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半导体 - 7月22日重要芯闻

未来半导体 - 7月22日重要芯闻,第1张

# 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量达526.7万辆 同比增71.7%

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量规模预测合计将达到562.7万辆,同比增长约71.7%;新能源乘用车约535.7万辆(纯电乘用车429.44万辆、插电混动乘用车106.26万辆),同比增长约75.3%;商用车产量为26.98万辆,同比增长约21.5%。

# MIT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性能比硅更好的半导体材料

硅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其纯净形式已成为许多现代技术的基础,从太阳能电池到计算机芯片,但硅作为半导体的特性远非理想。现在,来自 MIT、休斯顿大学和其他机构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称为立方砷化硼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克服硅的上述两个限制。其为电子和电洞提供了高迁移率,并具有优良的热导率。研究人员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好的半导体材料,在将来也可能说是最好的材料。

# 应对模拟混合信号市场,西门子推出 Symphony Pro验证平台

在日前的第59届设计自动化会议 (DAC) 上,西门子 EDA 推出了其下一代混合信号 IC 验证工具 Symphony Pro。Siemens EDA 混合信号业务部门首席产品经理 Sumit Vishwakarma 接受了一些媒体的采访,并解读关于验证及其他一些内容。

# 三星斥资2000亿美元新建11家芯片厂

据媒体报道,韩国半导体巨头三星电子提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规模建设半导体制造设施的计划。三星在向得州提交的一系列文件中,提出了投资近2000亿美元建设11家工厂的潜在计划。其中,两个工厂将建在得州首府奥斯汀,九个将在泰勒。此前,三星已经公布了在泰勒投资170亿美元建立一个先进半导体生产基地的计划。不过,三星并没有承诺一定会建造这些新生产基地,而是强调,这一“假设性提案”可能会在各种情况下出现变动。而且,即使三星确定投资并推进这一计划,首个新建的工厂也要到2034年左右才会开始运营。

# IQE控诉高塔半导体盗用商业机密及技术专利

# 三星电子寻求得州潜在芯片工厂税收优惠

据路透社报道,三星电子向美国得州当局提交的文件显示,该公司已开始为其在得州的11家潜在芯片工厂申请税收减免,投资总额约为1920亿美元。三星电子已在得州拥有一座芯片工厂,并正在建造一座新工厂。上述文件首次公开估计了拟议中的新投资的潜在价值,显示每家工厂将耗资120亿至230亿美元,并创造900个或更多就业机会。

# 摩根士丹利:需求疲软,预计联发科第三季度营收下降超 8%

7 月 22 日消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报告称,由于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萎缩,联发科第三季度需求疲软,预计其营收将会下降。摩根士丹利表示,虽然中国工信部 6 月份数据显示手机出货年增率转正,但预计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仍将下滑 10%-15%。由于 618 期间手机销售量不如预期,因此下半年智能手机供应链将减少库存。在此情况下,预计联发科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将减少 8%-12%,毛利率降低为 48%-50%。

# 消息称英特尔部分 FPGA 芯片产品涨价,最高达 20%

近日,一份英特尔 PSG 业务线产品致客户函件在业界流传。该份通知函显示,因供应链成本压力和持续的旺盛需求,英特尔拟调涨部分 FPGA 产品价格,涉及 Arria 、MAX 、Stratix 、Cyclone 等产品线,其中较旧料号涨价幅度为 20%,较新料号涨价 10%。

# SK 海力士否认无限期推迟韩国工厂扩建:还没有作出决定

据韩联社报道,有消息人士称,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越来越严重,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制造商 SK 海力士暂停了韩国工厂扩建计划。消息人士表示,在 SK 海力士上个月 29 日召开的董事会上,决定无限期推迟扩建计划。SK 海力士作出该决定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公司将对大规模投资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 长沙盈芯半导体 科技 公司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近日,长沙盈芯半导体 科技 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速源控股、长沙麓谷投资、民航股权投资基金、蒲公英私募基金、国融大量私募基金共同完成。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芯片研发、人才建设、市场推广、产业布局等体系完善。

# 川环 科技 :拟参与设立合资公司 涉足储能及半导体行业等领域新材料产品

川环 科技 7月22日晚公告称,公司拟与文琦超、文建树、唐宏3名自然人股东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川环德尚,旨在为新能源(储能)及半导体行业等领域提供新材料解决方案及终端产品与服务,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文琦超及文建树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

# 韦尔股份投资成立半导体 科技 公司 注册资本1亿元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天津极创豪芯半导体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可卿,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销售;软件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韦尔股份等间接共同持股。

# 浙江大学发布“天目 1 号”超导量子芯片系列应用成果

# 射频芯片厂商国博电子成功登陆科创板

7 月 22 日,国博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据了解,国博电子建立了以化合物半导体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和系列化产品布局,产品覆盖射频芯片、模块、组件。在高密度集成领域,公司基于设计、工艺和测试三大平台,开发了 T / R 组件、射频模块等产品;在射频芯片领域,公司基于核心技术开发了射频放大类芯片、射频控制类芯片等产品。

