投资还在不断加码。2021年以来,先后投资了苏州晶拓半导体、深迪半导体、东莞市天域半导体、杰华特微电子、上扬软件等等。
对于哈勃投资的成立,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谈说,华为的核心业务是聚焦在联接和计算,但贸易摩擦下,专门成立了哈勃投资,通过投资和华为的技术去帮助整个产业链。
截至目前,哈勃投资的公司中,纳芯微、好达电子、长光华芯等均已经过会。可以预见,一个“硬 科技 VC”巨头正在升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