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的成长经历

朱晶的成长经历,第1张

“80后”、“水墨写意”、“职业画家”、“时尚”,这些词语同时出现的几率不多,同时出现在一个女孩身上更是少之又少。但刚界泰的冰城女孩朱晶,却将它们并列于一身。作为“80后”,她从小学习国画,与水墨写意为伴,作品不断在国内获奖,并被收藏,成为国内最具潜力的年轻画家之一。她的作品还被收录进世界文化遗产年鉴,成为黑龙江省年龄最小的被收录者 。

小学四年级哭着喊着要学画

1983年出生的朱晶,是家里的“宝贝”。小学四年级时,工薪族的父母省吃俭用将她送去学钢琴,哪料她却哭着喊着要学画画。她回忆:当时班级有同学在学国画,看着他们运笔挥毫,我羡慕的要死。家里人起先不同意她学画的要求,怕她坚持不了,但她一副革命到底的架势,家里人最终妥协,把她送进了国画班。“像我这样自愿被送去学特长的,可能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凤毛麟角,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家长硬推进去的。”朱晶笑着说。

“没想到她还真坚持住了,这么多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生病她都没有中断学画,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相信她的选择。”朱晶的父母从最初的半信半疑到后来风雨无阻接送女儿学画,一直是朱晶最强大的后盾。

朱晶从学画第一天就迷恋上了这个黑白的水墨世界,她每天都要坚持练画两个小时,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上大学。初中阶段,她每个星期要画上百张。老师评价她特别勤奋,她自己则解释:我比较好强,不想比别人差,几乎每到一个班都是刚开始稍差但很快就会成为名列前茅的学生。初中毕业

,她虽然文化课成绩很不错,考相对较好的高中不成问题,但她还是报考了省艺校的美术专业,执意要走一条绘画的路。

中国国家画院年龄最小学生

省艺校的专业学习让她成熟了不少,她慢慢规划着自己的艺术人生。快毕业了,她全身心投入高考的准备,她要到高等学府去进一步深造。2002年高考,她术科成绩名列前茅,文化课超出分数线一大截,顺利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著名画家卢禹舜、高卉民。

“小的时候老师都是手把手教,到了大学完全不同,老师更多地是传达思想,你要自己去感悟、学习。”从小学到大学,朱晶多画“海派”小写意花鸟。随着画技的进步,作品越来越传神。大学期间,老师们对艺术思想的阐述,让她思想更加开阔,对自己的艺术追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同学去外地写生,互相评画,经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大学对我艺术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它让我学会思考、开始思考。”很快,朱晶就成为国画班画的最好的学生。

大四即将毕业,朱晶却没有急着找工作,她要向更高的艺术学府迈进,要继续自己的艺术之路。2006年,23岁的她考取了中国国家画院人物高研班纪连彬工作室,成为该画院年龄最小的学生。

运用传统水墨写意现代生活

作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年轻的朱晶在黑龙江省早已小有名气。但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后,她决心突破自己的“瓶颈”,改画人物,创造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她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在传统小写意的基础上,兼工带写,偏现代风格,用水墨手法演绎现代都市女孩。为什么画女孩?朱晶这样回答:画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本身就是都市年轻女孩,我最熟悉这类人物,只有画身边最熟悉的人物才能真正捕捉神韵。在我的画里,这些女孩都十分时尚,她们的不少服装、饰品就是我生活中的打扮。

在朱晶的作品中,用线条简单勾勒出一个个穿着打扮都十分入时的年轻女孩或独立或互倚,神态柔美、闲适。传统技巧挥洒在花、叶等植物上,与现代女孩呼应而具反差,这些都已经成为其作品的一种符号。

24岁初露锋芒作品连获殊荣

2007年,涉足国画人物画的朱晶格外引人关注。她的作品不但受到了业内的关注而且也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前来约画的越来越多。

2007年,朱晶作品《闲暇时光》被邀请参加“东方墨·第二回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邀请展”。作品《饮料》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项优秀奖。作品《幸福像花儿一样》荣获“黑龙江省中国画大展”铜奖。

2008年,朱晶被邀请参加海峡两岸书画家同心赈灾迎奥运笔会。作品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收藏。作品《闲暇时光之二》荣获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中国画作品展银奖。作品《蝉鸣》在东北四市(长春、哈尔滨、大连、沈阳)新生代美术作品展中获铜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晶在紫砂壶上创作的国画,入编世界文化遗产年鉴,成为黑龙江省年龄最小的被收录者。在奥运会期间,绘有她的作品的紫砂壶被作为珍贵礼品送给外国贵宾收藏。

如今,朱晶的画在市场上也极具潜力。一些收藏专家评价,她的画风格独特上升的潜力很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527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