# 近 5 年全球元宇宙专利申请超过 2000 件,微软三星均已过百

西班牙一家咨询公司的数据就显示,在过去的 5 年里,全球所申请的元宇宙相关专利翻番,超过了 2000 件,微软和三星目前所拥有的元宇宙相关的专利,分别已有 158 件、122 件,是元宇宙相关技术专利第 1 和第 2 多的公司。宇宙相关专利在数量上仅次于微软和三星的,是在 2015 年凭借一段“鲸鱼跃出篮球场地面”的视频而大火的 Magic Leap,之后的则分别是 IBM、迪士尼、Meta、Adobe、Verizon、英特尔和 Snap。

# 宁德时代 M3P 电池明年将推向市场,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成本优于三元电池

据财联社报道,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今日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公司 M3P 电池已经量产,明年将推向市场运用。M3P 电池是宁德时代基于新型材料体系研发的电池,其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成本优于三元电池。

# 初创公司与 SpaceX“抢饭碗”,将于 2024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7 月 22 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太空初创企业 Relativity Space 从未发射过火箭,太空运输企业 Impulse Space 也从未在太空中测试过任何推进器,尽管如此,7 月 19 日,这两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太空公司宣称,将联手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预计不到 3 年的时间内登陆火星表面。

# 福特:将从宁德时代采购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来追赶特斯拉

福特 汽车 周四表示,将从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进口成本较低的锂铁电池,用于其北美电动皮卡和 SUV。目前福特正在与 CATL 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盟,并达成一系列单独协议,以确保未来 10 年的电池和电池材料安全。对此,宁德时代证券事务代表表示,宁德为福特全球供应电池,宁德时代并不造车,而双方的合作锁定的电池体系是磷酸铁锂。

# NASA 将于 9 月下旬借 SpaceX 龙飞船去往国际空间站,包括日本、俄罗斯宇航员

12月23日,新京报贝壳 财经 记者获悉,纳晶 科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于泳。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鸿商集团还曾起诉纳晶 科技 多个股东。

纳晶 科技 之外,鸿商的保险布局也在加码。

记者自中国银保监会官网获悉,银保监会批准了中法人寿注册资本从2亿元增至30亿元,由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以下简称“宁德时代”)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9亿元人民币,由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山控股”)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9亿元人民币,由鸿商集团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7.9亿元人民币,由贵州贵星 汽车 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星 汽车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2.1亿元人民币。

鸿商集团为国内大型民营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于泳,有“隐商”之称。近年来,凭借在洛阳钼业的成功投资,鸿商集团迅速崛起,其称,通过灵活股权投资、公开市场投资、并购整合等多种投资方式,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

持续扩张之际,鸿商集团业绩呈现爆发之势。

鸿商集团公司债券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营收约为467.45亿元,同比增长368.40%;净利润约为54.91亿元,同比增长240.58%。

三季报披露,截至9月30日,鸿商集团负债合计约859.54亿元,2019年同期约为754.50亿元。

记者注意到,鸿商集团获得多家国际银行的倾力支持,其2020年中报披露,包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以及荷兰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综合授信额度为1231.13亿元,2019年底银行授信总额度为1196.66亿元。

此前已持续输血

2019年12月,银保监会曾下发《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该通知称,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下称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达100%。

一位行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 财经 记者,这意味着行业天花板限制被打破。

记者注意到,中法人寿此番引入的新股东阵营堪称豪华。

其中,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目前在国内号称新能源 汽车 电池王者。

青山控股实力更为雄厚,其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和不锈钢巨头,名列世界五百强。

记者注意到,增加注册资本和股权转让后,鸿商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3%,宁德时代持股30%,青山控股持股30%,贵星 汽车 持股7%。

中法人寿成立于2005年,由中国邮政集团与法国人寿合资设立,双方各持50%股权, 注册资本2亿元。不过,中国邮政集团在2009年另起炉灶成立了中邮人寿。2014年9月,中国邮政集团开启对公开挂牌转让中法人寿之旅,并对受让方作出明确限制,将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排除在外。

2015年4月,保监会批文中国邮政集团将持有的中法人寿50%股权中的25%转让给鸿商集团,另外25%转让给人济九鼎,法国人寿将其持有的中法人寿25%股权转让给鸿商集团。至此,鸿商集团持股50%,成为控股股东,人济九鼎和法国人寿各自持股25%。

2017年4月和8月,中法人寿曾两次提出增资计划,但都未能被批准。上述股权架构延续至2020年第三季度。

中法人寿官网发布的2019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该公司营收约为204.08万元,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约80.0%;净亏损由2018年的6698.41万元缩减至2019年的6228.96万元。2020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显示,保险业务收入为0元,净亏损约为1217.44万元。

