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于2020年底从 汽车 行业开始蔓延到涉及半导体的各个领域,而今,一年多过去之后, 汽车 行业的芯片短缺仍然处于深水区。最近,据财联社报道,安森美深圳工厂内部人士称“车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订单已满且不再接单,但不排除订单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额下单(overbooking)”,再次引发 汽车 业界特别是IGBT需求端的“芯片慌”。
车规级IGBT在新能源电动 汽车 的电动化发展下,需求不断增长。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持续之下,其供应显得更加紧迫。2022年业界传出IGBT或将成为新能源 汽车 生产瓶颈所在,其影响可能将超过MCU。 供应链方面有消息指:安森美、英飞凌等产品交货周期达到30~50期,个别产品周期甚至更长。
安森美
安森美半导体是世界最大模拟 IC、逻辑 IC 和分立半导体元件供应商之一。其拥有12家晶圆制造厂和9家封测工厂,产品自产率达到70%。其中,安森美半导体在中国乐山、苏州、深圳各有一家封测工厂。
作为 汽车 行业前十大半导体供应商之一,安森美的产品应用在 汽车 中的多个领域,包括车载充电器、高压负载电池管理、DC-DC、高压动力总成、主驱逆变、48V皮带传动起动机-发电机(BSG)、ADAS、信息 娱乐 、车门、座椅控制等。
公开信息显示,安森美半导体2019全年收入的近1/3来自 汽车 市场,约1/4来自工业市场,约1/5来自通信市场;按照地区分类,全年收入有约65%来自亚洲市场。
在此次“安森美暂不接单”事件中,安森美深圳公司的G先生表示,“我们对大客户都是采取直供模式,且2年一签,我们现在的产能刚好能满足已签订单的需求。目前我们今年、明年的订单都已经全部订出去了,我们现在已经不接单了。没有足够的产能,接单也无法交付,还要面临违约的风险。不仅是我们,其他主要供应商也面临这样的情况。 ”
其实,车规级IGBT的市场缺货情况或许很严峻。供应链方面的人士认为,目前IGBT缺货已高达50周以上,供需缺口已经拉长到50%以上;目前,IGBT订单与交货能力比最大已拉至2:1。
IGBT国际市场情况
IGBT 市场长期被英飞凌、富士电机、三菱电机等海外公司垄断。但近两年,由于国外供应链也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本土供应商机遇显现。
由于英飞凌IGBT供货周期过长,2021年国内部分造车新势力开始转向本土供应商,比亚迪在去年年底与士兰微、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签订 IGBT 供货订单,理想 汽车 新增时代电气为主要供应商,东风公司与中国中车联手设立的智新半导体,快速扩产IGBT。而斯达半导则依托汇川技术和英威腾等本土工控企业,将产品导入中低端新能源车型,并逐渐向中高端渗透。
国际方面,业界消息显示,英飞凌的12英寸晶圆厂2021年9月已投产,前期产能2-3万片/月,2023年满产8-10万片/月,满足不了新能源 汽车 和光伏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而安森美和ST方面,据业界人士透露,两家公司目前没看到明显扩产。
国内IGBT市场情况
从目前国内外IGBT供应商扩产成效上看,今年下半年IGBT产能或仍无法满足需求。
国内供应商中,比亚迪半导体IGBT产能至2021年6月已接近满产,其与时代电气的新增晶圆产线均处于早期建设阶段,没有额外产能释放;
时代电气今年4月末该公司表示,IGBT芯片、传感器芯片供应链压力很大,目前新能源车IGBT订单饱满,公司基于截至业绩会时的在手订单评估,2022年落实的车规IGBT交付水平有望超过70万台;
斯达半导则显示光伏领域在手订单是现有产能的数倍之多;
士兰微表示,公司持续推进12英寸车规&特殊工艺建设。
分销商情况
除了安森美外,还有多家功率半导体厂商也陷入了IGBT订单交货紧张的情况。
据媒体报道,富昌电子等分销商官网显示,至4月底,IGBT相关产品信息共有2192条,但有库存的仅121条,其中有42条物料货期在45周及以上,部分分销商的部分料号货期甚至拉长到了60周。
部分车企也因为英飞凌产能紧张于2021年开始寻求本土供应商供货。比亚迪也在去年底与士兰微签订IGBT供货订单,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通过自产自销以及外购,今年基本不会存在IGBT供应不足的情况;但其他新能源 汽车 车企则面临较大压力。
导致芯片缺货涨价潮的原因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紧张、供需矛盾。
202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8英寸晶圆厂产能持续紧张,引发电源管理IC、功率半导体等供不应求而开启涨价潮,随后芯片封测厂、汽车电子企业、芯片设计公司均纷纷做相应提价。
1月6日,国内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企业华润微电子(以下简称“华润微”)调价函流出,通知客户新一年将对公司产品价格做相应调整,调整幅度视具体品种不等。外界分析认为,华润微提价可能引发功率半导体产品新一轮涨价行情。
扩展资料
芯片涨价影响
芯片涨价潮有利于芯片企业本身,但对芯片产业链下游的终端企业则非利好。去年底,汽车行业首先曝出因芯片紧缺导致车厂停产。
去年12月,大众集团(中国)方面回应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同时,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需求增长,使得情况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澎湃新闻-芯片涨价潮继续:提价公司越来越多,产业链连锁反应加剧
众所周知,扬杰科技是国内的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在当下半导体产能紧张的大环境下,扬杰科技有哪些竞争优势?扬杰科技非常注重技术创新,公司成立之初,引进台湾技术团队,从银行贷款,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晶圆产线,构建了特色化和高端化的产品结构。
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就是扬杰科技的内生增长之路。近两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都维持在5%左右。目前,其获得了近270项国家专利。
另一方面,扬杰科技通过并购外延的策略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拓宽了经营范围,籍此形成了垂直整合的IDM经营模式,即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高端封装的模式。
如今,扬杰科技通过IDM+战略合作保证产能供给,竞争优势明显。公司二极管、整流桥等产品主要通过IDM模式生产,目前公司4寸晶圆产能达到100万片/月,6寸晶圆产能超过5万片/月。
2020年2月,公司与中芯绍兴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8寸高端MOS和IGBT的研发生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同时SMEC保证公司获得的产能支持不低于2000片/月。
当前行业高景气下芯片制造产能供不应求,产能端有望成为行业最大的瓶颈、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产业链涨价的驱动力。公司通过IDM+战略合作保证产能供给,竞争优势明显。
另外,在扬杰科技和其竞争对手华微电子半导体器件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都在90%左右,而苏州固锝占比只有40%左右,因此扬杰科技和华微电子更具有可比性。
但有一个共同点是这三者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在2019年上半年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且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充分体现出行业下行周期给企业带来成长压力。从行业对比来看,扬杰科技在毛利率、净利率和ROE上均具有显著优势。
作为国内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扬杰科技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积极并购扩大全球影响力。加上本身IDM,扬杰科技在同行竞争中竞争优势明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