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或是日韩贸易战,均以科技领域为主战场,都涉及到半导体层级,反映半导体是科技竞赛的主战场。半导体是现代资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产业之一,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准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更重要的是,美中或是日韩贸易战将使全球化垂直分工所基于的商业信任和自由贸易规则遭到破坏,未来各国恐更加重视供应安全与自主可控,是否造成资源浪费、研发和投资效率低落等问题,值得深思。
即便是全球半导体供应国之首的美国,占有国际附加价值、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但因中国业务占美国半导体业者比重均在3成之上,更遑论部分美系半导体大厂的中国合计客户占比高达5成以上,故在美中贸易战之下,美系半导体厂业绩也相对受损。
同样地,中国半导体业近年来虽高速成长,但部分环节发展仍未突破瓶颈,且有产业链覆盖不完整的情况,自然在美中贸易战遭到美方以关税、非关税贸易障碍的方式,袭击关键核心晶片的供应。有鉴于此,预料中国将持续以半导体扶植政策、集成电路第2期大基金的投入、内外部人力资源的积累、由科创板来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更加深度的融合,来加速推动中国本身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方向,期望在未来新兴科技所带动的新产品、贸易战下带来的新分工模式基础上,使中国半导体进入技术能力提升、创新活力增加、产品多元化的结构改革阶段。
今年中国半导体业的景气表现,大体呈现先抑后扬的局面,主要是尽管美中贸易谈判未来仍是存有变数,但至少短期内5至6月美国对于华为的严格禁制令在第3季初已有所松绑,使得下半年华为对于供应链的下单力道加大。同时华为生态链的重塑也有利于中国本土的半导体厂商,显然美中贸易战加速核心环节国产供应链崛起的速度,且半导体供应链的库存水位持续下降,再加上5G无线通讯、AI、 IOT、穿戴式装置/AR/VR、车用电子、高效能运算/资料中心、工业4.0/智慧制造等商机也将逐步发酵所致。
若以2019年中国晶圆代工的发展主轴来看,依旧以先进制程的追赶与突破、特殊制程的差异化竞争为主,后者应用的产品包括DRAM,模拟IC,光学器件,感测器,分立器件等。其中2019年中芯国际公司专注推进FinFET技术,上海中芯南方FinFET工厂顺利建造完成,进入产能布建,公司更规划2019年下半年实现14纳米FinFET量产计划,同时12纳米制程开发进入客户导入阶段,显然中芯国际欲利用台积电南京厂产能利用率下降,正研议放缓增建产能脚步之际,而缩短与台积电中国布局的差距,不过随着台积电在台湾厂的先进制程陆续步入7纳米强化版、6纳米制程、5纳米制程之下,中芯国际仍是处于追赶的阶段。
有些媒体总说我们可以砸钱来换别人家的技术——核心技术是长期饭票,要不是真的像乌克兰那样连锅都揭不开了,谁会把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东西拿出来卖(那就跟卖自己的娃似的)?
因为硅晶圆虽然取自于沙子,可要把沙子转化成硅晶圆特别是大硅片是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过程的。目前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具备大规模生产合格大硅片的能力,更不要说和国外的企业争夺市场。
如果把硅晶圆市场比作一锅美味的肉汤的话,那么有两家日本企业就是块头最大能够抢到肉吃的“大胃王”。这两家企业分别是信越Shin-Etsu和胜高(SUMCO),他们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已经形成技术壁垒和行业垄断。
12英寸晶圆主要用来制造高端电子产品,8英寸是中低端电子产品;也就是说国外如果真的闹起来要断供硅晶圆,中国所有的12寸厂和绝大部分的8寸厂都要守着昂贵的进口机器停产!