上述季度报告称,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资本金从未得到过补充,因持续亏损,资本金已消耗殆尽,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即出现流动性枯竭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中法人寿频繁与鸿商集团签署借款协议。最新一次借款是2020年12月7日,金额为1000万元。借款资金主要用于应对中法人寿出现的流动性风险,满足维持日常运营的基本需要。

中法人寿官网披露,2020年共计借款4次,累计金额为3700万元;2019年共计借款5次,累计金额为5400万元;2018年共计借款9次,累计金额为6910万元。2017年共计借款9次,累计金额为13084万元。四年累计借款为29.094亿元。

持续扩张的鸿商系

在参与投资中法人寿之前,鸿商系还曾涉足百年人寿。

2013年8月,鸿商集团曾闪电持股百年人寿,持股比例约8.47%,与大连港集团等7家公司并列为最大单一股东。然而4个月后,鸿商集团清退全部持股。在撤出后,有媒体引述业内人士称,鸿商集团在寻找新的猎物,包括信泰人寿、新光海航人寿和幸福人寿等。几经竞价和商务谈判,鸿商集团联合人济九鼎参与入股中法人寿。

据报道,“鸿商集团其间还看中过信泰人寿、新光海航人寿和幸福人寿等,这几家保险公司的部分股东彼时也有意出售股权。但最后皆因各种原因无疾而终。”

鸿商产业控股集团创立于1998年,2003年在整合附属机构及所投资企业的基础上,组建为专业化的产业投资控股集团。鸿商集团实际控制人于泳的暴富源于参与洛阳钼业的投资。

鸿商集团在2020年中报表示,正在打造三个业务板块,即以洛阳钼业为主体的国际化矿产资源行业运营板块、以中法人寿为主体的现代金融服务板块和以鸿商资本为主体的新兴 产业投资板块。

近年来,鸿商系持续扩张。

对于前文所述中法人寿,鸿商集团在2020年中报表示,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在资本实力、业务规模、业务品质、投资回报方面成为中国寿险业第三集团的领先企业,为公司公众化奠定基础,未来跻身中国中型寿险公司行列并上市成为公众公司。

洛阳钼业方面的并购车轮继续行进。近日,洛阳钼业披露子公司NREIT从FCX购买了两家公司全部股权,从而获得位于刚果(金)的PDC95%的股份,获得相应的Kisanfu铜钴矿权益。交易已获得当地政府和百慕大金融管理局批准。Kisanfu铜钴矿与洛阳钼业Tenke铜钴矿距离仅33公里。

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方面,鸿商集团主要投资方向为医药、新材料、TMT、现代金融服务等领域,所投资的行业在稳定性与成长性之间合理配置。

截至2020年6月末,鸿商集团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的主要被投资实体包括:宁德时代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纳晶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 科技 有限公司和联芸 科技 (杭州)有限公司等。

12月21日收盘后,纳晶 科技 发布收购报告书等多条公告,公司由无控股股东变更为鸿商集团,由无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于泳。随着过去一个月纳晶 科技 原董事相继辞职,鸿商集团开始派驻自己的董事补足,五人董事会已占三席。

纳晶 科技 成立于2009年8月,是一家以量子点半导体新材料为技术核心的企业,主要业务是量子点新材料的研究、制造及应用技术与产品的开发。2014年8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记者注意到,2014年8月,纳晶 科技 挂牌新三板后几个季度,前十大股东每个季度几乎都有变化。2014年12月,汇桥投资成为纳晶 科技 第二大股东,随后在前十大股东席位中波动。2015年一季报显示,鸿商集团通过流通股成为第三大股东,直到2019年11月,鸿商集团成为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鸿商集团曾起诉纳晶 科技 多个股东,原因系2015年至2016年期间,鸿商集团与中信信托公司签订了三份资金信托合同,分别向纳晶股份的员工持股平台宁波新荟菁提供了一笔贷款,以及向高磊生参与持股的北京鼎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鼎聚”)提供了两笔贷款。鸿商集团与后两者签订了贷款合同,但是后者未能按照约定清偿贷款本息。

于是,2019年,股东减持股份,所得资金用于归还贷款。2019年10月,纳晶 科技 发布公告称,法院判决宁波新荟菁将其持有的约415.57万股过户给鸿商集团,或向其偿还贷款本息约3020.07万元,罚息和复利约304.49万元;北京鼎聚将其持有的约1129.43万股过户给鸿商集团,或向其偿还贷款本息约8334.41万元,罚息和复利约840.29万元。累计约1.25亿元。

2020年,纳晶 科技 启动定增,鸿商集团及汇桥投资以每股4元的价格认购定增股份。然而,定增并不顺利,说明书七次修订后,12月7日公布结果显示,鸿商集团及汇桥投资合计控制21.33%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9155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