别忘了停产期间设备是要花钱去维护的、人员是要花钱去养的,12英寸晶圆厂停产一天的损失以十万美元为单位计,停产时间长一点一些家底不够厚实的公司可能就要倒闭了。
再说人家外国人也不傻,一锤子买卖最后卖了技术丢了市场的亏吃多了,记性多多少少会长一些的。
除了这两个“吃肉的”大块头,后面还有三个“喝汤的”,分别是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世创和韩国LG Siltron,这五家大企业占据了全世界90%以上的市场份额。除了这五个“吃肉的”和“喝汤的”,还有几个站在汤锅边上算是能“闻香的”,分别是:法国SOITEC,中国台湾合晶(Wafer Works),芬兰Okmetic和中国台湾嘉晶电子(Episil)。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吃肉的”“喝汤的”“闻香的”没有一个是中国大陆的。
目前国际上硅晶圆的主流是12英寸(300mm),8英寸(200mm)的晶圆厂;6英寸和6英寸以下就基本上处在淘汰边缘了。而中国新建的一批晶圆厂以12英寸为主,8英寸为辅。
看上去是跟上了时代潮流,但是中国目前的硅晶圆供应水平——极差!差到什么程度?中国只能保证6英寸和6英寸以下的硅晶圆稳定供应;8寸供应率极低(一说不到10%),12寸目前几乎全部要靠进口。
唯二的7nm制程玩家三星(另外一个是台积电)瞬间就傻了,前几天连李在镕都急的飞到日本去谈判,最后谈判没谈拢就只能宣布减产。晶圆厂停工一天的损失都是数以十万美元计的利润,不急能行吗?
想想看,连身为美国公司的三星半导体(三星半导体的大股东是美国人,只是在名义上还算是韩国企业)都被整得叫苦不迭。要是日本对中国也这么来一下,中国晶圆厂的损失该有多大?
现在我们退几步,假设我们有了厂房,搞出了或者买回来了最先进的设备,能够自己供应原材料,芯片自给率能不能快速提上去?
事情正在发生变化。8月22日,韩国决定终止和日本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日方对此提出抗议,称完全无法接受韩国方面的主张。日韩贸易冲突正式爆发以来,两国各不相让,上述决定不仅令事态再次升级,也让冲突从贸易扩展到了军事领域。
关系生变 互踢“白名单”
日韩两国的贸易关系原本非常紧密。
2018年,韩国从日本进口了约550亿美元的商品,占韩国总进口额的10.28%;日本则从韩国进口了约310亿美元的商品,占日本总进口额的4.2%。但是,近两个月,日韩贸易冲突不断。8月8日,日本宣布允许对韩国出口部分半导体材料,理由是日本经济贸易及工业部在经过严格检查后,判断这样做不会有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批准对韩出口。
尽管如此,此次贸易冲突仍将会对两国各自的产业乃至更广泛领域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韩国贸易协会(KITA)统计数据显示,制造显示器所需的氟化多聚物和光刻胶,日本的产量几乎占全球市场总供应的100%;而氟化氢,日本提供全球供应量的70%左右。日本限制氟聚酰亚胺、光刻胶、氟化氢三种材料对韩国的出口,很可能将直接冲击后者在屏幕、芯片和半导体行业的生产。虽然韩国政府正在积极寻求上述三种材料的自给自足,短期内,其与日本的技术差距仍难以弥补。
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8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因日韩双边贸易摩擦,韩国7月份出口额同比减少11%至461.4亿美元。其中,韩国半导体出口大减28.1%。
“由于日韩贸易联系已经十分深刻,贸易摩擦不可能只损伤韩国经济。在电子产业链上,相对而言,日本处于上游,享有韩国依赖度较高的高端技术,韩国则处于下游。因为日韩贸易冲突,韩国的智能手机、 汽车 、基础化学等均可能受较大影响。对日本来说,由于韩国消费者的抵制,一些日本商品在韩国市场的销售也开始收缩。”刘英这样分析。
7月份,日本 汽车 在韩销售量大幅下降。其中,丰田、本田和日产的销量同比降幅均超过30%;而日本啤酒更甚。当月,韩国进口日本啤酒的数量较6月下降45%。此外,韩国人近期还减少了赴日旅行。
美国介入韩日 “心很累”
韩国做出终止《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决定,最揪心的恐怕不是日本而是美国。而日韩爆发贸易争端以来,作为两国的盟国,美国也没闲着。
7月10日,韩国外长康京和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通电话,表示对日本限制出口措施感到忧虑,并称日本此举也可能对美国公司造成损失。
7月15日,韩国派官员去美国寻求帮助。美国政府官员对赴美韩国外交部代表团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允许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安全领域出现交叉污染”。
7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外公开称,“韩国总统希望我参与,问我能不能参与”,“如果韩日两国都希望我参与,我是可以参与的”。消息公布不久,日本官方很快表态,希望特朗普不要参与日韩贸易争端。这一天,特朗普还对外说了一句话,“介入韩日两国之间是非常费心和辛苦的事情”。
7月2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启程前往日本和韩国访问。外界曾猜测,博尔顿此行是为了帮助解决日韩贸易冲突。
罗震强调,日韩贸易冲突本身对美国的影响非常有限,而美国之所以仍然关心这件事情,恰与美日韩同盟以及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有关。
2016年11月23日,日本驻韩大使长岭安政和韩国国防部长韩民求签署了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该协定是日韩两国二战后签署的首份军事合作协定,根据协定,日韩两国可绕过美国直接共享军事情报。长期以来,为了促成《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美国付出了巨大努力,其亦希望借此强化美日韩三国间的军事合作,从而拓展美国在东北亚的情报网络。8月22日以前,日韩正处于是否决定续签上述协定的关口。
美韩两国于1991年首次签订《防卫费分担特别协定》,以厘定韩国每年承担的驻韩美军防卫费。原本,该协定每五年一签署,后美国提议将有效期缩短为一年。2018年,韩国支付驻韩美军约8亿美元;2019年,这一数字涨到了8.6亿美元左右。据悉,关于2020年的防卫费,美方要价可能更高,令谈判难上加难。
而对于日本,美国也希望在双边贸易谈判中获得更多利益。只不过目前,美日无法在农业和 汽车 领域达成协议,彼此分歧难以缩小,谈判进展有限。
日韩同为亚洲国家,就算只是贸易冲突,若局面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也很可能将会影响到亚洲地区的发展。而作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的参与者,作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国家,日本与韩国的不睦,也将影响区域合作组织的推进。
截至发稿,美方对韩方在8月22日的决定尚未表态。
链接:日韩贸易争端 躲不过的 历史 遗留问题
今年7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了针对韩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即从当月4日起,限制日本企业向韩国出口氟聚酰亚胺(用于生产OLED显示零部件)、半导体制作需要的光刻胶和高纯度半导体用氟化氢三种原材料或相关技术。此举引发了韩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也带来了韩国政府的反制措施。
看似“事发突然”的日韩贸易关系的恶化,并非没有铺垫。
1910年至1945年,日本曾对朝鲜半岛进行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1965年,日韩恢复邦交时签署了《日韩请求权协定》(以下简称《协定》)。《协定》对日本二战时期强征韩国劳工的问题进行了界定,但日韩双方对此的理解并不一致。日方认为,《协定》已经解决了韩国劳工问题,且韩方不能再次就此向日方索赔;韩方则认为,《协定》的签署并不阻断韩国劳工个人的索赔请求权。
2018年10月,韩国最高法院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强征劳工案作出终审判决,裁定新日本制铁公司(日本一家钢铁企业)向4名韩国原告支付赔偿金(每人约人民币60万元)。
2018年11月29日,韩国最高法院终审判决,要求日本三菱重工向28名二战期间被强征赴日的韩国劳工进行赔偿,每名原告1-1.2亿韩元(1人民币约170.42韩元)。
对于判决,日本政府并未理睬,而是希望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韩方予以拒绝。此后事态开始升级。
2019年1月8日,韩国司法系统开始批准扣押日本企业的在韩资产。
1月9日,日本要求韩国就《协定》进行政府间对话,韩国政府并未回应。
3月25日,韩国大田地方法院批准扣押日本三菱重工在韩资产。被扣押资产包括2项商标权和6项专利,共计8亿韩元。被扣押后,三菱重工将无法处理或转让相关权利。
此后,韩方不断加大对日本企业的惩罚力度。
2019年6月27日,日本政府再次表示,希望以政府对话解决上述问题,韩国政府仍不同意,最终引爆了贸易摩擦。这一期间,日韩两国在双边贸易领域的磕磕碰碰也一直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